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親戚關係

李峴是代表大唐,去和吐番談判的,究竟談的怎麼樣,長安這邊誰也不知道,風聲特別緊。

但是李峴呢,已經在返京的路上了,也就是說,事情談完了。

好結果還是壞結果,誰也不清楚,李林甫也是絕口不提,搞得大家紛紛在背地裡議論。

尤其是今天,吐蕃那個使者慕容經國離開了長安,由鴻臚寺卿楊話親自送走楊話剛剛返回偃月堂,就有不少人在詢問他情況,但楊話說了,就連慕容經國,也不知道那邊到底談了一個什麼結果,反正尺帶珠丹下令,讓他返回吐蕃。

「都在關心談判的結果,說到底,還是等着急用錢,」蓋擎在李瑁身邊小聲道:

「右相早晚都得說出來,否則大家會一直追問下去,因爲他們擔心右相挪用至其它地方,影響了他們的預算。」

說白了,他們擔心李林甫討好聖人,將錢都補了內庫。

像這一次的貴妃壽辰,皇帝也不能花國家的錢來辦,只能是自己的內庫出,

這叫國和內帑的區別,但是他收的錢,可是全都進了自己的腰包。

這也是一種投資,花小錢,賺大錢,

李林甫做爲聚斂集團集大成者,肯定是非常懂事的,聖人你放心的花,我轉頭就給補上。

如果李林甫將錢補了內庫,勢必影響別的衙門的開銷,這就是人們最擔心的事情。

李瑁淡淡道:

「這種事情是很複雜的,吐蕃雖答應重新稱臣納貢,但其向來言而無信,兩國之間無小事,站在我們的角度來看,還是希望西北無戰事的,那麼此番談判,

佔了好處的那個,明面上會讓人覺得沒佔好處,吃了虧的那個,也不會讓人知道他吃了虧,這就叫贏了面子的輸了裡子,輸了面子的贏了裡子,大家面子上含含糊糊都過得去就可以了,背地裡如何,右相現在不肯說,那就不會再說了。」

蓋擎一愣,大概明白了李瑁的意思,因爲他爹也是這樣猜測的。

談判,是在河西的邊境上談的,但是蓋嘉運卻沒有參與的份,李峴又是個城府深沉的人,在涼州的時候無論蓋嘉運怎麼套,都沒有套出一點消息。

但是蓋嘉運猜了一個大概,尺帶珠丹很可能是大出血了,但他要維護自己贊普的威嚴,所以大出血要變成小出血,而聖人呢,只要得了足夠的好處,自然會給尺帶珠丹這個面子。

而且聖人耗用無度,也可以藉此偷偷摸摸的將吐番的賠款裝進自己的口袋。

還是兒子瞭解爹啊,我阿爺只是猜測,你似乎已經認定是這個結果了。

也就是說,李林甫之所以不說,是因爲李峴要回來可以入帳的賠款,與他原先開出的帳單差距巨大,說出來的話,他的臉沒地兒放。

都說混得好的人,往往都不要臉,是的,但是他們的不要臉是對上,可不是對下。

縣令見了上司卑躬屈膝,極盡流之能事,但是見了老百姓可不會如此。

李瑁能猜到,在座的很多人自然也能猜到,本來大家還在等看這筆賠款應急呢,這下好了,白等一場。

李林甫看向太僕卿韓朝宗道:「先從東西兩市開始,將惡錢的比例調至二十五兌一,保持在二五至二八之間,年底之前,要維持住。

韓朝宗點了點頭,太僕寺下面有平準署和兩京諸市署,就是負責控制物價以及貨幣價值。

這話一出,大家也都能猜到,李林甫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只能拿惡錢開刀,

而且是以暴力的方式,增加兌換比例來強行從惡錢集團要錢。

當下的比例,一直維持在十八至二十一之間,其實還算是一個健康的比例,

而李林甫一下子拔高了四五個點,跟搶劫已經沒有區別了。

這樣一來,各官府衙門便會以手中的良錢,去兌換大量惡錢。

惡錢集團要保住自己的惡錢不貶值,最直接的辦法也是用良錢去換惡錢,然後將換回的惡錢大量國積起來,不使其流入市場,減少市場貨幣的供應總量來提升幣值。

當然了,這是一種對抗手段,容易遭到朝廷的武力干預和鎮壓,那麼躺平配合的辦法,就是朝廷換多少,你給多少,朝廷換多久,你就要配合多久。

你是婊子,朝廷是客人,你得讓他爽。

一整天的會議,都是在談論與錢有關的事情,而李瑁呢,最近也一直在厚着臉皮參加偃月堂的議事,李林甫對此也是默認的。

大家都知道,聖人一定不希望隋王參議國事,但是呢,聖人沒有明着說出來,而李林甫跟李瑁是一夥的,如今的國家大事又都是李林甫在主持,所以自然希望李瑁參與進來。

聖人只要不開口,李林甫也就一直這麼裝傻,除非哪天聖人問起:他怎麼還在這?李林甫纔會請李瑁離開。

「隋王今日挺難得啊,從頭到尾沒離開過,不像平日,時不時的便見不着你的人影了,」出了右相府,裴耀卿湊近李瑁,小聲道:

「找個地方說話。」

「老地方,水盆羊肉,」李瑁點了點頭。

從前的時候,李瑁詢問過裴耀卿關於惡錢的事情,那時候對方裝傻,表現的像是白蓮花一樣,李瑁也信了,隨着對惡錢更加深入的瞭解,李瑁總算是搞清楚了。

敢情裴耀卿能做水陸轉運使,完全是因爲人家在惡錢集團當中,說話分量很高。

也就是說,不是因爲你有能力,才讓你做水路轉運使,而是因爲你有這個背景。

這個位置,不是誰都能幹的,首要條件就是惡錢集團支持你。

裴耀卿當年的兩個左膀右臂,如今都已經是獨擋一面了,竇銘和裴幼卿,也就是說,裴耀卿的態度至關重要,他要是決定跟右相府對着幹,惡錢集團立即就會尊他爲領袖,服從他的調度指揮。

「事情越來越複雜了,複雜的事情,最後還是要簡單去處理,」裴耀卿咀嚼着嫩滑的鮮羊肉,緩緩道:

「做事情有過程和結果之分,要想利利索索的辦成一件事,那就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右相這一次要大開殺戒了,殺人,拿人,是最快解決事情的辦法,老夫會跟裴幼卿打個招呼,讓他配合朝廷,其他人,老夫也管不了了。」

李瑁笑道:「裴公不是管不了,而是不想管,蛛網密佈,若是深陷網中,脫身只怕不易,換作我是裴公,也不願意牽扯太深。」

他聽得出,裴耀卿有退休的打算了。

是的,眼下的朝堂已經不再平靜,大唐永遠都躲不過去的魔咒,將再一次上演。

裴耀卿熟知國史,自然知曉接下來是怎樣的驚濤駭浪,他這個年紀,萬事都求個穩字,沒有心力置身其中了。

所以他想退了,退下去,是躲開這場爭端的唯一辦法,屆時閉門不出,拒見任何親友,纔是避禍的唯一方式。

「老夫今年六十三了,還不到致仕之年,」裴耀卿雲淡風輕的笑道:

「隋王出嗣,硬生生讓老夫提前了七年,年底之前,該交接的,老夫便會交接出去,戀棧不去,是引火燒身,這件事我只說與隋王一人知曉,切莫外傳。」

李瑁點了點頭。

這種級別的官員退休,絕對不能在事前放出一丁點的風聲,否則他就退不了。

李林甫不想裴耀卿退,還有更多的人也不希望,但是裴耀卿自己權衡利弊之後,還是做出了決定。

人都是爲自己着想的,裴耀卿的選擇,等於是兩不相幫,你們打去吧,不關我的事,無論你們將來誰上去了,也不用找我秋後算帳。

「我還以爲裴公會看好我呢,」李瑁笑道。

裴耀卿哈哈一笑:「看好有用嗎?最被看好的,未必能勝到最後,世事難以預料,老夫一把年紀,也不想預測將來了,隋王珍重。」

「裴公也請珍重,」李瑁點了點頭。

接下來,兩人的話題便不再與政事有關,而是頗爲日常。

裴耀卿喜歡竹編,李瑁聽不懂,但還是耐心的聽對方叻叻了半天,一頓飯吃了半個時辰,李瑁提前一步離開。

事實上,李瑁知道裴耀卿其實是在幫他,因爲裴耀卿打算退休的想法,只告訴了他一個人。

這是極爲重大的核心重磅消息,提前知曉,才能提前應對。

是的,裴耀卿確實是看好李瑁,並不是因爲李瑁背後有李林甫的支持,而是看好李瑁這個人。

他認爲李瑁更有手段,城府,心智在衆多皇子當中,也算得上是老謀深算,

太子屏弱,威望已失,輸給李瑁的概率不小,就看四王黨會有怎樣的動作的。

裴耀卿沒有離開這間館子,不過時間還早,他也不嫌棄,就這麼在一張客榻上閉目小憩。

他還約了一個人,那個人差不多應該要進城了。

事實上,他剛剛睡着之後,那個人便來了,只是沒有吵醒他,而是默默的坐在一旁,等候裴耀卿自然醒。

薛和露今年三十四歲,父母在世的時候,他屬於沒有人敢招惹的存在,祖父薛紹,祖母太平公主。

但也正因如此,他們家遭遇了重大變故,就他一個人活了下來,然後,只有武家將他帶走,撫養成人,無論是薛家還是李家,都對他不聞不問。

他的人生遭遇,幾乎與武明堂一模一樣,所以這對沒有直系血緣關係的姐弟,實際上卻有着血濃於水的深厚感情。

這次進京,是李林甫召他來的,但是薛和露可不是爲李林甫做事來的,他是來支持李。

李瑁自從出嗣之後,洛陽那邊關於李瑁的任何動向,都會在第一時間探查的清清楚楚,因爲李瑁的母親,是正統的武家女人,也是五年前,武家得以風光的最大庇護者。

而李瑁似乎一切都想明白了,以出嗣的方式逃離十王宅,招兵買馬,培植勢力,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那麼在這樣的時候,武家是要下血本扶持李瑁的,因爲李瑁是所有的皇子當中,唯一一個上位之後,會讓武家受益的人選。

盛王已經不行了,先不說性子不夠沉穩,壓根就不是那塊料,如今又傷了面部,已經不在武家考察的範圍之內了。

至於爲什麼裴耀卿會見自己,薛和露並不知道,但他非常好奇。

老人睡覺,本來就是一陣一陣的,不大一會,裴耀卿便醒過來了,睜開眼睛之後,看到了當年那張稚嫩的臉龐,如今已經皺紋密佈,鬍鬚差不多跟他一樣長了。

「看樣子,你這些年過的很辛苦啊,」裴耀卿緩緩起身道。

他們倆是認識的,十多年前就認識了,因爲薛和露是在十八歲便插手家族惡錢事宜,距今十六年了,也是當下的惡錢集團當中,在位最久的話事人。

薛和露的第一反應,是上前去扶裴耀卿起身,他是晚輩,在裴耀卿這個級別的長者面前,還是要規規矩矩的。

「不堪重務,身子又不好,醫師說我是氣血兩虧,」薛和露笑道:

「也不知道補不補的回來。」

裴耀卿哈哈一笑:

「小小年紀,便體虛了,可見武家拿你當牛馬使喚啊,悠着點吧,再這麼下去,你能撐多久呢?」

「能撐多久,便算多久吧,」薛和露笑道。

他的親媽,叫武落嵩,他的親姨媽,就是裴光庭的媳婦武落庭,而裴耀卿,

與裴光庭的關係非常鐵,見了武落庭,那是要叫大嫂的。

大唐官員之間的親戚關係,就是這麼的錯綜複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裴耀卿今天之所以要見薛和露,其實就是因爲這個所謂的親戚關係。

當下的朝堂,裴家有三個大佬,第一裴耀卿,第二范陽節度使裴寬,第三就是洛陽尹裴敦復。

而裴敦復,是武明堂的丈夫。

裴耀卿有退休的想法,按照家族慣例,你要在退休之前,幫助族內子弟獲得升遷,這是祖宗家法,也是門閥氏族得以長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而裴耀卿這個級別,自然是要盡最大限度的扶植高級別裴家子弟,而裴敦復幾乎是不二人選。

「轉告敦復,讓他做好準備,」裴耀卿淡淡道:

「讓他找個由頭進京,與我面談。」

薛和露一愣,瞬間猜了一個大概,趕忙點頭道:

「我今日便傳信洛陽,定不會讓裴公久等。」

第259章 十望州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48章 太原尹第187章 讓皇帝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50章 秘書省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48章 三贏第278章 豹鬥犬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190章 賜名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30章 韓珠團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89章 金花箋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53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02章 忠王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62章 撕破臉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5章 父皇聖明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94章 五武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57章 忠義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83章 西市第369章 朱墨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83章 玩命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36章 刺激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23章 口技奇才
第259章 十望州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48章 太原尹第187章 讓皇帝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350章 秘書省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48章 三贏第278章 豹鬥犬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190章 賜名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230章 韓珠團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89章 金花箋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53章 撤軍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5章 走別人路第102章 忠王友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262章 撕破臉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12章 眼下富裕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5章 父皇聖明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94章 五武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157章 忠義第35章 父皇聖明第183章 西市第369章 朱墨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83章 玩命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36章 刺激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23章 口技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