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2章 六月事變
好處也比較明顯,這些基礎設施項目投產快,東非政府也就能更早的收回建設成本,並且源源不斷的獲得後續收益,加速原始資本的積累。
至於因爲工程問題而導致的一些“人禍”,對於之前的東非政府來說,是可以忽視的,東非政府更看重的是整體收益。
不過,這一套發展模式,現在肯定是不能繼續下去了,首先就是隨着幾十年教育事業和產業的發展,東非培養了大批專業性更強的技術人員,其次,東非民衆的思想也隨着國家的發展,進而發生了轉變,最後則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東非政府不大可能像過去一樣,對一些人爲災難當做“無事發生”。
所以,恩斯特對莫爾巴赫叮囑道:“南非高原的調水工程,涉及到山區這種地質條件複雜的地方,而且氣候也比較多變,所以工程冗餘量也給足,對於工程質量,寧可犧牲一些成本,也要保證萬無一失。”
“要是因爲工程質量不達標,或者不科學的設計而導致重大事故,或者引發不必要的人禍,那我不僅沒法向民衆交代,還有可能成爲國際社會的笑柄。”
對於這些工程,恩斯特肯定要盯着,畢竟上面不施加壓力的話,底下的人就有可能不放在心上。
莫爾巴赫向他保證道:“陛下,放心,這種國家工程項目,我們肯定會派人盯緊的。”
恩斯特說道:“不僅僅是派人盯着,你也要時不時的到現場進行視察,就是我說不定也會親自到工程現場進行視察,對於這種大型國民工程再怎麼小心也不爲過。”
……
1924年5月13日。
視野轉向意大利,此時新任意大利首相,貝尼託正在進行一個驚人的計劃,就在一年前,這位野心勃勃的意大利極端政治家,靠着各種手段,成功使得他所領導的意大利戰鬥隊,在意大利的議會選舉中獲得優勢。
而在正式成爲意大利王國首相後,貝尼託依舊無法得到滿足,所以在上臺的這一年時間裡,他對意大利戰鬥隊進行了改組,成爲一個組織更加嚴密,規模更大,且充斥着對現實不滿人員的“黑衫黨”。
嚴格來說,這是一個準軍事化的組織,而貝尼託通過這個準軍事化組織,迅速控制和滲透進入意大利的各個重要政府部門以及軍隊。
可以說現在意大利王國政府已經徹底淪爲了貝尼託的一言堂,實現了“黨國”化統治,作爲黑衫黨領袖的貝尼託理所當然的成爲意大利王國最有權勢的人。
而今天,貝尼託展開了黑衫黨全國大會,不過,這個所謂的“全國”並不侷限於意大利王國,同時包括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甚至是淪陷區東倫巴第的黑衫黨成員。
貝尼託站在演講臺上,向着整個意大利半島的黑衫黨成員們高調的宣佈道:“意大利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是羅馬帝國最直接的繼承者,但是現在亞平寧半島上,卻分裂成三個國家,可惡的奧匈侵略者佔據着我們的倫巴第和威尼斯。”
“這是我們偉大的意大利民族所絕對不能允許的,全國的意大利人都應該團結起來,我們要擊敗分裂者和侵略者,奪回我們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並且最終形成一個統一強大的意大利帝國,光復羅馬帝國的榮耀。”
“只有統一的意大利,才能擺脫法國和奧匈帝國的壓迫,我們將會收回我們失去的土地,並且讓意大利民族再一次在歐洲大陸上覆興。”
“所以,全體黑衫黨成員,我的同志們,統一!”他高舉起一隻拳頭,舉過頭頂大聲呼喊道。
貝尼託的這些言論,毫無疑問的受到了他忠誠信徒的們的狂熱支持,在黑衫黨總部禮堂裡,海浪般的呼聲此起彼伏。
“統一!統一!!!”
“向羅馬進軍!!!”
“偉大的黨魁!意大利救世主!貝尼託!!!”
貝尼託帶着不可一世的神采,睥睨天下一樣的向黑衫黨成員們注視着。
在呼聲稍微平息後,他說道:“羅馬,那不勒斯,米蘭,威尼斯,都應該重回意大利祖國的懷抱。”
“而作爲第一步,就讓我們黑衫黨帶領意大利王國,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重歸一個整體,最後再向我們的敵人們發起進攻。”
貝尼託的腦子還是十分清醒的,他很明確,現在自己最應該做的就是吞併掉教宗國和那不勒斯,而不是同時向奧匈帝國發起挑戰,奪回東倫巴第和威尼斯。
畢竟,奧匈帝國確實不是現在意大利王國能碰瓷的,而且意大利人也未必有勇氣向奧匈帝國發起戰爭,上一次意大利王國統一失敗的慘痛教訓還深深烙印在意大利人的腦海裡。
在貝尼託召開全國黨員大會的第二天,黑衫黨最高司令部成立,貝尼託前往佛羅倫薩開始指揮統一行動。
行動名是:“進軍羅馬”。
作爲一個在全亞平寧半島有着深刻影響力的新興政黨,黑衫黨這些年的活動並不侷限於意大利王國境內,畢竟在貝尼託內心中,整個亞平寧半島都是一個國家。
所以,在他發出號召後,整個亞平寧半島的黑衫黨組織,積極發出響應,開啓了“和平武裝奪權”。
之所以稱爲“和平武裝奪權”,是因爲貝尼託的這次統一活動,並不意味出現大規模的流血事件,更不希望發生戰爭。
因爲一旦導致戰爭發生,那所謂的“統一”,會對貝尼託的個人威望造成一定的打擊,這可能讓他的敵人們將他渲染成爲“屠殺同胞的劊子手”。
當然,在不出動軍隊的情況下,貝尼託想和平實現意大利的統一,自然不會天真的靠“示威遊行”那一套綿軟無力的辦法。
曾經混跡意大利工黨的貝尼託,打算利用民衆的力量,從而癱瘓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政府和軍隊,然後由黑衫黨帶領羣衆,接管兩個國家的一些資產,再堂而皇之的“公投”併入意大利王國。
於是……
1924年6月開始,教宗國和那不勒斯地區,開始出現各種動亂,社會秩序陡然瓦解,向着崩潰的深淵跌落。
兩地的黑衫黨成員在街頭上開始大肆宣傳政府的腐敗,勸慰市民不要害怕,同時拉攏貴族和大資本家,並且聲明保護工農的正當權利。
在黑衫黨的帶領下,早已經積累了大量不滿的民衆,衝擊當地的郵電局、政府部門、警察總部、火車站、兵營及其他重要設施。
同時,黑衫黨控制的媒體對於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的軍隊和警察公開喊話,要求國家軍隊和警察要嚴守中立,不予干涉,他們尊重軍人和警察,只反對怯懦無能的政客。
在這種極其帶有針對性,同時又滿足民衆精神需求,保證大部分人利益的輿論攻勢下。
黑衫黨成功的接管了兩地大部分政府機關,軍隊和警察羣體選擇了觀望,而教皇和那不勒斯王室卻只能眼睜睜的看着黑衫黨胡作非爲。
這其實也是十分正常的情況,因爲相較於意大利王國,地處南方的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這些年的發展可謂十分不易,絕大部分人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對於政府的不滿早就已經達到了爆發的邊緣。
這是十分正常的情況,畢竟亞平寧半島南部向來不是歐洲的富裕地區,生活水平和經濟狀況甚至和東歐處在一檔。
所以,在黑衫黨的鼓動和帶領下,他們毫不客氣的選擇了對政府進行報復。
在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社會秩序徹底崩壞的同時,身處佛羅倫薩的貝尼託,也開始了他的表演。
6月12日。
由貝尼託親自帶隊,十幾萬黑衫黨正式開啓了“進軍羅馬”的行動。
與此同時,在貝尼託的安排下,意大利王國軍隊緊跟在他們身後。
很顯然,一旦真遇到了兩國的軍事抵抗,貝尼託會毫不客氣的下令軍隊擊潰一些試圖抵抗他的“敵人”。
而貝尼託的這種憂慮並沒有發生,在他前往羅馬的過程中,不僅沒有遇到任何抵抗,還受到了民衆的“夾道歡迎”,此時教宗國境內黑衫黨組織已經徹底把握大局。
而教宗國的地方勢力,對於貝尼託也完全沒有抵抗的想法,只有教皇在梵蒂岡無能的暴怒,咒罵背叛他的“信徒”。
6月15日,乘坐着汽車的貝尼託來到他忠實的羅馬,在數十萬萬黑衫黨和羅馬民衆面前,貝尼託大聲說道:“今天是意大利民族的勝利!”
被裹挾的大部分市民對於貝尼託的瞭解,僅限於他是意大利王國的新首相,但是就算不熟,也跟着黑衫黨一起歡呼羅馬城的光復。
相較於這位陌生的統治者,羅馬民衆並不反感,畢竟他們的口號還是很貼合民心的。
雖然黑衫黨的口號主打一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只要能帶來一定的改變,大部分人相信不會比過去更差。
在羅馬大獲成功後,貝尼託迫不及待的繼續向南出發,接下來他的目的地是那不勒斯。
貝尼託很清楚,時不我待的道理,不能等那不勒斯王室和政府反應過來,要在最短的時間裡,徹底使得“木已成舟”。
只有這樣,歐洲的其他國家纔沒有藉口干預貝尼託的行動,尤其是奧匈帝國。
雖然那不勒斯王室民心已失,但是他們依舊有外力可以藉助,上一次那不勒斯復國,靠的就是奧匈帝國的支持。
所以,貝尼託顧不得個人安危,帶領黑衫黨和軍隊,在結束羅馬演講的當天,摸黑南下,向着那不勒斯繼續進發。
兩天後,貝尼託就馬不停歇的趕到了那不勒斯,徹底奠定了大局,那不勒斯是那不勒斯的政治中心,佔領這裡,其他地方基本可以“傳檄而定”。
從6月12日到6月17日。
短短的五天時間,亞平寧半島大部分民衆還沒有反應過來,意大利就在名義上重新統一了!
當然,貝尼託的任務顯然還沒有結束,在6月17日當天,貝尼託以全意大利首相的名義,迅速接管和收編兩地的軍隊,警局。
同時,命令邊境軍隊做好準備,應對奧匈帝國隨時有可能發生的軍事幹預。
一旦奧匈帝國干預,甚至發動戰爭,那貝尼託的一切努力都有可能化爲灰燼。
就這樣,貝尼託心驚膽戰的度過了整個六月,在六月末倒數第三天,奧匈帝國才發來了警告。
但是,現在爲時已晚,因爲貝尼託政府已經徹底掌握了整個意大利三國的軍隊,大權在握的貝尼託有了和奧匈帝國對抗的底氣。
與之相反,奧匈帝國卻沒有發動戰爭的底氣,經歷過一戰後的奧匈帝國,情況並不比意大利好上多少,尤其是國內的民族矛盾日益激烈,還有工黨分子上躥下跳。
而造成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就在於奧匈帝國的經濟一直得不到好轉。
當然,這並不意味奧匈帝國無力干預意大利事務,而是奧匈帝國已經失去了對意大利進行干預的最佳時機。
從貝尼託向羅馬進軍,到他掌握意大利整體局勢,僅僅發生在幾天時間之內,低效率的奧匈帝國政府甚至來不及瞭解意大利發生的具體情況,等到他們知道意大利“統一”時,貝尼託已經徹底穩定了局面。
如果,單獨應對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還是有底氣的,但是現在貝尼託手下,不僅僅是意大利王國,還有那不勒斯和教宗國。
這些區域加在一起,已經足夠在歐洲形成一個人口接近四千萬的大國,要知道奧匈帝國總人口也才五千多萬。
所以,面對重新統一的意大利,奧匈帝國已經毫無辦法,甚至要反過來擔心意大利圖謀東倫巴第還有威尼斯兩個地區。
而對於貝尼託統一意大利地區,這一時間,在國際社會上也掀起了一股浪花,該事件被稱爲“六月事變”,因爲貝尼託的一切行動都是在六月內完成的。
而意大利的統一,毫無疑問對現在的歐洲格局形成了衝擊,對於統一的意大利王國,各國的態度也互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