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後顧之憂

舅甥之盟至今,大唐與吐蕃之間最大規模的一場會戰徹底開始了。

綏和城方向已經開打,安貞率領的臨洮軍主力也已經投入戰場,皇甫惟明坐鎮拔延山,指揮這場綏和之戰。

河西方向,哥舒翰部掃清了西海北面的所有敵軍,將牧民往南驅趕,已經開始在西海以北建立軍鎮,目標直指西海正中間位置的龍駒島。

龍駒島原名海心山,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這裡曾經是吐谷渾皇室的牧馬之地,春來牧之,馬皆有孕,所生之駒,號爲龍種,所以又叫龍駒島。

佔據這個地方,可以作爲大唐在整個西海地區的補給中心,但是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拿下吐谷渾當年的首都,伏俟(gi)城。

而眼下,大斗軍烏懷願,寧寇軍李朱師,玉門軍張仁賢,三部共計一萬八千人,正在強攻這裡。

吐蕃如今的的精力全都放在了石堡城和積石城上面,已經無力向西海派兵,

也就是說,伏俟城已經得不到任何支援,

但是這座城,非常難打,畢竟做過首都的地方,當年無論是大唐還是吐蕃,

本來都是想摧毀這座城池的,因爲這座城地理位置太過重要,無論落在誰手裡,

另一邊的肯定吃虧。

但是吐谷渾人不願意,這是他們亡國之後,唯一的舊國情感寄託所在,而吐谷渾在吐蕃朝廷話語權不小,所以保留了下來。

而大唐沒有摧毀這裡,是因爲金城公主的幾次懇求,畢竟吐谷渾的慕容部,

當年是支持金城公主的。

金城公主如果人在大唐,是沒有牌面的,也就是司空王李守禮的女兒,但成了尺帶珠丹的妻子,基哥也是要照顧人家面子的。

而蓋威的赤水軍騎兵主力,以整個健康軍爲補給,以哥舒翰爲策後軍,已經長驅直下,開始頻頻騷擾乞力徐的殿後軍莽布支。

只等到烏懷願他們拿下伏俟城之後,便可幾路大軍匯合,扎乞力徐的屁眼,

截斷乞力徐與吐番王庭之間的聯繫。

也就是說,在伏侯城被唐軍攻破之前,乞力徐需要儘快拿下綏和城,然後南北包夾郭子儀,等到拿下積石城,那麼這場大會戰基本就會宣告結束。

大戰,是有一個必須停戰的節點,這個節點很複雜,而且雙方都會非常默契的認同這個節點。

大多情況下,是在一方戰略極爲被動,短時間內幾乎不可扭轉局面的情況下,那麼就不得不選擇停戰。

如果積石城再落入吐蕃手裡,那麼皇甫惟明只能暫時撤兵,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再打下去都是徒勞無功,徒增損耗。

李瑁今天,在自己狹小的臥房內,見到了臧希液。

平日裡,是臧希液主動來見他,但是這一次,是李瑁主動將對方叫來的。

「左相的信,給你的,」李瑁指了指爐火邊放着一封密封信箋道。

臧希液點了點頭,拿過信封拆開就看。

牛仙客來信,他是意料之中的,因爲他的安人軍被韋光乘攪和之後,他便去信長安,希望牛仙客能夠干預。

他知道韋光乘是李林甫的人,可是牛仙客與李林甫的關係也不差啊。

但是在看完信後,臧希液卻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一個邊關重將,頂級硬漢,當着別人的面抹淚,可見是內心柔軟的那一部分被觸動了。

「怎麼了?」李瑁好奇道。

臧希液擦了擦眼睛,稍許有些硬嚥道:

「是左相的親筆,我認得,但是信中所書之字體,已經是歪歪斜斜了,可見左相當下,連握筆都已艱難,我承左相恩惠多年,實不忍見如此。」

牛仙客的信是寫給臧希液的,但卻派人送到了李瑁手裡。

很好理解,這是在暗示李瑁,幫我照顧照顧我的這位老下屬,牛仙客現在是不好意思直接請求李瑁幫忙,因爲他已經無權了,覺得自己在李瑁這裡,已經沒什麼分量了。

所以才用了這種婉轉的方式。

李瑁接過信來大致看了一眼,內容很簡單,鼓勵藏希液不要因上一次的大敗而喪失鬥志,一切聽從隋王安排,希望臧希液能夠沙場建功。

這話其實是寫給李瑁的,既然信是由李瑁交給臧希液,那麼臧希液一定會讓李瑁看。

李瑁安慰對方一番後,道:「我聽說過你們兄弟的事情,左相當年受過你們父親的恩惠,呵護你們,這是知恩圖報,人嘛,都是有感情的,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當下形勢緊迫,切莫因情事傷懷,延誤大事。」

臧希液點了點頭,不再聲。

事實上,他的父親包括他們兄弟幾個,以及牛仙客,都是信安王舊部,但是呢,李禕返回長安之後,對他們撒手不管了,只有牛仙客一直在幫襯着他們兄弟。

皇甫也是信安王舊部,但是派系當中也是很複雜的,領頭羊在,聚是一團火,領頭羊沒了,散是滿天星,自然各自另立爐竈了。

所以臧氏七兄弟,眼下都是跟着牛仙客,可惜這個大後臺,已經失勢了。

而李瑁也從牛仙客的信中,看到了另外一層意思,對方有意將他的心腹,託付給李瑁照顧。

雖然李瑁不理解牛仙客爲什麼選擇他,但他自然是非常樂意的。

於是李瑁道:

「我一直認爲,當下形勢,是反攻石堡城的良機,綏和城牽扯住了索達赤部,蓋威當下,也一定抵達乞力徐的後方,不然對方不會這麼急切的想要拿下綏和城,但是其他人都覺得此舉過於冒險,你認爲呢?」

臧希液仔細琢磨着李瑁這番話,聞言道:

「之所以大家認爲艱難,是因爲石堡城在賊軍加築防線之後,確實固若金湯,我軍此時出擊,若是索達赤回頭,又會陷入包夾之境,隴右當下,已經無應援之兵,確實非常冒險。」

如今可以暫時抽調的,只有安人軍丶鎮西軍,白水軍,加起來一萬八千人,

在當下的形勢下,具備攻城實力,但形勢一直在變,如果皇甫請求從湟水一線抽調三軍進入綏和戰場,那麼就不要再提什麼反攻石堡城了,已經沒兵了。

但李瑁一直都覺得,當下是一個千載良機,如果他現在攻石堡,會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正如李光弼進駐綏和之後造成了當下的亂戰形勢。

首要關鍵,其實就是在蓋威身上,如果對方能察覺到隴右正在強攻石堡,選擇不惜代價衝擊乞力徐的殿後軍,那麼乞力徐在首尾都需要兼顧的情況下,將被迫做出一些選擇。

被迫的情況下做出的選擇,一定是對大唐有利的。

「若我以你爲先鋒,你敢不敢打?」李瑁直視對方,沉聲道。

臧希液一愣,驚訝的看着李瑁的雙眼,沉吟片刻後,咬牙道:

「敢!」

李瑁笑了,看向一旁的武慶道:「讓韋光乘來一趟。」

既然選擇讓人家臧希液打前鋒,自然需要解決人家的後顧之憂,而臧希液所顧忌的,都在韋慌乘這個挖他牆角的人身上。

李瑁要做這個和事老,韋光乘是不會不給面子的,他只是擔心安人軍眼下多爲新軍,戰鬥力堪憂,是否具備攻堅能力。

而臧希液則是直接拍胸腹,你只要讓你的人都聽我的,這一仗就能打。

開門見山之後,雙方達成一致。

於是李瑁立即派人傳信鎮西軍,白水軍,來州召開軍事會議。

白水軍使是王難得兼領,他當下在積石城,而副使,是王難得的拜把子二哥楊景暉。

當天夜裡,杜希望與楊景暉二人進入城中。

當他們聽到李瑁的計劃之後,也是目瞪口呆。

「是不是再等等?等到西海方面形勢明朗,我們再出擊,似乎更爲合適,」杜希望是個沉穩的人,特別適合在無戰事的情況下幫朝廷管理藩鎮,與牛仙客的屬性差不多,屬於發展自身,固守壁壘的守成節帥。

但是當下這種情況,需要的是蓋嘉運這種對外強硬的作戰派節帥。

韋光乘擺了擺手,看向杜希望道:

「剛開始,我們認爲吐蕃的後勤會撐不住,但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已經死了十來萬,十幾方張嘴巴不用再吃飯了,防線收縮到只剩下石堡城和積石城,但是我們呢,我那天已經跟大家交底了,眼下的儲備只能再堅持一場大戰,中書門下一直在催戰,你們也是知道的,爲什麼?因爲隴右正在拖垮財政,我做爲觀察使,是爲朝廷監督藩鎮,凡事要站在朝廷的角度考慮,你們不想戰,等到徹底拖垮國庫,想戰也沒有機會了,屆時補給不足,朝廷將被迫下令隴右休整,那時候就是跟你們算帳的時候,希望大家能看清形勢。」

這話一出,杜希望不說話了,他很明白這個道理,朝廷將來算隴右的帳,首當其衝的就是他這個丟了石堡城的罪魁禍首,接下來才輪到建制差點打沒的臧希液,以及反攻未果的安思順。

反觀李光和郭子儀兩撥外人,反倒是建了功的。

蓋嘉運是真狼啊,生生將隴右拖到這步田地,這個狗日的,杜希望在心裡罵道。

「我沒意見了,」杜希望道。

臧希液嘴角微動,看向楊景暉道:

「你呢?」

楊景暉笑了笑,看向李瑁道:「卑職一切遵從隋王指令。」

李瑁點了點頭,起身道:「那就這麼定了,韋寺卿坐鎮鄯州,我跟你們一起南下,三天之後,三軍開拔,不得延誤,否則軍法從事。」

衆將紛紛起身,叉手道:

「喏!」

一場戰爭,史書上的記載往往是非常簡潔的,某某以一萬人戰勝誰誰的兩萬人。

但真實的戰場,非常之複雜。

蓋威從隴右帶出來的軍糧已經耗盡,但是他爹那邊給他補上了,就是健康軍。

騎兵外出,一般都是攜帶乾糧的,戰馬充裕的情況下,行軍和衝鋒還需要換乘。

但眼下的赤水軍肯定不寬裕,因爲三萬人分成三個部分,全都參戰了,一萬三千匹的戰馬,如今都處在高負荷狀態,

屁股後面有健康軍的補給和哥舒翰的策應,蓋威一萬鐵騎分作四大部分,他自領一千人爲居中指揮,剩下三部,由三名突將統領,一個是王君的三子王暉,這是蓋威的表弟,一個崔升的兒子崔潯,這是表哥,一個是妻弟張國維。

見了沒,打仗就得這麼千,必須靠自己人,因爲只有自己人才會在出了狀況之下救你,而且大家是利益共同體。

藩鎮軍土,絕大多數都是文盲,也就是說,他們心裡的道理準則,只是從小長大所見所聞的認知,沒有從課本上學習到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軍中文沒有文化課,能約束他們的只有軍法,以及長官對他們的愛護。

但是這兩項約束,在生命遭受威脅的情況下,是可以拋棄的,那麼血緣關係丶裙帶關係丶過硬的私人關係,就成了上司與下屬之間維繫的紐帶。

所以領兵之道,往深了說,也是那句話:用自己人。

三個親戚各率三千人,他們的魔下,同樣也是隻有自己人能掌權。

三千騎兵爲一級作戰編制,也就是說,騎兵在一定範圍之內,三千人是極限,不能再多了,蓋威紙面上的一萬人,不是一萬人扎堆在一起,實際上,非常的分散。

眼下王暉的三千鐵騎,已經分成了十兒個部分,覆蓋區域高達方圓十五里,

每人都攜帶五天的乾糧,見到牧民可以燒殺搶掠,以作補給。

歷史至今的所有戰爭,參戰各方都有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不殺平民。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只是嘴巴上說說而已,歷史上沒有一場戰爭,是不殺平民的,根本就沒有心慈手軟這一說,自己人都照殺不誤。

三百人爲團,團有校尉,一百人爲旅,有旅帥,五十人爲隊,有隊正丶副,

十人爲火,有火長。

千人爲軍,主官爲馬步軍都虞侯,下設虞侯和將虞侯,三千人,那就是突將了。

三大部分騎兵,如今已經出現在乞力徐的大後方,因爲太過分散,所以莽布支的殿後軍,幾乎隨時隨地都能見到大唐騎兵的身影。

尤其是挑着赤水軍的旗幟,這對他們造成的心理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王暉的任務,是探查乞力徐的後勤補給線,以及對石堡城戰場的身後形勢,

做一個清晰的掌握。

「我就說嘛,吐蕃哪來的這麼多軍資,原來他們也快扛不住了,乞力徐只有三條補給,還是兩日一送?」王暉眼下正在一處山坳下的帳篷內,接收着來自四面八方的軍情彙報。

只見他朝魔下衆人道:

「這些人吃不飽啊,餓着肚皮在石堡城吹冷風呢,如果我們切斷他們的補給,乞力徐是不是會餓死在石堡城?」

「不行!」魔下一名將領道:

「吐蕃王庭不可能坐視乞力徐失去補給,我們現在插進去,肯定會招來王庭大軍,所以切斷補給的時機要掌握好,一次建功,總好過不斷消耗。」

王暉笑指着對方笑道:「你小子,不愧是我阿爺調教出來的,沒錯,我們現在不能動,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王暉擁有作戰自主權,也就是說,他只要覺得時機合適,是不用請示蓋威的。

戰機一閃即逝,哪有那麼多功夫請示,等你請示完了,機會也沒了。

蓋威眼下坐鎮後方,於一處溪澗旁紮營。

騎兵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必須靠近水源,所以想要找到騎兵大部,找有水的地方肯定錯不了。

他現在也在等待時機,機會從哪來呢?從分佈在南邊,監察範圍廣達百里的軍情裡面尋找。

他帳下的幕僚正在將每一件奏報做記錄整理,軍情奏報全部都是口述,沒有書信傳遞這一說,所以要記錄下來,多看幾遍,從中尋找機會。

「莽布支已經佈陣防禦,衝陣的代價太大了,」

蓋威眉頭深鎖的閱覽着一封封的軍情記錄,揉着額頭道:「我們現在的位置,想要打好這一仗,必須與隴右有呼應,派去赤嶺的斥候有沒有新的彙報?」一名幕僚握筆擡頭:

「石堡城方向,一如既然,索達赤的大軍深入湟中,不知去向,他們的動向,應該還有幾天才能傳回來,這一次賊軍很反常啊,他們竟然敢進鄯州?」

蓋威皺眉道:

「可見我們的動向一直都處在賊人的監察當中,我軍離開鄯州,他們便進去了,這是沒將安思順放在眼裡啊,安胡子與阿兄齊名,豈是易於之輩,來自赤嶺以北的軍情,要第一時間送到我這裡。」

幕僚們點了點頭。

蓋威現在,主要就是在掌握和分析各種戰場信息,對另外三部主力,沒有任何部署安排,全憑他們自己決斷。

因爲他爹曾經說過,親眼見到有時候都會看錯,何況你都沒有見到。

沒有親臨前線,他是不能冒失指揮的,否則可能會做出錯誤的判斷。

他來這裡,本就是李瑁安排的,要在乞力徐背後來一場大動作,那麼他認爲,李瑁應該也會在隴右有所動作,所以等他收到關於李瑁的動作之後,纔是做出選擇的時機。

哥舒翰想要證明自己,或者說,證明蓋嘉運選擇他掌管這支赤水軍,沒有選錯人。

所以他在西海北面打造新城的同時,也從各方徵集了六十艘小艇,親自帶了八百人,就往西海中心的龍駒島去了。

青海湖上一共只有五個島,最大的不是龍駒島,而是沙島,這個島就在哥舒翰即將打造的新城方向,距離河岸只有五里地,因爲距離河岸太近,那麼它就不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而且島上多爲沙礫覆蓋,植被非常少,但是呢,這裡是青海湖魚鷗的主要繁殖地,所以哥舒翰的軍隊,一直有人來這邊偷鳥蛋。

龍駒島做爲唯一一個地處湖心的島嶼,又適宜放牧,無疑是一塊絕佳的戰略要地。

島上有駐防的吐蕃軍士,人數不多,但修建有堡壘,也是易守難攻。

哥舒翰是摸黑來的,也是摸黑進攻堡壘。

所以這一戰,從夜裡一直延續到了第二天早上九點,纔算徹底結束。

這裡一旦拿下,可作爲大唐在西海地區的主要補給地,往西登岸,便是伏俟城。

哥舒翰留下兩百人駐守島上,便又打算帶人南下與蓋威匯合。

因爲他很清楚,這一次河西遠擊,最大的功勞在蓋威所在的地方,但是他做爲蓋威的策後軍,肯定不能將人都帶走,所以他將赤水軍交給了涼州副守備安重璋(李抱玉),自己只帶了一千馬軍,兩千步軍,便在第二天南下了。

與此同時,湟水一線的大軍,也準備開拔了。

李瑁這一次要親臨戰場,不是爲了搶功,而是鼓舞士氣。

下屬總是喜歡在領導面前有出彩的表現,古今相同,士兵們知道主帥親自坐鎮,自然更爲賣力,若是被主帥一眼相中,那便是飛黃騰達了。

蓋嘉運身邊不少將領,都是這樣發家的。

「安人軍爲中軍,鎮西軍左翼,白水軍右翼,能拿出來的工程器械全都拿出來了,」

韋光乘在節帥府見到李瑁後,道:

「此戰若是功成,隋王在朝堂便站得穩了,每日常朝,應該會有一席之地。

R

「你想多了,」李瑁正在試戴他的盔甲,聞言笑道: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是不敢犯錯的,稍有差池,不知會有多少人落井下石。

韋光乘在一旁時不時上手幫李瑁整理盔甲,道:

「有右相在,那些人翻不起什麼浪來,當然了,還是要謹慎,若是情勢不利,便早早撤回來,我那些關於軍資補給的話,都是嚇噓他們的,您在隴右,右相無論如何,都不會拖你的後腿。」

李瑁一愣,轉身道:「你現在纔跟我交底啊?」

韋光乘哈哈一笑:

「右相負責總務,楊洄負責調度,我負責出納,我們還真能讓您斷了補給?

就是砸鍋賣鐵,也會給您交上來。」

李瑁頓時哭笑不得道:「爲什麼現在才說?」

韋光乘正色道:

「因爲大軍就要開拔了,以前不說,是怕您無後顧之憂,不敢自作決斷,現在說,是讓您無後顧之憂。」

李瑁笑了笑:「你呀你.....

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61章第366章 白月光第193章 老黃狗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53章 撤軍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2章 撕破臉第351章 鑰匙第378章 房貸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50章 秘書省第81章 文壇元帥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79章 回去吧第360章 體面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92章 秘書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39章 真爭氣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8章 讖書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47章 豪蕩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57章 忠義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69章 朱墨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48章 三贏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42章 天塌了第95章 粟特人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
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61章第366章 白月光第193章 老黃狗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53章 撤軍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2章 撕破臉第351章 鑰匙第378章 房貸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350章 秘書省第81章 文壇元帥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79章 回去吧第360章 體面第30章 永徽律疏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292章 秘書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39章 真爭氣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8章 讖書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47章 豪蕩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157章 忠義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69章 朱墨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48章 三贏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342章 天塌了第95章 粟特人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