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一個人,有時候沒有那麼快,不會像電視劇裡那樣,前腳剛吃進去,後腳就吐血而亡,人的身體沒有那麼脆弱。
吃了一頓牢飯,腹痛難忍的那名獄卒撐到傍晚,同僚見他患病,也就早早勸他回去休息了。
回到家之後第一時間想着的不是去找醫生瞧病,而是猛喝水,他以爲自己應是平時吃的太糙,爛胃享受不了細糠,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結果當天晚上就掛了。
藥,是非常昂貴的,一般人捨不得去買,而且古代的人們缺乏對醫療衛生的認知,大部分時候身體有些不適,都會選擇硬抗,事實也證明了,硬抗其實是最好的辦法。
但你要是吃了毒藥,硬抗肯定是無效的。
當天晚上沒有見到那名獄卒的張獻誠,暫時還算沉得住氣,但是當他第二天響午從別的獄卒口中得知,那個人已經死了之後,便第一時間請求獄丞將他昨天藏起來的那些殘囊剩飯收存起來,驗毒。
「是你多心了,午食沒有任何問題,餵給了牲畜,未見任何異常,」獄丞挑眉望着桌子上一口沒動的飯菜,道:
「這裡是大理寺獄,你腦子怎麼想的,纔會認爲有人敢在這裡下毒?症了吧?」
張獻誠菊花一緊,心叫完蛋,他明白了,不是外面人想毒死他,是大理寺有人想毒死他。
這個獄丞,多半也有問題。
長安的水太深了......我這條小命玄了......張獻誠眼睜睜的注視着獄丞離開,鐵了心的不打算再吃任何東西,哪怕我餓死在這裡,也不能被毒死。
他知道,自己現在是死是活,對任何人都不重要了,因爲他已經賣了裴寬,
供狀都簽押了,這種情況下,裴寬的人殺他,是毫無必要的,反倒會坐實了裴寬做賊心虛。
那麼除了裴寬,長安還有人想讓我死?
無人能救,惟有自救,於是他開始不停的在院子裡喊叫有人要毒死他,獄丞嫌他噪,乾脆將他的牢房給反鎖了,不讓他出來,但是張獻誠依然在牢房內不停的喊叫着。
大理寺南邊,就是太府寺下設的驛騮馬坊,這個地方的面積特別大,有大理寺的十倍之多,是宮中用馬的地方,這裡養的馬,你只能看看,而無法擁有,因爲都是聖人的。
但是呢,也有例外,比如例行賞賜。
李隆基但凡擁有一個皇孫,就會在馬坊給孫子預留一匹小馬,你可以將小馬養在這裡,也可以自己帶走。
而李瑁今天剛好就是來取馬的,給韋妮兒的兒子李仁取馬。
按理說李仁眼下連走路都不會,要馬有什麼用呢?有用的,因爲韋妮兒不方便帶着兒子出行,但是可以帶上兒子的馬,只要帶着馬,別人就得給錢。
壓歲錢就是從開元時期興起的,最早流行於宮中,原本是立春日互相散錢用來恭賀彼此的一種方式,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給小孩兒的錢。
因爲大家散錢給的都很少,大人是看不上的,那麼就通過給小孩這種方式,
加深彼此間的感情。
韋妮兒早就出了月子,但是還沒有回過孃家,眼下正月初六,她想回去一趟,帶上兒子的馬,好賺個盆滿鉢滿。
她在挑馬,而李瑁在眺望。
「你過來,」李瑁皺眉朝着城牆腳下的一名衛士招了招,等到後者跑近之後,好奇道:
「這是哪裡有人吆喝?」
衛士趕忙道:「稟隋王,是在大理寺獄。」
「皇城之內,這等豪音,大理寺的人怎麼也不管一管?」李瑁道。
那名衛士答道:「聽說是重要人犯,上頭有令不能動粗,已經吆喝了一天一夜了。」
李瑁挑了挑眉,回頭看了一眼仍在挑馬的韋妮兒,隨後便帶着李無傷等人往大理寺去了。
「今日寺內有幾人值守?」李瑁望着空空蕩蕩的大堂,皺眉望着一名連品級都沒有的吏員道。
那人道:「回稟隋王,寺丞韋彭城公今日值守。」
「人呢?」李瑁道。
那人嚥了口唾沫:「興許是去別處巡查去了,卑職不知道啊。』
李瑁笑了笑,對方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韋見素今天沒來上班,但是他不敢賣了上司。
這很正常,大過年的誰願意來值班啊。
「你們這邊是誰在豪叫?」李瑁問道吏員道:「回隋王,范陽的一名犯官,張涼州(張守)的兒子。」
李瑁皺了皺眉,隨後仔細詢問了一番情況,聽罷之後,他的第一反應就是,
確實有人想要張獻誠的命。
但是眼前這名獄卒,是絕對不敢承認大理寺的牢飯有問題,否則張均這個SB
要擔罪。
全國最高司法機關之一,牢飯有問題,這簡直就是開玩笑。
於是李瑁直接進入大獄,將那個獄丞給叫了過來,詢問之下,對方口口聲聲說飯菜沒有問題,給雞吃了,雞都沒事,人怎麼可能有事呢?至於死了的那名獄卒,多半是有什麼隱疾,純屬意外。
李猖呵呵一笑,沒有再追問下去,而是詢問當下的大理寺獄,關了多少人。
真不多,攏共三十來個,就有十幾個來自范陽,其中就有顏泉卿。
而大理寺獄是相對自由的,口字型的格局,中間是院子,四周是牢房,只要你願意出來,完全可以出來透透氣,反正你插上翅膀,也飛不出這裡。
於是在李瑁的要求之下,獄丞將李瑁帶去了關押顏果卿的牢房。
寒冬臘月,倒是有火爐,但是顏泉卿卻是趴在榻上,有氣無力的望着從門外進來的幾人,眼皮擡一下似乎都非常費勁。
獄丞主動向李瑁解釋道:「事關大案,用了點刑。」
「招供了嗎?」李瑁問道。
按理說獄丞不該將這種事情告訴別人,但是李瑁身份太特殊,手指一捏就能將他捏死,所以只能老實票報:
「張獻誠和烏承恩認了,其他都沒認。
李瑁點了點頭,淡淡道:
「記住了,這個人如果再受刑,誰施的刑,我找誰算帳,打了幾下,怎麼打的,雙倍還之。」
獄丞一愣,趕忙卑微道:
「卑職做不了主啊,用刑都是上面的安排,卑職怎敢私自用刑?」
李瑁笑了笑,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你自己看着辦。」
獄丞下意識嚥了口唾沫,不敢說話了。
他就是一個正九品下的小官,但是呢,刑之事是他的職責所在,也就是說,他就是那個負責施刑的。
上面讓他打,隋王不讓他打,爲難我幹什麼啊?我TM打我自己還不行嗎?
至於張獻誠,李瑁就這麼站在院子裡,與對方隔窗戶對望,張獻誠見到那身紫衣,已經喊啞的嗓子更加用力了:
「貴人容稟,有人要害我,初二所放牢食不同以往,獄卒食之而歿,是有人要投毒殺我,請貴人明察啊....,
李瑁笑了笑,說道:「既然是你的牢食,爲什麼死的是獄卒,不是你呢?」
「因爲小人察覺不對,不敢食之,故誘獄卒先食,果不出預料,食中有毒,
」張獻誠苦苦哀求道:
「斗魁四星,貴人之牢,大理寺出現這種事情,貴人定要嚴查啊。」
獄丞聞言大怒,指着張獻誠道:
「污衊大理,虛構妄想,犬吠之徒.....
李瑁挑眉看向獄丞:「既然他都這樣了,你怎麼不給他用刑?
獄卒一臉爲難道:「用刑不是卑職做主的,詞有反覆,不能首實者,則依法之,此人已經招供了,按律就不能再用刑了。」
李瑁點了點頭,沒有再說什麼,像張獻誠這樣的人,他認爲死不足惜,但是他不能干預,於是接下來,他又去見了見那個烏承恩。
這個人是個典型的兵痞,也是范陽本土軍閥之一,與蓋嘉運魔下的大豆軍使烏懷願是同族。
烏承恩都不叫受傷了,簡直就是剩下半條命,李瑁隔着門觀望一陣後,便離開了。
四個主要犯官,楊光毫髮無損就是有些憔悴狼狽,顏泉卿皮肉之苦,烏承恩半條命,也就是張獻誠兩天沒吃飯,還能吆喝的出來。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後人誠不欺我。
烏承恩一看就是被刑訊逼供出來的,而張獻誠,別人不知道,李瑁大概能猜到,對方來長安,應該就是來賣裴寬的。
加上范陽本土軍閥故意在年底的時候拖延繳稅,殺了裴寬一個措手不及,雙重壓力下,裴寬卸任已經是板上釘釘了。
至於誰想弄死張獻誠,李瑁覺得無所謂,這種人屬於是誰都想弄死的兩面派,如果對方能夠活着離開,天下之大,除了安祿山執掌的范陽,恐怕是沒有他的容身之地了。
臨走之前,李瑁突然詢問獄丞:
「你叫什麼名字,我得記住啊,畢竟咱們之間有約定。」
獄丞道:「卑職楊光。」
李瑁愣了愣,擡起食指,在對方的額頭前指了指,隨後道:
「本王記住了。」
離開皇城之後,李瑁去了裴耀卿府上,韋妮兒回了孃家。
按理說正月不串門,但是裴耀卿肯定還是非常歡迎李瑁的,至於今天裴府的那些賓客歡迎不歡迎,那就不知道了。
裴氏家族在長安勢力極大,屬於絕對的高門大閥,今天裴府的賓客,自然是一水姓裴的。
裴寬在京的幾個弟弟也在這裡,裴敦復自然也在。
過年嘛,正是宗親團聚的時刻。
裴耀卿挽着李瑁的手臂,在門外竊竊私語一陣後,兩人這才走進大堂。
李瑁沒有受邀坐在上座,而是坐在了自己的表姐武明堂身邊。
「你可真敢來,剛纔這裡已經有人罵了你半天了,」武明堂笑呵呵的小聲說道。
李瑁笑了笑:「那麼從現在開始,阿姐便聽不到他們對我的不滿之音了。」
背後纔會說壞話嘛,當面說的那都是在翻臉的情況下。
眼下在座的這些人,沒人敢跟李瑁正面交鋒。
「接着剛纔的,咱們繼續聊吧,」武明堂做爲裴家的媳婦,笑意古怪的掃視衆人一眼後,道:
「隋王自然不是無故來此,大家儘可暢所欲言。」
裴耀卿望了一眼頗爲尷尬的幾人,隨後道:「女眷都下去。」
說罷,他又補充道:「明堂不必。」
等到女卷陸陸續續走完,李瑁直接開門見山道:
「與其讓朝廷派人往河北查證,不如以另外的方式讓裴寬早日回京,眼下案子還沒有結束,裴寬若肯回來,也就不會有人再揪着不放了。」
衆人沒有想到李瑁這麼直接,將話題都挑明瞭,既然如此,大家也就不必扭捏了。
只聽裴幼卿道:「敢問隋王,怎麼個回來法子?」
從這句話就能看出,眼下老裴家對裴寬繼續留任范陽,也已經不抱希望了,
這一點裴耀卿是最能看明白的,原因就是賦稅。
交不上錢來,朝廷要你幹什麼?
我把房子租給你,你交不了租金,我還會繼續租給你嗎?自然是誰能交錢租給誰。
李瑁看向裴耀卿,道:「請裴公奏請聖人,由裴寬出任戶部尚書兼水陸轉運使,韋抱貞資歷不夠,接不了韋堅的差事,運河的工程還需大臣坐鎮。」
裴寬的弟弟裴勉頓時道:
「隋王莫不是信口開河?戶部何其之重?空閒已有兩年之久,有些人把持不放,怎麼可能同意?」
李林甫願意讓出戶部尚書,這件事只有有限幾人知道,裴耀卿能隱隱猜到,
但是不敢確定,如今聽李瑁這麼一說,心知李林甫寧願割肉,也不能允許裴寬繼續留任了。
於是他朝李瑁道:「隋王繼續說。」
李瑁淡淡道:
「裴公只要奏請,右相必然應和,此事也就水到渠成了,若是任由大理寺查下去,誰也不知道會查出什麼來,我剛去過大理寺,張獻誠和烏承恩,已經將裴寬給賣的乾乾淨淨,趁着還未結案,早日回京,無損英名。」
裴冕沉聲道:「隋王一家之言,我們不能盡信,除非由右相奏請,裴公自會應和。」
「你信不信,那是你的事,」李瑁淡淡道。
裴冕一愣,舔了舔嘴脣,沒有敢繼續反駁。
而大堂內,一衆裴家人已經開始低聲商量起來,很顯然,戶部尚書這個位置,誘惑太大了,很現實的說,是超過范陽節度使的。
而有些明白人,心知李瑁既然敢說出來,基本代表了李林甫的意思,否則對方不會說。
這其實也是一種體面,給了裴寬一個體面的臺階。
議論半響後,裴耀卿朝着李瑁點了點頭:
「老夫會謹慎斟酌,今日不談公事,隋王請飲一杯。」
李瑁點頭舉杯,以他對裴耀卿的瞭解,心知對方已經同意了。
李林甫也不願跟裴家翻臉,所以裴寬必須體面,想要往死了整裴寬,當下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裴耀卿死了,二,裴敦復袖手旁觀,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而李,是不願意開罪裴家的,他需要更多的人支持他,單單是李林甫還遠遠不夠。
如果朝局穩定,皇權穩固,李林甫可以鎮着朝堂,但如果是動亂局面,誰認識你是誰啊?大家真刀真槍比劃比劃。方見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