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玩命

李琩今年二十三歲,卻已經跟自己最美好的歲月說拜拜了。

從今往後,他將困於皇宮這座囚籠之中,被國事這道鎖緊緊捆綁,身不由己,這樣的日子,真的無法形容。

也就半年時間,李瑁就已經疲態盡顯,可見皇帝這個職業,真不是人乾的,除非當個昏君。

但是當昏君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代價很可能是國破家亡,

做一個合格的皇帝,需要極大的自制力,李瑁每天清晨睜開眼,都在提醒自己,要以最好的狀態來處理國事,等到大唐重回正軌,早點讓兒子接手,自己當個太上皇,就可以逍遙自在了。

可是距離兒子成年,還特麼早看呢。

好在基哥死的早,一切都還可以慢慢來。

薛和露等人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僵持了一個月,總算是有點眉目了,因爲大臣們也看出皇帝非常堅持,再不妥協,恐怕要跟你玩手段了。

所以漸漸的,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少,而李瑁也趁着這個時候,拍板決定,成立鹽鐵鑄幣監。

主官一人,爲監,下設兩名少監,然後是鹽鐵丶鑄幣丶巡院三司,各設使職一名,暫時由他官充任。

不讓出一些權力,這幫人不會痛快點頭,所以新設立的這個部門,主官爲戶部侍郎蕭靈兼任,兩名少監,隴西郡公李璃,裴耀卿長子裴遂,鹽鐵使李兼任丶鑄幣使薛和露,

巡院使監察御史蕭隱之兼任。

六大官員,全部可對接皇帝。

「從將作監騰出一些地方,開牙門,設監府,一個月之內,將戶部與太府寺掌管的鹽鐵事宜,遷至此處,錢監所有檔案也都搬過來,詔告天下,」李瑁站起身,朝着下方道:

「右相左相,裴公裴寬武崇謙,還有中書省和鹽鐵監,隨朕去紫宸殿,剩下的陳希烈留下來主持。」

說罷,李瑁帶頭離開大殿,被他點名的那幾個趕忙跟上。

紫宸殿,

李瑁坐下之後,郭淑也從後面出來,安排宮女爲諸大臣奉茶。

夫唱婦隨,這對夫婦當下對你們有多客氣,將來收拾你們的時候照樣心狠手辣,李林甫等人是看的很明白的,所以他不願意拂逆李瑁,反正他本來就是個逢迎之臣,是幫着皇帝解決問題的。

剛開始,李瑁是一點公事沒談,只是留下郭淑,讓郭淑跟這些人閒扯。

談天說地,家長裡短,反正什麼都聊,氣氛非常融洽。

尤其是李適之,特能說,什麼話題都能摻和進來,就好像他什麼都懂,你還別說,他懂的確實不少。

李瑁這是要讓郭淑與這些人建立私人感情,因爲馬上就是皇后了,皇后與大臣之間還是要有牽絆的,這可不是貴妃,這是皇后,老李家的皇后一個個的嘴上都說不幹政,其實一個都沒有閒着。

「陛下的登基大典,以及皇后的冊封典禮,臣都已經準備好了,吉日一到,便可舉行,」李林甫邊喝茶邊微笑道。

李瑁笑道:「辛勞右相了,沒有你,朕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國事,所以啊,有些事情,你要幫着點朕。」

他這是暗示李林甫,鹽鐵鑄幣監雖然成立了,但是將來能不能有效的運行,你還是要多多幫忙。

這是首相,別的不說,安西河東范陽三鎮,都被他抓看呢,劍南章仇兼瓊丶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張宥,也都對他俯首聽命,在外面的勢力,李適之真的跟人家沒法比。

李林甫點頭道:「千難萬難,臣總是要爲陛下做好的,無論再大的阻力,臣當不遺餘力。」

反正已經通過了,再發牢騷也沒意思了,那麼當下要考慮的,就是怎麼去做好,讓李瑁滿意。

韋陟拍馬屁道:「這項政策,如果能夠做好,短期內朝廷將會經歷陣痛,但是以長遠觀之,不失爲長算遠略,陛下睿識。」

薛和需趕忙道:

「當下要在全國設置二十四錢監,那麼就等於需開闢二十四座折衝府,這項預算,陛下也解決了,以錢監所產之良錢一二,做爲軍士糧餉,不用朝廷另外撥款,也是爲右相減輕壓力。」

蕭靈點了點頭,朝薛和需道:

「鑄幣一事,要行重典,當今天下,各大錢監歲鑄錢三十二萬七千貫,遠遠不夠用,

下此法若能嚴格執行,可解燃眉,應頒行法令,鑄惡錢者抵死,鄰丶保丶裡丶坊丶村正皆從坐,方可震鑷。」

李適之聽到這裡,呵呵一笑:

「跟鄰丶保丶裡丶坊有什麼關係,這種事情是他們能做得來的?」

李瑁也笑道:

「應改爲:一應人等,從重法辦,不以八議免罪。」

這話一出,這幫人心裡頓時咯瞪一下,好家夥,八議都不能免罪了?你直說往死了幹不就得了?

李瑁這一條,也算是真正可以約束人的,說白了,這事你要是參與了,就得死,不管你是誰。

當然了,從前的舊帳咱們不算,只算今後。

也就是說,存量的惡錢可以適當的默認流通,以緩解財政壓力,但是新鑄的惡錢必須嚴厲打擊。

開元鼎盛期,唐朝巔峰,每年鑄錢也就是三十萬貫左右,這點錢說實話,真不夠用,

沒有惡錢頂着,早崩盤了。

但是眼下你要是再不改,可真就成了劣幣驅逐良幣,那時候,朝廷信用崩塌,也就到了王朝末路了。

那麼這樣一來,巡院的權力可就大的沒邊了,而蕭隱之並沒有因爲天降大權而高興,

反倒是害怕。

因爲打擊惡錢,今後就是他這個巡院使的事情了,倒是風光了,危險也大的沒邊了。

裴耀卿道:

「惡錢的禍源,還是在江淮,此地應着重考慮,臣兼任水陸轉運,也將壓力驟增,以三年爲期,如果鑄幣司所出良錢較之以往不能翻番,陛下此番改革將迫於重重壓力半途而廢。」

他管着江南至長安一線的水陸轉運,轉運是大宗貿易,貿易必須用錢,你鑄的錢跟不上來,貿易就斷了,貿易斷了,長安洛陽就要出問題,到了那時候,這項政策不停止,都得停止。

李瑁點了點頭,看向蕭靈:

「你表個態吧,好讓裴公安心。」

我特麼表雞毛的態啊?這也太困難了吧?三十二萬變六十四萬,我就是屁股下,也下不出來啊,蕭靈一臉難色,求助的看向李林甫。

而李林甫深知,能不能翻倍,其實都在監管上面,這次改革,允許民間採礦鑄幣,產量是必然要大增的,但是問題在於,他們產出來的錢,合不合格?

當下的官方鑄造工藝,幾乎是壟斷的,民間的水平跟不上,那麼必然要牽扯到官方協助民間辦礦鑄幣,那麼這麼一來同樣會出現一個問題。

我既然能造出良錢,爲什麼要上交給你呢?我自己花不行嗎?

所以陛下才會提出官督,官方監督不足,問題同樣不小,但是蕭隱之,明顯不是那塊料,不夠狠啊。

於是李林甫看向蕭隱之,道:「做這件事,要一往無前,前期推行必然千難萬阻,蕭靈敢不敢答應,都取決於你啊。」

去特麼的一往無前,你不就是要讓我死嗎?蕭隱之低着頭,也不敢說話。

爲什麼主官是蕭靈,巡院使是蕭隱之呢?因爲他們是蘭陵蕭氏,江南頂級門閥之一。

這個姓氏相當牛逼,即使後世,蕭姓者依然是一個龐大的數量,所以將他們其中一部分,改姓了肖。

南方的大家族,王丶謝丶袁丶蕭,朱丶張丶顧丶陸丶陳丶林丶黃丶吳十二家,在朝廷做官的實在不多,武則天付出的努力,在李隆基的這一代,基本都被推翻了,所以當下的南北,其實也有一些矛盾。

這就是爲什麼歷史上永王李可以在這裡造反。

要不是楊廣修大運河,將黃河淮河連在了一起,北方大軍可沿黃河南下直入長江,兵壓江東,這地方早就鬧起來了。

「都很爲難是吧?」李瑁面無表情道。

蕭隱之嚥了一口唾沫,趕忙揖手道:

「臣當披肝瀝膽,繼之以死。」

李立即擡手道:

「朕不要你死,朕只是要你做成這件事,朕知道你難,朕也難,右相也難,各有各的難,那就只能是各自勉爲其難了,便以三年之期,朕等你的捷報傳來。」

這時候,蕭華道:

「要做成這件事,需要年輕人,正好今年的進士多,不如多安排他們進鹽鐵監,都是想做事的人,膽子也大。」

「瞧瞧,這不又解決了一個問題嗎?」李瑁朝衆人笑道:

「辦法總比困難多,集思廣益總會找到解決之法,衛尉寺負責巡院的軍械供應,每院下設一折衝府,兵額你們自己定,不能超過五百人,免賦稅成邊,只幫朝廷盯着鑄幣。」

李林甫點了點頭:「臣會議一個詳細的流程出來。」

「好了,這不是皆大歡喜了嗎?」李瑁隨後召進了戲班,開始在殿內表演樂舞。

一般這種娛樂表演開始,就等於進入了私人時間,大家就不談公事了,而是加深私人感情。

李適之一直湊在郭淑身邊,叻叻個沒完,他現在在朝中有一項優勢,是李林甫沒有的,那就是郭淑與他關係親密。

能獲得皇后的支持,對任何大臣來說,都是極大的神益,所以李林甫看在眼中,多少是有點嫉妒了。

七月初三,李瑁率文武百官,將李隆基送入泰陵,關閉墓道,蓋上封土。

隨後,他在所有皇親貴胃,文武百官的簇擁下返回皇城,先是祭奠太廟,昭告列祖列宗,隨後再次降服,將自己身上的喪服脫下,披在了長子李信的身上,等於李信將代表李瑁,繼續留守泰陵服喪。

冊封郭淑爲皇后,韋妮兒爲貴妃,楊絳爲德妃,長子李信爲越王,次子李仁爲衛王。

典禮結束之後,韋妮兒等人與諸王繼續服喪,直至期滿,除直系血脈之外,女兒女婿外戚宗室都是於家中服喪。

隨後大赦天下。

至於改元,那是明年的事情了。

玉真公主在典禮結束之後便再次離開,返回王屋山修行,她知道,自己的權勢隨着哥哥駕崩,已經蕩然無存,李瑁是不會優待她的,因爲她的地位,有了新人接手,那就是咸宜公主。

至於崔圓的妹妹,則是暫時被封爲美人,因爲伺候李瑁的時間太短。

楊家那幫人也回來了,做爲外戚是在家中服喪,期間禁止任何娛樂活動丶婚嫁之事,

至於楊玉環做爲遺,則是穿黑衣居住於花萼樓。

李瑁最終還是忍住了,沒有選擇去見韋靜照,只是吩附御史臺將人放了,今後不得再奏報任何關於韋靜照的事情,令鴻臚寺善待。

這天,元載夫婦被召入皇宮。

「按制,王忠嗣本不該在陵前服喪,但既然他執意如此,朕也只能是遂了他的願,」李瑁看向元載道:

「我聽說,你最近乾的事情挺有意思?」

李瑁自然是從韋妮兒那裡知道的,韋對元載夫婦還是夠意思的,回來沒幾天,就跟李瑁提過元載了。

元載趕忙道:「是幫着達奚娘子處理一些事情,還算順利,楊氏等人的產業已經出手大半,都是臣經手的,也賺了不少,但是距離償還貴妃,還非常遙遠。」

李瑁哈哈一笑,擺手道:「貴妃都跟朕說了,這個錢不要你還,朕今天再說一次,此事今後就不要再提了。」

元載也不知是想起了這段時間受的委屈,還是感激韋妮兒的大恩,眼淚的一下就流出來了,一個勁的低頭抹淚。

王秀看在眼裡,也是萬般心疼,她曾經跟他爹提過,想從王忠嗣那裡借點錢,先還給韋妮兒,但是王忠嗣拒絕了,誰的債,誰去還。

「這份恩情,臣妾夫婦無論如何都要還,不還此心難安,還望陛下不要強迫了,」王秀也給哭了。

自打王忠嗣被貶,他們夫妻加上王震,可謂受盡白眼,往常見到他們客客氣氣的那幫人,如今都對他們避之不及,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算是品嚐的夠夠的。

今天能被召入宮中,已經是受寵若驚,又怎麼可能不還債呢?就算是陛下說的,我們也不聽。

「朝廷設立鹽鐵鑄幣局,這件事你們聽說了嗎?」李瑁不再糾結於錢的事情,而是轉移話題問道。

元載擦了擦眼淚,點頭道:「臣也是聽達奚娘子提起過,但並不是很瞭解。」

李瑁嗯了一聲,隨後詳細的將改革的方案給敘述了一遍,元載從頭到尾聚精會神,聽的非常認真,就怕錯過任何一個字。

隨後,李瑁道:

「這件事,是朕登基之後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你大概也聽的出,此事阻力極大,尤其是在江南,你願不願意,爲朕去辦好這件事?」

一聽這話,元載渾身一震,神情激動的看向李瑁,斬釘截鐵道:

「臣萬死不辭!」

李瑁欣慰的點了點頭:

「朕任命你爲江南東道巡院使,稽查私鹽,禁絕盜採,監管鑄幣,轄下三個折衝府,

任你調用,諸事詳情,可往鹽鐵監詢問,但是你要答應朕,朝廷交付你的任務,務必在期限內完成,朕給你便宜之權,不要怕得罪人,幹好了這件事,便不會再有人可以壓着你。」

能人所不能,別人幹不了的你能幹,那麼這樣的人,誰也不會明着打壓,除非牽扯進黨爭。

而明擺着元載是李瑁親自任命,哪來的黨呢?

「千難萬難,臣一定做到,絕不辜負陛下聖恩!事若敗,臣以死謝罪!」元載神情堅定道。

他知道,這是一次翻身的機會,做好了,前途光明,做不好,大不了就是個死,總比現在這麼渾渾噩噩的活着強多了。

我特麼是狀元啊,如今呢?在給別人做牙郎。

這不是我該乾的事情,陛下交付給我的,纔是我的志向所在。

巡院使,本來定的是蕭隱之,對方最後也勉爲其難的答應了,但是事後,李林甫等人都找過李瑁,認爲這個人留京主理總務,綽綽有餘,但是讓他去地方跟那幫人幹,不行的。

因爲蕭隱之以前聽了宋璟的,下了一趟江南,跟那邊的人幹過一次,敗了,敗了之後,責任全都在他身上,還被罷了官。

有了心理陰影不說,他自認比任何人都知道,這差事有多難幹。

尤其是,如果他第二次下江南,目標太明顯,以前的對手未必還會讓他活着了。

所以李瑁臨時變更,蕭隱之主理巡院總務,天下十六道,各設巡院使一人,分赴各地,監管具體事宜。

這十六個人,全部都是新人,第五琦丶劉宴丶劉單丶楊炎丶裴遵慶丶李峴丶包何等等,他們去的地方有的偏重巡鹽,有的偏重鑄幣,而最艱難的,就是元載。

這次下江南,就是玩命去了,元載自己心裡清楚,而他也做好了玩命的準備。

第38章 356萬戶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79章 回去吧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57章 離開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85章 棺材板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77章 李亨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48章 三贏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79章 回去吧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44章 庭杖第342章 天塌了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27章 護短第210章 打穿了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86章 敲鐘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340章 畜......畜生......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4章 太原郭氏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93章 我同意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91章 國寶郎第80章 下簾詩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98章 國家隊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10章 打穿了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293章 我同意
第38章 356萬戶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四十九章 鴻臚少卿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79章 回去吧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257章 離開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85章 棺材板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77章 李亨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48章 三贏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79章 回去吧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372章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44章 庭杖第342章 天塌了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27章 護短第210章 打穿了第135章 老和尚有交代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86章 敲鐘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340章 畜......畜生......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4章 太原郭氏第179章 河西進奏院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293章 我同意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91章 國寶郎第80章 下簾詩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98章 國家隊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210章 打穿了第249章 綏和守捉城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293章 我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