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法國試探

康斯坦丁離世的時候,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基本結束,奧斯曼帝國完美的展現了“西亞病夫”的實力,完全無力對抗巴爾幹同盟的攻勢,巴爾幹同盟高歌猛進,而奧斯曼帝國節節敗退,在這種局勢下,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再一次請求其他國家進行調解,避免進一步損失。

5月,在各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最終選擇以捨棄幾乎全部歐洲領土換取和平。

但是巴爾幹半島上的硝煙,沒有隨着奧斯曼帝國的敗退而消散,因爲分贓不均,巴爾幹半島諸國之間的矛盾很快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隨之爆發。

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在於保加利亞和反保加利亞聯盟背後的支持者不同,在這輪戰爭中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支持保加利亞,而其他列強支持塞爾維亞和希臘等國。

整個巴爾幹半島上彷彿呈現出兩大陣營的角逐,一個德意志國家同盟,一個非德意志國家同盟,就好像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聯手了一樣。

而三個德意志國家幾乎採取相同的政治行爲難免會引起人的臆想,雖然奧匈帝國是二元制,但毫無疑問德意志人在國家政治中依舊佔據主要影響力。

而德國,奧匈帝國,東非三個國家,任何一個放在世界上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如果三國聯合起來,這絕對不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想要看到。

而隨着康斯坦丁離世,明面上東非政府發生一些變動,這就更讓其他國家希望試探出東非“新”政府領導層的態度。

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前,法國駐東非大使湯姆森再次和東非政府進行了一次溝通。

萊茵宮。

如今距離康斯坦丁離世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恩斯特也從陰霾中暫時走了出來,並且開始以皇帝身份處理國家政務,恩斯特在萊茵宮對湯姆森大使進行了接待。

湯姆森直接開口詢問道:“尊貴的皇帝陛下,不知道貴國在本輪巴爾幹衝突中,是否有意和德國進行了溝通,對於保加利亞以及其他巴爾幹國家的態度如何?”

雖然東非站在保加利亞一邊,並不出人意料,畢竟保加利亞之前一直和東非進行了軍事合作,算是除了羅馬尼亞之外,和東非關係最好的巴爾幹國家,但是當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站在一起後,還是讓法國感覺心驚肉跳。

所以湯姆森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希望通過話術來試探東非和德國方面是否進行了暗地的串通和勾結。

畢竟,東非作爲一個德意志國家,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誤會,可以說在不涉及外部局勢的情況下,東非和德國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礎,兩國文化相近,經濟深度合作,軍事上東非更是和德國相似頗多。

所以,德國如果和東非暗地結成同盟,在世界其他國家眼中,可以說是相當順理成章的事。

恩斯特對湯姆森說道:“東非在本輪巴爾幹戰爭中,並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我們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完全是處於戰爭之前兩國關係上的延續,閣下應該也清楚,我們在軍事上和保加利亞有着深入合作,所以現在對保加利亞的支持,不需要深入解讀,完全是一場巧合。”

湯姆森聽出了恩斯特的弦外之音,那就是東非目前在巴爾幹半島上的行爲和其他國家沒有關係,而這個其他國家顯然指的就是德國。

當然,作爲老道的外交官員,湯姆森可不會因爲恩斯特口頭上這麼說,就相信東非真和德國或者奧匈帝國沒有聯絡。

所以湯姆森繼續試探道:“主要還是當下這個階段,德國,奧匈帝國以及東非在外交行動上的一致性,很難讓人放心,這種巧合會引起很多國家的誤會。”

三個德意志國家同時支持保加利亞,雖然各有各自的藉口,但是也很容易讓法國感覺草木皆兵。

恩斯特解釋道:“我相信湯姆森大使也知道,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完全是出於對塞爾維亞極端民族主義的恐懼,所以扶持保加利亞是奧匈帝國爲了穩固本國安全做出的決策,至於我們東非,雖然和保加利亞有一些軍事上的合作,但是這並不能能說明,我們東非對巴爾幹半島能夠起到太大影響。”

“所以,東非和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都具有意外性,而東非作爲域外國家,從來都沒有過多的想法。”

用奧匈帝國舉例,那是因爲奧匈帝國在對保加利亞的支持中,明顯帶有地緣上的考量,奧匈帝國需要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進行打擊,從而防止“大塞爾維亞”的出現。

假設沒有塞爾維亞存在,那奧匈帝國基本不可能支持保加利亞,這樣一看,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帶有投機性,而東非也是如此,這樣一來也就不存在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結盟的可能性。

恩斯特接着說道:“目前我們東非依舊以經濟發展爲主,這一點從東非海軍方面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的海軍總噸位在全世界範圍,明顯是偏低的,東非既然沒有參加海軍軍備競賽的打算,自然沒有在其他地區擴大影響力的想法。”

這一套說辭,確實能讓人更加安心,如果東非真的和德國結盟,那東非必然要參加戰爭,而一個準備參戰的國家,肯定不會像東非現在這樣,在軍隊建設上速度慢於其他國家。

這也給了湯姆森一個定心丸,通過恩斯特這麼一說,東非確實沒有明顯干預歐洲局勢的打算。

東非明顯是打算置身事外,畢竟東非海軍規模現在連法國都趕不上,與其擔憂東非,還不如擔心美國這個積極擴充武備的國家。

湯姆森大使心中安定下來,也就開始和恩斯特進行其他方面的談話,雖然東非在軍事上沒有展現出擴張的勢頭,但不可否認東非國防軍依舊是世界上重要的軍事力量。

所以法國不能容忍,東非加入德國陣營,而想讓東非在德國和法國的博弈中置身事外,顯然需要拿出更多的籌碼拉攏東非。

畢竟東非就算不在軍事上支持德國,也可以通過經濟和貿易,對德國進行扶持,因爲法國很清楚,德國作爲一個非殖民大國,德國很大一部分原材料依賴東非來實現。

而東非顯然不會和德國斷絕貿易關係,這樣德國就有機會從東非拿到自己想要的廉價原材料來促進本國工業和軍事發展。

就比如德國的軍工企業,很多武器需要的特殊礦產,需要從東非大規模進口,如錳,銅,鉻,稀土等等。

而法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哄擡市場價格,讓德國即便購入東非的原材料不至於太過容易。

所以湯姆森在確定東非不會參與德國和法國的衝突之後,代表法國政府和東非談了幾筆大單,尤其是從東非進口一些可能原本用於德國軍工企業的物資。

雖然,法國可能用不到,但是法國的訂單至少可以擡高德國軍事發展的成本,這也算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手段。

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53章 波斯灣第204章 “流放”?“潤”!第195章 拜訪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551章 交涉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64章 肉類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304章 調停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3章 “大殺器”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336章 東非菜?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255章 五五開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3章 萊茵宮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06章 “收破爛”第784章 自己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36章 間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333章 1919年第1519章 會議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63章 代理人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25章 卡塔爾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16章 對話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94章 訛詐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54章 電報第1024章 監視第852章 夏威夷第546章 許可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78章 無線電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01章 城市化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87章 西逃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008章 分析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2章 激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417章 炊事車第862章 後續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2章 宣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14章 伊林加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20章 發電廠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17章 輿論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76章 “老朋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1248章 普吉島第198章 烏龍對話
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53章 波斯灣第204章 “流放”?“潤”!第195章 拜訪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551章 交涉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64章 肉類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304章 調停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03章 “大殺器”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336章 東非菜?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255章 五五開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03章 萊茵宮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9章 黑興根軍事學院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06章 “收破爛”第784章 自己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36章 間諜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333章 1919年第1519章 會議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463章 代理人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25章 卡塔爾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16章 對話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94章 訛詐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54章 電報第1024章 監視第852章 夏威夷第546章 許可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78章 無線電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701章 城市化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87章 西逃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008章 分析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99章 殺雞儆猴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2章 激戰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417章 炊事車第862章 後續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942章 宣戰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14章 伊林加第1460章 海軍想法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520章 發電廠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17章 輿論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66章 《東桑條約》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76章 “老朋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469章 鯨灣港第1248章 普吉島第198章 烏龍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