第1070章 法德相爭

德國政府對東非展開討論的核心依舊是想要將東非拉入本國陣營,如果能將一個人口破億,國土面積超千萬平方公里的大國綁定,對於德國的好處不言而喻。

威廉二世有些不滿的說道:“過去我們一直對東非釋放善意,但是東非政府態度曖昧,外交部要多多想一想辦法,儘可能讓東非的態度偏向我們,最好能簽訂盟約。”

對於東非政府的油滑,貝特曼首相也頗爲頭疼,他無奈的說道:“近些年來我們一直試圖向東非國內進行滲透,但是收效甚微,東非不像中東歐的那些國家,即便接受我們的投資限制條件也比較多。”

“這還不是我最擔心的,東非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的經濟制度,天然具有排外性,如果想通過經濟,進而影響東非國內輿論幾乎不可能實現。也無法有效扶持傾向於我們的勢力。”

經濟援助和貸款從來都不是白拿的,尤其是列強的援助和貸款,而且德國不像英國,其經濟援助更考慮政治上的回報,相對英國而言不太在意收益。

在中東歐地區,因爲經濟相對落後的原因,難以積累工業發展資金,即便奧匈帝國這種半工業化國家亦是如此。

而德國資本通過向這些地區的滲透,在利益上和當地勢力實現一定的綁定,這樣在國家決策上自然會偏向於德國這個金主,尤其是對這些自由市場國家。

而東非顯然和這些國家和地區不同,東非從來都不是自由市場國家,而且國有經濟強的有些離譜,所以妄圖通過經濟來綁架東非政府幾乎不可能做到。

即便是德國對東非的絕大部分投資也只能通過合資形式達成,而這種情況下,德國資本甚至不能佔據這些合資企業的完全主導權,更不用說影響東非國內政治了。

威廉二世面色有些陰沉,這也是威廉二世最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說東非政府明顯不識好歹。

從文化上來說,東非的根文化和德國相同,從皇室角度考慮,大家都屬於霍亨索倫家族,從經濟和地緣上來說也有極強的互補性,所以在威廉二世看來,東非天然就應該和德國聯手。

威廉二世:“不管怎樣說,東非都是不能忽視的國家,這種體量的國家,就算不能爲我所用,也絕對不能讓其倒向法國等國家,聽說法國人和東非在經濟上走的也挺近。”

貝特曼點點頭說道:“東非政府可能是出於制衡的需要,不過萊茵皇室本來就和法國沒有太大仇怨,他們在經濟方面展開合作也不稀奇,不要說法國,就算和東非有過齷齪的英國和葡萄牙,東非也照常和他們有貿易往來。”

威廉二世:“東非的位置還是太舒服了!如果我們德國在地緣上和東非一樣,也不至於這麼被動。”

東非能搞均衡外交,從而實現幾頭通吃,說到底還是東非地緣上的巨大優勢,東非和美國一樣遠離歐亞的爭端,區域周邊幾乎沒有強大國家和其抗衡,所以靈活性和自主性極強。

而這對於德國並非好消息,自主性極強,也就意味着德國無法順利拿捏東非,即便德國和東非經濟深度綁定的情況下。

在兩國經濟貿易中,並不存在誰主導的問題,德國是東非的重要市場,而反過來東非同樣是德國的重要市場,並且東非還是德國的主要原材料供應地,而東非在這方面對德國卻基本沒有什麼需求。

所以德國經濟很強,卻無法對東非形成巨大優勢,光是從經濟體量角度來說,東非其實就和德國差不多,只不過東非人口也多,所以人均數據不如德國。

貝特曼:“總之,對於東非,我們只能採取拉攏手段,但是我們也要給予東非一定的壓力,至少要讓他們意識到,沒有德國的幫助,那東非想獨自完成工業建設是比較困難的,從而讓東非更多的有求於我們。”

……

巴黎。

相對於德國政府,法國政府對於東非未來外交走向更加關注。

時任法國總統法利埃說道:“我們絕對不能讓德國和東非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聯手,否則那將是全世界的災難,也是法國的災難。”

“試想一下,如果東非加入德國陣營,那我們的後方,以及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都將受到東非人的威脅。”

作爲非洲第一強國,東非對於任何非洲國家或者殖民地來說都是壓在頭上的一座大山,這就是東非在非洲的強大實力所延伸出來的政治影響力。

即便法國絕大多數殖民地和東非並不接壤,法國也不敢輕視東非這個國家,像法國的加蓬殖民地,吉布提和馬達加斯加島殖民地就直面東非威脅。

至於那些西非和北非的殖民地,也無法有效隔斷東非的影響,畢竟東非海軍實力不算弱,而東非對西海岸的開發這些年來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成現實,擺在全世界人眼前。

東非和法國貿易主要就是通過東非西海岸來中轉,所以法國對於東非西海岸發展並不陌生。

如果東非海軍沿着非洲西岸北上,幾乎能夠威脅所有西非國家和殖民地,如果再極限一些,那東非海軍同樣能順着大西洋,抵達法國的海岸。

光是從地圖上就能看出東非對世界格局的重大影響,而今東非人口數據曝光,更加堅定了法利埃的想法。

“一億人口的大國,就算我們本土加上海外殖民地也沒有這麼多,同時東非軍事實力也不能忽視,其海軍一直都是世界海軍的重要力量之一,擁有四艘最先進的無畏艦編隊,如果放任東非和德國達成部分合作,東非在任意一點出擊,都有可能給我們增加巨大的麻煩。”

截止到今年,法國纔開始建造本國第一艘無畏艦,而東非已經建成了四艘無畏艦,並且裝備有一艘準無畏艦,單從這個角度來說,東非海軍就已經超過了法國海軍。

所以英,美,德可以輕視東非海軍,而法國卻不可以,近些年來,法國在海軍建設方面其實已經掉隊。

“我們要和對英國和俄國那樣,儘可能讓東非站在我們這一邊,至少也要保證中立,東非和德國的關係遠不是英國和俄國能相比的,他們本來就屬於同一文化,同一語言,所以我們要加大對東非的關注力度。”

“尤其是監視德國人的小動作,如今我們大部分精力都被集中在東部內陸,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我們未來和德國決戰的不穩定因素,我們都要優先解決。”

法利埃總統對法國的重大貢獻,就是他任期內實現了英法,法俄關係的重大改善,前世直接締造了協約國,完成對德國戰爭的最終勝利。

所以從法利埃的手段上就可以看出,他相當重視外交領域合作,從而團結一切可以限制德國發展的力量。

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81章 金沙薩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45章 羅恩羅達第345章 援助團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732章 雙輸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740章 古戰法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74章 討論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566章 比較第961章 危與機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80章 追蹤第840章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22章 會面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193章 “理想國”第924章 海洋第1117章 輿論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60章 海軍想法請假第546章 許可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72章 平原省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13章 抉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32章 稻種第65章 電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31章 兵城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13章 大借款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92章 入籍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88章 巡邏兵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0章 新品第926章 機耕路第86章 咖啡第396章 推測第315章 清倉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81章 消耗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24章 海洋第1282章 學習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27章 艦隊第62章 激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81章 捷徑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13章 野望第774章 搬遷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94章 圈大一點
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81章 金沙薩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45章 羅恩羅達第345章 援助團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732章 雙輸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740章 古戰法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474章 討論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566章 比較第961章 危與機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780章 追蹤第840章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222章 會面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193章 “理想國”第924章 海洋第1117章 輿論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460章 海軍想法請假第546章 許可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72章 平原省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13章 抉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332章 稻種第65章 電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31章 兵城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113章 大借款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992章 入籍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688章 巡邏兵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40章 新品第926章 機耕路第86章 咖啡第396章 推測第315章 清倉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173章 結下樑子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81章 消耗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24章 海洋第1282章 學習營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727章 艦隊第62章 激戰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981章 捷徑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13章 野望第774章 搬遷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094章 圈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