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

超過英國顯然是不可能的,東非國產無畏艦能出爐和東非的前期準備不無關係,反而是英國在日俄戰爭之後迅速反應,僅不到一年多時間就建造出世界首艘無畏艦,其強大的造船業底蘊可見一斑。

即便這樣,東非海軍依舊引起了皇家海軍的重點關注,而且自從東非第一艘無畏艦誕生之後,東非海軍也一改往日作風,重新走上了海軍競賽的道路,目前無畏艦數量僅次於英國和德國,位居世界第三。

光是這一點,英國就不可能不防範東非,畢竟任何國家海軍的動向都是英國關注的重點,而其中尤其以德國爲最,德國海軍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東非也不可能被輕易忽視。

喬治:“如今東非海軍重新擴充,光是無畏艦數量就達到四艘,幾乎每年下水一艘,在世界各國中除了我們和德國,只有東非在海軍上有這麼大的動作,要不了多久,東非就能組建一支強大的,由無畏艦組成的主力海軍艦隊,這也讓帝國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壓力激增。”

“而歐洲局勢也日益緊張,如果我們不能抽身,恐怕東非的勢力會加速向印度洋和南大西洋蔓延,從如今東非的攻勢來看,很有可能斷送我們在波斯灣和南美地區的影響力。”

“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在這個基礎上,東非甚至會對埃及,印度等地區對帝國造成不可挽回的惡劣影響,所以遏制東非海軍發展,確保其不會對帝國在印度洋,南大西洋形成挑戰,應該放在帝國首位。”

“哪怕是暫時放棄一些利益,我們也要穩住東非,等歐洲局勢穩定下來後,我們再對其進行清算,同樣的道理對美國同樣適用,我們不能讓這兩個國家成爲不穩定因素,美國海軍甚至比東非海軍更加強大,所以壓制兩國海軍發展,我們才能更加得心應手的應付歐洲可能發生的變局。”

喬治的想法可以總結爲攘外必先安內,美國和東非這種域外國家確實會對英國霸權形成挑戰,但是英國的核心利益還是在歐洲。

如果不擺平歐洲,歐洲大陸上出現一個類似拿破崙政權一樣的強大國家,英國就真的難受了,那將直接對英國本土造成巨大威脅,除非英國把首都遷往印度,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亞,而這在歐洲中心論下顯然是無法讓人接受的。

阿斯奎斯認同了喬治的看法,不過他還是問道:“我們已經無法全力限制美國和東非的發展,而且這兩個國家獨立自主性非常強,應該如何讓他們心甘情願的裁減海軍呢?”

這也是英國政府當前最頭疼的一點,同爲世界列強,其他國家爲什麼非要聽英國的,而這也是之前英國對東非經濟制裁失敗的主要原因,畢竟世界上還有德國,法國和奧匈帝國等諸多列強,並非英國的一言堂,而且英國吃相難看,更無法讓其他國家成爲英國的馬前卒。

作爲財政大臣,喬治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他說道:“這件事我們或許要和常年和東非人打交道的外交人員接觸一下,先了解一下東非的具體情況,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很快前任英國駐東非大使克倫威爾就被兩人叫過來談話。

克倫威爾:“我在東非的時候,正值東非全國工業建設階段,東非搞了所謂第一個五年工業計劃,當時東非在全國範圍大建工廠和採掘礦產,以我對東非城市的觀察,東非工業發展速度是相當快的。”

“就拿他們的首都萊茵市來說,萊茵市處在東非腹地,距離沿海一千多公里,已經建設的頗具規模,人口達到幾十萬,絲毫不遜色東非沿海城市,而這種城市在東非不在少數,東非鐵路範圍內的大城市,像莫羅戈羅,多多馬,姆貝亞等規模都不小。”

“至於東非沿海經濟就更突出了,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瞭解,東非在非洲沿海建設了幾十座現代化港口城市,絲毫不遜色於歐洲任何國家,其中達累斯薩拉姆市人口恐怕已經超過百萬,蒙巴薩等城市也相當繁榮。”

“所以如今東非從內陸到沿海都建設了相當完善的工業,整個社會高度發展,雖然不及歐美,但肯定比世界其他地區或者國家強大的多……”

隨着克倫威爾的描述,東非的發展情況也比較客觀的展現在阿斯奎斯和喬治腦海中。

阿斯奎斯問道:“那你認爲現在東非國力應該處在什麼水平?”

克倫威爾說道:“按照我離任的時候,也就是1906年的情況來看,東非應該要比奧匈帝國強。”

“那和俄國相比呢!”喬治問道。

克倫威爾比較保守的說道:“經濟總量上應該比不過俄國,但是發展速度應該遠高於俄國,而且國內政治穩定度也超過俄國。”

這只是克倫威爾的推測,畢竟俄國作爲世界第二人口大國,經濟體量過於龐大,而東非才發展多少年,這種印象很難在東非政府有意遮掩下改變。

阿斯奎斯說道:“也就是說目前東非國力處在奧匈帝國和俄國之間,那差不多和法國本土相當。”

法國雖然持續衰落,但絕對是世界頂尖強國,即便東非的國力和法國相當,那也能對國際格局造成重大改變,其他不說,就算現在英國也不敢說能力壓法國。

實際上前世法國在一戰中的表現也對的起法國的對外宣傳,面對德國這種強大對手,法國展現了驚人的韌性,要知道前世一戰時德國經濟相當於全世界的七分之一,戰爭潛力更是驚人。

所以將東非和法國做比較,不是英國政府對東非的輕視,反而是大大的重視,但是也正因爲如此,英國對東非的態度就更難辦了。

試想一下,此時英國對法國說:“你的海軍太強大了,還是限制一下吧!”

法國會答應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法國實際上和英國是同級別的存在,兩國並非隸屬關係,實際上不是共同敵人德國存在,那現在歐洲局勢上和英國作對的恐怕就是法國。

阿斯奎斯斟酌了一下說道:“先和東非政府接觸,我們要試探東非政府的底線,如果能夠說服東非讓步自然皆大歡喜,爲此付出一定的代價和犧牲也在接受範圍之內,如果不能達成我們的目的,那我們只能採取相對極端的做法了。”

東非已經到了英國不得不重視,並且削弱的地步,甚至從地緣上來說,東非對英國的威脅比美國還大,美國雖然國力比東非更強,但是目前美國也不可能影響到英國在印度的統治。

印度是英國殖民的核心利益,同樣是當前英國霸權的底線,而東非距離印度遠比英國本土要近的多,如果不能限制東非海軍的發展,那印度在印度洋的殖民地都會受到東非的影響,甚至導致整個殖民體系的崩塌。

所以東非海軍的實力發展是英國最忌憚的,爲了維繫帝國霸權,就算犧牲部分利益也比等東非海軍徹底成長起來後,從英國手中強取豪奪要好。

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27章 南下第1223章 “療養”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289章 教學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594章 矛盾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89章 態度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324章 預謀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83章 到達第353章 下一站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02章 爭論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40章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460章 衝突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40章 新品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25章 血清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18章 良知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394章 硬氣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76章 “老朋友”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71章 “萊茵”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43章 屯田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4章 “整肅”運動第595章 鼓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4章 動員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9章 聖誕節第1344章 輿論戰第37章 戰爭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99章 結款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445章 凱末爾第600章 嘗試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435章 雙總部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233章 抓捕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157章 “0”號文件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66章 集結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88章 巡邏兵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
第1157章 “0”號文件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327章 南下第1223章 “療養”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289章 教學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594章 矛盾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89章 態度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324章 預謀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183章 到達第353章 下一站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802章 爭論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840章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460章 衝突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40章 新品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525章 血清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18章 良知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394章 硬氣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276章 “老朋友”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71章 海底電纜第871章 “萊茵”市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43章 屯田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4章 “整肅”運動第595章 鼓動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4章 動員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09章 聖誕節第1344章 輿論戰第37章 戰爭第1515章 進軍奢侈品行業第199章 結款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445章 凱末爾第600章 嘗試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435章 雙總部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233章 抓捕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157章 “0”號文件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766章 集結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688章 巡邏兵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