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前因後果

歷史上,今年與吐蕃的這場大戰,石堡城確實是丟了,是蓋嘉運丟的,而且很多年之後纔拿了回來。

但因爲李瑁的緣故,有些局勢發生了變化,這次輪到皇甫惟明丟了石堡城。

說明什麼問題呢?

說明錯不在藩鎮將領,而是吐蕃這一次確實太兇猛。

開元十八年五月,吐蕃遣使致書求和,與大唐訂立了赤嶺之盟,後世稱之爲舅甥之盟,因爲尺帶珠丹的稱臣表是這麼寫的:

「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遂使二境交惡,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惟邊將交構,致獲罪於舅,屢遣使者入朝,皆爲邊將所遏,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

尺帶珠丹將吐蕃與大唐邊境的不斷交惡,歸咎於邊將交構,還說屢次寫信都被邊將扣下了,他說的這個邊將,是他自己的邊將,可見也是一身甩鍋的好本事。

這老小子跟基哥一樣,已經集權了,他的邊將不可能不聽話。

那麼舅甥之盟過後,吐蕃韜光養晦,繼續向大唐納貢,國內銳意發展兵農合一的制度,如今已見成效。

正如信安王李禕對李瑁說過的那樣,現在的吐蕃跟以前不一樣了。

也算是師唐長技以制唐,官制軍制的相繼改革,吐蕃收穫了豐碩的果實,軍事實力暴增之下,野心自然也隨之暴漲,

盟約爲吐番和大唐帶來了長達七年的和平,這期間,只有小打小鬧,沒有出現大規模爭鬥。

直到五年前,吐蕃七年之積贊,終於到了一個發泄的時候,但是他們不敢直接跟大唐較勁,而是打算向西發展。

那麼向西的話,是肯定繞不開大勃律國和小勃律國,這個地方就是後世印巴衝突核心戰略所在的克什米爾地區。

但是這個地方是向大唐稱臣納貢的,所以吐蕃強攻之後,大勃律國第一時間請求大唐出面調解。

李隆基自然發文吐蕃,令其立即撤兵,吐蕃那一次沒有搭理他,而是一鼓作氣拿下大小勃律,小勃律王蘇失利之被迫臣服吐番,迎娶吐番公主爲妃,致使西域二十餘國成爲吐蕃臣屬,直接侵犯了北面安西都護府的利益。

也就是說,吐蕃這一戰過後,將會與安西在西域發生直接衝突,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

李隆基當然非常震怒。

但是兩國外交是大事,他也沒有在第一時間挑起戰事,而是派趙惠琮與誨偕前往河西,詢問節度使崔希逸具體情況。

但是歷史記載,他派去的那兩個人直接矯詔令崔希逸襲擊吐番,崔希逸不敢違令,南下吐蕃兩千餘裡,大破賊軍,斬首兩千餘。

至於到底是趙惠琮與誨偕矯詔,還是基哥讓他們倆背鍋,反正舅甥之盟就這麼被打破了。

從那天開始,吐蕃認爲大唐失信,拒不朝貢,開始在國內備戰。

積累數年之後,終於於去年揮軍四十餘萬,大舉入侵唐境,並攻破石堡城,

戰事一直延續至今。

這便是吐蕃與大唐這次紛爭的前因後果,是雙方十二年以來的最大規模衝突。

換句話說,此戰是大唐與吐番舅甥之盟後,一個全新關係的開始,兩邊會發展到什麼地步,誰也說不清楚。

大唐方面,肯定是傾向於將吐蕃幹趴下,讓他們繼續稱臣,但吐蕃顯然不打算這麼幹了。

鄯州方向,唐軍全面後撤,被迫休整。

長達一個半月沒有奪回石堡城,銳氣已喪,再強攻下去,也是徒增損耗,乃不智之舉。

而積石城方向,郭子儀一萬步兵軍團,生吃吐番兩大主力,硬生生開闢出一條通道,進駐積石城,固守堡壘,修建工事,加上後勤源源不斷,竟然守的穩如泰山。

這一消息,李瑁是在半路上才知道的。

事實上,他其實並不怎麼看好自己的老丈人,雖然郭子儀被譽爲有再造大唐之功,但實際上,他吃的敗仗也不少。

所以李瑁一開始並不覺得,郭子儀這一次會有出彩的表現,但事實上,人家還真就很長臉。

李瑁對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想明白了,郭子儀歷史上吃的敗仗,對手不一樣啊,那可是大唐的河北精銳,這一次是吐蕃精銳。

那麼到底是河北精銳牛逼還是吐番精銳牛逼,郭子儀一戰給了人們答案。

「這次可真是丟人丟大發了,」隴西郡官驛,收到軍情的李恆咋舌道:

「隴右河西皆無建功,反倒讓朔方來的郭子儀出了風頭,皇甫惟明這張臉往哪放?」

隨軍的郭子自然是非常爲弟弟高興,但是聽到李恆這句話之後,深知弟弟仗打的漂亮,也是會得罪人的,於是趕忙道:

「若無皇甫節師的全力支援,他也不可能建功,河源軍使王難得側翼牽制,

才爲郭子儀進駐積石城提供良機,說到底,還是皇甫節師運籌帷。」

老三李峴笑道:「郭將軍沒必要維護皇甫,大家又不是傻子,軍情已經呈遞長安,大家屆時一看,都知道是怎麼回事,皇甫不是小心眼的人,臉上掛不住是有的,但絕對不會給郭子儀穿小鞋。」

說罷,李峴警了一眼李瑁道:「他現在也沒那個膽子。

河西兵高見,已經領着十五騎飛速趕往鄯州,告知皇甫朝廷有最新任命,李瑁要來主持大局了,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

負責去通知蓋嘉運的,是河西兵馬敦。

李瑁雖然還在半道,但已經急需跟兩方建立聯繫,軍情不等人,隴右的狀況眼下很糟糕。

「我軍損失並不大,以少擊多,我們不佔優勢,休整是不可避免的,後方軍需足備,等到府主坐鎮鄯州,局面定會有所改善,」嚴希莊坐在下面,表情淡定道:

「關鍵在河西,要催促蓋師出兵,出多少,什麼時候出,我們要有周全計劃。」

眼下的隴右,真正能搬上戰場的,不足五萬人,這還是算上的李光弼那一萬人,蓋威就不要說了,眼下怕不是個累贅,郭子儀能守住積石城,就謝天謝天了,如果河西再不全力支援,那麼隴右還是打不開局面。

但是怎麼個支援法,是要慎重考慮的,這方面,你不得不考慮蓋嘉運的想法,強迫對方去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恐怕適得其反。

「我們休整多久了?」李瑁問道。

武慶答道:「三個時辰了,距離鄯州還有八百里,馬不停蹄,尚需五日。」

李瑁點了點頭,看向衆人道:

「我們現在就商量一下,赤水軍的騎軍主力,到底該不該撤走。」

韋寡悔第一時間道:「應該走,人吃馬嚼的,恐怕早已被皇甫厭煩了,蓋帥從前不敢撤,但有大總管的命令,他也就能安心的撤走了。」

老三李峴也贊同道:「騎兵在當下的隴右難以發揮作用,繼續滯留弊大於利,他們善於長驅直入,深入腹地遠擊吐蕃,但是蓋嘉運眼下肯定不敢這麼幹,

需要大總管點頭,以攻代守,是解石堡之圍的最佳方法。」

「正是如此,李三郎與我家府主的想法不謀而合,」裴迪笑道:「來之前,

我們府主確實是這麼打算的,但如何進擊,需要考慮周全。」

河西與隴右的邊境線非常的長,河西派兵來隴右支援,那是遠水去解近渴單是行軍沉,便是不小的煩惱。

可以說,大家都能看得出,由蓋嘉運率軍主動出擊,深入吐番襲擾其各部大軍,圍魏救趙,可以減輕隴右壓力。

但是如何去運作,不是那麼想當然的。

都覺得國足應該打四後衛丶五後衛,但沒人能打的好,所以想和做是兩碼事再者說,蓋嘉運一旦從河西南下出擊,如果對石堡城並沒有帶來實質好處的話,是會被人垢病的。

這就是爲什麼,朝廷一致認爲,必須派個人坐鎮西北,其實就是幫蓋嘉運擔責任來的,好讓對方放心大膽一些。

「蓋威想走,皇甫不願留,如今大總管也希望他走,便是水到渠成了,」呂道:

「要走就儘快走,多呆一天,多消耗一天的口糧。」

蓋威眼下在隴右,是吃的皇甫惟明,隴右當下,韋光乘還在徵兵,所以蓋威的存在無疑是加重了隴右的負擔。

但是就讓他這麼走了,也是一種極大的消耗。

那是騎兵啊,騎兵的口糧本來就有限,用在回河西的路上,還不如用到其它地方。

李瑁沉吟半響後,擡手道:

「不如這樣,安人城已經拿回來了,讓蓋威從安人方向出,遊曳西海,尋找敵軍各主力所在,爲蓋嘉運將來出擊,做前期準備,供給仍由隴右出,從朝廷給河西的軍資當中扣下一部分用以維持。」

這就是大總管坐鎮的必要性,如果不是李,皇甫敢扣押朝廷給河西的軍資嗎?

雖然他非常想扣下,畢竟送往河西的軍資,要經過他的地盤。

「是個辦法,反正不能讓他們閒着,閒着也是吃,出去也是個吃,」老大李恆道:

「要物盡其用,不過要囑咐蓋威,切勿莽撞行事,赤水軍損失過重,對河西士氣大爲不利。」

李瑁點了點頭,看向武慶道:

「立即發文,讓蓋威現在就走,怎麼遊擊,他熟門熟路,讓他自己斟酌即可,但要時刻與鄯州保持聯繫。」

「喏!」武慶點了點頭,立即着手去辦。

鄯州城,節帥府。

「守城艱難,軍糧沒有如數送至,布帛等賞賜更是一拖再拖,王將軍非常生氣,」河源軍副使靳元曜在堂內沉聲道:

「振武軍這次是幫了大忙,該給我們的,拖一拖無妨,都是自己人,大家也不會埋怨,但是該給人家郭將軍的,咱們也拖?是不是說不過去了。」

王難得眼下正率軍駐紮在積石城西面三十里的橫嶺,爲積石城西面側翼,而寧塞軍加兩個守捉1500人,爲積石城東面策應。

這一次能守住積石城,完全就是郭子儀的功勞,積石軍使已經陣亡,暫代軍務的就是副使了,而副使就是李晟的爺爺李思恭。

李思恭知道郭子儀是李瑁的老丈人,所以眼下的積石城防務,郭子儀一個人說了算。

石堡城連連受挫,這邊卻打了一個大勝仗,那麼搞賞將士肯定要及時,這也是提振士氣的一種辦法。

但是呢,鄯州送來的軍,與預期的差距太大,郭子儀沒意見,但是王難得不爽了。

人家是幫咱們來的,死了不少弟兄,咱們還不能多給點錢啊?

所以趁着眼下積石城正在構建防務的空當,派自己的心腹靳元曜來州要說法。

別以爲他是衝着皇甫惟明來的,人家其實是衝着韋光乘來的。

王難得和皇甫惟明,這是穿一條褲子的,王難得的父親王思敬,眼下可是太子賓客,人家出身鼎鼎大名的琅琊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琅琊王。

韋光乘眼下就在堂內,他是隴西道觀察使,道一級的,所以在節帥府是上賓,人家這個職位,還有一個通俗的名稱:督軍。

李瑁的隴右道行軍大總管,纔是韋光乘的頂頭上司。

韋光乘沒有說話,因爲靳元曜的級別,不夠資格讓他說話,而是他身後的幕僚崔升起身道:

「一個半月的激戰,我方損耗頗巨,眼下急需補充兵員,朝廷發來的軍資是有數的,給郭子儀報功的奏請已經發往長安,朝廷關於賞賜還沒有回覆,你讓我們怎麼給?只能是用現有的軍資,暫時調撥一些出來慰勞將士們,待到長安發麪補上,我們再交代人家,如果眼下將錢都花出去,拿什麼募兵?補不上兵員,是你擔罪,還是我擔罪?」

「呵呵......」吃了敗仗的臧希液在下方冷笑道:

「我們隴右的帳,什麼時候歸你們來算了?韋使君的手是不是也伸的太長了?」

他說的沒錯,觀察使本來並無權力調度軍資,這個權利應該在節度使皇甫手裡。

但是呢,眼下隴右的軍資大部分來自於長安,長安呢,又是李林甫在張羅,

所以他要保障自己的送往藩鎮的錢不能被挪用亂花,所以負責長安往隴右軍資調度的是楊洄,負責隴右河西兩鎮軍資調度的,是韋光乘。

這都是李林甫的人,方便他了解帳目,以確保他辛辛苦苦弄來的錢,沒有被人胡亂的花掉。

按理說,輪到誰跟韋光乘發牢騷,也不該是臧希液,因爲臧希液吃了大敗仗,安人軍折損過巨,是韋光乘募兵七千,給他補上的。

但是呢,韋光乘還給他補了一些副將,這就觸犯了臧希液的利益了。

韋光乘身後的另外一位幕僚劉威起身道:

「募兵,就要練兵,不是胡亂給你塞進去就能拉上戰場,使君在安人軍安排的將領都是經驗豐富的戰將,爲的就是方便儘快練兵,使安人新軍能夠早日帶上戰場,臧將軍不要以爲我們是在奪權,眼下這個關頭,大家都是一條心,我們絕無其它心思。」

「放屁!」臧希液大怒起身:「我說了話不管用,這還不是奪權?」

劉威反駁道:「這就不是我們的問題了,如何駕馭下屬,那是你的事情,臧將軍若非大敗,自然也不會有當下的憂慮。」

臧希液就是因爲敗的太慘,所以手下心腹陣亡過半,補充進來的新軍,他想安排自己人進去,結果被韋光乘橫插一手,換誰誰也生氣。

「我入你娘!」臧希液大怒起身,直接拔刀就要衝過去給劉威一個痛快。

但是被皇甫惟明的親兵給攔了下來。

「先請臧將軍出去,」皇甫惟明淡淡道。

他是頂級聰明的人,在隴右這幾年,與各派實力之間明爭暗鬥,早已經將這裡的形勢都摸透了。

安人新軍,畢竟是新軍,短期內是上不了戰場的,所以基本可以認爲,這是後備部隊了,也就是實在沒辦法了,才讓他們上。

你現在讓他們上,就是炮灰,連最基本的行軍制度作戰制度都不懂。

那麼這樣一支部隊,按照目下形勢,很有可能是上不了戰場的,所以韋光乘纔會打主意,架空臧希液,爲以後操控安人軍打基礎。

這裡真的太複雜了,蓋嘉運那邊就沒有這麼多煩惱。

皇甫惟明有時候,是真的羨慕蓋嘉運。

只見皇甫看向靳元曜,道:

「眼下形勢,搞賞軍餉不切實際,本帥會再發一道嘉獎令,以慰問振武軍,

該給人家多少,隴右絕對不會食言,你告訴王難得,不要在這個時候發牢騷。」

其實就是暗示對方,不要找韋光乘的麻煩。

眼下韋光乘的出現,對皇甫惟明來說是有利的,對方得罪的人,幾乎都是與皇甫惟明有嫌隙的,便於皇甫借刀殺人。

不管韋光乘在隴右怎麼千,有一點變不了,那就是韋光乘一定希望隴右贏。

臧希液大敗一場,班底打掉了一半,新軍也不願意跟着敗軍之將混啊,首先土氣就要比別人低落幾分。

正常來說,軍隊在前線的勝敗,是嚴謹泄密的,但是這一次沒辦法保密,因爲大軍都退回了湟水一線,就連老百姓也能猜到,軍隊在前面吃虧了。

何況軍士的家眷也都在這邊,瞞的了一時,瞞不了多久。

「十天,十天內我要二十架絞車丶五架拋車,利於山中行走,務必交付,」

皇甫惟明看向一名推官說道:

「延誤軍事者,斬!」

絞車就是重弩,拋車就是投石車。

大唐的攻城武器,種類挺多,但是能用在石堡城的,只有絞車和拋車,還需要根據地形特製,標準是不一樣的,其它的器械運輸太困難。

這玩意類似於一次性工具,戰事中損耗極大,因爲敵軍也知道應該先打它。

你玩帝國時代守城的時候,肯定是先打投石車對吧?這一點毋庸置疑。

安思順在敵軍剛剛拿下石堡城的時候,有過幾次強攻,器械基本都損耗殆盡吐蕃外圍援軍抵達之後,攻城就已經不是重心了,撤退時候難以運輸,只能是自行搗毀。

只是攻打石堡城的話,不難,難就難在外圍囤積着大量敵軍,覆蓋方圓百里,已經構築成了完整防線。

眼下拿回石堡城,難度非常大。

皇甫惟明也愁啊。

「大家儘快休整,以十天爲期,」行軍司馬張介然囑咐衆人道:

「我們不能拖的太久,等朝廷問罪的詔書一到,在座的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說罷,張介然看向韋光乘,道:

「蓋威的赤水軍,消耗太重,河西那邊,就麻煩韋使君交涉一下,讓他們走吧。」

韋光乘這才終於開口,嘆息一聲,道:

「能撤的話,蓋嘉運早就撤了,一萬大軍空手打個來回,人吃馬嚼的,合適嗎?他們現在上路,定然跟我要糧草,我沒辦法撥了,撥不出去,人家就不走,

我也沒辦法。」

戰馬行軍的時候,與平時的消耗,是完全不一樣的。

幹活的時候吃得多,換成人也是這樣。

眼下蓋威的騎軍駐紮在臨蕃城,沒有任務在身,那麼吃的也就少,韋光乘還能勉強負擔得起,一旦人家上路北返,韋光乘就需要調撥一大筆糧草。

你們十天之後要打,這個節骨眼下,我也不敢有大的開支啊。

也就是這個時候,外面有人通報,說是總管府來人了。

堂內衆人頓時面面相,哪特麼又來的總管府?

「讓人進來,」皇甫惟明沉聲道。

不一會,一名壯實的年輕人被帶了進來,手持一封蓋着總管府大印的文書雙手呈上:

「聖授隴右道行軍大總管隋王,奉旨節制隴右丶河西,大總管不期將至,這是總管府公文,請節帥過目。」

堂內衆人目瞪口呆,彼此之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臨陣換帥,兵家大忌,聖人怎麼能這麼做?

皇甫惟明卻沒有表現得很震驚,擺手示意親兵將公文拿過來,閱完之後,徹底放心了。

李瑁在信裡說的很清楚,不干預他用兵,而且會盡最大努力,爲他解決煩惱。

皇甫惟明知道自己的煩惱是什麼,微笑的將信件收好,看向韋光乘道:

「那便等隋王來了,再做打算。」

韋光乘一臉疑惑的點了點頭。

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27章 服務業第381章 錢監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45章 翹tun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87章 隔閡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80章 下簾詩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83章 玩命第278章 豹鬥犬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80章 姚 宋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86章 契丹第283章 互毆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1章 大膽的押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4章 好戰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83章 玩命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4章 三策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84章 融合劑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6章 宰了他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180章 姚 宋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75章 狩獵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67章 賞罰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25章 隴右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36章 刺激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90章 賜名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
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127章 服務業第381章 錢監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45章 翹tun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387章 隔閡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80章 下簾詩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383章 玩命第278章 豹鬥犬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80章 姚 宋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86章 契丹第283章 互毆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1章 大膽的押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24章 好戰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83章 玩命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34章 三策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84章 融合劑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356章 宰了他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180章 姚 宋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75章 狩獵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167章 賞罰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25章 隴右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236章 刺激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90章 賜名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