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

歷任河西節度使,任職時間最短的,就是那位伏獵侍郎蕭靈。

他是三年前的臘月出任河西節度使,到了涼州之後,沒兩個月就吃了一場敗仗,被李林甫又給調回來了。

先後擔任河南尹,刑部侍郎,最後又回去了自己的老本行,戶部侍郎。

王琚掛了之後,戶部沒有尚書,現在的兩個侍郎是蕭靈和王,省內諸事,

幾乎是蕭靈一人判之,王知道自己在戶部沒有權利,所以一門心思搞工程。

崔圓這小子最近就是傍上這個人了,以前因爲與李瑁吃過幾頓飯,就被認爲交構親王,在大理寺捱了一頓毒打。

後來證實是被冤枉的,以至於他膽子也大了,巴結這個,討好那個,如今在皇城當中混了一個不錯的人緣。

因爲這小子口風緊,嘴巴嚴,所以給人的印象是靠得住,容易獲得人的好感崔圓在酒肆內,望着風情萬種的胡姬,感嘆道:

「卑職一開始考的就是武舉,那時候年輕,渾身上下使不完的勁,想着若能從軍報國,積累軍功,等年紀大了再做行政官,是最好不過了,可惜......雖然中舉,但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從軍的。」

李瑁呵呵一笑,其實崔圓說的從軍,和正常情況下的從軍是不一樣的。

人家和郭子儀走的路子差不多,已經有正經武職,如果去了藩鎮,肯定是官員將領,但是問題在於,藩鎮的任命大多把持在節度使手裡,人家不點頭,你去不了。

而節度使喜歡用親朋好友。

郭子儀能去,是因爲那時候有郭虔和郭知運兩位擔任過藩鎮節度的本家,

但藩鎮可沒有姓崔的。

大唐眼下,其實有看頗爲濃厚的從軍風氣,因爲經常打勝仗,不管是真勝還是謊報,反正很容易獲得軍功,升遷會非常快。

像崔圓口中的從軍報國,只是句漂亮話,人家的目的是從軍立功。

「你今年多大了?」李瑁問道。

崔圓頗爲感慨道:「三十七了。」

「噢.......」李瑁點了點頭,這就正常了,男人的身體條件,三十五歲是一個大坎,在這個年齡段之前,是可以負擔體力活的,過了這個年齡段,漸漸就會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電視劇裡面,經常將武將們的武力渲染的很誇張,級別越高的將領,武力值越高,這是扯淡。

武力值最強的,永遠都是打前鋒的,將領們能打,多來自於對技戰術的熟練運用以及豐富的戰鬥經驗,但是年紀大了,身體條件下滑,肯定幹不過年輕力壯的,因爲人家能耗你。

蓋嘉運年輕時候絕對的猛人,但你要讓他現在跟一個二三十的年輕人對打,

不一定是對手,拳怕少壯啊。

所以在軍中,超過三十五還不能混個一官半職,基本就廢了。

崔圓也是因爲年紀大了,所以斷了這個念頭,開始另闢蹊徑,打算走財稅這條路子。

「卑職給隋王透露一個消息,當然了,您知道也是早晚的事,但現在肯定還不知道,」崔圓笑呵呵的賣關子道。

他口風嚴,輕易不會亂說話,但是眼下想要告訴李瑁的事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上演了,只不過消息不夠靈通的話,還沒有察覺出風向。

李瑁笑道:「方纔你提到過蕭靈,那麼這件事一定與蕭靈有關了?」

崔圓一愣,低頭苦笑道:

「卑職還是道行淺,在隋王面前無所遁形。」

跟我比道行?也不看看我祖宗是誰,我這是先天靈根,修行事半功倍,李瑁笑道:

「別賣關子了,快說吧。」

崔圓點了點頭,給李瑁斟酒道:

「韓朝宗回來了,應該是盯上了京兆尹這個位置,聖人眼下對裴公不太滿意,多半是要換他了,右相不願意將這個位置被韓朝宗拿走,所以眼下正在爲蕭侍郎謀劃。」

李瑁手指在酒碗的邊緣打轉,默不作聲。

裴耀卿最大的問題不是依附李林甫,也不是蓋嘉運,而是范陽節度使裴寬。

裴寬既然出任藩鎮,那麼中樞與他關係最近的人,就不能掌大權,避免內外勾結。

在外,李隆基以安祿山來節制裴寬,在內,那就只能是罷免裴耀卿了。

裴耀卿是一個極爲聰明的人,他很可能已經預見到了將來的結果,所以當下反應不大,否則李瑁一定已經聽說了。

李瑁皺眉道:「這種事情,你是怎麼知道的?蕭靈還跟你說這些?」

崔圓嘿嘿笑道:「我的正妻已經亡故,眼下請高將軍做媒,即將續絃蕭侍郎三女,還沒來得及告訴隋王呢。」

王德發!李瑁目瞪口呆,你小子打算吃軟飯啊?

不過話說回來,崔圓的才華一定是得到認可的,否則蕭靈也不會捨得嫁女。

再者說,崔圓眼下官職是不高,但是家裡很牛逼啊,清河崔氏青州房,位列禁婚家。

歷史上這小子就是楊國忠的馬仔,能捧楊國忠臭腳的,可見是個臉皮厚的。

「那我便提前恭喜崔郎了,屆時我一定往賀,」李瑁笑道。

崔圓嬉笑拱手:「卑職的請柬,您是第一個,您不來,這婚我結不了。」兩人對視一眼,,默契大笑。

李瑁與崔圓打交道,極少摻和正事,多是以朋友的身份來相處,所以兩人之間上下屬的界線並不明顯,崔圓一開始也放不開,現在與李瑁交流則是非常隨意。

崔圓這個年紀,本來是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也不會輕易付出自己的友誼,但他一開始不是落魄嘛。

像他這種出身好的人,一旦落,非常渴求知音,李瑁身份尊貴,屈尊與他結交,會讓崔圓覺得,隋王乃伯樂,識得他這匹千里馬。

所以他對李瑁,是有真友誼的,何況高力士也跟他說過,隋王孺人韋氏背地裡,沒少在高將軍夫人面前幫他說話。

這是什麼?不是真兄弟,親哥們,能幫你這個忙?

我身上可沒有什麼值得人家利用的地方。

李瑁與崔圓一直喝到酉時,他回家,崔圓則是找了個地方繼續快活去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娶妻之前,崔圓還能浪幾天,等到娶回來,就得規規矩矩的了。

高尚女兒高孝娘升籍的事情,已經辦妥了,眼下人家是良籍,可以嫁人了。

但是父女倆之間的關係,依然非常僵。

高尚有心修復,但是高孝娘一點都不買帳,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不是旁人可以勸的了的。

李無傷暗戀高孝娘,在王府已經是人盡皆知了,但是這小子臉皮薄,開不了口,而高孝娘沒有一點想要嫁人的意思,即使郭淑親自出面,也是毫無作用。

「她的性子太倔強了,源於受的苦難太多,」

郭淑一直都惦記着這件事,丈夫身邊近衛的婚姻大事,她這個做主母的,肯定是要張羅周全的。

「我早早便跟高尚提過這件事,他是贊成的,但是他也說了,孝娘孤苦伶仃,獨自求生,以致於防備心太重,輕易不信旁人,恐難說服,我起初還不信,

如今費盡口舌,也是無用。」

李瑁笑道:

「這種事情,我們不要管,無傷真有那個心,讓他自己去爭取,何意百鍊鋼,化爲繞指柔,孝孃的經歷,只會讓她的性格更爲柔和,表面看起來拒人於千里之外,只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無傷機會很大的。」

郭淑點了點頭:「我也是這麼想的,那麼這段時間,就不要讓無傷跟着你了,讓他先將自己的大事解決了,你身邊的護衛,交給牛五郎丶郭敬如何?」

郭敬就是郭淑的車伕,在大唐一般不叫車伕,叫攀夫。

《新唐書·李德裕傳》:常以盛夏至,地苦瘴毒,琴夫多死。

這是一個光鮮的職業,即使在後世,領導的司機,也是好崗位嘛。

李瑁的車伕是武慶。

「可以,」李瑁點了點頭。

他對郭敬印象不錯,聽說他離京之後,曹日升爲了尋找太子妃而搜查郭淑車駕,帶着五六個人生拉硬拽,捱了郭敬不少拳頭,纔將人家拉下馬車。

朔方軍出身,今年三十一歲,被郭子儀認了當義子。

軍中認義子的風氣非常流行,因爲大唐重孝,你當了人家義子,就不能背叛義父,否則會被戳脊梁骨,今後無論投靠誰,人家也不會信任你。

「我已經懷胎七月有餘,夫君是不是該給孩子取名字了?」郭淑笑道。

李瑁一愣,低頭望着妻子的大肚子,異道:

「男女還不知道呢,怎麼取?」

「一定是個小郎子,」郭淑非常堅定道。

別這樣啊,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萬一是個閨女你怎麼辦?年紀輕輕又不是不能生了,何必在乎頭胎是男是女呢?

李瑁搖了搖頭:「萬一是個女兒呢?

郭淑一愣,頓時臉現陰霾,她是傳統女性,重男輕女。

只見她了嘴,腳道:

「是女兒就再生,直到生出兒子爲止。」

李瑁無所謂的擺了擺手:

「男女都一樣。」

郭淑一臉正色道:「男女不一樣。」

十一月初三,李瑁終於還是被召入興慶宮了。

李隆基召見他的理由名正言順,詢問王妃身孕的事情。

子孫後代一直都是皇家最爲關心的事情,尤其老李家在武則天時期,一棵參天大樹被打斷了不少枝葉,所以當下,皇嗣的繁衍一直都是皇帝最爲重視的事情。

宗室是基本盤,皇室是基本盤中的基本盤。

龍池之上,方千荷葉已然凋零。

李瑁記得後世看過吳冠中大師的一幅《殘荷新柳》,當時還覺得,這不是小兒畫畫?線條雜亂的簡筆畫嗎?大師就這個水平啊?

不怪吳大師,是李瑁見識淺,直到他真真切切的看到冬日裡的殘荷,才真心歎服,人家不是抽象畫,是寫實啊。

李隆基裹得挺嚴實,繞着龍池散步,李瑁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怎麼?膽子這麼小,不敢下手?」李隆基負手步,一臉悠閒。

李瑁回答道:

「父皇的旨意,兒臣不敢違背,但是涼州之所見所聞,讓兒子覺得,處死蓋嘉運,於河西防衛大不利,也不利於今年與吐蕃的戰事,非是膽怯。」

「冠冕堂皇,」李隆基冷哼道:

「你的意思是,河西只尊蓋嘉運,眼裡沒有朕這個皇帝?沒了他,河西就要吃敗仗,防線便要土崩瓦解?」

李瑁道:「沒有那麼嚴重,河西各鎮的兵馬使,還是心向朝廷的,蓋嘉運本人對父皇也是一片赤膽忠心,絕無二志,要不然,他不會跟着兒臣回來。」

「既然都是忠臣,你還擔心什麼呢?」

李隆基忽然轉身,以至於沒有反應過來的高力士向前多走了幾步,又趕緊退了回來。

「你發什麼呆?裝癡聾翁呢?」李隆基瞪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嘿嘿笑着,他其實是過於專注父子倆之間的對話,因爲一旦發現哪句不對,他需要從中斡旋。

李答道:

「處死蓋嘉運,各鎮節度使會怎麼想呢?眼下非常之時,王忠嗣在朔方要面對突厥,皇甫惟明在隴右,要防衛吐蕃,就算是安西與北庭,夫蒙靈察和高仙芝,也在平定達奚等部落的叛亂,他們同爲節度使,會不會有自危之感?」

李隆基頓時挑眉道:

「朕沒曾想到,你這心裡還裝着我大唐的方里邊關啊?讓你做金吾將軍,是不是屈才了?要不,你去做河西節度使,蓋嘉運肯定不敢跟你爭吧?」

「父皇說笑了,兒臣哪有那個能耐,」李瑁低頭道。

這時候,天上有雨滴降下,高力士趕忙扶着李隆基走入湖邊的一座小亭內。

李瑁不敢進去,就這麼站在亭外,雨勢漸大,任由雨水淋溼全身。

這是一個認錯的態度,做爲兒子還不至於連避雨的資格都沒有,但基哥明顯在生他的氣,所以要卑微一些。

老一輩的經常會囑咐小輩不要淋雨,是因爲淋雨這種事情,體質好的,啥事沒有,體質不好,淋雨有時候都會出大事。

着名作家史鐵生,就是因爲有先天脊柱裂,上山下鄉淋了一場暴雨,高燒之後病情加重,以至於下肢徹底癱瘓。

遠處已經有內侍送來雨傘,高力士接過之後便出了亭子爲李瑁遮雨。

「十八郎進去回話吧,」高力士道。

李隆基冷笑道:

「讓他待着!心裡裝着金戈鐵馬,淋個雨算什麼?」

高力士搖頭苦笑,返回亭內。

李瑁繼續回話道:

「兒臣願意擔保,蓋嘉運對父皇的忠心天地可鑑,就算他在河西的做事風格,有些不妥當的地方,都是可以規勸其改正的。」

李隆基沉聲道:「誡宗屬制,對你不起作用是吧?在長安交構官員,朕睜隻眼閉隻眼也就算了,現在翅膀硬了,都會交構邊鎮節度了?」

「沒那麼嚴重.....:」高力士苦着臉勸道:

「十八郎去河西,也是中樞的意思....

「你閉嘴!」李隆基怒斥一聲,道:

「人是你舉薦的,現在落下了一副爛攤子,讓誰收拾?朕的旨意都敢違背,

將人帶回來將朕的軍,要不是因爲他是朕的兒子,已經治他的罪了。」

高力士趕忙道:

「聖人續情深,老奴都看在眼裡。」

李隆基一臉不爽的沉默半天,望着亭外的大雨道:

「蓋嘉運私下裡,有沒有指斥過什麼人?」

李瑁老實回答道:「常稱裴公爲老狗,對右相的意見也不小。」

高力士忍不住笑出了聲。

李隆基也難道的露出一副笑臉,問道:

「牛仙客呢?他沒有提過?」

聽到這個問題,李瑁瞬間反應過來了,看樣子牛仙客眼下的處境頗爲尷尬啊。

他從楊洄那裡知道,李適之已經在排隊了,等到牛仙客因病致仕,十有八九就是李適之來頂替。

基哥這麼問,就是想要搞清楚牛仙客與蓋嘉運的私交究竟如何。

這一點李瑁是知道的,那天從張延賞家裡出來,他和蓋嘉運一路上聊的最多的就是牛仙客。

而蓋嘉運對於牛仙客當下的境遇,是有些惋惜的,覺得牛仙客被架空成這個樣子,令人晞噓。

那麼基哥在意的,自然就是牛仙客這個宰相與蓋嘉運這個藩鎮節度,私下有勾結。

所以李瑁心知,他接下來的回答,很可能改變很多人的命運。「蓋嘉運對牛仙客頗爲鄙夷,認爲對方卑躬屈膝,逢迎右相,無宰相之風,

」李瑁正色道:

「也曾指責過對方,沒有爲河西在朝堂爭取利益,稱其爲河西之賊。」

這樣的回答,是保蓋嘉運,劃清楚與牛仙客的關係,基哥就會放心一些,也是保牛仙客。

「是這樣嗎?」李隆基笑呵呵的看向高力士:

「御史臺是怎麼說的?」

高力士答道:

「各方都有呈報,蓋嘉運返京之後,先是在門下省見了左相,私下裡,也前往私邸會面,至於談了些什麼,就不得而知了。」

李隆基又看向李瑁:「朕將右金吾交給了你,你不知道?」

李瑁頓時露出一副惶恐之色,驚訝道:

「兒臣真的不知道。」

他只是知道韋堅私下與蓋嘉運見面,但這件事不能說出來,眼下韋堅是太子的左膀右臂,還不是坑害的時機。

高力士趕忙圓場道:「蓋嘉運是偷偷去的,一路小心提防,非常警惕,若非他身形異於常人,也是不好分辨的。」

李隆基點了點頭。

蓋嘉運的身材確實很好認,不但骨架大,關鍵是腦袋還大,常年居於高位,

自身氣質本就不同凡人,確實非常好認,

李瑁大概已經猜到,基哥要動牛仙客了。

因爲蓋嘉運已經不能動了,那麼唯唯諾諾好些年,對李林甫馬首是瞻的牛仙客,基本要走到仕途的盡頭了。

同理,裴耀卿因爲裴寬的緣故,京兆尹肯定是不能兼了,但人家畢竟還是尚書右僕射,名義上可以參議國事,又得李林甫倚重,所以丟了這個官職,損失不大。

由此可見,一方節度使的影響力有多麼大,一個蓋嘉運,攪得形勢大變,把宰相都要拖下去了。

接下來,基哥又問了一些問題,直等到玉真公主進宮,父子倆的交談才暫時作罷。

見到一臉淚痕,明顯剛哭過一場的妹妹,李隆基心情頓時極壞。

因爲他猜到,妹妹多半是剛從寧王府離開。

當着李瑁的面,李隆基多少還是要關心的詢問一番的:

「阿兄的身體如何了?」

玉真面無表情的嘆息一聲,搖頭道:

「已經不能進食,也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

李隆基頓時一愣,受當下清淨的周邊環境所影響,陷入了往昔的回憶當中。

他初登太子之位後,其實對幾個親兄弟是很不放心的,其中老四李範最跳,

李隆基也敲打過好多次。

那時候就是他這個大哥,幫着他約束幾個兄弟,讓他至少能分出心來處理國事,這份情,李隆基一直都記着。

小時候在五王宅,他對大哥是又敬又怕,直到他成爲太子,成爲皇帝,對大哥的那份敬愛也越來越少,因爲他覺得,寧王應該敬愛他纔對。

直到被李瑁的哭聲驚醒,李隆基才從回憶中抽身而退,長長嘆息一聲:

「總是躲不過去的。」

玉真突然道:「你不去探望兄長嗎?」

李隆基表情一僵,隨即感傷道:

「朕不忍見之,十八郎去吧,近幾日不要亂跑,代朕送你大伯最後一程。」

呸!李瑁在心裡吐了李隆基一口唾沫。

你們攏共弟兄五個,眼下就活着這一個了,人生的最後時刻,你特麼都不肯去探望,有你這樣的弟弟,寧王也是倒黴。

要是當年他還是太子,能順利繼承皇位,那麼他一定比你做得好。

並不是寧王的能力比李隆基高,而是寧王的壽命少。

歷史的走向,往往都是由一些大人物的壽命所決定的,活得越久,埋得雷越大。

大人物的壽命,是歷史的最大變數。

雍正要是活的夠久,也不見得能比乾隆強多少,但人家死的早,所以落了個明君的美名。

「兒臣謹遵聖意,」

李瑁朝着玉真公主行禮之後,便這麼淋着雨走了。

玉真公主望着李瑁的背影,皺眉道:

「他又怎麼了?你要罰他?」

李隆基沒有聲,高力士主動道:

「聖人並未懲罰,是十八郎自己不肯進來。」

我會信你?玉真公主無奈的搖了搖頭。

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40章 畜......畜生......第95章 粟特人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24章 好戰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53章 撤軍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79章 回去吧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30章 韓珠團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93章 兵制崩壞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82章 恩怨兩消第85章 月俸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83章 互毆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45章 翹tun第13章 珍饈丞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83章 西市第350章 秘書省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80章 姚 宋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84章 融合劑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83章 互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3章 珍饈丞第330章 搶親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24章 好戰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73章 瀚海侯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61章
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40章 畜......畜生......第95章 粟特人第306章 右相救我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164章 如身使臂,如臂使指第224章 好戰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53章 撤軍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79章 回去吧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30章 韓珠團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93章 兵制崩壞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82章 恩怨兩消第85章 月俸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83章 互毆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45章 翹tun第13章 珍饈丞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83章 西市第350章 秘書省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80章 姚 宋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84章 融合劑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83章 互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3章 珍饈丞第330章 搶親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224章 好戰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173章 瀚海侯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36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