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

羅安達市。

經過戰火的洗禮,羅安達早已經變得千瘡百孔,東非接手羅安達就開始對當地的重建工作。

“羅安達的港口規模有些達不到標準,不過現在也沒有翻新的價值,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敵人是否會對這裡進行騷擾,很有可能對這裡進行炮擊,現在南大西洋海域我們海軍力量非常薄弱,所以沒有必要對安哥拉地區的城市大規模修復,說不定戰爭結束後還要對當地完全推翻重建。”工程師約翰羅威爾說道。

對於東非而言,羅安達的港口條件,比東非東海岸大多數港口都要優良,首先就是面積大,像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實際上都是延伸到內陸的港口,而羅安達有一條天然形成的巨型沙洲延伸至外海,這使得羅安達的可塑性比前兩者更具優勢。

當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這裡遠離主要商業航線,世界的主要貿易還是集中在亞歐大陸之間的交流,即便是現在的美洲也無法短時間打破這個壟斷地位。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天然接近主航線,反觀葡萄牙統治下的安哥拉,不論人口還是生產力,都遠遠遜色於東非,所以連帶着羅安達的對外貿易十分落後。

作爲殖民地的重要作用是給宗主國提供市場和原材料,而安哥拉顯然在市場方面有其天然劣勢,首先就是人口少,當然如果算上黑人那估計和葡萄牙本土還有的一比。

但是消費能力可就太差了,當地的黑人創造的價值遠不如葡萄牙在安哥拉建設的種植園和礦山,而且因爲文明程度低的原因,原來的剛果王國也不像阿比西尼亞帝國那樣人口衆多。

在阿比西尼亞帝國這種真正非洲原生文明古國面前,非洲其他土著國家都只能算作未開化之地。

當然北非的埃及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就是現在也比較發達,但是古埃及文明早就被阿拉伯文明所取代,而非洲其他北非國家也是如此。

倒是西非的一些古國有些文明,但是同樣受阿拉伯文明影響嚴重,這樣看來反而是阿比西尼亞帝國才更能代表非洲文明。

當然,文明程度只是決定安哥拉繁榮度的一個指標,在這個指標不合格的情況下,安哥拉的發展自然不盡人意。

至於葡萄牙人所帶來的先進文明,實際上是以剝削爲主的殖民文化,而葡萄牙作爲最早的殖民帝國之一,其手段遠遠落後於英法兩國。

英法殖民地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建設,而葡萄牙統治下的安哥拉數百年都沒有太大變化。

不過這對東非而言是件好事,要是葡萄牙真把安哥拉改造建設完成了,東非也不好順利接手此地。

“對於羅安達的規劃,未來這裡肯定是西海岸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未來發展前景可能並不會比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遜色太多。”

“我們缺乏直接聯絡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上通道,雖然之前有西南非洲存在,但是鯨灣港條件有些差,而安哥拉的幾處港口自然水平條件甚至在東海岸之上,而且氣候也很不錯,未來這裡肯定會被王國重點建設。”

對於約翰羅威爾的話,尤金深信不疑,畢竟約翰羅威爾的團隊來到這裡就是證明之一。

約翰羅威爾參與過許多東非城市建設,是東非著名的城市設計師,而在現在安哥拉還沒有徹底安定下來之前,王國政府就派他到羅安達勘察和規劃,目的自然不言而喻。他說道:“約翰羅威爾先生,可能又一座偉大的城市將在你的手下被設計出來,真是可喜可賀。”

對於這位政府安排安保人員的恭維,約翰羅威爾十分受用,他說道:“這也是我當初選擇到東非來工作的原因,這裡的機會實在太多,而在歐洲講究人脈和排資論輩的情況下,我也不可能獲得如此大的成就。”

畢竟歐洲的城市大多數都已經定型了,而且歐洲同行競爭非常激烈,作爲平民出身的約翰羅威爾雖然才華橫溢,可是和那些掌握着人脈資源,或者有家族扶持的貴族相比,自然處於劣勢,而在東非就沒有這個顧慮。

約翰羅威爾大約是十三年前來東非的,像約翰羅威爾這種到東非尋求發展機遇的人不算多,但是也不少,但是更考驗各自的水平。

而約翰羅威爾能夠獲得東非官方的支持,自然是他的幾個作品讓人十分滿意,其中就包括基桑市,新法蘭克福市這兩個代表作,同樣達累斯薩拉姆市爲首的東非城市建設也有他的參與。

東非有新城市建設,也有老城市擴容,同樣有大量的工程建設,都爲歐洲而來的從業者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約翰羅威爾說道:“羅安達本來按照葡萄牙人的規劃是一座中小型城市,按照現在的居住區計算,容納人口最多三萬人,但是按照羅安達的生活痕跡看,整個羅安達至少生活了七八萬人,這是相當不合理的。”

尤金:“約翰羅威爾先生,除了軍事要塞,葡萄牙人可能根本就沒有仔細規劃過羅安達市的建設,這些城裡的建築應該都是慢慢積累的。”

約翰羅威爾讚許的看了尤金一眼後說道:“你觀察的不錯,這種混亂的城市佈局還有髒亂差的環境,顯然表明了葡萄牙人一開始就沒有下功夫,他們的城市更多是自由發展起來的,所以顯得格外擁擠,同時犧牲了人居環境。”

“而我的藍圖裡,就是要把這些破爛都拆除掉,按照東非其他城市一樣,更加合理的設計城市使用空間。”

“尤其是港區還有水源是重點,羅安達因爲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而被葡萄牙人看中,同理這裡未來也會是東非重要的港口城市,所以設計時如何讓港區和城市聯繫更緊密是一個重要的方向。”

“至於水源問題,羅安達市的降水量在東非只能算中下,所以合理利用河流還有湖泊才能解決羅安達市的生產生活問題。”

羅安達年降水量只在五百毫米上下,不過這個降水量已經遠比鯨灣港更具優勢,能夠滿足基本的農業和工業生產。

當然,最重要的是羅安達市不缺乏水源,河流上游都是雨水比較充沛的區域,能更好緩解羅安達市的需求。

不過羅安達市的降水之所以遠遜於東非的西海岸,主要還是受到了本格拉寒流的影響,這一點和索馬里地區有些相似,但是索馬里地區的洋流會隨着季節轉換,本格拉寒流只有強弱之分。

不過即便受到寒流影響,羅安達的降水量也足夠讓東非滿意了,現在不是二十一世紀,二十一世紀龐大的工業生產是水資源緊張的重要原因,而19世紀的工業規模,自然消耗不了多少水源。

第820章 購艦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33章 1919年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672章 危與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8章 倒計時第925章 造船業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88章 巡邏兵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349章 犧牲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222章 會面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98章 魚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77章 收尾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章 擴大生產第591章 歸途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981章 捷徑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539章 中東第1324章 預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72章 停火線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04章 底氣第594章 矛盾第617章 行動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084章 底氣第1018章 磋商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09章 事後第1164章 爭議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13章 站隊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09章 事後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820章 購艦第1435章 雙總部第1333章 1919年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672章 危與機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8章 倒計時第925章 造船業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688章 巡邏兵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349章 犧牲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1222章 會面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29章 艱苦行軍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698章 魚餌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577章 收尾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章 擴大生產第591章 歸途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981章 捷徑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1539章 中東第1324章 預謀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572章 停火線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04章 底氣第594章 矛盾第617章 行動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1084章 底氣第1018章 磋商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809章 事後第1164章 爭議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013章 站隊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809章 事後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