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

楊絳入宮沒多久,一名喬裝打扮的宦官鬼鬼崇崇進入安興坊,求見李瑁。

這個人李瑁認識,李瑁的管家張並也認識,所以開後門放其入內。

少陽院的宦官,楊思危。

「主母今日會往青龍寺進香祈福,請隋王前往一敘,」

楊思危只是帶來這麼一個消息,便急匆匆的離開了。

他口中的主母,自然就是太子妃韋氏了。

李其實知道,韋氏雖然嫁給了道教弟子,但其實是個信佛的,以前也經常離開少陽院,往長安的各大寺廟祈福,這是正常的信仰活動,監院那邊不會阻攔。

「見還是不見?」郭淑頗爲擔憂道:

「青龍寺在樂遊原上,一路上都在興慶宮的監視範圍,若被聖人知曉,對郎君不是什麼好事,何況韋妃驟然邀約,恐有變故,要不,奴家去吧?」

李瑁也是這個念頭,青龍寺就在興慶宮的南邊,李瑁從王府至青龍寺,正常的路線必然經過興慶宮,就算繞路,也在興慶宮南面宮牆的監視範圍。

興慶宮的禁衛,可不是隻在宮裡,周邊全都佈置着呢,就是爲了監視住在附近的親王們。

李瑁不敢冒這個險,若是讓基哥知道他私會太子妃,只怕會被故意捅出來,

好惡心太子,這與張二孃那一出何曾相似。

再者說,李瑁與太子妃私下見面,李隆基是非常忌諱的,因爲他多半會聯想到太子和李瑁之間有什麼密謀。

他最怕的是兒子,最最怕的是兒子們聯合起來。

「好,你去吧,少說多聽,要探明韋妃此舉的心意,」李瑁又小心囑咐一番後,親自將妻子送出門外。

郭淑身邊除了婢女之外,還有她從孃家帶來的家僕,她日常出行也都是帶着這些人,因爲使喚順手了。

大概半個時辰,郭淑的車隊便停在了樂遊原之下,一路上透過車窗,她可以看到沿路的禁衛,都在仔細打量着她的車隊。

防親人防到這個地步,聖人也是古往今來第一人了。

郭淑曦噓不已,收拾心情登下馬車,在隨從的陪伴下,前往樂遊原上。

去年的一場火,將青龍寺北面的一小片區域損毀,眼下鴻臚寺已經派人在修了。

雖談不上故地重遊,但郭淑想到自己當時還未過門,便已經牽扯進了鬥爭旋渦當中,深感做爲隋王的妻子,今後自當處處小心。

天上烏雲陰霾,眼看就要下雨了,郭淑進入寺廟之後,按照該有的流程,拜佛祈福。

她在等,等韋妃安排在這裡的接頭人,她的車隊打出的是隋王旗號,韋妃既然約在此地見面,自然會多加留意。

不一會,一名知客僧突然從郭淑身邊擦身而過,口中小聲嘀咕了一個地方。

一切都很正常,知客僧以正常的腳步經過,雙手合十,口中一直在念誦着什麼,沒人會想到,他在經過郭淑的身邊時,口中唸誦的經文已經換成了另外一句話。

郭淑接過婢女遞來的雨傘,打在頭頂,傘蓋放低遮蓋住面目,然後朝着寺廟最北的那一片區域悠然步。

被損毀的那一片殿宇,焦黑的院牆外,正有四名身着便服的壯士把守着,他們看到郭淑到來之後,讓開了門口位置。

郭淑天性膽大,吩附隨從留守外面,便一個人走了進去。

殿內一片焦黑,損毀雖然嚴重,但還不至於坍塌,一來寺廟所用梁木粗壯,

塗有耐火樹漆,再者,青龍寺太過重要,趕來救火的金吾衛當時壓根沒管延興客棧,全撲這裡來了。

郭淑低頭看了一眼地上黑灰留下的秀氣腳印,便沿着腳印的路線,轉過正殿,來到了一處夾院當中。

一棵燒焦的柏樹下,正佇立着一名黑袍女子,她整個人被寬大的袍服遮蓋,

只露出那張白皙的臉龐。

黑白相映,分外鮮明。

那人衝着郭淑笑了笑:

「是本宮疏忽了,十八郎確實不宜來此,四娘來才更爲妥當。」

郭淑笑道::「太子妃並未見過臣妾,怎知臣妾是誰呢?」

太子爲儲君,也是君,所以稱臣是正確的,太子妃在東宮有專屬的宮殿,所以稱本宮,也是沒毛病。

韋爲笑道:「正如四娘從未見過本宮,卻也知本宮是誰。」

郭淑微笑搖頭:「您自稱本宮,不難猜的。

韋妃一愣,沒想到這丫頭小小年紀,還是個摳字眼的,有你這麼接話的嗎?

不過她天性善良,並不在意。

天上已經有雨水落下,郭淑見狀趕忙上前幾步,將傘遮在韋妃頭頂,而她自已則有大半個身子露在外面。

韋妃擡手握住郭淑撐傘的手掌,將其拉近一些,這樣一來,兩個人都能在傘下躲雨了。

「你是個好孩子,十八郎大婚之日,我沒能去,是我的不對,四娘見諒。」

她已經從本宮,改口稱我了,因爲在韋妃看來,郭淑終究是弟妹,是一家人。

郭淑恭敬道:

「內中緣由,臣妾心知肚明,自不會怨怪,隋王也從來沒有,他告訴我,您是一位讓人敬愛的阿嫂。」

韋妃笑了笑,淡淡道:

「我雖鮮少離開少陽院,但楊太真去了興慶宮的事情,我還是知道的,將來恐對十八郎大不利,我今天來此,太子也是知道的,他雖不願我來,但我還是堅持來了,只是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化解他兄弟二人之隔,四娘願意幫我嗎?」

受過李瑁交代的郭淑趕忙點頭道:

「其實隋王並不欲與太子結怨,他從來都是被動的,張二孃的事情,隋王也是迫於無奈,他現在很傷心,已經醉酒多日,意氣消沉,皆因楊太真。」

說到楊太真三個字的時候,郭淑咬牙切齒,她是發自內心的厭惡。

她自問,若是換成自己,寧願自絕也要守得一身貞潔,而楊太真恰恰相反。

韋妃嘆息一聲:

「十八郎當年與楊玉娘成婚,是在洛陽,當時我也在場,不過那時候我還只是忠王孺人,身份比她低一層,我對她的印象一直都很不錯,直到她成了楊太真。」

回憶起過往,韋妃也是曦噓不已,言語中頗爲悵然:

「那段時間,我耳內幾乎完全被那些流言語所充斥,無論是誰,私底下都在談論這件事情,而絕大多數人,都將此事當成一樁笑料,可以想見,十八郎那段日子該有多難熬。」

郭淑彷彿見到知音,趕忙道:

「可謂生不如死,從尊貴的皇子,一落成爲天下笑柄,隋王的內心該有多麼淒涼,所以他寧願出嗣,離開那個讓人傷心的地方。」

郭淑是正兒八經的傳統女性,但韋妃不一定,因爲她出身京兆韋。

這個家族在嫁女方面,一直都是眼光最毒辣的,正因爲族內女子身上的政治屬性過重,所以韋家也是僅次於皇家,和離次數最多的家族。

正因家族傳統,所以韋堅對兩個同胞姐妹的經營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韋后的例子在京兆韋看來,不是教訓,只不過是經營不善而倒閉的一家子公司而已。

所以韋妃對太子,其實並沒有多少感情,她只不過是聯姻的工具罷了。

韋堅臨走前,曾囑咐韋妃,李瑁如果主動求和,她一定要幫忙勸說太子,忍李一時以免節外生枝。

她勸了,但是太子渾然不在乎。

於是纔有了今天這場見面,她希望李瑁能在上元節,找機會與太子面談,低個頭認個錯,修復關係。

郭淑也一口答應了:

「阿嫂放心,隋王其實早有此意,只是擔心太子對他成見太深,無法說和,

今有阿嫂這番話,我便有了主心骨,回去以後,一定好好勸說隋王,希望上元節那天,就是他們兄弟倆冰釋前嫌的時刻。」

韋妃頗爲欣慰,只覺眼前的弟媳年紀雖小,言行舉止卻非常老練,比起自己年輕時候不知強了多少,十八郎有這樣懂事的妻子在旁時時規勸,今後也會少做些出格的事情。

於是她笑道:「那咱們說好了,我勸太子,你勸十八郎,但願你我之心願,

達成可期。」

兩人見面的時間很短,前後不超過二十分鐘。

分別之後,郭淑繼續往寺廟主殿誦經祈福,而韋妃則是悄悄的離開了。

楊玉環的心眼很少,本性屬於討好人的性格,或許是因爲十歲便被收養在三叔家裡的經歷有關。

雖然養父楊玄激待她們姐妹四個很好,但楊玄激的媳婦可不是這樣的。

所以她幼時也算是寄人籬下,按她這樣的出身,能嫁給壽王李瑁,已經是萬幸了,她自己也沒有想到,能夠被當今聖人寵愛至此。

正因小時候在家裡沒地位,她才努力的學習樂舞,以討好叔母,偏偏她在樂舞一道又非常有靈性,咸宜大婚之日,她便是因獻舞,而被壽王一眼看中。

「我是個不幸的人,」興慶宮沉香亭內,楊太真握着妹妹的手哭訴着:

「父母早喪,姊妹四人顛沛流離,幸得叔父叔母收留,才僥活至今,我辜負了十八郎,因此常感愧疚,十娘放心,此事我定當全力周旋,以維護十八郎的顏面。」

她的美,是溫柔與端莊,俏皮與純真,嬌豔的面龐如同清晨的露珠,晶瑩剔透,輪廓如山水畫一般柔和。

至於身材,峰巒挺拔,圓潤靈動,雖略顯豐腴,然起舞之時,偏又像柳絮般輕盈。

她的美麗,很難用語言來形容,超凡脫俗,集萬物之精華。

如今的楊太真,已經不穿道衣了。

鮮紅的石榴裙提至肋下,再卷至乳,終於齊胸,兩條束帶繞肩而過,前後穿定,胸線以下,裙幅飛流直垂,奔騰擴散,肩上再罩短繡,外束披帛,梳雲朵髻,金釵步搖。

可謂女子豐,美豔動人。

李隆基確實是搶了一個寶貝,也難怪他會說:朕得楊氏,如獲至寶也,還親自撰寫《得寶子》一曲,不要臉至極。

姐妹倆敘舊,聊的越久,楊太真越是傷心,哭哭啼啼的模樣,早已被內侍悄悄通稟給了李隆基。

本來正在排演歌舞的李隆基聽說之後,憂心的拿着鼓槌就往沉香亭走,

腳步甚急。

等他一進來,看到楊太真那副梨花帶雨的樣子,頓時一陣心疼。

「朕的太真怎麼了?」李隆基錯道。

楊太真轉過臉來,神情哀怨的喊了一聲:

「三郎.

李隆基趕忙上前,關心的將楊太真樓在懷裡,至於楊絳,已經被高力士一個提醒的手勢點醒,趕忙起身挪開,悄悄的離開了沉香亭。

「太真怎麼了?誰惹你傷心了?」一把年紀的李隆基,如今完全抗不出楊太真的撒嬌,只覺感同身受,他自己也跟着傷心起來。

楊太真依偎在李隆基懷裡,哭訴道:

「與十娘回憶過往,念及亡父亡母,怎不叫人傷心?可憐父母已去,家中無以爲繼,念及至此,因而涕下。」

他爹只有四個閨女,沒有兒子,也就說,沒有繼承香火的了。

李瑁對楊絳的吩附當中,提到過這件事,大概是說,只要從族內過繼一人,

繼承楊玄琰的家業,那麼她們家也算是有後了。

以這個由頭,牽引出楊太真希望重歸生父生母名下的慾望,就算是合情合理了。

李隆基聞言一愣,隨即哭笑不得:

「朕以爲多大的事情呢?朕這便下旨,令太真族內過繼一人,承繼玄談之嗣。」

楊玉環一臉感動的脫出李隆基懷抱,就要謝恩,卻被李隆基攔住:

「太真啊,你有什麼心事,大可都與朕說了,朕難道還能不給你辦好不成?」

說罷,李隆基看向高力士:

「楊氏一族,可過繼立嗣者,有何人可選?」

高力士一愣,回答不上來了,我沒有對楊太真的家裡下功夫研究過啊,主要實在沒想到,你能寵到這個地步。

「老奴也不甚清楚啊,還是請聖人問問太真娘子吧?

李隆基一臉不爽,你功夫不到家啊,朕詢問的事情,你也能回答不上來?是不是瞧不起朕的太真?

」「他還真說對了,高力士就是瞧不起。

不單單是高力土,歷史上因李隆基過分寵愛楊貴妃,不理朝政,大臣們不敢指責聖人,於是遷怒於貴妃,對她拒不使禮。

後來一次宮廷宴會上,李隆基讓楊貴妃獻舞,楊貴妃回答:大臣多對臣妾側目而視,不使禮,不恭敬,我不願爲他們獻舞。

基哥當時就怒了,下令所有文武大臣,今後見到貴妃必須行禮。

因貴妃愛穿石榴裙,大臣們要朝着石榴裙下拜,所以纔有了那句:拜倒在石榴裙下。

李隆基的目光看向楊玉環,柔聲道:

「那就太真來說吧,放心,朕給你做主,你選誰做兄弟,朕都照準。」

過繼這種事情,是兩廂情願的,你沒兒子就想讓我兒子過繼給你,我不樂意,那麼你拿我也沒招。

尤其當下楊太真的親爹已經死了,家裡沒個做主的,想要過繼來一人繼嗣,

是非常不容易的,只要大宗不管,這事就很難辦。

偏偏弘農楊氏眼下的大宗,不被其他支族認可,族內可謂一團糟,對外團結,內部因爲祖嗣問題各種爭鬥。

究其原因,弘農楊真正的大宗在南北朝時期便已沒落,隋文帝楊堅丶觀王房楊雄丶越公房楊素這些的,都是硬湊上來的,但因其勢力太大,所以也就接納了。

結果接納過來之後,人家成了大宗了,眼下的弘農楊,就是隋皇室一房的楊慎矜和觀國公房的楊洄他們在爭大宗的位置。

楊玉環自然不敢往其它宗族牽扯,只說了幾個堂兄弟的名字:

「二叔父家有三子,分別是長子銥,次子話,三子,或可從中挑選一人,

聖人可別說是臣妾的主意,臣妾怕兄長們怨怪。」

「他們敢?」李隆基嘴角一勾:

「太真寬心,今後誰對你不敬,便是對朕不敬,我看他們有幾個腦袋?」接下來,楊太真便按照楊絳的交代表達訴求,希望在家裡立嗣之後,能重歸父母名下,李隆基自然毫不猶豫就答應了。

「這都是小事,你方纔說爲朕考慮,希望改名玉環,」李隆基抱着對方,柔聲道:

「朕很感動,你這個主意確實不錯,是十娘說給你的吧?」

楊太真搖了搖頭:

「三郎又多想了,十娘只是與我敘舊,並無旁言,是臣妾覺得..

李隆基笑道:「覺得名分不正?覺得自己曾是壽王妃,擔心朕的顏面?」

「嗯......」楊太真嘟着嘴,重重的點了點頭:

「臣妾在宮內,雖從未聽到過關於此事的言論,但臣妾也不傻,外面肯定很多人都在看我的笑話,私下裡嘲笑臣妾,毀臣妾,臣妾的顏面不要緊,就怕因臣妾而玷污聖名。」

「呵呵..1...」李隆基目光轉向高力士:

「外面果有此類風傳?」

高力士本來第一反應,是回答沒有,但是他突然舉得,楊太真這個辦法可謂絕妙,重新更換身份,這樣一來,對聖人對十八郎,都是好事情。

於是他道:

「老奴沒有聽過,但正如太真娘子所言,人心複雜,他們明着不談,私下裡恐怕也是議論頗多,所以老奴覺得,太真娘子是真心爲聖人考慮,請聖人深思。」

李隆基眉頭一皺,陷入沉思。

說心裡話,他當時衝動之下,度兒媳,事後曾有過一丁點的後悔,畢竟這事乾的,屬實不地道。

但皇帝是什麼?是不認錯,不後悔,朕做的一切都是對的。

後來與楊太真交往時間越久,他後悔的那點念頭早就蕩然無存了,不管旁人怎麼論短長,反正朕也聽不到。

屬於是自欺欺人了。

眼下太真的這個主意,確實不錯,雖然已經太遲,也有些飲止渴,但他想給太真名分,以當下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朝堂那幫人不會答應,若是他執意如此,甚至會有人死諫,因爲臣子們可以允許他睡兒媳,卻決不能允許他娶兒媳。

這是往祖宗的墳頭上泊糞呢,寧王那個老六,本來還顧及朕的名聲,苦心勸諫,後來爲了十八郎,竟然也不擔心自己會不會丟人了。

十八郎過繼,終究還是不如太真的辦法來的妥當。

於是李隆基在權衡之後,點頭道:

「力士來安排吧,找個宮人打死,以太真病逝的名義,給十八郎送過去,你親自去,跟他交代清楚,他要是不願意...

「十八郎肯定願意,」高力士搶答道:

「聖人放心,老奴定會安排妥善。

2

李隆基欣慰的點了點頭,他心裡很清楚,高力士這句話聽起來似乎是在幫李瑁說話,實際上高力士只會爲他這個家主着想,因爲高力士是他最忠心的家奴。

而高力士眼下也是心情極好,本來已經轉身要走了,忽然像是回憶起什麼,

又回過頭來問道:

「那麼,該給十八郎安排一個怎樣的新職呢?」

李隆基一愣,隨即想到,自己曾說過要給李一個可以巡繳京師的職位,那麼這個職位,肯定只能在八衛當中。

如今自己需要對方幫他周全,肯定是要給點甜頭的,反正不論什麼職位,他都可隨時予取予奪。

「左賢右戚,就讓他去右金吾衛吧,」李隆基面無表情道。

高力士微微皺眉:「敢問聖人,職位如何?」

李隆基呵呵一笑:

「力士知道的,何必多此一問。」

「老奴告退,」高力士點了點頭,施禮退下。

最早的時候,聖人冊封十八郎左衛勳一府中郎將,他還是非常擔憂的,因爲他擔心十八郎步了李瑛後塵。

但很顯然,十八郎非常聰明,懈怠政務,每天睡覺,巡查禁中的時候也是吊兒郎當,各處蹭吃蹭喝。

這非常好。

你可以不務正業,聖人不會怪你,但絕不能奮發有爲。

所以高力士心裡很清楚,李瑁這一次又要升官了,右金吾衛大將軍。

李隆基這個人,精於權謀,長於心計,但這次還是被楊太真給矇騙了。

原因也很簡單,因爲楊太真確實是一個沒有心眼的人,李隆基對此非常清楚,所以根本沒有懷疑他的太真,這一次是真的在騙他。

聰明人想要去騙一個人,很容易,但失敗機率也不小,但如果是一個從不說謊的老實人騙你,那麼你被矇騙的概率將會非常高。

不要以爲老實人就不會說謊,你之所以那麼認爲,是因爲他們騙了你,你卻還矇在鼓裡呢。

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56章 宰了他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51章 鑰匙第79章 回去吧第4章 太原郭氏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07章 買房子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62章 醉酒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10章 打穿了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80章 姚 宋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投票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10章 打穿了第139章 真爭氣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10章 沒的選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48章 三贏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80章 姚 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93章 我同意第93章 兵制崩壞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78章 豹鬥犬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42章 天塌了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60章 體面第259章 十望州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93章 兵制崩壞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24章 好戰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331章 罪魁禍首
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56章 宰了他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51章 鑰匙第79章 回去吧第4章 太原郭氏第四十五章 什麼叫大家閨秀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07章 買房子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62章 醉酒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210章 打穿了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150章 這纔是男人第180章 姚 宋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投票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10章 打穿了第139章 真爭氣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310章 沒的選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348章 三贏第七十三章 紫金魚袋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71章 一報還一報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180章 姚 宋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93章 我同意第93章 兵制崩壞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78章 豹鬥犬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342章 天塌了第133章 祖宗顯靈第六十九章 伴食宰相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360章 體面第259章 十望州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93章 兵制崩壞第142章 水滿則溢第224章 好戰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336章 我一定會贏的第331章 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