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0章 三大艦隊

1916年1月3日。

洛美市。

在布蘭德上校的帶領下,東非海軍組織的運奴船隊從本格拉市的法爾塔港出發,沿着本格拉洋流順勢北上,經過非洲西海岸,在幾內亞折了一個大灣後,最終抵達東非多哥蘭的殖民地的洛美市。

“不愧是大西洋沿岸的戰略要地,看洛美港的建設標準,顯然是參展彭巴港等本土重要軍用港口建設的。”看着已經頗具規模,但是尚未完工的洛美軍港,布蘭德上校不禁感慨道。

無怪乎布蘭德感嘆,雖然洛美港在東非海軍軍港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但是這還是布蘭德上校第一次來到洛美港。

因爲布蘭德上校常年在印度洋艦隊服役,如果不是東非海軍目前人手和艦船吃緊,也不可能讓布蘭德帶着幾艘老古董的風帆戰艦,從奔巴島出發,經過好望角到大西洋來完成這次押送任務。

“自從帝國從德國手中獲得洛美港以後,這裡就得到了中央和海軍高層的重視,所以洛美港的建設,也是按照一級軍用港口標準建設的。”布蘭德上校的副手塔拉在一旁說道。

這個時間段,洛美港依舊沒有完全完成改造和擴建工作,畢竟東非獲得洛美港也就兩年時間,但是東非海軍已經迫不及待的入駐這裡。

洛美港內可以清晰看見東非海軍的幾艘軍艦,除了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外,東非的戰列艦鵜鶘號也停靠在這裡休整,可見其重要性。

畢竟戰列艦作爲目前世界各國的主力作戰艦,除了遠洋任務以外,大部分時間都在本土海域才能看得見。

布蘭德說道:“顯而易見,大西洋艦隊將洛美港視爲其重要的戰略支點,雖然其和坤甸港一樣遠離本土,但是待遇甚至比坤甸港高的多。”

坤甸港是東非太平洋艦隊的的母港,但是太平洋艦隊在東非海軍中實力最爲薄弱,並且因爲東非在太平洋的殖民地十分分散,進一步削弱了太平洋艦隊的作戰能力。

而與之相比,不管是印度洋艦隊還是大西洋艦隊,放在任何國家都不能小覷,毫不客氣的說,兩支艦隊可以單挑除了列強以外的任何國家。

而東非的太平洋艦隊就大爲不同了,其主力作戰艦中連一艘戰列艦都沒有,所以布蘭德纔會如此肯定的說洛美港待遇比坤甸港要高的多。

其實,在東非三大海軍艦隊以外,還有一支區域性的阿拉斯加艦隊,不過和名不副實的太平洋艦隊相比,阿拉斯加艦隊的實力更是可以忽略不計,說實話,阿拉斯加所處的位置,加,俄,美,日,遠東帝國任何一個國家有想法,東非都不可能守得住。

當然,就目前的國際形勢來說,這幾個國家肯定也不願意爲了一個阿拉斯加而得罪東非。

阿拉斯加雖然處在東非軍事部署的最邊緣,可奈何東非本土實力太過強大,所以爲了阿拉斯加得罪東非得不償失。

和阿拉斯加一個待遇的還有東非的南琉球羣島殖民地,北夏威夷王國殖民地,大洋洲諸多殖民地。

至於南洋區域的蘭芳海外省,東加里曼丹,和棉蘭老島雖然也距離東非本土遙遠,但是奈何其他列強在南洋的軍事實力同樣比較薄弱,而且東非印度洋艦隊可以隨時支援南洋地區的太平洋艦隊。

而大西洋艦隊的洛美海軍基地情況又不一樣,雖然多哥蘭同樣處在海外,但是距離東非本土的距離實際上並不算太遠,尤其是東非控制加蓬和喀麥隆之後。

就算沒有這兩個地區,從東非西海岸的卡賓達出發,抵達洛美港也可以做到朝發夕至。

而洛美港本身的戰略價值也是極其突出的,可以說是東非在幾內亞灣北岸最重要的戰略支點。

以前東非大西洋艦隊雖然強大,但是在大西洋區域缺乏戰略支點,而多哥蘭的存在很好的彌補了這個劣勢。

有了多哥蘭這個戰略支點之後,可以說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海域基本成了東非海軍的樂園,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挑戰東非海軍。

同時,有了多哥蘭殖民地作爲戰略支柱,東非大西洋艦隊的輻射範圍也進一步加大,從這裡出發,東非可以有從容對整個非洲西海岸的來犯之敵。

從軍事存在上來說,如今幾內亞灣和東非內海幾乎沒有區別,即便西非有着諸多歐洲各國的殖民地,但是就算他們加在一起,也沒有東非的一合之敵。

布蘭德感嘆道:“等到洛美港正式擴建完成,整個西非地區,帝國的話語權都將進一步加大,可見大西洋艦隊在戰略主動性上已經走到了我們的前面。”

雖然東非的印度洋艦隊同樣不可小覷,但是印度洋艦隊在印度洋並沒有大西洋艦隊在南大西洋這樣從容。

主要還是英國在印度洋範圍可以對東非形成牽制作用,以印度爲核心,英國在環印度洋地區的殖民地太多,基礎十分深厚,並不是東非能輕易拿捏的。

反觀南大西洋海域,毫不客氣的說,除了東非以外,都是一些“臭魚爛蝦”,西非地區是一衆殖民地,並且在歐美各國殖民地中地位和價值不算突出。

而南大西洋對岸的南美各國,如今都沒有發展起來,也無法對東非海軍造成威脅。

不過話雖如此,東非大西洋艦隊的進取心也不會因此而變弱,畢竟大西洋還有北大西洋區域,北大西洋地區纔是世界強國海軍臥虎藏龍之地,而東非海軍在北大西洋並沒有什麼可靠的據點存在。

這對於東非海軍維護本國利益是十分不利的,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東非能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取得巨大成績就已經足以讓世界大多數國家羨慕不已了。

“話說回來,洛美港建設的速度,應該是這些年裡帝國海外基地建設最快的,畢竟我們獲得洛美港也不過兩年時間,即便這裡曾經是德國多哥蘭殖民地的首府,但是洛美之前規模肯定算不上大。”塔拉說道。

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以前,洛美還僅僅是一座西非的小漁村,後來殖民者到來,纔在這裡建城,在八十年代淪爲淪爲德國殖民地,洛美也就成了多哥蘭的政治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原本也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由此可見葡萄牙天生和德意志人犯衝,不過這也是必然的,在帝國主義殖民擴張時代,後發國家在海外殖民擴張中,必然會選擇挑軟柿子捏,而葡萄牙顯然就是這種軟柿子。

前世不少非洲國家的首都都位於沿海地區,這基本上都是殖民時代的遺留政治產物,畢竟殖民本身就是從沿海向內陸探索和開拓的過程。

在繼承了這座優良深水港後,東非海軍迫不及待的將這裡打造成爲東非最重要的大西洋海軍基地之一,成爲一座名副其實的軍用港口,至於民用港口則遷往新開發的佩梅港。

佩梅港是前世多哥的第二大港口,以磷酸鹽出口爲主,磷酸鹽礦出口是前世多哥的三大經濟支柱之一,佔了多哥出口總值的一半左右。

而洛美港則就更了不得了,畢竟洛美是整個西非地區的唯一天然深水港,這也是其被東非海軍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64章 爭議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727章 艦隊第938章 換血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758章 331師第385章 煽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417章 炊事車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210章 小丑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91章 抵達第930章 漢薩省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152章 黑幫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02章 爭論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967章 奧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62章 後續第1305章 封賞第520章 發電廠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262章 慫恿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82章 出口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258章 夜襲第1344章 輿論戰第615章 交流電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44章 到家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447章 趣談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04章 坎帕拉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45章 空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
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164章 爭議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727章 艦隊第938章 換血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758章 331師第385章 煽動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417章 炊事車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210章 小丑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91章 抵達第930章 漢薩省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1152章 黑幫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802章 爭論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967章 奧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862章 後續第1305章 封賞第520章 發電廠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262章 慫恿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882章 出口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258章 夜襲第1344章 輿論戰第615章 交流電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44章 到家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729章 正式宣戰第447章 趣談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304章 坎帕拉第1557章 南非破冰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945章 空軍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