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

從聖人鑾駕地至赤水軍駐紮地,至少四個時辰,當然了,快馬另算。

李林甫肯定是快不起來的,指望一個可以領退休金的年紀,騎着馬飛奔,這是不現實的,他能受得了,馬也受不了啊。

所以李林甫肯定要提前一步派人去通知蓋嘉運,告訴對方:我就要來了,你先等着,彆着急,見了面咱們慢慢談。

那麼被他派去的這個人,首先也得有份量,至少能夠穩住蓋嘉運不要在李林甫抵達之前亂來,那麼最優選,就是盛王李琦。

李琦當然願意去了,而且最好是他先一步與蓋嘉運碰頭,讓對方心中有數,

蓋嘉運自然便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但是呢,他怕赤水軍沒人認識他,所以帶上了蓋明書,雖然赤水軍當下是自已人,但是李琦也心虛啊,萬一人家不認他呢?他跟對方可不熟。

至於李適之,本來是要去找皇甫談判的,結果壓根就不知道皇甫在哪,沒法談,所以一直呆在他大哥右武衛的軍陣當中。

此時收到消息,聖人讓他和李林甫去找蓋嘉運談,於是便在半道上等待哥奴。

「要挾朝廷,目無天子,這個狗雜種!裴耀卿當年沒有看錯他,」

李適之當下對蓋嘉運可謂切齒痛恨,在官道上等待的時候,朝他的兄長李現(李適原)道:

「尾大不掉,藩鎮的弊端就在這裡,隋王當年保他,保了一個禍害。」

李道:「你也是宰相了,遇事怎麼還是沉不住氣?你從前不是最喜歡押寶嗎?人家蓋嘉運這次是莊家,這叫通吃,吃準了聖人不敢動他,吃準了咱們不敢出戰,這次去了好好談,千萬穩住他,他不會給我們太多時間的,他猜到朝廷會調隴右軍堵他的後路。」

在得知蓋嘉運東進之後,朝廷已經第一時間派人去州,責令安思順帶兵來長安退敵。

事實上,不論李林甫還是李適之,都對安思順不抱希望,不是不相信這個人,是他們清楚,蓋嘉運必然防着後路。

河西與隴右接壤,安思順只要一動,那麼河西立即就會堵截。

所以安思順能夠趕來支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李適之嘆息一聲,道:

「聖人將隋王扣在鑾駕內,多半還是在拖延時間,爭取十六衛能夠調集更多兵馬,畢竟以聖人的性格,他可不會對蓋嘉運妥協,蓋嘉運這次是將隋王架在火上烤啊。」

李皺眉道:「你依然覺得,蓋嘉運兵壓長安,隋王不知情?」

李適之點了點頭:

「幾乎所有人都這麼看,聖人迴鑾的日子,中書門下也是提前六天才知道,

隋王又去哪知道呢?六天時間,他連通知蓋嘉運都來不及,說到底,還是蓋嘉運發覺皇甫返京,猜到皇甫這次肯定是一去不回,猜到聖人會收拾太子,所以着急趕來,就是要趕在聖人對隋王下手之前,保住隋王,一旦保不住,他知道聖人接下來就會拿他開刀。」

李無奈搖頭:「禍根不在外面,在長安啊,還是中書門下的問題,朝廷有何用意,怎麼能讓節度使猜到呢?長安的局勢,怎麼能讓他們窺探的這麼清清楚楚?一個個都將安撫掛在嘴邊,但卻沒有一個能辦到,裴寬如此,皇甫如此,蓋嘉運也是如此,他們似乎比我還看的清,比我還了解長安。」

李適之無奈一笑,他還能說什麼呢?朝廷有黨爭,鬥來鬥去,都在拿外面的人鬥,裴寬的事情,根結就在他身上,正因爲他與裴寬結盟,李林甫才着急將裴寬召回來。

皇甫也是個倒黴鬼,牽扯進了皇儲之爭,至於蓋嘉運,人家清楚聖人不喜歡他,聖人自己都沒有將人安撫好。

郭子儀也是被動牽扯進來的。

李適之在一刻,突然醒悟過來,也許聖人和李林甫重用番將,重用安祿山,

就是在規避這類情況,畢竟門閥大佬出任節度,與朝廷有着千絲方縷的關係,非常難以駕馭。

這時候,前方有人來報,右相的車隊來了。

李適之直接轉身登上自己的馬車,也不過去打招呼,就這麼各走各的。

兩個宰相去談判,也真是前所未聞了。

沒辦法,高力士不相信其他人。

赤水軍眼下已經駐紮下來,前軍大陣始終保持六千人,步騎混雜,輪流列陣。

剩餘大軍,則是避往周邊的村莊或者就地取材搭建臨時營帳。

李琦非常順利的進入大軍腹地,在一座村莊內的村正家裡,見到了蓋嘉運,

並將當下的情況如實闡述。

蓋嘉運聽罷之後,明顯鬆了一口氣,但是並未就此鬆解,而是小心囑咐李琦:

「最後關頭了,切勿外傳,眼下聖人的事情,還不能讓別人知道,等到隋王返京徹底控制局面,才能昭告天下。」

李琦點了點頭:「這一點,我阿兄早有囑咐。「

李瑁死了爹,等於李琦也死了爹,李瑁嘛,傷心難過都是裝的,但是李琦,

當下的心情還是非常複雜的,那種情緒很難形容。

一個人在失去爹媽之後,會突然覺得自己沒有了庇護,沒有了關愛,沒有了可以依靠的人。

男人在失去自己的父親之後,纔會成爲一個真正的父親。

李琦性子本來就比較剛,男兒有淚不輕彈,他的哀傷都寫在臉上,並不需要淚水來表達。

正因李瑁清楚自己的弟弟妹妹對基哥有感情,所以他永遠都不會告訴任何人,基哥是他殺的。

這個秘密,他得帶進棺材裡。

蓋嘉運知曉情況之後,沒有與任何屬下商量,而是獨自一人思考接下來與李林甫等人的談判。

他現在必須儘快趕到李瑁身邊,但是很顯然,十六衛和禁軍,不會讓他通過,而現在,因爲聖人已死的事實,他也沒必要動武了,殺穿十六衛,已經成了被拋棄的選項。

李林甫和李適之,也不可能讓赤水軍靠近鑾駕,似乎兩邊已經談不攏了。

李瑁的意思,是希望蓋嘉務必想辦法護送他回京,因爲李現在害怕的是十六衛和禁軍。

在這種時候,蓋嘉運更害怕李瑁有失,勝利在望的緊要關頭,更需謹慎再謹慎。

「蓋帥,右相他們就快到了,目前在東五里外,是不是迎一迎?」首席幕僚陸旅在外敲門道。

蓋嘉運點了點頭:「你去迎,我在營外恭候。」

說罷,他朝李琦道:「盛王與我一起去吧。」

李琦點了點頭。

營外,蓋嘉運帶着魔下一衆將領,注視着前方接近的馬車,兩個宰相的護送隊伍,自然規模不小,但是在蓋嘉運眼裡,有等於無。

他不知道哪輛馬車坐着李林甫,派出去迎接的陸也不知道,反正兩輛馬車都是衛士護送,不好區分,所以本能認爲李林甫是首相,應該在第一輛馬車。

所以蓋嘉運早早便帶人迎了上去,笑呵呵阻停第一輛馬車,站在車外等候。

結果掀簾而出的是李適之。

蓋嘉運只是揖手笑道:「辛苦左相了。」

接着,他便帶人小跑至後面那輛馬車,親自登車去掀簾子,看清楚是李林甫之後,趕忙搭手扶對方,道:

「我的錯我的錯,來的唐突,竟勞駕右相親來,羞愧難當啊。」

李林甫冷哼一聲:「你還知道唐突?事情搞的這麼大,看你怎麼收場。」

蓋嘉運一臉賠笑的扶着李林甫下了馬車道:

「這不是右相來了嘛,如何了結,還要請右相指教啊。」

李林甫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時候,軍中的鼓吹隊也響起了樂聲,熱烈歡迎兩位宰相蒞臨指導工作,就差紅地毯了。

李林甫等人被請至一座營帳,位置也都提前安排好了,李琦和李林甫居主位,李適之側位,蓋嘉運與兩人的屬下和幕僚面對面坐在兩邊。

「太子謀逆,羽林追擊,皇甫自戮,虛驚一場,」李適之看向蓋嘉運道:

「你也該退兵了。」

蓋嘉運聞言一愣,長長嘆息一聲,扼腕嘆息道:

「皇甫與我往日雖有成見,但落至如今地步,不免讓人晞噓。」

李適之本來就了一肚子火,聞言道:

「你倒同情起一個反賊來了?我還沒問你,是誰告訴你有人要刺駕?」

蓋嘉運嘿嘿一笑:「這是秘辛,我可以告訴右相,但不能告訴左相,還請左相海涵。」

他知道,李林甫是不會問的,這個問題,只有SB纔會問,虛與委蛇不懂嗎?

何必拆穿呢?

別看李適之眼下是羊入虎口,但是他一點都不虛,皇室的尊貴,宰相的威儀,他不能丟,丟了命都不能丟這個。

「說吧,你想幹什麼?」李適之臉色陰沉道:

「如果你覺得帶着赤水軍來,就能夠要挾朝廷,我勸你不要癡心妄想。」

蓋嘉運無奈一笑,看向李林甫道:

「左相總是將人往壞處想,我來之後,可是什麼都沒幹?只有一支騎軍在追擊叛賊皇甫,與十六衛可是秋毫無犯。」

李適之頓時怒道:「放屁!你的那支騎軍,殺了多少禁軍,你知道嗎?」

蓋嘉運也是拍腿大怒:「血口噴人!我說左相,凡事要講個道理,你若一意污衊,那我只能請左相迴避一下了,你處事不公,對我帶有成見,我沒法給你談。」

「好了,別吵了!」李琦出聲喝止二人道:

「父皇還在灞橋呢,眼下要商議的,是怎麼儘快讓父皇返京,不是讓你們在這裡吵架的。」

李適之臉頰一抽,不接話了,他不鳥李琦,但是人家那個哥哥,他還是要給面子的,雖然李瑁的結局如何,眼下還說不定。

李林甫這纔看向蓋嘉運,緩緩道:

「既然塵埃落定,你後撤至武功,等聖人回京之後,再召見你吧。」

蓋嘉運直接拒絕道:「那不行,我是來勤王護駕的,見不到聖人,算什麼護駕?」

李林甫冷聲道:「你覺得聖人會見你嗎?你帶着這麼多赤水軍來,都在說你是造反,你現在需要自證。」

蓋嘉運看了一眼身後的屬下,笑道:

「自證?那也是跟聖人自證,您二位做不了主吧?本帥是忠於聖人,忠於大唐,可不是忠於宰相,既然那麼多人污我,我更需面見聖人,這種時候,我誰也信不過。」

他身後的人也跟着點頭附和,意思是我們必須面聖,親自跟聖人解釋清楚。

以李林甫的立場,他自然是希望蓋嘉運能夠迫使聖人妥協,以此保住李瑁。

如今太子已經完蛋,李瑁將會是聖人的下一個自標,以他一個人能力,想要保住李瑁非常艱難,加個蓋嘉運,似乎容易許多。

所以他一直沒有開口,就是先等李適之和蓋嘉運爭論過後,他再出面,議一個兩邊都能接受的條件。

「帶着這麼多大軍面聖,是絕對不可能的,」李林甫繼續道:

「你的苦衷,我也理解,說說你的想法。」

蓋擎笑了笑:「還是右相講道理,我只帶三千人前往面聖,並護送聖人順利返京,過後聖人是獎是懲,那已經是在長安的事情了。」

李林甫看向李適之:「你覺得呢?」

「一千,最多一千,」李適之道。

蓋嘉運聞言立即道:「原來是左相要害我?」

李適之愣道:「你敢污衊我?」

「若非有害人之心,左相又何必如此呢?」蓋嘉運道:「我若只帶一千人,

恐怕見不到聖人,就會被人碎屍萬段,左相是不是已經安排好了?」

李適之冷笑道:「你真是個小人。」

蓋嘉運哈哈一笑:「左相在我這裡,也算不得什麼君子。」

兩人又給吵起來了,

接着,李林甫又看向李琦,他知道聖人對李琦有所矚,所以想讓李琦拿主意。

事實上,哪裡是聖人囑咐,完全就是李瑁囑咐。

「我認爲可以,」李琦點頭道。

李林甫這纔出聲制止蓋丶李二人繼續爭吵下去,起身道:

「那就這樣,十六衛會給你讓開一條道,容你通過,護送鑾駕返京之後,你便入宮吧。」

「好!」蓋嘉運起身道:

「我會跟隨盛王一起,往見聖人。」

李適之一愣,好家夥,還要人質,他正要反駁,結果李琦主動應承下了:

「我相信蓋帥,願領蓋帥去見聖人。」

李林甫點頭表示贊同,畢竟李琦開路,十六衛就不會冒險對蓋嘉運下手,聖人也不會在返京之前動蓋嘉運,除非他不要這個兒子。

皇帝拋棄兒子,臉上掛不住的,主要李琦又沒犯過錯。

在送走兩人之後,蓋嘉運與李琦對視一眼,會心一笑,囑附屬下道:

「將剩下的騎軍都帶上,等我出營之後,中軍再往前推進三裡,呈威壓之勢,避免十六衛亂動。」

妹夫崔升頓時愣道:「那可是五千五百騎軍啊,豈非失信?」

蓋嘉運笑道:「不打旗號,他們知道有多少人嗎?難不成他們還能過來數一數?咱們打盛王的旗號。」

「明白了,」崔升哈哈一笑,下去安排了。

李琦無奈搖頭,蓋嘉運看起來像一個大老粗,實則心細如髮。

禁軍之所以一直沒動,就是因爲眼下他們距離長安的距離,比赤水軍距離長安更遠。

也就是說,赤水軍擁有隨時攔截他們的能力。

他們得等到李林甫與蓋嘉運談判完之後,才能確定下一步動作。

新豐縣,因爲聖駕受阻導致大軍遲滯不前,成爲了補給的大後方,杜鴻漸也趁此機會,從縣城徵募人手,從運河招募河工,與韓混合作,打開驛站中的幾座倉庫,將源源不斷的補給送往了灞橋方向,免得大家繼續餓肚子。

陳玄禮則是與其他禁軍將領,不停碰頭,商量着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態變化,

之後又該如何應變。

右龍武大將軍章令信掛了,所以眼下的左右龍武,都歸他一個人節制,這是高力士傳遞出來的「聖意」。

「赤水軍的位置偏南,我們可不可以冒險走北面御道,從京師的西門入京,

過河是小事,新豐縣那邊可以徵調來船隻,」右羽林將軍侯莫陳超建議道。

左羽林孫老奴搖了搖頭:

「你當蓋嘉運是傻子?往西十里都已經發現了赤水遊騎,還有一支赤水騎軍往東之後不知所蹤,我們如果變道,他必然會收到消息,第一時間派軍攔截,這麼多人過河,一旦被截斷,後果不堪設想。」

左羽林另一位將軍薛暢也道:

「郭子儀就在北邊,他南下繞過長安,故意駐紮在河對岸,你敢動嗎?隋王現在一步都不能離開鑾駕,就是因爲聖人知道,拿不住隋王,局勢更亂。」

郭子儀已經來了,與禁軍一河之隔,他肯定不能過來,因爲「聖人」不可能充許外軍距離自己太近。

李瑁他們躲在車上,拉屎撒尿都是輪流下來。

高力士的內侍省宦官丶監門府的人也都趕來了,在鑾駕周圍拉起了一圈簾子,專門供聖人如廁。

實際上都是李瑁他們的屎。

貴妃幾次請求見駕,都被高力士給擋住了,眼下高力士的威嚴也在逐步流失,頂不了幾天了,日子一久,聖人一直沒有露面,不排除有人會強行衝進來。

那股臭味也掩蓋不住啊。

韋陟不得已之下,前往官員們暫時休整的地方,負責安撫。

這場大亂,死了不少人,嚴挺之都累的昏過去幾次了,盧奐的髮髻上都捱了一箭,也是命大,這支箭稍微下面點,盧奐這次都得掛。

「你可算過來了,可有聖意?」

一羣大官本來就在一起抱團,這個時候不分黨派,誰帶着的隨從侍衛數量多,大家會本能的就會向他靠攏過來,於是這些大臣的外圍,也形成了一圈防禦力量,人數頗衆。

見到韋陟過來,陳希烈趕忙離開馬車,披着毯子問道:

「聽說北面又來了一個郭子儀,我們今夜都不敢睡覺了。」

篝火旁,裴耀卿就坐在那裡與崔翹等人聊天,他先一步從郭子儀那裡離開,

因爲他根本管不了對方,郭子儀一直在耍他。

其他人紛紛將韋陟迎到中間,打聽消息。

宋遙道:「右相那邊有消息了嗎?談的怎麼樣了?」

當下大家最在乎的,就是什麼時候能返回長安,不然餓不死,也要凍死在這裡,都是老骨頭,扛不住夜裡的寒涼啊,馬車裡壓根待不住,都在篝火邊上鋪着毯子取暖。

韋陟道:「還沒有消息,眼下的局勢,大家都心知肚明,蓋嘉運和郭子儀的目的是什麼,也不用我說的太透,所以我有個建議,希望諸位能支持,你們要是贊成了,我再去跟聖人說。」

他這麼一說,大家自然而然會認爲,這根本不是韋陟的主意,而是韋陟代聖人來試探他們,因爲這是聖人的一貫手法。

韋光乘着急道:「你就快說吧。」

衆人也紛紛催他。

韋陟點了點頭:「當下需要安撫,安撫郭子儀和蓋嘉運,就必然需要安撫隋王,諸位同意否?」

裴耀卿眉頭一皺,看了一眼渾身哆嗦的嚴挺之,點頭道:

「這是自然。」

這下大家更認爲,韋陟是幫聖人傳話了,因爲這是妥協,聖人不能妥協,所以只有大臣們聯名奏請,聖人才能借坡下驢。

「怎麼個安撫法子?」張均問道。

韋陟道:「我等奏請隋王還嗣,奏疏呢,我已經提前寫好了,你們要是答應了,我領銜上奏,待到聖人準了,立即發文郭和蓋,讓他們知曉聖人心意。」

「放屁!」張均猛地一下子站起來:

「韋陟,你想幹什麼?」

盧奐立即朝張均罵道:「你激動個屁,有能耐你自己回去。」

其他人也是紛紛勸張均冷靜,這明擺着是聖人的意思,你犯什麼渾?

「我附議!」裴耀卿道。

一副虛弱狀態的嚴挺之點頭道:「附議。」

盧奐擡了擡手:「算上我吧。」

韋光乘:「附議。」

「贊成!」宋遙。

苗晉卿道:「可以。」

韋濟點頭贊同,蕭靈也認同....

幾堆篝火附近,十有九個都投了贊成票,因爲大家心知肚明,這個時候不給李瑁一個名正言順的身份,郭丶蓋不好打發。

「聖人還是不肯見我們?」裴耀卿道。

韋陟嘆息一聲:「聖人正因太子謀逆,沉浸於悲傷之中,我們在那裡也是不敢出聲的,聖人現在不想見任何人,諸君體諒。」

「那就有勞你了,」盧奐道:「你現在便可奏請聖人,就說我等共諫,請隋王還嗣。」

「好,」韋陟起身道:「諸位等我消息。」

這件事,是韋陟跟高力士他們商量好了,最好提前一步將李瑁還嗣的事情敲定,當下的局面最合適不過。

因爲這裡不是反對的地方,要是回到長安,驟然拿出詔書,聖人卻不露面,

那些不希望李瑁還嗣的人,會鬧事情。

現在呢?所有人都以爲這是聖人的無奈之舉,大家也認可聖人的適當妥協,

畢竟他們的小命眼下也懸着呢,那麼李瑁還嗣就會順利很多。

至於接下來李瑁如何繼位,那就又是一場特大變故了,因爲涉及到了更大的利益之爭。

當天夜裡,韋陟順利辦成了這件事,中書舍人孫邀親自操刀,寫好了詔書,

雖然沒有拿印,但是聖人的那方印蓋在了奏疏上面,其實就已經算是生效了。

於是中書省這邊緊急派人傳報各方,隋王認祖歸宗,重新成爲壽王。

大臣們都圍在一起抱團,宗室勳貴們,則是三裡之外的另一處地方,當他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一個個的目瞪口呆。

咸宜冷笑着看向諸親王丶公主丶嗣王丶郡王,外戚,冷笑道:

「聖人的嫡長回來了,你們不高興嗎?」

這時候,不遠的地方,安靜的深夜裡突然傳來一陣馬蹄聲,正在朝着勳貴駐紮的地方奔來。

來的這些人,全都穿着素服,人數頗衆,有數百人,沒人攔阻他們。

本來應該在守陵的寧王府諸王,聞訊護駕來了.....

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62章 撕破臉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90章 賜名第351章 鑰匙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39章 真爭氣第127章 服務業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07章 買房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投票第278章 豹鬥犬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60章 體面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90章 有喜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40章 畜......畜生......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48章 太原尹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章 16王宅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92章 秘書第362章 醉酒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章 16王宅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38章 356萬戶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60章 體面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27章 服務業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90章 賜名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80章 下簾詩第148章 太原尹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42章 水滿則溢
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75章 金仙觀主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62章 撕破臉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90章 賜名第351章 鑰匙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39章 真爭氣第127章 服務業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07章 買房子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投票第278章 豹鬥犬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60章 體面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90章 有喜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340章 畜......畜生......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48章 太原尹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3章 16王宅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06章 衆生平等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92章 秘書第362章 醉酒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57章 長生牌位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82章 恩怨兩消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3章 16王宅第181章 英武果毅五十人第38章 356萬戶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360章 體面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127章 服務業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90章 賜名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80章 下簾詩第148章 太原尹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42章 水滿則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