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秘書省

「你要是再不肯坐下,咱們就沒法聊了,」李瑁雙手壓在韋陟肩膀上,強行摁着對方坐下。

而他自己,依然是叉腰站立,像是那個無能的國足主教練。

他叉腰,主要是爲了提臀,降低上半身對臀部的壓迫,眼下屁股上的紅腫是沒了,但是裡面應該還有一些神經受損,所以行動不便,好在每天都有改觀。

主要是年輕啊,身體底子好,所以恢復起來快些,若是蔣岑舉那個年紀,怕不是要被陳玄禮當場打死。

韋陟望着李瑁這副怪異的模樣,也是感嘆道:

「多事之秋啊,隋王與大將軍先後受刑,如今楊釗又濫用私刑,打死重臣,

朝堂已經譁然,這麼下去會出亂子的。」

李瑁笑了笑,叉腰在屋內步道:

「亂世用重典,多事之秋自然要用重刑了,以效尤嘛。」

官員受刑,其實在有唐一代,都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大部分發生在皇帝身上,因爲只有皇帝纔敢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對官員用刑,三法司的刑訊逼供,多發生在證據確鑿,或者故意構陷的情況下,又或者皇帝指使,比如武則天時期的來俊臣。

正常情況下,五品以上的官員,是不用刑的。

很多年前,夷州刺史楊浚因貪贓被判爲死罪,但是基哥假模假樣的給他減了罪,改爲杖六十,這是減罪嗎?不是,這就是殺雞給猴看,本來是斬首,痛痛快快去死,結果改成了活生生打死。

當時裴耀卿上疏勸諫:臣以爲刺史丶縣令,與諸吏稍別,刺史,人之父母,

風化所瞻,解體受答,事頗爲辱,又今暑熱不耐,因杖或死,又恐非聖明寬宥之意,伏望凡刺史丶縣令於本部決杖及夏暑生長之時,所定杖刑,並乞停減。

原文其實有一大段,而且其言理正詞壯,迫使基哥將杖六十改成了杖二十,

當衆改成私下,打死改成了打傷。

裴耀卿的那段話,至今被做爲朝堂上的金科玉律,因爲他這番話保護了所有的官員,不僅僅是刺史和縣令。

那麼今年這三場用刑,前兩場還好敷衍,一個義子一個兒子,老子打兒子,

你不好說什麼,但是一個楊釗,打死了司農寺少卿,那麼其他大官會怎麼看?

我費勁白咧混到了這個位置,被一個小趴菜給打死?那我豈不是白混了?

陳玄禮在新豐縣給杜鴻漸等人用刑,那是情況特殊,牽扯到了十惡大罪中的謀逆,大家都能理解。

但是蔣岑舉毛證據都沒有,就因爲跟老鄉來往就判罪?太過莫須有了。

韋陟聽出李話中有維護楊釗的意思,於是暗示道:

「雖然聖人已經怪罪了,但是楊釗這件事過於驚世駭俗,隋王留京,還是要多多留心一些,無事總比有事好。」

李瑁明白,人家這是提醒他保護楊釗的,對方身在中書省,自然曉得楊釗不能碰,但是眼下要辦楊釗的人太多了,人數一旦過多,皇帝有時候也不得不讓步。

而韋陟就是提醒他,不要讓事情到了那個份上,你如果控制不住局面,屆時聖人只會怪你和李林甫。

「侍郎是要隨駕去華清宮嗎?」李瑁問道。

韋陟點了點頭:「也不是久駐,兩邊跑吧,在中書省任職,就是辛苦命,不過,韋某甘之若始。」

李瑁哈哈一笑:「還是侍郎會說話。」

韋陟也跟着哈哈一笑:「隋王謬讚了。」

與韋陟私下會面,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李瑁自然是想送份禮物,以期與對方建立交情,於是他讓郭淑準備了兩百金,裝在了一個小匣子裡面。

「沒有什麼理由,就是往日敬重韋侍郎,今日得見機會難得,略微薄禮,還望笑納,」李瑁笑道。

韋陟連匣子裡面是什麼,都不知道,他也不在乎錢,平時收禮,也是看人,

有些人的禮能收,有些不能收。

而眼前這個小匣子,哪怕裡面裝的只是一枚開元通寶,他都會收下,因爲這是李瑁拋出來的橄欖枝,而他也樂意與李瑁建立關係。

「尊者賜,不敢辭,隋王破費了,」說罷,他令隨從將小匣子抱走。

這一送一收,代表着雙方建立了某種默契,今後遇事互相麻煩對方,就是情理之中了。

交個朋友嘛,禮物只是橋樑而已。

又閒聊了幾句之後,韋陟起身道:

「藉此機會,希望能夠探望一下韋孺人,不知方便與否?」

郭淑代夫答道:

「侍郎爲宗長,怎會不合適呢?我來帶路,請!」

「既是親族探望,我就不去了,」李瑁笑呵呵道,他知道,人家韋陟並不希望有別人在場。

而郭淑也明白這一點,在將韋陟送去棲子院之後便離開了。

韋妮兒產子之後,韋陟還沒有來過,因爲他身份特殊,是京兆韋的話事人,

太子妃剛出事,這種時候他要照顧各房的情緒,不便親自來探望,否則彭城公房那邊會不滿。

「韋昭訓女,見過宗長,」即使是以韋妮兒的身份,見到家族老大,還是要行禮的,而且禮數複雜,要拜三拜。

因爲宗長爲家族祭祀初獻,初獻丶亞獻丶終獻,是族內地位最高的三人。

韋陟趕忙上前,將韋妮兒扶起來,笑道:

「今後萬勿如此,你如今是聖人兒媳,我這個宗長可管不了你,也受不得你的大禮。」

韋妮兒起身道:

「我只是妾,非正統兒媳,禮數還是不能丟了的。」

韋陟笑了笑,坐下後道:

「此妾非彼妾,別人家裡的妾可沒有品級,你可是正五品外命婦,屬皇室成員,不一樣的。」

韋妮兒抱來孩子,韋陟又趕忙站了起來,恭恭敬敬的立在一旁,打量了孩子一眼後,韋妮兒才使人抱走。

「你在這裡,沒有受委屈吧?」

跟自己人說話,韋陟自然不會拐彎抹角,他知道他們家的閨女都早熟,不夠聰明的在很小時候就已經被篩選出來了,能嫁入門閥與皇室的,都是千挑方選的。

大門閥就是這樣,因材施教,早早的就會根據族內子女的品性,來爲他(她)

量身打造培養方案。

韋元是睿宗皇帝李旦的絕對心腹,那麼子女必然發達,所以家族內早早就開始培養韋元的兩個女兒,一個嫁給了薛王李隆業,一個嫁給了李亨。

結果兩個都出問題了,這屬於投資失敗。

而韋陟在韋妮兒身上投資的話,要比這兩個更爲謹慎再謹慎,不到十拿九穩的時候,不會下注。

原因很簡單,韋妮兒是大宗,老韋家一般不會選擇大宗去扛事,因爲大宗一旦出事,整個家族都得走下坡路,而且大宗也不願被其它幾房趁機頂替他們的位置。

所以他不但要考察郭淑,更關鍵的是考察韋妮兒,看看韋妮兒是不是那塊料。

「哪來的委屈呢?雖爲孺人,然隋王以妻相待,侄女何幸?」韋妮兒笑道。

韋陟點了點頭,不錯,名義上有上下之分,但隋王並沒有區別對待,可見我們老韋家的面子,他還是顧忌的。

「終究是側室,隋王寵幸,切不可待寵生嬌,王妃那邊,你還是要敬重禮讓,事事小心一些總是沒錯的,」韋陟矚咐道:

「你的性子,我大概知道一些,今日特來囑咐你,往後不要頻繁與人來往,

我跟族內已經打了招呼,勒令他們不要與你來往過密,這是遭人忌諱的,不來往,你也是我韋家的閨女,家族任何時候都不會向着外人,除了高將軍,其它關係能斷則斷,能減則減,這是爲你好。」

韋妮兒趕忙點頭道:「侄女謹記教導。」

別看她性子似乎和咸宜挺像,風風火火膽大包天,但是她比咸宜拎得清,長輩的訓話還是很當回事的。

聽勸,是好事,但能不能做到,纔是關鍵,韋陟今後會特別留意韋妮兒動向,對方如果行事莽撞,他是不會扶持的。

「對了,侄女想打聽一些事情,」韋妮兒不好意思道。

韋陟一愣,道:「說吧。」

韋妮兒道:「大將軍因何被貶?

韋陟頓時皺眉,好家夥,你坐月子都不安穩啊,敢跟我打聽這種事情?

隋王肯定是知情的,李林甫絕對不會瞞着他,既然隋王沒告訴你,我能告訴你嗎?

「剛說了你,就忘記了?」韋陟沉聲道:

「不要去摻和不該摻和的事情,這種事是你能打聽的?不要給隋王招惹麻煩,好好養育皇孫,纔是你當下該做的事情,對了..:::.你對這件事好奇做什麼?」

韋妮兒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不是侄女好奇,而是大將軍的女兒女婿,託我打聽的,我問過隋王,他說該告訴我的時候自然會告訴我,而義父那邊,我又張不開嘴去打聽。」

韋陟頓時無奈笑道:

「不好意思找高將軍探聽,就好意思問我了?你也不看看我在什麼地方?中書省最忌漏泄,別說是你問,換成任何人,我都不會說。」

說罷,韋陟猶豫一番後,又道:

「不過你與大將軍子女的關係,可以繼續維持。」

在韋陟看來,只辦王忠嗣,沒有辦王忠嗣的人,那麼王忠嗣就還有救,除非魔下勢力被連根拔起,否則王忠嗣不至於丟命,但是想回到從前,也幾乎是不可能了。

既然王忠嗣的子女都在打聽情況,說明王忠嗣還是聰明的,這種事情告訴子女,是在害他們。

不知道,才能保命。

九月二十九,聖人移仗華清宮,李隆基前腳剛走,李瑁就出山了。

他爹不走,他不敢出門。

先是去了左衛轉了轉了一圈,聽取了近段時間的公務彙報,接着見了第五華一面。

郭幼明的傷勢更重,至少還得一個月休養,但是郭幼明希望李瑁能幫着保一保第五琦。

「韋堅所牽連的一干人等,如今已然盡數被赦免,你那個弟弟沒事了,」李瑁站着道。

第五華低着頭,口中連連稱是。

他私下裡求郭幼明幫忙,如今隋王親自來見,他就知道郭幼明起作用了,但是隋王的第一句話,像是一盆冷水潑在他頭上,因爲聽人家語氣,似乎不願意幫。

第五琦雖然被赦免,但是沒有官身了,因爲他原本的職位是主動辭去之後纔來投奔的韋堅,如今韋堅沒了,仕途也斷了。

做爲哥哥,第五華不甘心啊,因爲是他將弟弟拉扯大,傾盡心血培養,弟弟才得以明經入仕,如今被韋堅這麼一拖累,弟弟成了白身,多少年的心血盡付東流。

如今第五琦就和他住在一起,日漸消沉,酗酒成癮,整個人已經是萎靡不振了。

李瑁就這麼默默的看着對方,也不說話,因爲他打算幫忙,但是幫忙這種事情,我主動說出來,那就不值錢了,得你求我啊。

片刻後,第五華低頭揖手道:

「舍弟昏,遇人不淑,以至遭此劫難,然其人襟懷坦蕩,爲人光明磊落,

又極功才賦,還算有可用之處,卑職得知,隋王正值用人之處,請隋王給他一次機會。」

李瑁淡淡一笑:「你聽誰說,我手頭缺人呢?」

第五華一愣,不敢搭話了,他自然是聽郭幼明說的,甚至郭幼明都告訴他,

缺的就是第五琦這號人。

但是他敢回答啊,那不是將郭幼明給賣了嗎?

李瑁不以爲意,笑道:「聽說你曾在朔方進奏院任職,對吧?」

「是,」第五華道:「任職四年之久,此前曾在靈武任職六年。」

他比弟弟大了整整十二歲,今年四十二了,履歷頗爲豐富,也算是個老練幹吏,但是他不是臣,是個吏,也就是說,他的上限很明顯。

李瑁繼續道:

「我聽郭幼明說,你與我那個岳丈關係匪淺,但是郭子儀從未提及過你。」

第五華一愣,汕汕一笑:

「他就是那樣的人,情誼不是掛在嘴上的,而是在心裡,他幫一個人的忙,

什麼都不會說,只會去做,這也是我們那幫朔方老人,最敬仰他的一面,前些日子,卑職剛收到他送來的一封信,他希望舍弟往朔方任職,我沒有答應,因爲第五琦畢竟中了明經,若是去了藩鎮,再想回來就難了。」

李瑁忍不住道:「進士明經,有多少都在藩鎮,爲什麼你就看不上呢?長安的缺,可不是誰都能佔了的,第五琦年紀輕,外出磨礪一番,也是好事嘛。」

第五華頓時正色道:「不瞞隋王,舍弟之才,不以文稱,專重國賦,藩鎮不是他可以一展拳腳的地方,況且我們家根基淺,沒有門路,若是外放,很難回得來,這次若非韋堅,他在北海恐怕會幹到死。」

李瑁皺眉道:

「不對吧,賀蘭進明不算是門路嘛?我聽說第五琦的北海郡錄事參軍,就是賀蘭進明幫忙才得以上任的。

第五華點頭道:「確實如此,然賀蘭太守,也是請裴公出面,才得以安置舍弟,如今裴公致仕,舍弟因棄官一事,引賀蘭太守頗爲不快,這份人情,也淡薄了。」

李瑁呵呵一笑:

「人心不足蛇吞象,賀蘭不滿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他這輩子,能求人家裴公幾次呢?機會是有數的,但第五琦讓人家浪費了一次人情。」

「確實是這樣,唉.....:」第五華深深嘆息一聲,其實弟弟當時要辭職的時候,他也是極力反對的。

但是第五琦不甘心只是在地方做一個小官,他志向遠大,希望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舞臺,偏偏正好被韋堅所看重,日子一久,引爲知音,這才做出了違背哥哥的決定,棄官歸附。

還有一點也是因爲他本就是京兆人,哥哥也在長安,回來之後,兄弟倆可以在一起生活,互相幫襯。

本以爲會跟着韋堅而大放異彩,爲世人所知,結果韋堅死了。

這就是一個人的運道,多少人一輩子被埋沒,歸根結底,都是命。

李瑁還是無動於衷,因爲對方央求的還不夠。

「你先回去吧,我再想想,」李瑁道。

第五華不敢再多言,施禮退了下去。

其實在李瑁心裡,第五琦已經能用了,因爲這個人的上一任恩主已經掛了,

自己完全可以成爲下一任。

加上有第五華這個與郭家交往極深的哥哥看管着,第五琦只要用了,忠誠方面,多半是不會有問題了。

因爲這個人,極爲聽從哥哥的話,唯一一次沒聽,還栽了個跟頭。

秘書省坐落在皇城,有內外之分,秘書外省爲正省,也稱蘭臺,坐落在皇城含光門街,秘書內省,坐落在宮城以東,緊挨着武庫。

楊釗就是在秘書內省,這裡的人更少,更清淨,更安全,也是秘書省主要藏書之地。

這裡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進來的,因爲這裡所存放的東西,是整個國家最重要的寶藏,是華夏的知識寶庫,文明傳承,歷朝歷代若遇戰亂,這裡是第一個要保護的地方。

楊釗躲在這裡,被暗殺的機率爲零。

面對無窮無盡的典藏書籍,楊釗這樣的人非常清楚機會難得,所以他不回家,一半是因爲害怕,一半是因爲捨不得回。

白天的時候,他會藉助陽光來遍覽書籍,到了晚上,他會借走一些書籍,躲去門下省的外廊,秉燭夜讀,畢竟秘書省不能見明火,而他是聖人特批來抄書的,所以可以從秘書省借出來。

這可真是進修來了。

李瑁離開左衛之後,便溜溜達達的朝這邊走來,沿途所遇將領官員,比之從前,似乎對他多了一層敬畏之心。

也是,太子孫子到這個地步,對其的威望損害極大,別的不說,貴族家裡的妻子,首先就會鄙夷李亨,因爲大家都清楚,那壓根不是和離,和離只是維持體面罷了,實際上就是休妻。

所以李亨的舉動,那些貴婦們擔心丈夫效仿,雖然她們不會在和離書上簽字,但丈夫真要做出來,她們也覺得恥辱和噁心。

大唐與後世不一樣,大唐離婚基本都是男人提出來,後世是女人。

此時已經過了散值時間,秘書上的大門已經關上了,所以楊釗此刻,已經挪了地方,去了門下省外面的走廊。

這處走廊距離省內還有一段距離,多少有些點綴景觀的意思,不然顯得省外的廣場太過空曠,所以楊釗來這裡,門下省也不會驅趕他。

不過當李瑁抵達這裡的時候,楊釗正在跟一個人打架。

跟誰呢?軍器監主薄李瑜,也就是王蘇蘇當年那個相好,主薄,掌印匙及勾檢稽失,這個李瑜手裡,有武庫六匙之一的排車庫鑰匙,也就是盾牌與攻城器械。

他是負責看管的,並不是負責開門的,正九品下的一個官職,擱這跟貴妃的堂兄打架,看起來有些不自量力,但實際上,這小子是宗室。

瑜,玉字旁,跟李瑁是同輩,淮安郡王李神通的後裔。

圍觀看熱鬧的人不少,但是沒有一個上去拉架的,因爲最近這段時間,看楊釗不爽的人太多了,大家都恨不得李瑜下手再重一些。

況且人家李瑜找茬的藉口光明正大,相好的名妓被楊昭納入府上當小妾了。

是個男人都忍不了。

不過當有人見到李瑁到來之後,周圍鬨鬧的聲音很快消失,也有人上前給李瑜提了個醒,本來打的正凶的兩個人,彷彿是擂臺上聽到第一回合結束的鐘聲一般,果斷停手,各自退後十幾步。

人羣中讓開道路,李瑁環顧左右:

「熱鬧吧?好看吧?高興吧?」

人羣寂然.::::

「散值了不回家,一個個的腦子有問題?」李瑁又說了一句。

話音一落,衆人紛紛揖手,聾拉着腦袋就往外走。

等到人都走的差不多了,李瑁這纔看向兩名當事人,冷冷道:

「打啊,怎麼不打了?」

「卑職有錯,不該在宮內鬥毆,」李瑜低頭道。

楊釗也趕忙道:「只因些許口角之爭,是我的錯,請隋王懲戒。」

李瑁呵呵一笑:

「這是皇城,是宮城,是門下省,你們在這裡廝打,做官的體面哪去了?臣子的禮儀哪去了?無視朝廷威儀,本王不罰你們,也會有人罰你們。」

楊釗趕忙道:「請隋王立即懲罰,卑職甘願領受。」

他知道,李瑁懲戒他,是走過場,換成別人懲戒,那就危險了,而他這次在門下省的門口跟人互毆,李適之第一個不會放過他。

李瑁微微側頭,朝着身後的蓋明書道:

「各杖五。」

第294章 五武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56章 膽子小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24章 好戰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79章 回去吧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60章 體面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15章 反間計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48章 太原尹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59章 獻誠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42章 天塌了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3章 珍饈丞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73章 瀚海侯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91章 國寶郎第366章 白月光第257章 離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15章 反間計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31章 妖女第340章 畜......畜生......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0章 體面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36章 刺激第37章 2王3恪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90章 賜名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187章 讓皇帝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
第294章 五武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56章 膽子小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224章 好戰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79章 回去吧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60章 體面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15章 反間計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48章 太原尹第96章 莊嚴一家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7章 我排在第3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59章 獻誠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42章 天塌了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13章 珍饈丞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76章 上架感言第173章 瀚海侯第290章 大魚吃小魚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91章 國寶郎第366章 白月光第257章 離開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15章 反間計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231章 妖女第340章 畜......畜生......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360章 體面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36章 刺激第37章 2王3恪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90章 賜名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187章 讓皇帝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95章 早晚死在女人身上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