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白月光

古代的官道和後世的國道,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沿途補給。

正所謂要想富先修路,如果一個地方緊挨着道路,那麼靠着這條路,它就可以富裕起來。

官道一詞的出現,是因爲最早時候修建的道路,就是爲了方便官員來往於各地辦事,亦或官府手工業產品的運輸,還有軍隊行軍等,都是公家行爲。

後來隨着社會發展,貿易開始興盛,行走在官道上的大部分是商隊,尤其是兩京走廊這條線,異常繁華熱鬧。

那麼身處這條線上的縣城和村莊,就吃到紅利了,一口水井就能讓你發家致富,而把持水源的,都是本地的地瘩流氓。

首先我們要知道,驛站是官方機構,裡面可供住宿的房間,只有非常少一部分是可以提供給商旅的,而且價格高昂。

民間商隊爲了節約成本,也不願意住在驛站,那麼住在哪裡呢?就是沿途的一些村莊。

而這些村莊從商旅身上賺的錢,有一部分是需要上交的,上交給誰呢?上交給刑部專管關稅審查的司門司。

司門司在這些村莊都留着三五個人,專門負責收錢,這類錢屬於刑部自收自支的一部分,不會上繳國庫,所以收費標準一直在改變。

商隊流量大的時候,少收點,流量少了多收點,要保證其收繳上來的總量不變。

他們的收錢對象不是商隊,而是村莊,因爲他們沒有收稅的資格,只有監督和審查權,所以他們收的這個錢,不是稅,更像是治安費。

眼下新豐縣至長安的馳道上,商隊和貢品隊伍已經是絡繹不絕了,如果聖人回京,那麼中樞會第一時間傳達下去,矚附兵部肅清官道,供聖駕回京。

那麼那些半道上的商人,就會全部進入沿途村莊,由兵部派人戒嚴,直等到禁軍通過之後,纔會給他們放行。

但如果他們沒有收到消息,那麼大概率會與禁軍撞上,直接造成交通擁堵。

官道沒有多寬的,基本等同於後世國道的一半,供兩輛馬車交錯通行,就是官道的標準。

正月剛過,新豐驛的老大韓混,就已經親自帶人來往於各個村莊要點,張貼布告,大概意思就是,未來不確定的某一天,道路上的所有商隊都必須進駐村莊讓行。

至於爲什麼,村莊內的一些老人很清楚,但是他們不敢說,因爲說了,就是暴露聖人儀仗。

韓混是新豐縣兵曹參軍,這個職位在別的縣,職責一般,但是在新豐縣,管着新豐驛這座大型央企,所以權力巨大,新豐至長安,就是他管着的。

「運河改道,全都走陸路了,」一名屬下在韓混身邊發牢騷道:

「三條道,因爲馳道收的錢最多,所以刑部那幫人將人全趕到這條路上了,

只想着撈錢,也不管我們好乾不好乾。」

韓混淡淡道:「各家管好各家的事,別發牢騷了。」

三條路,就屬南邊的馳道最是擁擠不堪,一來這裡本就是主要商道,有收稅的關卡,可爲商旅提供方便的村莊較多,收入較爲豐厚。

北面的御道,荒山野嶺的,補給的地方太少,而且路況不好,貨物太沉的話在有些路段不好過。

至於中央官道,眼下大多爲修建運河的勞工通行,以及入京的主要糧道。

三條路,特色分明。

韓混現在已經處於半躺平狀態,就等着新豐驛徹底搬至渭南之後,想辦法改遷別處,他是不想再管驛站了,水太深,壓力太大。

「楊齊宣眼下是在潼關對吧?給他傳信,控制一下進入關中的商隊數量,」韓混深沉道:

「照眼下這麼個情形,肅清官道的難度也太大了。」

楊齊宣就是李林甫那位女婿,如今是司門司老大,管着關卡籍賦的審查,是審查,不是收稅,他們就是個監督的。

如今楊齊宣也爲難啊,商隊不是他能卡的住的,只要洛陽那邊一直在放,他在潼關就堵不住,堵的太狠只會出現一種情況,騷亂。

潼關這地方地理位置特殊,你還繞不過去,官府又堵着,你是沒吃沒喝挨着凍,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騷亂隨時可能發生。

而洛陽往潼關的商隊總量,以前是韋堅說了算,眼下韋堅沒了,韋抱貞仍在勉強接手當中,各個環節都非常混亂,那麼這個時候可以控制商隊總量的,就是洛陽。

李齊物眼下還說了不算,說了算的,是武家三虎。

薛和露已經寫信給洛陽,囑咐武崇謙丶武崇暉丶武崇延三兄弟,揹着李齊物,在四月份之前,都要放寬商隊通行,加大流量。

這樣一來,馳道這條線上,不堵也得堵了。

曹日升在十王宅權力巨大,在宮內也有一定影響力,但是在長安,可就不太行了,畢竟他輕易不會離開自己管着的那一畝三分地。

少陽院近來進進出出的人,與往常比並沒有什麼兩樣,但是眼下曹日升在加派人手監視之後,還是發覺到一些不對勁。

因爲他的人告訴他,少陽院離開十王宅的人當中,有些人的行蹤跟丟了。

在長安,跟蹤一個人並不容易,何況還是沒長鬍子的跟蹤你,更容易讓你生出警惕之心,所以跟丟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眼下這個時刻,曹日升不能允許跟丟的情況太多。

於是他從右威衛借了一些人手,加強監視,從而得知,與少陽院接觸的人當中,有人在碰面之後,便直接離京了。

一旦離京,他可就管不了了,不在他的權力範圍之內,所以他將消息第一時間傳遞給李。

而李瑁自然不會管,我巴不得他送出消息,怎麼可能攔着他呢?

當然了,過場還是要走的。

二月初七,兩人在長樂坊碰頭,曹日升詢問道:

「怎麼樣?有沒有什麼消息?」

李瑁搖了搖頭:

「沒有,要在長安以外尋一個人,如大海撈針,我派出去一百多人,至今沒有任何消息,別的王宅,平日沒有那麼多人出入吧?爲什麼就少陽院例外,一應所需,你們監院不是都可以提供嗎?」

曹日升皺眉道:

「也不是所有東西,監院都可供應的,金銀首飾,玉器香料,我們可拿不出來,如今那個杜良娣極爲得寵,她的奴婢經常出入裡坊,外出購置家用,就是與她的女婢私下碰面的一個人,匆匆離京去了,不會有什麼圖謀吧?」

李瑁裝傻道:「應該不會吧,一個奴婢能有什麼圖謀?太子還能交代一個奴婢去辦事?其它方面呢?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發生?」

曹日升笑道:「其它的不都告訴你了嗎?太子常去東宮,宮內的內侍告訴我,太子是去見的飛龍軍,不過你不用擔心,太子不會用飛龍軍對付你,這支衛隊,輕易不能離開東宮,除非你自己找上門去。」

「我自然是不敢的,」李瑁笑道。

輕易不能離京,不代表永遠不能離京,飛龍軍如今是太子的親衛隊,如果李亨出城迎駕,是可以帶上的,名正言順。

而且這支隊伍在李嗣業的調教下,戰鬥力要比其他衛府強不少,李亨若要幹大事,必然用的着飛龍軍。

曹日升道:「能說的不能說的,我可是都告訴你了,你自己不當回事,到時候別怨恨我。」

「我只會怨我沒本事,」李瑁文問道:「華清宮那邊怎麼樣了?安祿山住在哪?」

曹日升呵呵道:「瞧瞧,得寸進尺了不是?告訴你十王宅的事情,我已經是破例了,驪山那邊你也敢打聽啊?」

「我打聽的是安祿山,我又沒打聽別的,再說了,安祿山的事情不還是我告訴你的嗎?」李瑁道。

曹日升一想也是,猶豫片刻後點頭道:

「據說他還走不了,長安這邊很多事情還沒有處理完,得等到中書門下議出一個結果,上奏聖人之後,再等批覆。」

李瑁點了點頭,看樣子李林甫還是配合他了。

他當時請李林甫幫忙的時候,對方有些不情願,因爲李林甫是非常迫切想要將裴寬給弄回來,他也是擔心夜長夢多。

基哥做事的特點就是這樣,一切都是中書門下擬定之後,他再批,很少會自行決定一些事情,因爲如果錯了,中書門下擔責,沒他的事。

裴寬出自中書省,伺候過他一段時間,如果他自己主張調回裴寬,有損與裴寬之間的主僕之情,如果是中書門下的奏請,裴寬只會恨李林甫。

皇帝就是這樣,得罪人的事情,總是交給別人去幹,他躲在背後搞平衡。

「安祿山離京之前,請我派兵護送,」李瑁爲曹日升斟酒道:

「我不想出面,所以請蓋擎幫忙,安胡子很謹慎啊,說不定會請求聖人,派兵護送他一程。」

「什麼一程啊,送到家,」曹日升隨口答道,但是他瞬間意識到自己說漏嘴了,趕忙轉移話題:

「忘了跟你說了,少陽院所有的韋妃舊物,前幾日被太子一把火給燒了,住過的庭院也被封禁起來,唉....潁川王(李個)的日子不好過了,太子似乎打算送至百孫院。」

李瑁也跟着嘆息一聲:「虎毒還不食子呢,他也太涼薄了。」

嘴上這麼說,李瑁心裡卻在感嘆基哥對安胖子挺夠意思啊,看樣子他看重的還是河北的賦稅,至於河北的問題,似乎並不放在心上。

做事情,必須思慮周全,李瑁擔心安祿山走得早,從而設法拖延時間,這種做法是對的,萬一人家真走的早,萬一吳懷實只是送一截呢?

雖然事實並非如此。

華清宮這邊,就算沒有李林甫,高力士等人也不會讓安祿山早走。

因爲聖人雖然要用安祿山,但是安祿山下去該怎麼做,是需要灌輸給他的,

而李隆基這裡,除了李林甫的制約外,還需要另外一條線拴住安祿山,這條線,

就是駙馬張咱。

這叫雙管齊下,他不可能讓安祿山只遵從李林甫的吩咐做事,還需要另外一個人,與安祿山建立溝通渠道。

自己的女婿自然是最合適的。

安祿山這幫人,全部被安頓在新豐縣城,除了安祿山父子之外,其它人連進入華清宮的資格都沒有,而安祿山和安仁行則是每日清晨進入華清宮,傍晚纔回去。

宮內半山腰西面,有兩個建築羣,一個叫做觀風樓,聖人鬥雞走狗的地方,

一個叫做重明閣,居高可北瞰新豐縣境。

安祿山剛剛陪聖人在觀風樓鬥雞,過後,聖人和貴妃要休息,於是韋陟等人將安祿山父子帶到了重明閣。

幾人相繼落座之後,韋陟率先開口道:

「聖人對你印象極好,私下也是稱讚有加,虢國夫人也總是幫着你說話,說裴寬在河北總是欺負你,裴寬的事情咱們先不提,我問你,范陽重地,若是託付於你,你會怎麼做?」

安祿山故作一驚,趕忙起身道:

「卑職不過一胡人,能得聖人信賴,何其之幸,然能力不足,德行欠缺,屬實不敢窺竊范陽,韋侍郎這個問題,卑職無法回答。」

張增在一旁笑道:「祿兒言重了,別總是卑職卑職的,你現在是平盧節度使,不是平盧兵馬使,論級別,比我們還高。」

平盧節度使是從三品,但地位確實不高,因爲剛被剝離出來,朝廷對這個藩鎮的認可度很一般,而且永遠都會一般,因爲地盤太小了。

別說是平盧,就是裴寬,也不會在韋陟面前瑟,中書侍郎正四品,但是你完全可以當他是正三品看待。

安祿山趕忙道:「在幾位上官面前,祿兒永遠都是卑職,只恨此身非漢,但卑職這顆心,永遠忠於聖人,忠於大唐。」

本來呢,朝廷的官員總是胡兒胡兒的叫他,這是一個帶着貶義的稱呼,因爲是個鬍子嘛,李隆基呢,當下要用安祿山,於是改胡兒爲祿兒,算是將這層貶義給抹去了。

刑部侍郎崔笑呵呵的看向他哥中書舍人崔琳,道:

「這份謙遜,倒是頗類我華夏之風,祿兒的祖上倒也會挑地方,偏偏就選擇了我儒學最盛之地。」

這兄弟倆就是出身清河崔氏,河北頂級門閥。

在大唐,甚至南北朝時期,河北都自稱是儒家正統所在,爲什麼呢?因爲那時候的北齊是姓高的漢人做主,北周是鮮卑宇文政權,而北齊的地盤也包含了山東,在當時是打看漢人止統旗號的。

結果沒想到,被另外一個漢人將這個正統的名頭給搶走了,而且發揚光大,

那就是隋文帝楊堅。

韋陟聽到這句話,頗爲不屑的撇了撇嘴,因爲他們老韋家,當年就是依附宇文家的,被河北那幫自翊爲漢室正統的門閥,視爲漢賊。

「聖人已經賜名慶宗,有意在長安幫你尋摸一門親事,此番回河北,慶宗就不必走了,」張咱朝着安仁行笑道。

給胡人賜名,一直都是李唐皇帝的習慣,賜的名字一般也很有含義。

安祿山的名字,是從突蕨軋葷山(yaluoshan)一詞諧音過來的,不是個正經名字,鬍子的氣息很濃厚。

而慶宗,一看就是個漢名,慶指福澤,宗就是祖宗,你的祖宗福澤你,所以你小子運氣好,爲朕所用。

李隆基這次賜名,不單單給安仁行改了,也給他弟弟改了,因爲他們兄弟倆是安祿山的正妻康氏所出,在漢人這邊被認爲是嫡出正統,所以老二安仁執被賜名慶緒,意思是你祖宗給的福澤,你給繼承了,緒,是緒的意思。

安祿山連忙帶看兒子朝看觀風樓方向行禮謝恩。

他心裡很清楚,兒子是留下來當人質的,這樣朝廷纔會對他這個鬍子放心。

「今後我家大郎,就全靠張郎中提攜了,卑職就全交給您了,」安祿山一臉賠笑道。

張咱微微頜首:「放心,我會幫你管教好他。」

見到話題越扯越遠,韋陟趕忙拉了回來,道:

「范陽之積弊,朝廷這邊是非常清楚的,裴寬有心改革,但是呢,朝廷對他有更好的安排,所以有意將范陽交給你,當然了,在此之前,朝廷還是需要知道,你究竟合適與否,我問你,你認爲范陽的問題,在什麼地方?」

安祿山這時候,就不會再推脫了,再推就沒意思了,遭人煩,而他知道,接下來的回答如果不能讓眼前這幫人滿意,范陽照樣輪不到他。

於是他道:「范陽的問題,出在漢胡混雜,因而導致軍閥林立,有派系之爭,張公在世時,務求雙方均衡,減少衝突,以維持長久局面,裴節帥上任之後,重漢而輕胡,以至於摩擦紛爭層出不窮,卑職以爲,歸附之胡人,亦應視爲漢人,不應有漢胡之分,只需多加教化,自當融合。」

韋陟與崔琳對視一眼,紛紛點頭。

眼下的大唐,已經不具備排外的能力了,因爲歸附的外族太多了,而華夏自古以來,都是海納百川,所以依附進來的外族到最後,都會融入中原,比如鮮卑族。

華夏的五千年曆史,就是漢族不斷在融合少數民族的一段文明進程史,因此而促成基因多樣化,人種進化的更爲先進。

種族進化最完美的人類,就是東亞這隻兔子。

韋陟他們就是負責考覈,安祿山到任後,是否是有效執行朝廷的政策,這段考覈,需要時間,因爲他們還要灌輸和指導安祿山治理地方的理念和能力,所以安祿山想早點走,也走不了。

可以理解爲,地方官員來那什麼學校進修來了。

自打崔圓返回華清宮之後,李瑁便總是來他家裡,跟他妹妹私會。

男人嘛,會在某一段時期特別鍾情和癡迷於某一個女人,這叫新鮮感,至於這份保鮮期會有多久,因人而異。

而男人,也會在一生當中,癡情於某一個女人,而且這個女人,多半是得不到的。

但隨着崔姬來了月事,李瑁也只能被迫暫停偷腥。

他眼下的心理壓力非常大,整夜整夜的失眠,每天晚上,幾乎都是每隔一個小時就會醒來一次,直接導致了他白天也沒有精神。

再這麼下去,他都擔心自己會猝死。

這可是造反啊,殺爹殺哥,幹成了什麼都好說,幹不成呢?郭淑丶韋妮兒,

兩個兒子,一家老小全都得完蛋。

上一次見李林甫,對方就看出他的精神有些不對勁,導致李瑁再也沒敢去平康坊,就怕李林甫懷疑。

因爲在別人眼中,他是一個非常穩重的人,遇事從不慌亂,鎮定自若,如果一下去這麼反常,別人很容易會琢磨:他是不是有很重的心事?

不過他前幾天,找到一個平復情緒的好辦法。

那就是去咸宜家裡,府內西側的方亭靜坐,咸宜也不知道他哥爲什麼喜歡來這裡,也沒有多問,因爲她現在忙着在教導兒子。

公主宅西邊,隔着幾座建築,便是感業寺了。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李瑁每當坐在這裡的時候,腦子裡就會想起韋妃,一個無論出於世俗倫理還是自身情理,都不該去得到的一個女人。

他也很奇怪,爲什麼每次想到韋妃的時候,總是會讓自己內心平靜,到底是出於何種的心理因素,他不知道。

總之,對治療他的失眠,很有效果,也會讓他整個人輕鬆很多。

韋妃,真的是他的白月光,他終於理解了李林甫,武落庭就是李林甫的一劑心藥。

呆了足足一個時辰,李瑁起身離開。

當他的車隊即將離開公主府所在巷弄的一瞬間,巷子的另一頭,韋妃提着一個小匣子,緩緩步而來。

李瑁當然沒有看到韋靜照,而韋靜照卻認出了李猖的馬車。

她很想喊一聲,叫停李瑁打個招呼,畢竟兩人也有很久沒過見面了,但是她的內心告訴她,不能這麼做。

於是她幽幽嘆息一聲,來到公主府外的大門,在家僕的引領下進入宅內。

她找咸宜,純粹是找個說話解悶的人,畢竟感業寺裡的氣氛,真的很讓她室息,她本非修行之人,卻誤入修行之門,自然顯得格格不入。

而從這天開始,韋妃每隔一天,就會來找咸宜。

她究竟是找咸宜解悶,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第38章 356萬戶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98章 國家隊第284章 融合劑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39章 真爭氣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4章 太原郭氏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9章 3角關系第218章 何所懼?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93章 老黃狗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381章 錢監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49章 狗舌頭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章 16王宅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45章 翹tun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90章 賜名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59章 十望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8章 356萬戶第187章 讓皇帝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10章 沒的選第4章 太原郭氏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61章 田舍郎第149章 狗舌頭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9章 3角關系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4章 庭杖第284章 融合劑第356章 宰了他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24章 好戰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84章 融合劑
第38章 356萬戶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298章 國家隊第284章 融合劑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139章 真爭氣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4章 太原郭氏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9章 3角關系第218章 何所懼?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93章 老黃狗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381章 錢監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149章 狗舌頭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3章 16王宅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45章 翹tun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190章 賜名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59章 十望州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8章 356萬戶第187章 讓皇帝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310章 沒的選第4章 太原郭氏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68章 願分擔一二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61章 田舍郎第149章 狗舌頭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9章 3角關系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4章 庭杖第284章 融合劑第356章 宰了他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24章 好戰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84章 融合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