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這次經濟危機爆發初期不夠重視,很大程度上來自他們以往應對經濟危機的經驗,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美國也爆發過多輪經濟危機,其中對美國影響比較大的是1873年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不僅對當時美國經濟造成重創,而且引發了長期的經濟蕭條,甚至其影響一直到19世紀末才徹底結束。
不過,1873年經濟危機,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並沒有給予美國政府深刻的教訓,畢竟當時工黨還沒有成氣候,即便資本主義國家爆發危機,也不會引發對應的政治和社會危機。
在1873年經濟危機爆發的過程中,美國底層民衆雖然有所鬥爭和反抗,但其活動猶如遊兵散勇,無頭蒼蠅,並沒有對美國社會秩序產生深遠影響。同時順應19世紀末,世界帝國主義國家的擴張狂潮,反而將危機所造成的部分矛盾轉嫁出去,就比如美西戰爭。
當然,在1873年經濟危機中獲益最大的國家,就是東非,這也是東非唯一一次從美國吸納大量德裔移民的特殊時期,要知道當時東非還只是一塊基本沒有任何吸引力的殖民地。
總而言之,1873年經濟危機,不僅沒有促成美國政府的反省,反而讓其進一步輕視了經濟危機的危害,當年美國確實平穩度過了這場經濟危機。
但如今,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在政治領域,工黨崛起,其思想已經徹底向全世界蔓延開來,哪怕是那些亞非拉落後國家和地區,可能都深受其影響,而像美國這種工業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帝國,怎麼可能繞開其思想和言論的傳播擴散。
經濟層面,幾十年來,美國已經成爲了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國之一,如今美國的城市化水平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五十,這也意味着美國工人羣體的壯大。
而經濟危機下,這批由農轉工的美國工人,他們必然成爲第一波受害者,而數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的工人失業,和美國工黨思想言論結合在一起,這必然會形成一個龐大的政治性羣體。
最後是國際方面,1929年的國際形勢和上個世紀末,也已經大爲不同,如今世界已經基本瓜分完畢,如果想要對外轉移矛盾,只能和其他列強對抗,甚至是發動戰爭。
三十年前,美國人能拿西班牙開刀,而現在美國的勢力範圍是和日本,英國,東非這些國家接壤。
其中實力最弱的日本,也不是西班牙能相提並論的,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日本完全稱得上世界大國。
美國和日本的利益衝突主要在遠東帝國市場,但是日本現階段對遠東帝國的客觀影響力是遠超任何第三方國家的。
……
在美國還在寄希望於“市場自我糾正”,“經濟自然恢復”的時候,東非政府已經開啓了部分應對危機爆發的預案。
此時,經濟危機依舊只停留在北美區域,只有加拿大因爲和美國經濟的高度綁定,因此在美國華爾街股災爆發的幾乎同一時間,多倫多和蒙特利爾的證券交易所股票同時崩盤。
歐洲方面尚未受到波及,各國已經收到了美國經濟危機爆發的相關消息,但是除了奧匈帝國以外,其他各國基本上沒有任何動作,他們甚至抱着隔岸觀火的態度幸災樂禍。
而在弗里德里希皇儲有條不紊的籌備各項措施的時候,帝國皇帝恩斯特也終於重回萊茵宮。
早在船上,恩斯特就已經通過無線電獲得了美國經濟危機爆發的消息,當時恩斯特所在輪船已經航行到亞丁灣。
在收到消息後,他更是緊急命令船隻全速向摩加迪沙行進,最後搭乘專列迴歸萊茵市。
萊茵宮。
見到弗里德里希皇儲後,恩斯特面色嚴肅的說:“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對於全國經濟的調整也應該進入收尾階段,立刻對全國金融業進行徹底的整頓,還有,對七五規劃的制定,也應該圍繞如今國內外經濟形勢展開,東非工黨也應該發揮作用了。”
本來1929年,就是東非六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一年,明年開始,東非就要編定新一輪的經濟發展計劃。因爲此前東非已經做了一定的準備,所以這一輪世界經濟大危機,在東非爆發的時間,可能會相對往後拖延,也就是正好和東非的七五規劃碰到一起。
有了這個基礎的判斷,那東非政府對七五規劃的編定和實施,就不能再掉以輕心,而是應該有針對性的制定應對經濟危機的各種政策。
同時,所謂的東非“工黨”,這個傀儡政黨也就有了用武之地,萊茵皇室準備將東非工黨推到臺前,來執行新一輪經濟規劃中的政策。
當然,雖然是傀儡政黨,但其中也混入了不少真傢伙,不過,能把他們集中起來,放在眼皮子底下,總比躲在暗處更讓人放心。
不過,現階段東非最重要的事,還是整頓國內的金融業,在此前,東非政府雖然出臺了一些限制性政策,防止金融業野蠻發展,但爲了不影響本國經濟和市場活躍性,所以沒有下狠手,現在美國股市和銀行業已經暴雷,東非方面的顧慮也就不存在了。
恩斯特說道:“近二十年來,我們國家的金融業已經發展壯大,足以對國家經濟的運行產生重要影響,雖然近些年,我們也做了一些調整,但都是揚湯止沸,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所以,爲了把接下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對金融業的整頓,也要立刻展開,尤其要打擊那些投機活動,套購轉賣,囤積居奇,遊走在法律和道德邊緣的不良金融機構。”
“要給股市降溫,嚴查和取締空包企業,全面整頓銀行業,同時調整帝國的貨幣政策,以應對經濟危機下的通貨膨脹。”
經濟危機爆發的很大原因就在於金融業的不健康發展,其中股市和部分銀行是重要的助推劑,他們爲了套利,大肆發佈虛假信息,無視市場風險,鼓動企業和民衆盲目投資,創業和擴產。
這一次美國經濟危機爆發中,最先暴露的就是股市和銀行,被波及的美國銀行甚至多達十幾萬家。
東非這些年來,雖然收緊了對金融業的管制,但是東非作爲世界最大經濟體之一,還有政策法律缺失等問題,金融行業的亂象也屢禁不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畢竟東非這個國家的歷史也纔不過大幾十年,而金融市場起步發展,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這也就意味着,東非金融業必然有大量空子可鑽,而東非政府對付金融行業的經驗,可能也就比蘇聯強一些。東非不可能像蘇聯一樣,直接取締金融行業,那一刀切就是最有效的辦法,現在,恩斯特就打算拿起“屠刀”,對準那些過去遊走於法律邊緣的企業,機構和個人。
至於直接觸犯東非法律的那些人,早就在這幾年裡,被東非政府犁過一遍了。
弗里德里希皇儲問道:“父親,那我們應該如何對付這類投機分子,還有,關於外資企業,機構和個人,我們又應該怎麼應對?”
恩斯特說道:“把他們的全部非法所得全部沒收,甚至要追繳罰金,該送入監獄的就送入監獄,情節十分惡劣的,直接流放到西非,同時,以打擊犯罪的名義,把這些年來帝國的一些害蟲,處理掉,比如黑幫以及他們背後的保護傘,對於那些手不乾淨的東非官員也一併拿下。”
“當然,對於官員必須要在規則內辦事,沒有太大問題的,可以網開一面,不要搞擴大化。”
當然,反過來理解恩斯特的話,那就是對於非官員,貴族等特殊社會羣體,那就不用嚴格“依法辦事”了。
就比如一些金融從業人員,他們雖然搞投機,並對東非社會造成了惡劣影響,可是,他們確實又沒有觸犯東非的法律,畢竟法律本身不可能兼顧到所有問題,並且給出完全合理的安排。
而這些人就是本輪東非政府的主要打擊目標,現在東非政府就是要越過法律,把這些遊走在法律之外的人和機構一網打盡。
至於東非的部分官員,上層社會,現在確實不好動手,只能殺雞儆猴,當然,恩斯特並不打算放過這些“蛀蟲”,等到未來東非“工黨”這個替死鬼上臺後,再做打算也不遲。
萊茵皇室肯定不能衝在第一線,那是自倔根基,所以東非“工黨”,就是恩斯特早就準備好的一把刀子。
當然,既然是一把刀,就有噬主的可能性,所以萊茵皇室必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包括嚴格控制軍隊,防止其他政治勢力滲透進入軍隊中來,沙俄被推翻,軍隊被工黨滲透就是前車之鑑。
而其中近衛師又是萊茵皇室維持政權穩定的關鍵,所以接下來恩斯特將對近衛師進行整頓,從而保證這支首都和中央省衛戍部隊對皇室的忠誠。
恩斯特說道:“軍隊,尤其是近衛師必須掌握在皇室手中,最近你親自關注這件事,對近衛師進行整頓,把那些蛀蟲,還有別有用心之人,從軍隊裡剔除出去,這件事,我也會親自關注……”
隨着父子兩人的密謀。
1929年9月30日,東非政府正式開啓了對全國金融行業的大整頓,這次整頓完全不留情面,但凡威脅到金融業安全的團體和個人,都成爲了東非政府的打擊對象。
而伴隨着金融業大整頓的則是全國範圍的“嚴打”,“反腐”等同步措施。
首先是股市,早在1925年,東非政府就通過立法,建設了對本國股市的監管機構,也就是東非證券管理會,這次在東非政府的授意下,進一步加強了其管理權限,並且對監管機構內部人員,進行嚴格的審覈和追責,打擊內幕交易和價格操縱等行爲。
同時,展開了對上市企業的全面調查,對其資產,負債,盈利等數據進行審覈,規範和警告上市企業行爲。
然後是銀行業,東非政府宣佈全面整頓銀行業,尤其中小型銀行,是本輪整頓的重點,發展健康的銀行在審查通過後繼續營業,有小問題的銀行直接停業整頓後,才能營業,而對於那些問題嚴重的銀行,直接清算、重組,同時,逮捕大批不法分子,以經濟犯罪的名義批捕,清算,問責。
加強對銀行業的約束,尤其是嚴格限制其進行投機活動,濫放貸款,非法集資等行爲……
除了股市和銀行以外,其他金融行業,債券,基金等等,都是本輪整頓的目標。
1929年的整個10月份,東非金融市場可謂一片風聲鶴唳,每天都有政府人員和警察,進入各個大小金融機構,進行調查和抓捕活動。
同時,東非各地街頭上也發生了衆多社會治安政治活動,還有不少官員落網,一時間,東非的監獄裡人滿爲患,甚至公然出現了“排隊槍斃”的壯觀景象,很多曾經耀武揚威的黑幫分子以及罪犯,在東非政府的授權下,成爲殺雞儆猴的“雞”,從而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人。
而這場發生在東非“人道主義災難”,“社會浩劫”,不僅僅引起了東非國內的震動,同時在國際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尤其是那些被東非政府這一輪清算裡,被順帶處理掉的外國資本“手套”。
這引發了許多外國資本勢力的強烈抗議,包括英,法,德,奧等諸多國家的金融組織,亦或者新聞媒體強烈譴責東非政府的“暴行”,而東非政府“警察國家”的稱呼也再一次被提及。
歐洲各國對東非政府行爲的訓斥和苛責並非結束,美國政府身陷經濟危機的囹圄之中,也不忘記對東非發生的“災難”表示關切。
胡佛總統公開說道:“東非正在發生一場災難,這場人爲災難中,法律的權威性被踐踏在強權之下,私人財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性被無視,東非民衆……”
美國總統胡佛最討厭政府對國家經濟的大規模干預,更何況東非政府採取如此激烈手段的情況下,他毫不客氣的在結尾說到:“東非政府會爲他們的傲慢付出代價,而我們美國永遠不會走上這條道路……”
對於美國人的言論,東非政府完全不予理會,畢竟東非從建國那天和美國就走的是兩個路子,而真正讓東非有些破防的是蘇聯,蘇聯居然也有閒心對東非的內政指手畫腳,當然,按照蘇聯的一貫作風,他們對東非本輪行動的描述是“內部分贓不均”,“帝國主義內部矛盾激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