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讓皇帝

歷史記載,王李守禮與寧王李憲相隔十八天去世。

但這一世,是同一天,十一月初六,死了兩個親王,再大的事情也需要擱置一邊了。

當晚,整個長安城都動員了起來,成衛的衛土,縣衙的捕吏不良人,裡坊的官員,各家各院,全都盯着身邊的每一棵樹。

明天清晨,會有羽林軍挨家挨戶檢查,誰家的樹上掛了霜,抓誰。

李憲的屍體被裝過後,放入靈堂的棺材裡,這裡在七日之內,都會日夜不斷的有人守靈,也會不斷有親友往來吊。

李瑁這七天肯定就在這裡,除了吃喝拉撒,以及睡覺之外的時間,都在這裡。

他是養子,寧王妃元氏過世的時候,他就是這樣守靈的。

寅時末,夜色漆黑,但寧王宅卻是燈火通明,該輪班睡覺的睡覺,剩下的都在安排佈置着。

吳懷實腰上纏着白綢,提前一步抵達寧王宅,來到靈堂內的李身邊,小聲道:

「聖人哀痛過甚,暈厥數次,龍體欠安不能前來,詔書待會兒會由高將軍親自送來,大郎節哀。」

「辛苦吳將軍了,」

李起身引導對方來到靈堂正中,吳懷實朝着靈位三跪九叩首。

他是李隆基的奴婢,可不是李憲的,所以三跪九叩是合適的。

地位高的是一跪三叩首,地位低的三跪九叩首,再低連磕頭都得在外面。

吳懷實起身之後,打量了一眼李瑁身上的孝服,還好,沒有逾制,於是他走過來跪坐下,道:

「王妃沒有來吧?」

李瑁點了點頭:

「王妃有身孕,不能前來。」

懷孩子的孕婦,按照風俗是不能參加喜事喪事的,是的,喜事也不行,怕衝着孩子。

今夜守靈堂的女眷當中,來月事的也不能進來,有些屬相丶生辰八字犯衝的,也不行,總之規矩很多。

所以李隆基不來,也沒有人會在意,因爲歷史上絕大多數皇帝,是不參加葬禮的。

李兄弟幾個對李隆基的怨言,主要來自於寧王病重的時候,李隆基都沒來看過一眼。

寒暄了幾句之後,吳懷實便離開了靈堂,守在外面,等到高力士宣旨之後,

他會跟高力士一起回去。

「姑母他們睡下了沒有?」老六李璃詢問妻子元氏道。

元氏點了點頭:

「姑母們年紀大了,熬不住,已經都安頓好了,放心吧。」

靈堂內,除了寧王的兒女子孫,也就是李瑁與韋妮兒楊絳,十王宅那幫人並沒有回去,而是去睡覺了。

等到白天,他們也會進來。

守靈跟服喪可不一樣,侄子輩守靈那是華夏幾千年來的規矩。

陸陸續續的,隨着天色漸亮,昨夜子時才返家的李林甫丶李適之等一干宗室,也都趕來了。

一個個臉上寫滿了疲倦,當然了,還有濃濃的悲傷。

卯時至,高力士來了。

李趕忙帶着所有家眷離開靈堂,跪在院子當中。

皇室宗親們也都跪下了。

高力士掃視衆人一眼後,擦了擦眼淚,硬嚥着展開聖旨,宣讀道:

「大哥孝友,近古莫。嘗號五王,同開邸第。遠自童幼,泊乎長成。出則同遊,學則同業,事均形影,無不相隨..:::.大哥嫡長,合當儲貳,以功見讓,

愛在薄躬..::::十數年間,棣華凋落,謂之手足,唯有大哥。令復淪亡,吵然無對,以茲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殆謝?」

唸到這裡,高力士已經是泣不成聲,院子裡也是哭聲一片。

基哥一般像這樣的詔書,都出自中書省一位專門寫材料的大佬,中書舍人孫渺。

歷史稱之爲:制敕所出,爲時流歎服,自開元以來,蘇丶齊瀚丶蘇普丶賈曾丶韓休丶許景先及渺爲王言之最,渺尤善思,文理精練。

自古以來,非常會寫材料的,到哪都是香。

所以說編制內很多有前途的年輕人,都是語文學的非常好。

高力士似乎非常激動,有些念不下去了,調整了半天情緒,才繼續高聲道:

「所貴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爲不朽。大哥事蹟。身歿讓存,

故冊曰讓皇帝,神之昭格,當茲寵榮。」

這話念完,所有人都愣住了。

讓皇帝?

李瑁捏了一下仍然呆滯的李,後者頓時反應過來,趕緊磕頭道:「不敢當帝號,請聖人恕罪,臣不敢接旨。」

李璃等人趕緊磕頭哭訴:

「萬不敢當此封號,請聖人收回成命。」

高力士收起聖旨,躬身來到寧王面前,雙手捧着聖旨,柔聲道:

「聖人說了,別人當不起,但寧王當得起,聖人也絕不會收回旨意,接着吧。」

李還是再三推脫,又是李瑁在一旁勸道:

「先接了旨意,再上表請辭,不要讓阿翁爲難。」

李這才扭扭捏捏起身,接過聖旨之後交給老六李璃,然後便領着高力士前往靈堂祭拜。

高力士與寧王的交情一直都很不錯,因爲寧王中年時期,與李隆基時常在一起,家事國事,兄弟倆什麼都聊。

要不然李隆基也不會將李瑁交給李憲撫養,這是絕對的信任,別人想養都沒那個資格。

那時候的高力士一直在一旁伺候着,而李憲也從來沒將高力士當成下人對待。

一把年紀的高力士,在靈堂內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整個人都是癱軟的,扶都扶不住。

李瑁看在心裡,清楚高力士肯定要表現的極度悲傷,因爲人家代表着李隆基,他都悲傷成這樣子了,可想而知,聖人肯定悲傷的不成樣子了。

興慶宮,龍堂。

李隆基一身道袍,長髮披肩,雙手掌心向上,放在膝蓋上,盤坐殿內中央,

周圍坐滿了道士,口中唸唸有詞。

這是在祈福消災。

殿內黃幡矗立丶煙霧繚繞丶鈴聲不絕。

牛仙客丶裴要卿丶嚴挺之丶崔翹等一衆大臣都守在殿外,寒風吹過,幾個老骨頭瑟瑟發抖。

已經回來的高力土,在殿內的儀式結束之後,將幾人都叫了進去。

「聖人節哀,」衆人跪地。

李隆基神情哀傷,眼晴都哭腫了,將道士們都遣散之後,朝高力士道:

「擡棺之人定了嗎?」

高力士腰上也纏着白綢,點頭道:

「定了,八個人,慶王琮丶棣王琰丶榮王琬丶盛王琦丶汝陽王丶嗣隋王瑁丶嗣申王璃,嗣岐王珍。」

八個人裡,李隆基名下出四個,剩下四個,也就嗣薛王李塌患病,所以沒有他,剩下都出人了。

長子李擡棺,按理說不合適,因爲他應該是前面牽引棺的那個。

但是李不襲爵啊,寧王還沒死的時候,就跟李隆基說過,他的爵位,給老三李琳。

也就是說,李琳今後將會是寧王府的話事人。

至於太子,人家肯定不能去擡棺,他親爹死了,他都不用擡。

李隆基硬嚥幾聲,隨後看向裴耀卿,道:

「裴卿想自薦主持寧王葬禮?」

裴耀卿叩首道:「臣請聖人恩准,臣另有奏請事項,誠望陛下悉心體察。」

「裴卿請講,」李隆基道。

裴耀卿道:「臣年老多病,不能侍事,京兆府公務繁重,請聖人準臣解印掛冠,另選賢能以爲聖人分憂,臣願暫居右僕射,以腐朽之年,燃蠟炬之光。」

李隆基頓時愣住了,跪在下面的其他人也是目瞪口呆。

四大府尹,京兆尹權力最大,級別最高,屬於一級行政單位,你竟然捨得放手?

李隆基趕忙挽留道:

「卿何故?竟要棄朕而去?朕萬萬不允。」

高力士也是上前安撫道:

「裴公國之柱石,聖人視汝爲砥柱能臣,有什麼難處,你說出來,聖人會給你做主的。」

京兆尹的這個位置,大唐開國至今,就沒有主動辭職的。

事實上,但凡大官,除非你真的病的不行,纔會辭任,但凡還能走路,都不會放手。

所以很多大官都是幹到死。

歷史上的牛仙客就是在左相的位置上幹到死,不死不撒手。

常年手握大權的人,是不願意放權的,因爲他一旦退休失去權利,與從前的待遇那是天壤之別,心理落差極大。

所以李隆基從來沒有想過,裴耀卿願意自己退,這是好事啊,省的朕麻煩了。

「到底怎麼回事?」李隆基一臉怒意的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嘆息道:

「眼下長安有些風言風語,說是裴公與隋王有所交構,這樣的無稽之談,沒有人會相信的,高處不勝寒,裴公是被人惡意中傷了。」「誹謗朕的大臣?」李隆基怒道:

「查!誰在傳這種謠言,都給朕抓了。」

接下來,李隆基肯定還是連番挽留,但是人家裴耀卿鐵了心要辭職。

當皇帝的,肯定也不會一個勁的跟你一個大臣說好話,就像公司裡的老闆並不在意某些員工辭職。

「卿既然去意已決,那麼何人接任,卿心目中可有人選?」李隆基頗爲遺憾道。

這是慣例,如果有人辭職,那麼皇帝肯定要問他,什麼人接班合適。

因爲皇帝並不是對所有大臣都瞭解,一個崗位是一個崗位的差事,誰能幹得了,最清楚的莫過於上一任。

前宰相張嘉貞在出任宰相之前,李隆基連人家的名字都忘了,只知道姓張名字是兩個字,當時差點封了張齊丘爲宰相。

裴耀卿擡起頭,揖手道:

「臣舉薦河南道水路轉運使韋堅,出任京兆尹。」

嚴挺之嘴角一抽,異的看向自己這位老友。

老弟啊,這麼大的事情,你提前怎麼不跟我商量一下?

崔翹則是雙眉一挑,心知他和李適之的計劃,隨着裴耀卿這麼一攪,徹底被打亂了。

形勢急轉,難以預防啊。

尚書左右僕射,本來是很高的官位,在三省六部制創辦初期,擔任着極爲重要的角色。

最高的是尚書令,下來就是各分管三部的左右僕射。

因爲李世民擔任過尚書令,所以這個位置不再復設,而左右僕射也逐漸沒落,幾乎成了一種榮譽封號。

眼下連左僕射都沒有,可想而知,有沒有右僕射對於尚書省來說,根本無關緊要。

而京兆尹是正兒八經的職事官,任誰都沒有想到,裴耀卿會主動放棄。

而裴耀卿本人,其實覺得無求所謂,因爲他算是看出來的,眼下不看你是什麼官,而是看你能不能進了偃月堂。

李適之御史臺大夫,進不去右相府,那麼國家大事就沒他的份。

牛仙客貴爲宰相,眼下連參議政事的機會都沒有了。

當下的偃月堂中,楊慎矜丶蕭靈丶宋遙丶苗晉卿丶姚弈丶羅希爽,王丶張利貞,張博濟等等這幫右相黨,纔是真正決定朝堂正常運轉的核心人物。

他和嚴挺之丶盧奐丶李林甫用的是才,那些人,用的纔是人。

用才,早晚會分道揚,只有用人才會天長地久。

既然舉薦韋堅,總是需要理由的,而裴耀卿做爲當下中樞第一號的水利漕運專家,自然會着重在這方面讚揚韋堅。

眼下缺的是財賦能臣,只要你有這個能力,就能上去。

李隆基並沒有表態,而是打算私下裡好好的考覈一下,畢竟韋堅是太子的人,他需要權衡韋堅擔任京兆尹後,給他帶來的好處大,還是給太子帶來的好處大,如果是後者,韋堅門都沒有。

之所以他還會考慮,就是因爲韋堅在擔任平準令時候乾的事,他是認可的。

給朕撈錢的臣子,就是聰明人。

所以啊,不要擔心下面怎麼說你,只要上面認可你,就一切0K。

皇帝用人,只用才。

寧王宅,

「裴公來了,您這麼一來,我這擔子算是卸下來了,」楊話臉上的汗水就沒有停下來過。

做爲一個純的不能再純的門外漢,一點適應時間都沒有,就讓他來負責二王的葬禮,這簡直是在開玩笑。

就算有魏珏在旁輔佐,他也是捉襟見肘。

裴耀卿還算客氣,笑呵呵道:

「辛勞國舅了,接下來都交給老夫吧。」

國舅這個稱呼,最早出自於高力士之口,他是第一個這麼叫的,但是很顯然,即使是他爲楊話站臺,也沒有幾個人跟着他這麼稱呼。

今天裴耀卿離開興慶宮的時候,高力士特意跟了出來,談到楊話的時候,故意加重語氣用了國舅二字,裴耀卿便心知肚明,高力士希望他在寧王府,給楊話撐腰。

別說這是聖人的意思,高力士不過是個傳話筒,就算只是高力士個人意願,

裴耀卿這次都得給這個面子。

今時不同往日,我已經卸任了。

楊話一直跟着裴耀卿,算是學些經驗吧,他驚訝於人家輕輕鬆鬆就將事情安排的有條不素,大多數時候是在安慰寧王家眷,或者與賓客聊天,真正安排工作,只用了很少的時間。

這就叫心中有數,胸有溝壑,才能指揮若定,安排周全。

「結束了.....」裴耀卿終於找到機會,進入靈堂之後,在李瑁身邊坐下,

遞給李瑁一壺水。

韋妮兒與楊絳知機的給人家讓開地方。

李瑁點了點頭:「我還擔心你不會相信韋堅是代我傳話。」

裴耀卿笑了笑:「沒有好處的事情,韋堅是不會做的,我剛開始也以爲,舉薦韋堅,不過是你請他傳話的誘餌,後來纔想明白,這是唯一的破局之策。」

李瑁點頭道:

「我沒辦法離開,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派我的人給你傳話,正好韋堅也在,他肯定也樂意跑一趟,他今天自打來了之後,便一直與太子呆在一起,可見是要全力爭取這個位置了。」

裴耀卿搖頭道:

「他是在提醒太子,關於京兆尹一事,東宮不要摻和,太子如果摻和進來,

必犯聖人忌諱,韋堅便沒有機會了,這件事,太子只能什麼都不做,讓韋堅自己去爭。」

說罷,裴耀卿像是重新認識李瑁一樣,上下的打量了李瑁一遍,感嘆道:

「你這一招是絕啊,剛纔見到李林甫之後,我將事情都說了,他非但沒有動氣,反而認爲這是最好的辦法,你是怎麼想到韋堅的?」

李瑁笑了笑:

「很難猜嗎?李林甫現在的矛頭都在李適之身上,兩派之間隨時正面衝突,

這個時候李林甫怎麼可能充許韓朝宗出任京兆尹?你是保不住這個位置的,從曲江公罷相之後,其實你的仕途便已經結束了,問題只在於,你會以什麼方式徹底離開,很顯然,有人現在想要一石二鳥,同時收拾咱們倆,右相府丶十王宅丶李適之,究竟是誰在暗中針對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韋堅這個攪屎棍一摻和,他們肯定陣腳大亂。」

裴耀卿臉色陰沉道:

「情形太複雜,背後推手到底是誰,很難看明白,讓韋堅上去,便於我們找出敵人,老夫一把年紀了,最後關頭還要擔這種風險,我一定要找出那個王八蛋。」

他心裡清楚聖人要換他,但聖人不會自己去羅織交構親王這樣的罪名,而是有人揣摩出了聖人的心意,在背地裡使壞。

韋堅進入候選名單,那麼就會有人着急了,擔心這個位置真的被韋堅拿下,

那麼勢必會繼續針對裴耀卿,只有以罪名罷免裴耀卿,那麼裴耀卿舉薦之人,自然就不在備選行列。

裴耀卿這是以身入局,打算在仕途的最後階段,將這個隱藏的敵人一舉乾死,不留後顧之憂。

反正他已經卸任了,在聖人那裡,這是一份人情,我的主動退讓是爲了不使聖人爲難,那麼聖人自然也不會讓我難堪。

裴耀卿突然來寧王府負責葬禮,自然人人都在私下裡議論猜測。

直到宮裡的消息徹底傳開。

李適之得知消息之後,心情極差,韓朝宗是他請奏聖人調回來的,爲對方爭取京兆尹,也是他在張羅。

如今裴耀卿竟然主動卸任,還舉薦了韋堅,無疑將他的謀劃徹底打亂。

越是這種時候,越是要做好人。

所以他得知裴耀卿在靈堂,於是也找了一個藉口來了。

「裴公啊,咱們之間一定是有誤會,」在真正的大佬面前,不要說那些客套話,而是要竭盡全力讓對方相信,自己的每一句話都是帶着誠意的。

李適之坐下後,苦嘆道:

「我們家那檔子事,想必二位也有所耳聞,於我大爲不利,這都是楊慎矜這個王八蛋在搗鬼,我讓韓朝宗回來,是想多個幫手,絕沒有針對裴公的意思。」

裴耀卿笑道:「舉薦韓朝宗出任京兆尹,總是你的意思吧?」

「沒錯!」李適之坦誠道:

「爲求自保,只能出此下策,這個位置裴公能坐多久,想必裴公心裡比我更清楚,裴寬要不是去了范陽,我萬萬不敢動這個念頭。」

人家也算是很坦白了,因爲大佬們都清楚,節度使在中樞,絕對不能有盟友。

裴耀卿和裴寬,這都是盟友中的盟友了。

除了宗室之外,其它門閥勢力在國家的權力大小,是需要保持在一個平衡的尺度,不能太高,不能太低,時高時低,這個尺度,掌握在李隆基手裡。

裴耀卿點了點頭:

「老夫現在主動讓出來了,不摻和你們的事情,你們最好也別再找我麻煩。

3

李適之知道,人,他肯定是得罪了,但還不至於結仇,於是愧疚道:

「待我解決掉眼前這樁麻煩,再向裴公請罪。」

一旁的李瑁皺眉道:「真有那麼嚴重?」

你可算問我了,李適之趕忙點頭道:

「派去皇陵的道士裡,有幾個王八蛋上奏,說我祖父恆山王的陪陵位置沒選好,壞了昭陵的龍氣,這不是將我架在火上烤嗎?我現在自身難保啊。」

昭陵,就是李世民的陵寢,你壞那個皇陵的風水,都沒有壞昭陵來的嚴重。

因爲幾乎多有人都認爲,李世民的功績是遠高於李淵的,認爲李唐的國祚是人家傳下來的。

但人家李適之的爺爺李承乾,這特麼是李世民嫡長子,當初陪陵選址,是太常寺和宗正寺測算的,那時候沒問題,現在就有問題了?

李瑁忽生念頭,道:

「當年負責此事的,是否宗正卿李志?」

裴耀卿和李適之同時一震,異的看向李瑁,他們心裡有一種猜測,但還是需要李瑁說出來。

李瑁笑了笑:

「你又不懂風水,陵寢也不是你選的,你怕個屁啊?」

李適之頓時心花怒放,我特麼怎麼就沒有想到這一點?真是當局者迷啊,一味擔驚受怕,竟然忘了爺爺的陵寢,壓根就不是我修的。

誰選址,誰營造,誰去擔罪吧。

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31章 妖女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39章 真爭氣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95章 粟特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89章 金花箋第102章 忠王友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86章 敲鐘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53章 撤軍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80章 下簾詩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3章 表妹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83章 互毆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15章 反間計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9章 3角關系第348章 三贏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69章 朱墨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81章 錢監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49章 狗舌頭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67章 賞罰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27章 服務業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85章 月俸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
第303章 我爹是個老實人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31章 妖女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139章 真爭氣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141章 有緣無分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95章 粟特人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389章 金花箋第102章 忠王友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286章 敲鐘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53章 撤軍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80章 下簾詩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3章 表妹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83章 互毆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15章 反間計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39章 3角關系第348章 三贏第21章 大膽的押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69章 朱墨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81章 錢監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49章 狗舌頭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167章 賞罰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314章 十事要說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27章 服務業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85章 月俸第15章 走別人路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39章 絕世高手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5章 父皇聖明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