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 印太路橋

雖然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東非就一直都重視軍隊的熱帶叢林作戰培訓,但基本上都是在本土的熱帶雨林區域進行,缺乏大規模實戰經驗。

而東加里曼丹就是真實的戰場,在過去兩年裡深刻檢驗了東非軍隊的熱帶叢林作戰能力。

至於最終結果,只能說勉強在及格線以上,爲了圍剿兩個蘇丹國的殘餘勢力,東非的傷亡數據並不算太好看。

而這也並不出乎意料,畢竟恩斯特很清楚,畢竟東非在南洋地區的殖民和其他國家是不一樣的。

其他國家講究以“德”服人,只要擺平了當地上層社會,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爲各國服務,基本上不會爆發激烈戰爭衝突。

最典型的就是印度,比如說印度發生的一些起義和暴動,甚至不需要英國人自己出手,印度的王公貴族們就自行解決了。

兩者其實屬於共生關係,而他們聯合在一起寄生在底層民衆身上,說通俗點就是帝國主義列強和他們扶持的買辦。

他們是可以共生的,既然如此,自然也不需要拼的你死我活。

反觀東非就不一樣,東非在南洋的殖民活動,根本不需要扶持買辦,東非向來執行的都是“去人留地”政策。

這也註定了當地勢力會齊心協力對抗東非這個生死大敵。

克里斯蒂亞諾說道:“只要處理好克拉地峽領地,帝國在南洋地區的殖民體系基本形成,這個時候有沒有控制馬六甲海峽,對於東非而言都不再是決定性因素。”

畢竟從東非到南洋並非只有馬六甲海峽一條道路,事實上東非海軍同樣可以走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的巽他海峽。

甚至從東非本土到蘭芳海外省最快的通道就是巽他海峽,反而是走馬六甲海峽還要多繞一些路。

這主要和東非的地理位置有關,東非地跨赤道,國土向兩邊延伸,而東非經濟和人口又集中在南部,港口也是如此。

比如索馬里地區千里的海岸線,就很難被利用開發,除了沙漠地帶,人口少這些因素以外,索馬里沿海海岸線過於平滑,缺乏優良港口。

而如果船隻從東非南部出發的話,那反而巽他海峽的距離更近,馬六甲海峽的意義對歐亞兩洲的意義才更大。

克里斯蒂亞諾就說道:“巽他海峽就是馬六甲海峽的替代品之一,除此外荷蘭東印度羣島間還有其他通道,而我們提前獲得克拉地峽進一步加強了我們在東印度洋和南洋之間的戰略安全。”

“但是巽他海峽畢竟也不在我們手裡,而是被荷蘭人控制,雖然說荷蘭和英國是兩個國家,但我們也要考慮同時被兩個國家同時制裁的可能性,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荷蘭肯定是沒有這個膽識的,要不然東非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從荷蘭手裡拿走東加里曼丹,甚至原來蘭芳海外省都是荷蘭的勢力範圍。

荷蘭如果敢封鎖巽他海峽,估計第二天整個東印度羣島就城頭變幻大王旗了。

“所以克拉地峽領地的建立,也就這意味着帝國在印度洋和南洋之間的穩定且具有經濟意義的通道增加到三條。”

“本土和南洋之間的聯通安全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從而使得我國海軍的有效輻射範圍,從本土拓展到東印度洋和南洋海域。”

“印度洋艦隊隨時可以有效的支援南洋海域的任何衝突。”

“其中克拉地峽的作用,就是爲我們提供了東印度洋和暹羅灣兩處海域的戰略支撐點。”

“只要克拉地峽在手,其他國家就不可能切斷帝國和太平洋艦隊之間的聯絡和物資輸送。”

過去太平洋艦隊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被切斷海上運輸通道,畢竟太平洋艦隊規模不小,而物資輸送過於依賴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

這就等於把太平洋艦隊的後勤補給線交給了英國人和荷蘭人,東非肯定不能容忍這種風險一直持續下去。

而有了克拉地峽就不一樣了,即便因爲他彼河平原沒有劃入克拉地峽領地的原因,東非不可能付出高昂成本建設克拉運河。

前世克拉運河能被提出來,就說明他還是有一點性價比的,畢竟它確實可以縮短歐亞大陸的航線距離。

在沒有他彼河平原的情況下,再搞一條克拉運河,那就要付出多幾倍的成本,雖然東非不是沒有能力建設,但肯定不會做這種賠本買賣。

克里斯蒂亞諾說道:“克拉地峽領地可以建設印太路橋,通過鐵路和公路交通實現東非在南洋和印度洋間的聯絡。”

“這樣我們就能保證克拉地峽東部的港口,通過陸地交通,從而維持一條潛在的物資和貿易通道。”

“而這需要我們在克拉地峽東部,建設修船廠,油庫,戰備物資倉庫等,隨時爲太平洋艦隊提供物資,和船舶保養服務。”

“而代價是隻需要建設一條或者多條百公里的公路,就能實現我們的目標,克拉地峽領地最窄處也就一百公里左右,繞開復雜地形也不可能超過兩百公里路程。”

這裡要明確一點,那就是克拉地峽和東非的克拉地峽領地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克拉地峽包括暹羅,東非,以及英國三個國家的領地,而克拉地峽領地只是東非對本國對克拉地峽殖民地區域的描述。

而如果是克拉地峽的話,他的最窄處其實只有五十多公里,但是這個最窄處並不在東非克拉地峽領地境內。

而是北面暹羅的春蓬府和拉廊府兩地,也就是英國人極力阻止東非獲得的區域,如果東非獲得這兩個區域,就只需要建設一條一百公里的運河打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而如果是其他地區,那東非如果繼續實行運河方案的話,至少也要兩三百公里,同時還不能借用他彼河河道。

也就是說,當初他彼河平原落入東非手裡的話,東非只需要人工挖一條几十公里的人工河道,再建設一批船閘和水壩等基礎設施,就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畢竟利用他彼河原本的河道可以節約大量成本。

也就是說其工程量和巴拿馬運河相比大不了多少,而當時英國的克萊爾爵士自然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纔會極力阻止東非實現這個目標。

當然,東非,或者說至少是恩斯特本人從一開始,壓根就沒有打算建設克拉運河,畢竟東非完全可以選擇繞路巽他海峽,或者選擇更遠的爪哇島東部繞過馬六甲海峽,就比如龍目海峽。

這也是東非海軍積極做的事,可以說東非海軍掌握的東印度羣島海域水文和地理資料,比荷蘭幾百年的積累都要多的多。

而東非的一部分商船,如果不是受限於巽他海峽糟糕的基礎設施條件的話,也不會選擇繞路馬六甲海峽。

畢竟在東非之前,巽他海峽基本上沒有多少船隻選擇這個路線,以至於巽他海峽兩岸城市基礎設施條件和馬六甲海峽差了十萬八千里。

克里斯蒂亞諾最後說道:“通過陸地建設,連接克拉地峽兩岸,這也就是一條非常短的陸橋,我們將其稱爲印太路橋。”

印太路橋雖然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兩大洋的重要通道,但是他又不像大陸橋那樣跨度驚人,動輒上千公里,只有區區一百多公里,所以只能說是一座路橋。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37章 颱風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53章 新家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28章 留學生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254章 錫礦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204章 “流放”?“潤”!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91章 青檸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02章 爭論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42章 “非法”辦學請假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045章 教育第647章 準備第177章 放牧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章 教育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50章 移民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18章 旅遊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05章 封賞第230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539章 中東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27章 合金鋼第536章 間諜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53章 送酒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789章 態度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65章 電燈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43章 監視第1285章 挖坑第136章 道路第945章 空軍第1194章 鐵礦商機
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37章 颱風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953章 新家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228章 留學生第43章 行政區劃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165章 抵押物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254章 錫礦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204章 “流放”?“潤”!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91章 青檸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802章 爭論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87章 西北之亂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242章 “非法”辦學請假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1045章 教育第647章 準備第177章 放牧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50章 教育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850章 移民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518章 旅遊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1305章 封賞第230章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539章 中東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27章 合金鋼第536章 間諜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53章 送酒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789章 態度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65章 電燈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443章 監視第1285章 挖坑第136章 道路第945章 空軍第1194章 鐵礦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