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4章 預謀

東非海軍畢竟不是全球性海軍,從東非海軍的分佈上就可以看出來,常駐和主要活動地區限於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

四大洋佔了三個,但是除了印度洋以外,其他兩個都名不副實。

就拿太平洋艦隊來說,其負責區域看似不小,覆蓋了整個太平洋,但是這並沒有現實意義,從現實角度來說,如果太平洋方向發生爭端和衝突,太平洋艦隊也就能在南洋地區發揮作用。

畢竟在太平洋範圍,能夠威脅到東非的也就是美國和日本海軍,而兩國在太平洋的實力比東非要強大的多。

大西洋同樣如此,東非海軍的活動範圍主要在南大西洋,不僅如此,就算南大西洋,東非也僅僅在東部有軍事基地支撐。

印度洋艦隊算是東非海軍中唯一名副其實的區域艦隊了,在印度洋範圍,東非的競爭對手只有英國,而英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實力,並不如東非印度洋艦隊。

除此外,這些年來東非在印度洋及其沿岸,獲得了大量殖民地,並且興建了覆蓋整個印度洋的軍事基地。

但是,這也分散了印度洋艦隊的部署,印度洋艦隊下轄的三支艦隊,尤其是第四艦隊,負責區域遷往東印度洋之後,原負責區域被第一艦隊接收,但是第一艦隊負責的區域過於龐大,這就讓他們很難對第三艦隊形成有效的支援。

而英國在印度洋的海軍實力雖然不如東非,但整體實力也不容小覷,這也是第三艦隊司令洛馬奇會產生顧慮的主要原因。

東非海軍第三艦隊中將普拉託說道:“如今,英國海軍在印度洋的重點很明顯在持續加強印度—中東—紅海沿岸,這樣一條關係南線戰場的線路,而我們東非過去本來就在紅海沒有什麼影響力。”

“現在國內又在開展對非洲之角的戰爭,第一艦隊後續還要着手索科特拉羣島和索馬里北部的建設工作。”

“這也就意味着,我們指望其他人分擔北印度洋的壓力很困難。”

洛馬奇吞了口煙霧道:“說到底,還是我們第三艦隊自身實力不行,尤其是缺乏其他艦隊那樣多的軍事基地,來協助我們掌握中東的局勢。”

第三艦隊在軍艦數量和規模上,在東非七支艦隊中能排在中游水平,但在印度洋艦隊內部,卻是墊底的存在。

很顯然,恩斯特怎麼可能不知道中東,尤其是波斯灣地區的重要性,那爲什麼恩斯特不加大對第三艦隊的支持呢?

其中一部分答案正如洛馬奇所說,東非缺乏在中東區域,尤其是波斯灣和紅海沿岸的軍事基地,沒有海外軍事基地支撐的海軍就猶如水上浮萍。

在英國讓出瓜達爾港之前,東非在北印度洋沿岸的海軍軍事基地只有北部灣領地的迪拜港,就算加上如今在建的富查伊拉還有豪爾費坎港,那也僅僅才三座。

數量少不說,這三座港口的條件也十分差,如今的波斯灣地區可不是前世那樣因爲油氣開發富得流油的區域,石油富豪們不惜重金,通過人工改造沿海的港灣,如今波斯灣,尤其是阿拉伯半島一側的波斯灣沿海不少港口都只能通行吃水不深的帆船。

而波斯灣本身的航運條件就比較差,其狀況類似於遠東帝國的渤海,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河流,攜帶大量泥沙,使得波斯灣的深度越來越淺。

而且東非北部灣領地海岸線也比較平直,遠不如波斯灣的其他地區,就比如英國的巴林海軍基地,或者波斯沿海,至於奧斯曼帝國沿海的巴士拉等地區,雖然面臨問題不少,可自然條件又是區域最優的,背靠兩河平原物產豐富,水源充足,人口也比較密集。

這也是第三艦隊爲什麼將指揮中心放在阿曼灣沿岸的富查伊拉地區的重要原因之一,從現實角度來說,這裡已經和波斯灣沒有太大關係,處在霍爾木茲海峽之外。

而第三艦隊選擇這裡作爲指揮中心,一方面是富查伊拉背靠西傑哈兒山脈,這樣之前可以攔截一些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產生降水,滿足水源需求。其次,阿曼灣的水深條件比波斯灣好的多,兩個港口改造完成後,可以停泊吃水比較深的大型軍艦。

西傑哈兒山脈,主要分佈在阿曼境內,對應阿曼境內的東傑哈兒山脈,阿曼首都馬斯喀特就在東傑哈兒山脈腳下。

可以說阿曼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哈傑爾山脈兩側,就和東非第三艦隊將指揮中心放在富查伊拉一樣,哈傑爾山脈的存在,給阿曼帶來了豐富的降水資源。

在中東這個降水極度缺乏的地方,文明基本上依託山地產生,哪怕兩河平原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其水源也來自奧斯曼帝國上游的山區。

所以,富查伊拉就是依託傑哈兒山脈降水形成的沿岸綠洲,自然條件比波斯灣沿岸好的多。

可是,這裡的條件只能說相對不錯,尤其是富查伊拉港和豪爾費坎港的規模太小,所以第三艦隊並不滿足於此。

因此,普拉託中將說道:“所以,我們想改變第三艦隊的困境,就必須找到可以拓展我們艦隊規模的軍事基地,迪拜,富查伊拉,豪爾費坎都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

“雖然上面有意把瓜達爾丟給我們,但是哪裡要等到建設完成,也需要好幾年時間,而且安全性也不太友好。”

瓜達爾港的條件不差,但是鄰居卻是英屬印度,第三艦隊怎麼可能放心把軍事基地建設在那裡。

反觀富查伊拉,雖然限制條件頗多,可是旁邊的阿曼,根本就不敢得罪東非,更何況如今東非在北部灣領地的駐軍就高達五萬多人,除非阿曼人頭上長草了纔敢招惹東非。

洛馬奇說道:“既然如此,你認爲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麼?東非入場時間太晚,好地方早就被瓜分完了,我們能佔據北部灣領地本來就是挑別人的殘羹剩飯。”

普拉託中將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只能鋌而走險了!沒有好的港口,我們就去搶,波斯灣不是英國人的波斯灣,我們東非沒有必要完全顧及英國人的臉色行事。”

“當年,海盜海岸(阿聯酋)不也是英國名義上的保護國麼?現在還不是成了我們的北部灣領地,所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有時候就是要大膽一點,說不定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普拉託中將的冒險,洛馬奇沒有駁斥,反而陷入了思考,手中的煙慢慢的燃盡,灰塵落在菸灰缸裡。

洛馬奇中將才開口道:“幹了!有時候冒險可能也不是壞事,當年英國人能打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本來就有運氣因素影響,這次就看我們的運氣夠不夠硬了。”

隨着第三艦隊的兩位指揮官統一思想,他們也就陷入了一番深入討論之中,而討論的內容自然是挑選哪裡動手,採取怎麼樣的方案,方案能不能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可,從而成功實施等等。

畢竟,洛馬奇和普拉託再激進,他們的頭上還有印度洋艦隊總司令,東非中央政府兩個上級,這種大事想要進行就必須最終說服帝國中央。

第380章 夜談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04章 卡賓達第658章 方針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54章 斷案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25章 造船業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426章 回歐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10章 海岸線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98章 魚餌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96章 推測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320章 雙標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749章 南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1章 危與機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64章 爭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10章 海岸線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382章 渡河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51章 交涉第1092章 菜市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390章 自治第1285章 挖坑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84章 自己人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31章 居所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577章 收尾第1448章 竊聽第50章 教育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19章 繳獲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210章 小丑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54章 電報第1184章 通吃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
第380章 夜談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04章 卡賓達第658章 方針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154章 斷案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25章 造船業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426章 回歐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810章 海岸線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538章 世界第四工業強國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698章 魚餌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96章 推測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320章 雙標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1157章 “0”號文件第42章 移民熱潮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749章 南下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961章 危與機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1164章 爭議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10章 海岸線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382章 渡河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51章 交涉第1092章 菜市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390章 自治第1285章 挖坑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784章 自己人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431章 居所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577章 收尾第1448章 竊聽第50章 教育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619章 繳獲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210章 小丑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54章 電報第1184章 通吃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