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捷徑

第981章 捷徑

比如在遠東帝國,東非商品很難擠入英,法的商業範圍區域,畢竟英,法乃至荷蘭,葡萄牙,西班牙這些國家,他們在遠東經營的時間遠比東非長,搭建了穩定的人脈框架,擁有很多固定的合作伙伴。

而東非的淮海經濟區能夠成功,很大原因是原本當地的消費能力不行,不早說人均購買力,在東非進入遠東市場的時候,當地人口因爲戰爭和災荒原因都不多。

這也是東非能輕鬆以膠州爲中心,構建北方貿易體系的原因,因爲其他國家也看不上,當然,在當地和東非的三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之下,淮海經濟區已然不是當初遠東最貧困落後的區域。

但這也是東非政府應得的,畢竟東非在當地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財力,這才使得東非能在遠東帝國的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並且同美,英,法三國並駕齊驅。

……

“西部經濟發展離不開貿易上的支持,而在大西洋沿岸國家中,既有英國,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同時也有西班牙,葡萄牙,阿根廷這種欠發達國家,同時還有巴西這種落後,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大體量國家。”

“而在這些國家中,我們應該中低端工業產品重點開拓的就是西班牙,巴西,阿根廷等工業不發達市場。”

西班牙對於東非而言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國家,它是東非西海岸進入地中海的樞紐,畢竟葡萄牙和英國(直布羅陀殖民地)都和東非關係較差。

而東部蘇伊士運河在英國控制之下,曼德海峽附近也有英國殖民地存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英國切斷東非同地中海的東部航線,那西班牙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

當然,這種可能性幾乎爲零,除非英國抱着喪失全球霸權的決心和東非兩敗俱傷。

但只要有可能性,東非政府就必須考慮到這一點,所以西班牙對於東非而言從來都是一個值得重點拉攏的對象,其所處的地理位置關係到東非商業貿易的戰略安全問題。

同時西班牙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歐洲其他國家而言比較差,尤其是在工業領域,其和葡萄牙因爲歷史原因都錯過了機遇,這也意味着東非能有更多的機會。

同理,東非的誕生,對於西班牙而言也是一種新的選擇,畢竟西班牙在和區域內的英,法等國家各有競爭和合作,而在美西戰爭之後,西班牙已經同美國關係惡化,這種情況下,有利於東非取代美國在西班牙的利益。

阿根廷則是優質市場,靠着各種優勢,阿根廷人的購買力位居南美各國之首,甚至超過歐美平均水平,而且最重要的是阿根廷本國工業十分落後,很多工業產品無法自給自足。

所以在20世紀初的阿根廷就像前世那些中東石油富國一樣,這種優質貿易對象東非不可能不重視,而且阿根廷地處南大西洋航線上,東非和阿根廷的交通往來也比較便利。

巴西自然不用多說,雖然巴西這個國家現在就是一攤爛泥,東非也不指望從巴西賺大錢,巴西在東非的定位中原材料供應大於其存在的市場。

在西非礦業尚未得到開發之前,巴西是唯一能給東非西海岸提供大相對廉價量原材料的外部國家。

“而美國,西歐則是我國西部農業的主要目的地,以突尼斯海峽爲界,地中海分爲兩大塊,這裡就是我國東西海岸對歐洲貿易的重要地理分界線。”

突尼斯海峽以東爲東地中海,以西則是西地中海,在過去東非對歐洲貿易中,中,東歐以及中東地區是東非在全球最主要的市場。

而西海岸經濟發展起來後,就有利於東非通過大西洋航線,發展西歐,北歐的貿易。

最重要的是這條貿易航線幾乎不會受到太大威脅,沿線沒有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這種容易被鉗制的地形。

就比如曾經的東非和法國貿易,基本上是通過紅海航線來實現,現在從東非西海岸到法國,中間只需要經過大西洋。

同樣的還有北歐國家,以前東非同北歐國家的海上貿易,需要穿過曼德海峽,蘇伊士運河,突尼斯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現在只需要通過大西洋航線經過英吉利海峽就能做到。

總而言之,東非西海岸,尤其是安哥拉沿海打通了東非海上貿易的任督二脈,對於東非全國經濟尤其是工業有戰略性意義。

使東非商業貿易所能輻射的區域基本上覆蓋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區域,和世界各地直接貿易的障礙大大減少。

現在唯一能卡住東非同世界主要經濟區間的海洋貿易的通道只剩下馬六甲海峽,不過東非同樣可以繞過馬六甲海峽,畢竟東非主體在南半球,馬六甲海峽同東非的區位相比並沒有歐陸間貿易那樣重要。

東非可以直接通過東印度羣島,澳大利亞方向的航線再北上,在英國殖民地體系中,目前澳大利亞不像印度那樣,有封鎖航道的能力,至少想封鎖東非這種大國就做不大,別說封鎖東非,說不定東非還能趁機讓英國人永遠滾出澳大利亞地區。

而東印度羣島主要控制在荷蘭人手裡,他們也不可能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

思維特接着說道:“大西洋經濟區如果能達到印度洋經濟區體量的一半,那對於我們全國經濟規模能提升的數據是十分可觀的,會成長爲東非新的經濟增長支柱。”

印度洋經濟區主要覆蓋東非本土,歐洲,亞洲,大洋洲,佔據了東非對外貿易的八成以上。

而大西洋經濟區除了東非本土以外,還能對接西非,歐洲,南美和北美,重要性絲毫不遜色印度洋經濟區。

其唯一缺憾就是可用港口和海岸線要少於東部,不過依照其所對接的經濟區來看,如果東非西海岸能夠發展起來,再不影響東部對外貿易的情況下,東非對外貿易應該能提升至少百分之三十的水平。

這對於東非的吸引力就太大了,這也是東非爲什麼不惜一切代價也要獲得安哥拉地區的根本原因。

兩洋國家的優勢就體現在這一點,像美國,其貿易主要就是大西洋方面和歐洲對接,太平洋方面和遠東對接,東非也是同樣道理。

所以建設西海岸工業和經濟,最容易出成績,且成功率最高,同時對於東非貿易安全有重要作用,西海岸依託大西洋沿岸國家的原材料和市場發展,這是短時間內提升東非全國工業化的捷徑。

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443章 監視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72章 平原省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51章 過往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23章 誘拐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82章 中間商第867章 推銷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164章 爭議第1141章 學習第958章 巴拉圭第784章 自己人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382章 渡河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章 多多馬第616章 行蹤第938章 換血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20章 發電廠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88章 情報戰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250章 謠言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24章 監視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57章 索加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73章 籌備第1435章 雙總部第86章 咖啡第353章 下一站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38章 三把“刀”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8章 密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259章 同意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37章 電氣化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92章 條件第7章 擴大生產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
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443章 監視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372章 平原省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351章 過往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23章 誘拐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182章 中間商第867章 推銷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164章 爭議第1141章 學習第958章 巴拉圭第784章 自己人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382章 渡河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30章 多多馬第616章 行蹤第938章 換血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520章 發電廠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322章 新絞肉機南線戰場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88章 情報戰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1250章 謠言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024章 監視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57章 索加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973章 籌備第1435章 雙總部第86章 咖啡第353章 下一站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238章 三把“刀”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58章 密謀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1259章 同意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037章 電氣化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92章 條件第7章 擴大生產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