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法國試探

康斯坦丁離世的時候,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基本結束,奧斯曼帝國完美的展現了“西亞病夫”的實力,完全無力對抗巴爾幹同盟的攻勢,巴爾幹同盟高歌猛進,而奧斯曼帝國節節敗退,在這種局勢下,奧斯曼帝國不得不再一次請求其他國家進行調解,避免進一步損失。

5月,在各國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最終選擇以捨棄幾乎全部歐洲領土換取和平。

但是巴爾幹半島上的硝煙,沒有隨着奧斯曼帝國的敗退而消散,因爲分贓不均,巴爾幹半島諸國之間的矛盾很快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隨之爆發。

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在於保加利亞和反保加利亞聯盟背後的支持者不同,在這輪戰爭中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幾乎是不約而同的支持保加利亞,而其他列強支持塞爾維亞和希臘等國。

整個巴爾幹半島上彷彿呈現出兩大陣營的角逐,一個德意志國家同盟,一個非德意志國家同盟,就好像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聯手了一樣。

而三個德意志國家幾乎採取相同的政治行爲難免會引起人的臆想,雖然奧匈帝國是二元制,但毫無疑問德意志人在國家政治中依舊佔據主要影響力。

而德國,奧匈帝國,東非三個國家,任何一個放在世界上都是舉足輕重的存在,如果三國聯合起來,這絕對不是全世界其他國家想要看到。

而隨着康斯坦丁離世,明面上東非政府發生一些變動,這就更讓其他國家希望試探出東非“新”政府領導層的態度。

在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前,法國駐東非大使湯姆森再次和東非政府進行了一次溝通。

萊茵宮。

如今距離康斯坦丁離世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恩斯特也從陰霾中暫時走了出來,並且開始以皇帝身份處理國家政務,恩斯特在萊茵宮對湯姆森大使進行了接待。

湯姆森直接開口詢問道:“尊貴的皇帝陛下,不知道貴國在本輪巴爾幹衝突中,是否有意和德國進行了溝通,對於保加利亞以及其他巴爾幹國家的態度如何?”

雖然東非站在保加利亞一邊,並不出人意料,畢竟保加利亞之前一直和東非進行了軍事合作,算是除了羅馬尼亞之外,和東非關係最好的巴爾幹國家,但是當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站在一起後,還是讓法國感覺心驚肉跳。

所以湯姆森的問題,最重要的還是希望通過話術來試探東非和德國方面是否進行了暗地的串通和勾結。

畢竟,東非作爲一個德意志國家,本身就容易讓人產生一些誤會,可以說在不涉及外部局勢的情況下,東非和德國有着天然的合作基礎,兩國文化相近,經濟深度合作,軍事上東非更是和德國相似頗多。

所以,德國如果和東非暗地結成同盟,在世界其他國家眼中,可以說是相當順理成章的事。

恩斯特對湯姆森說道:“東非在本輪巴爾幹戰爭中,並沒有明確的政治意圖,我們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完全是處於戰爭之前兩國關係上的延續,閣下應該也清楚,我們在軍事上和保加利亞有着深入合作,所以現在對保加利亞的支持,不需要深入解讀,完全是一場巧合。”

湯姆森聽出了恩斯特的弦外之音,那就是東非目前在巴爾幹半島上的行爲和其他國家沒有關係,而這個其他國家顯然指的就是德國。

當然,作爲老道的外交官員,湯姆森可不會因爲恩斯特口頭上這麼說,就相信東非真和德國或者奧匈帝國沒有聯絡。

所以湯姆森繼續試探道:“主要還是當下這個階段,德國,奧匈帝國以及東非在外交行動上的一致性,很難讓人放心,這種巧合會引起很多國家的誤會。”

三個德意志國家同時支持保加利亞,雖然各有各自的藉口,但是也很容易讓法國感覺草木皆兵。

恩斯特解釋道:“我相信湯姆森大使也知道,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完全是出於對塞爾維亞極端民族主義的恐懼,所以扶持保加利亞是奧匈帝國爲了穩固本國安全做出的決策,至於我們東非,雖然和保加利亞有一些軍事上的合作,但是這並不能能說明,我們東非對巴爾幹半島能夠起到太大影響。”

“所以,東非和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都具有意外性,而東非作爲域外國家,從來都沒有過多的想法。”

用奧匈帝國舉例,那是因爲奧匈帝國在對保加利亞的支持中,明顯帶有地緣上的考量,奧匈帝國需要保加利亞對塞爾維亞進行打擊,從而防止“大塞爾維亞”的出現。

假設沒有塞爾維亞存在,那奧匈帝國基本不可能支持保加利亞,這樣一看,奧匈帝國對保加利亞的支持帶有投機性,而東非也是如此,這樣一來也就不存在德國,奧匈帝國和東非結盟的可能性。

恩斯特接着說道:“目前我們東非依舊以經濟發展爲主,這一點從東非海軍方面就可以看出來,我們的海軍總噸位在全世界範圍,明顯是偏低的,東非既然沒有參加海軍軍備競賽的打算,自然沒有在其他地區擴大影響力的想法。”

這一套說辭,確實能讓人更加安心,如果東非真的和德國結盟,那東非必然要參加戰爭,而一個準備參戰的國家,肯定不會像東非現在這樣,在軍隊建設上速度慢於其他國家。

這也給了湯姆森一個定心丸,通過恩斯特這麼一說,東非確實沒有明顯干預歐洲局勢的打算。

東非明顯是打算置身事外,畢竟東非海軍規模現在連法國都趕不上,與其擔憂東非,還不如擔心美國這個積極擴充武備的國家。

湯姆森大使心中安定下來,也就開始和恩斯特進行其他方面的談話,雖然東非在軍事上沒有展現出擴張的勢頭,但不可否認東非國防軍依舊是世界上重要的軍事力量。

所以法國不能容忍,東非加入德國陣營,而想讓東非在德國和法國的博弈中置身事外,顯然需要拿出更多的籌碼拉攏東非。

畢竟東非就算不在軍事上支持德國,也可以通過經濟和貿易,對德國進行扶持,因爲法國很清楚,德國作爲一個非殖民大國,德國很大一部分原材料依賴東非來實現。

而東非顯然不會和德國斷絕貿易關係,這樣德國就有機會從東非拿到自己想要的廉價原材料來促進本國工業和軍事發展。

就比如德國的軍工企業,很多武器需要的特殊礦產,需要從東非大規模進口,如錳,銅,鉻,稀土等等。

而法國唯一能做的就是哄擡市場價格,讓德國即便購入東非的原材料不至於太過容易。

所以湯姆森在確定東非不會參與德國和法國的衝突之後,代表法國政府和東非談了幾筆大單,尤其是從東非進口一些可能原本用於德國軍工企業的物資。

雖然,法國可能用不到,但是法國的訂單至少可以擡高德國軍事發展的成本,這也算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手段。

第36章 濱海區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612章 美食節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67章 奧拓第1164章 爭議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12章 美食節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03章 萊茵宮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31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513章 抉擇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40章第992章 入籍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727章 艦隊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1章 居所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69章 籌碼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94章 硬氣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305章 封賞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21章 申請第594章 矛盾第1250章 謠言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199章 討論第904章 卡賓達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04章 坎帕拉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22章 卡賓達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00章 嘗試第460章 衝突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94章 假情報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68章 插曲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837章 颱風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
第36章 濱海區第1048章 以“歐美”爲鏡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612章 美食節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967章 奧拓第1164章 爭議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612章 美食節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03章 萊茵宮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31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513章 抉擇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840章第992章 入籍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727章 艦隊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1章 居所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69章 籌碼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394章 硬氣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76章 應許之地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305章 封賞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521章 申請第594章 矛盾第1250章 謠言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199章 討論第904章 卡賓達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304章 坎帕拉第679章 比屬剛果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22章 卡賓達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00章 嘗試第460章 衝突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494章 假情報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368章 插曲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837章 颱風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53章 土豆種植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