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西市

楊洄眼下正不停的在族內奔走,希望大家能認可他,由他來主持宗族事宜。

而楊玉環那邊,他也沒少奉承巴結,因爲他對觀國公還是不死心,希望楊貴妃能夠影響聖人,准許他襲爵。

只要襲了觀國公,那便是名正言順。

他在網羅族內,人家楊慎矜也在這麼幹,兩人眼下的爭奪,頗類似於爭奪村支書。

觀王房有七個大支,還有兩大輔助,

七支便是隋朝觀王楊雄的七個兒子,七房在唐朝出了三個宰相,四個尚書,

楊洄是長房出身。

兩大輔助就是楊雄的兩個弟弟,武則天外公楊達一支,還有隋朝邗國公楊土貴一支。

楊達這一支,就是太子李紹生母這一房,楊士貴這一支也多在中樞任職。

李武韋楊四大家嘛,楊家是非常牛逼的。

楊洄要走的路子,就是襲封觀國公,在家族的支持下,登上宰相之位,

楊慎矜也是這麼想的,如果弘農楊氏能夠全力支持他,那麼他便有了與李林甫分庭抗禮的資格,不用再看人臉色。

李林甫知道這倆人打的什麼主意,所以故意讓他們內耗。

而李瑁清楚,這兩人都在做無用功李隆基不可能允許弘農楊氏團結。

李瑁自然是要勸一勸自己這位妹夫的,畢竟楊洄太執着了。

「呵呵......自以爲聰明,我阿孃留下的產業,任誰來查,都別想查到絲毫端倪,何況還有咸宜頂着,」

楊洄在皇城內見到李瑁,閒聊幾句後冷哼道:

「這條老狗,想算計我?他也不看看自己那把老骨頭還有幾斤重。」

李瑁呵呵道:

「總之,你多留心點,人家既然朝這個方向查,肯定是得到了什麼線索,聖人對你阿孃可是從來沒有放心過,你又不是不知道?」

「放心吧,我會安排好的,」楊洄道:

「你剛纔說,我不應該拿平準署的事情對付楊老狗,我知道你在顧慮什麼,

可你不知道的是,太府寺現在的虧空太大了,右相一點沒有補虧空的意思,今年年底的祿米肯定是發不下去了,屆時聖人問罪,正是彈劾老狗的最佳時機。」

長安的官員,俸祿基本來自於太府寺的左右藏,左右藏被韋堅侵蝕的夠嗆,

不是說沒錢,而是被韋堅那麼一攪和,資金煉出了問題,眼下是寅吃卯糧。

如果李林甫能夠從戶部國庫調撥一些過來,就可以維持太府寺的正常運轉但問題是,河西丶隴右丶朔方,都在要錢。

朔方已經在總動員了,李隆基招諭回丶葛邏祿丶拔悉密等部落,配合朔方軍,要對東突來一次大手術。

王忠嗣隨時都有可能率軍北上,直撲突蕨王庭。

李林甫也沒錢給太府寺調撥。

李瑁皺眉道:「太府寺的虧空說到底,誰也沒貪,你揪着不放,只會查到不該查的人身上,到時候別偷雞不成蝕把米。」

真正侵蝕左右藏的,是李隆基的內庫。

「祿米發不下去,官員們肯定會鬧,總是要有一個擔罪的,」楊洄笑道:

「誰也不會往聖人身上牽扯,楊慎矜自己也不敢,所以最後他只能硬着頭皮頂罪,我偷偷告訴你,李適之眼下也在查他,此人已成衆矢之的了。」

李適之現在也是火急火燎,因爲皇陵龍氣漏泄,第一個提出是有新陵壞了風水的,就是楊慎矜。

而新陵只有李適之他們家。

如今的李適之也是恨不得殺之而後快,最好是趕在寧丶二王過世之前,否則到時候,會有更多的人認爲是他爺爺和爹的陵墓,破壞了皇陵風水,以至於降禍到了二王頭上。

聖人非常在意這個。

李瑁也沒想到,他也就離開三四個月,朝堂的形勢就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這幾日與李丶盧奐丶楊洄等人溝通之後,他大概也有了一個清晰的判斷。

李林甫在借楊慎矜的手,與李適之過招,眼下的兩派勢力之間,還處在初步試探階段。

核心衝突就降落在楊慎矜頭頂,這個老頭會成爲兩派勢力交鋒的關鍵人物。楊洄也是被捲進來了,有楊洄不停的給楊慎矜製造壓力,對方纔能死心塌地的依附李林甫。

不得不說,玩政治,當下朝堂,李林甫,無出其右。

十月末,韓朝宗回來了。

他回來,就代表着裴耀卿的京兆尹很可能保不住了。

「延賞已經安頓好了,但不是我做的,」李適之親自在城外迎接對方,兩人同乘一車,道:

「我問過延賞,是隋王向李林甫舉薦的他。」

今年五十六歲的韓朝宗聞言皺眉道:

「隋王爲什麼好端端舉薦延賞?」

張嘉貞對韓朝宗有知遇之恩,當年也是韓朝宗上疏奏請聖人,厚待宰相之子,李隆基這纔想起來張嘉貞還有一個兒子。

所以韓朝宗一直都記掛着張延賞,與李適之的書信當中,頻頻提及希望對方能夠關照着點故友之後。

他外放擔任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已滿三年,從第二年開始,他就一直在爲將來謀劃,與李適之頻頻聯繫,本來盯上的是別的位置。

眼下李適之要對付李林甫,自然要斬除裴耀卿,至於嚴挺之,擔任吏部尚書沒多久,動不了。

李適之道:「我也不清楚,延賞自己也不清楚,他在左衛勳一府,與隋王並不算熟悉,所以我猜測,很可能是隋王騰籠換鳥。」

他的意思是,李瑁舉薦張延賞離開左衛,是給別人騰地方。

「有這個可能,」韓朝宗點了點頭,問道:

「怎麼樣,京兆尹的事情,聖人有沒有透露一些聖意出來?」

李適之搖頭笑道:

「你還不瞭解聖人嗎?他老人家的心思,豈是我等能夠揣度,不過我很清楚的一點是,聖人不喜裴耀卿眼下對李林甫馬首是瞻,當過宰相的人,現在去給人當狗,令人不齒。」

韓朝宗皺眉道:「難啊,哥奴權勢太大了,於國於君,絕非善事,我們要跟他鬥法,絕非一朝一夕。」

李適之點頭道:

「這一點我清楚,所以我們當下要做的,就是砍斷他的羽翼,一個裴耀卿,

一個楊慎矜,沒了這兩個人,再加上韋堅之助,我們機會很大。」

確實不小了,李適之丶韓朝宗丶崔翹丶韋堅丶盧奐,這支新勢力,絕對夠李林甫喝一壺的。

「蓋嘉運到底怎麼回事,聖人不打算動他了?」韓朝宗道。

李適之點了點頭:

「隋王這一招,將朝堂的計劃全都打亂了,蓋嘉運也變的老實本分許多,聖人有心動他,苦於沒有藉口,已經召其長子入京,可見短時間內,河西節度使,

是不會有變動了。」

韓朝宗雙目一眯:「蓋嘉運與裴耀卿是死敵,我們是不是拉攏他一起?」

「別,」李適之苦笑道:

「你這個處置使,我平時與你聯繫都是小心謹慎,何況一個節度使,我是萬萬不敢結交的,別忘了,我上面有誡宗屬制。」

韓朝宗嘆息道:

「想要擠走裴耀卿,要麼升遷,要麼降職,升遷肯定是不可能了,但找不到此人的把柄,讓他降職,也難啊,至於平遷,一大把年紀了,眼下也沒有適合他的位置。」

李適之滿懷心事的沉默片刻,似乎非常糾結該不該說,半響後,他還是道:

「我倒是想過一個辦法,就是太得罪人了。」

「什麼辦法?」韓朝宗問道。

李適之嘆息道:

「裴耀卿與隋王交往過密,若以交構親王來彈劾他,成功的機會很大,但我與隋王也有交情,這麼乾的話,過不了心裡那道坎,汝陽王怕不是也會跟我翻臉。」

韓朝宗目瞪口呆,大哥,咱別玩這麼大行嗎?

我願意配合你對付李林甫,但我可不想玩命啊,寧王還沒死呢。

「你不知道,眼下長安都在瘋傳,說是我們家壞了皇陵的風水,寧王府與王府,恐怕也受了些影響,」

李適之嘆息道:「正所謂唾沫也能淹死人,我若不能先發制人,到最後栽跟頭的就是我,裴耀卿身上實在沒有什麼把柄,就這麼一條。」

他是御史臺主官,哪些官員有問題,他這裡都能查清楚,但是裴耀卿太謹慎了,除了放任惡錢流通之外,沒有可以彈劾的地方,所以李適之纔想到李瑁。惡錢的事情,牽扯的太大了,他不敢摻和。

「這個想法你儘早摒棄,」韓朝宗勸說道:

「朝堂爭鬥不要牽扯皇室,一旦牽扯就是驚天大案,到時候翻船的說不定是我們。」

李適之點了點頭,他也因自己這個想法而有些愧疚,倒不是李瑁跟他關係很鐵,而是覺得對付政敵,牽連無辜的人,有點過火了。

只見他道:

「我也只是想想,讓我做,我也做不出來,可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辦法能對付裴耀卿呢?這個人下面還有一個裴寬呢。」

「那就先對付楊慎矜,」韓朝宗道:

「京兆尹丶太府寺卿,我無所謂的。」

他年輕時候做過戶部的度支郎中,財政這一塊,也是駕輕就熟。

李適之點了點頭:

「你這次回來,有機會了也見一見隋王吧,十王宅的獨苗,眼下在長安有着極大的影響力,聖人對他非常縱容。」

「早有耳聞,」韓朝宗淡淡道。

河西的五十個人,今天如數進入右金吾衛,

楊話負責找下面人談話,哪個願意賦閒在家白領俸祿的,將牌籍兵甲交出來。

結果呢?有一百多人願意。

楊話也算是切身體會到,軍府已經崩壞到了什麼地步。

軍府有內外之別,內府就是成衛長安,外府就是地方上的折衝府。

折衝府已經名存實亡了,所以當下的內地府兵,大多都在關中附近,洛陽都沒多少,要不然,歷史上也不會被安祿山那麼容易拿下來。

金吾衛在所有成衛長安的衛士當中,是職能最廣泛的,大事小事都能管,權利大了自然油水也大。

所以一開始,都是關中豪強的家族子弟擠破頭進來,但是這些人有一個毛病,就是辦事不行,管人行。

所以中樞改革,削減金吾衛當中的豪強子弟名額,吸納一些本地的流氓地痞進來,這樣一來,地皮流氓負責辦事,豪強子弟負責管人,各司其職,軍府的職能劃分也更爲清晰了一些。

正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像金吾衛這種地方,都是橫的一批的主,越是這樣的性格,越能維護長安穩定,因爲平民商販怕他們,不敢惹事。

眼下進來五十個更橫的,比流氓更流氓,比地痞更地痞。

門裡出身自會三分,李晟出身將門,年紀雖小,但也略懂領兵之道,畢竟爺爺和親爹都是千這個的,耳濡目染之下,知道該怎麼跟下面的軍士打交道。

五十人,列隊整齊的站在金吾衛公的大院中,一個個站得筆直,殺氣盈面他們有高有低,有胖有瘦,有老有少,所以整個隊形看起來參差不齊,有點烏合之衆的感覺。

金吾衛原本的一些衛士們,眼下也在打量着這些來自西北的餓死鬼,他們指指點點,談笑風生,完全沒有將這些人放在眼裡。

連編制都沒有,不過是頂替別人來上班,一張嘴滿口黃牙,臭氣薰天,說着整腳的鄉音,這不是土包子嗎?

蓋嘉運強硬的治軍手段,讓這五十人對周遭的冷嘲熱諷充耳不聞,他們纔不在乎這些,他們只在乎錢。

聽說俸祿不低,平時還能吃拿卡要,這可比河西賣命強多了。

他們已經開始憧憬未來在長安的生活,憧憬着睡長安的女人。

李晟今天,就是負責安排這些人的工作,這支隊伍今後就交給他來帶了,金吾衛的職責是什麼,在長安應該注意什麼,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都得交代清楚了。

因爲這幫人都一個通病,膽子太大,下手太狠。

「在河西,你們是什麼樣,我不管,」李晟年紀輕輕,開始訓話道:

「但這裡是長安,是金吾衛衙,你們做任何事情首先要考慮的,是隋王,隋王認爲能做的,你們就能做,隋王認爲不能做的,你們就不能做,膽敢犯者,不以律法處置,以軍法論罪。」

律法沒有軍法嚴格,律法用刑還有個輕重之分,軍法則不容情,動不動就砍頭。

「我還是那句話,金吾衛掌巡徽京師,天子腳下,不當值的時候,也要自我約束,這不是你們可以亂來的地方,」

李晟冷眼打量着衆人,大喝一聲道「從今天開始,我就是你們的上官,我說什麼就是什麼,聽到了沒有?」

「聽到了!」五十人異口同聲,摻雜了各類鄉音,頗爲雜亂。

接下來,李晟將五十人分別安排至各隊,有巡檢遊奕的,有看守水門的,有負責裡坊的,還有負責收保護費的。

這些人前期是必須打散的,聚到一起容易出問題,其中有幾個在河西就是將官,也被安排了重要職位。

韋昭訓望着這些土匪模樣的西北漢子,頗爲擔憂。

因爲這些人裡雖然大部分是漢人,但也有党項人丶吐谷渾人丶鐵勒人丶突厥人,太雜了。「今後恐怕少不了會惹是生非啊,」韋昭訓朝一旁的郭子道:

「隋王交給李晟約束,是不是不太合適?」

郭子點了點頭:

「你我私下裡多幫襯着點,既然是隋王的安排,我們儘量做好便是。」

他們倆認爲李晟管理這些人的方式,有些太軍方了,可這裡不是藩鎮,是長安,不能帶着這麼濃的匪氣。

京師遍地的世家子弟,豪橫的不在少數,這些西北漢子人生地不熟,前期恐怕少不了會得罪人。

韋昭訓只覺一陣頭大,他是貴族出身,所以對這些窮苦漢子有着天生的鄙夷和排斥。

單是那些人身上的體味兒,他便聞之慾嘔。

嬌氣的金吾衛隨着這五十人的到來,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李瑁是非常期待的。

他想將右金吾衛凌駕於裴的左金吾之上,包括其它軍府。

崔圓從前和李瑁的關係,僅限於吃過幾頓飯,以及李瑁在皇城巡查的時候,

兩人經常聊天。

自從上次的教訓過後,崔圓沒長一點記性,反倒與李瑁走的更近了。

一來,所有人現在都知道,自己與隋王關係不錯,那便大大方方的交往,總好過鬼鬼票票,再者,他現在有高力士罩着,別人輕易不會再找他的麻煩了。

今天,兩人又約在了一間寶藏小店,是一家胡姬酒肆,招牌是產自西域的葡萄酒。

西市,是長安最繁華的地方,因爲這裡商品齊全,不單單涵蓋了南北各地,

異域番邦也有不少人在這裡安家立業,經商謀生。

市內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

這邊是:鼓震天街聞盛世,胡姬遠客滿夷庚,諸番鹹至開西市,萬國來朝仰帝京。

西市也是金吾衛巡查的重點區域,因爲這裡的屋宅密集程度,是長安最高的,一旦失火,後果不堪設想。

東市處在長安豪宅區,裡面多是高端場所和奢侈品,與西市的市場環境是完全不同的。

最早的時候,單純的是因爲這個地方在長安城西,而西域進來的貨物,肯定是走西城門,所以便於在這裡交易。

後來太府寺乾脆因地制宜,在城西長安縣很多裡坊內,建立商棧,劃出一些可以出售給番邦外族的宅基地,方便他們在長安做生意。

兩京諸市署,就是太府寺轄下的部了,爲了平準兩京物價而設立,同時還有一個很大功能,吸納金銀。

「隋王平時很少來西市吧?這裡不比東市,好多街道都是臭烘烘的,污水橫流,亂七八糟,」

崔圓一個勁的吐槽看這裡的環境,但他來的比誰都多,比誰都勤快。

蒼蠅館子味道好,一直都是這樣,顏令賓的拖翠樓只不過是菜品齊全,環境優雅服務高檔,真要說味道,其實也就那樣。

崔圓邊喝酒邊繼續道:

「這裡胡商最多,而他們不喜歡收咱們的開元通寶,多以金銀交易,舊隋時期,西市的物價要比東市高,後來太宗皇帝令太府寺干預經營,強迫胡人用咱們的銅錢,但收效甚微,還是萊國公如晦想了個法子,兩市交易必須使用開元通寶,胡人可以從兩市署以金銀兌換,以便交易,等他們離開的時候,可以再兌換回來。」

「我大唐鑄錢不多,並不願意讓開元通寶流入番邦,又想將番邦之金銀留在長安,所以最後的兌換,多是以茶葉丶瓷器丶絲綢絹布代替,這樣一來,等於變着法子將貨物賣給了胡商,所以隋王會發現,在西市沒有一家經營茶葉等物的商行,因爲都在西市署,而長安所有的私人商行,不準將這些東西賣給胡商。」

李瑁笑了笑,對方說的這些,他都知道。

其實就是一種貿易保護,大唐將便宜都佔了,而胡商們也是樂樂呵呵心甘情願,將自己的金銀拱手送進了大唐。

貨幣沒有流失,促進了貿易,吸收了金銀,還賣了貨,怎麼都是賺的,當然了,胡人沒有瓷器茶葉絲綢這些玩意,他們也覺得自己賺了。

所以大唐的對外貿易,一直都很繁榮,河西走廊上的商隊絡繹不絕,李瑁都是親眼所見的。

李瑁笑道:「你對這些還有鑽研啊?」

崔圓笑道:

「我雖然是武舉出身,但並不想從軍,眼下的大唐,最需要的就是財賦官員,我家裡不是有這個條件嘛,所以平日常下苦功鑽研,寄希望於將來能進入皇城衙署,一展抱負。」

歷史上這小子就做到了宰相,李瑁倒是認同對方的才能,但其實崔圓還有一項技能非常突出。

特別會來事。

韋妮兒就告訴他,崔圓巴結高力士很有一套,給高力士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別人花費巨資送禮,高力士有時候看都不看一眼,人家一個錢沒花,還傍上這條大粗腿了。

而且不單單是高力土,如今崔圓成了監門校尉,已經有獨掌一門的資格,藉着職務之便,沒少巴結中樞大員。

人家崔圓在李瑁這裡,倒也非常坦誠,自己是怎麼巴結蕭靈的,一五一十都說了。

把個李瑁給樂的,從頭笑到尾。

這纔是幹大事的人啊。

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10章 打穿了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60章 體面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77章 李亨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9章 3角關系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18章 何所懼?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49章 烏龜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07章 買房子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18章 何所懼?第125章 隴右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78章 別問了第80章 下簾詩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37章 2王3恪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10章 打穿了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15章 反間計第180章 姚 宋第356章 宰了他第386章 契丹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2章 眼下富裕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02章 忠王友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73章 瀚海侯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
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10章 打穿了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60章 體面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77章 李亨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9章 3角關系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18章 何所懼?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49章 烏龜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307章 買房子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18章 何所懼?第125章 隴右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78章 別問了第80章 下簾詩第166章 祭祖典禮第37章 2王3恪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10章 打穿了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15章 反間計第180章 姚 宋第356章 宰了他第386章 契丹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2章 眼下富裕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102章 忠王友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73章 瀚海侯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