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同室操戈

十二月初九,

竇帶着他的尺讀,上呈大理寺,將李瑁給告了,理由是無視軍制,私養悍卒,圖謀不軌。

這一次,就沒必要專門找個人去告李瑁了,自己直接出面更爲直接,免得到時候別人還得調查是誰在背後慫人告隋王。

別查了,就是我!

大理寺卿張均得知此事後,一臉的不耐煩,怎麼又是他?

嚴武的時候就是他,交構崔圓還是他,如今又養了一羣河西兵?

我還在因爲李志的事情焦頭爛額呢,把他牽扯進來,你們是嫌當下還不夠亂嗎?

張均不是不想收拾李,但是他現在正在與李適之合作,打算與李林甫過過招,這個時候牽扯進來李瑁,不合適。

我一次只能對付一個人,多了忙不過來。

於是他將這件案子,交給了大理寺丞楊,讓對方來負責調查此事。

張均有過跟李瑁打交道的經驗,心知這是個硬骨頭,那麼對付硬骨頭的辦法,就是愣頭青。

楊就是這樣的人,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今年官員大考名列第一,出身弘農楊氏原武房。

接了這個差事,楊眼晴都沒有眨一下,直接便帶着大理寺的人去了右金吾衛。

別人一看案子牽扯隋王,多多少少有點底虛,但楊沒有,公事公辦,我若因司法而得罪人,那也是爲國家得罪的,你能將我怎麼樣?

對嘍,這種人最難纏,因爲你挑不出人家的毛病。

張均是因爲顧慮太多,所以沒辦法像楊濤這樣一根筋,無論對方將案子辦成什麼樣,張均都知道,這次肯定能好好的噁心李瑁一回。

「將所有來自的河西的軍士都帶來,本官就在這裡見他們,」扛着司法大旗的楊,是不鳥韋昭訓的。

剛一見面,便發號施令。

韋昭訓聽說過這個人,是個硬茬,於是道:

「人肯定不會跑,但是你最好等隋王回來,再查案。」

人家已經將大理寺開具的調查公文給韋昭訓看了,韋昭訓也懶得狡辯,因爲事實如此,只不過就是那個竇鱷告的罪名有點離譜,圖謀不軌?

這四個字你也敢用?

楊璃聞言,頓時皺眉道:

「韋將軍是在阻止本官查案?你若不肯配合,那我便上報中書門下,調領軍衛過來拿人。」

韋昭訓一愣,好嘛,故意噁心我?知道我們右金吾跟右領軍衛不對付?

「本將沒有不配合,既然檢舉的是隋王,你難道不應該等隋王回來再說嗎?」

楊笑了,冷笑道:

「韋將軍自己也清楚,你當下的阻攔是徒勞無功的吧?不用強撐臉面了,大理寺給你一個臺階,我們就在金吾衛衙審訊,不會將人帶走。」

韋昭訓挑了挑眉:

「昨天,我們也拿到一樁案子,只可惜還沒有查清楚,沒想到就被惡人先告狀,我覺得你在調查我們之前,不妨先聽聽這個案子。」

楊沉吟片刻後,點了點頭:

「進去說。」

大堂內,老黃狗一出現,大理寺一衆官員頓時一臉鄙夷,這個人太醜了,好惡心啊。

老黃狗對此不以爲然,瞧不起我的人多了,不差你們幾個。

問話過後,楊接過官員遞來的問話記錄,仔細再看幾遍之後,直接當堂簽署了一份通緝令:

「傳各州縣,緝捕徐重。」

接着,他又看向老黃狗,面無表情道:

「這麼說,你只是聽到對方交談,並沒有見到人,只識得其中一個聲音是徐重,另一個不知道?」

老黃狗點了點頭:「聽聲音,另外一個人年紀不超過四十歲。」

「你能確定?」楊道。

老黃狗笑道:「確定!」

楊呵呵笑道:「你能確定也晚了。」

這話一出,一旁的韋昭訓武慶等人頓時皺眉,因爲人家這句話是在暗示他們:你們是不是打算說附馬就是另外一人呢?晚了....:..因爲人家提前將你們告了,你現在反告,不足以做爲證言。

因爲帶着報復的傾向。

楊濤辦案是很有一套的,剛纔問話的時候,就已經將徐重的來歷都問清楚了,此人原本就是駙馬竇鱷的手下,那麼眼下這件案子,已經逐漸清明。

這是兩個派系之間的爭鬥,那麼這次駙馬做爲原告,被告隋王在形勢上已經吃虧了。

因爲我現在奉命要調查的,不是駙馬在背後有沒有針對隋王,而是隋王有沒有私養河西兵。

很顯然,眼前這個一口療牙的漢子,帶着濃濃的河西口音,也承認了來自河西,是被蓋嘉運帶回長安的。

節度使送給親王五十名河西兵,這案子不小。

竇鱷只是說了說嘴,還沒有付諸行動,但河西兵卻是真實存在的。

楊派人出去,看了一眼院中的日,隨後朝韋昭訓道:

「午時之前,五十個河西兵,一個不少,我都要見到,還請韋將軍協助。」

韋昭訓頓時皺眉道:

「那就有點不好辦,因爲眼下其中一個,被關在長安縣獄。」

「犯了什麼事?」楊道。

韋昭訓將事情解釋了一遍,道:「那是另外一件案子,就不歸大理寺管了。」

大理寺是國家三大司法機關之一,有權調取任何地方機構的卷宗和犯人,韋昭訓也是擔心大理寺插手進來,那麼他們最近找長安令蘇震幫忙放人的事,就要橫生枝節了。

「這個好辦!」楊寫了一封調令,交給下面的一位大理寺官員,道:

「大理寺取審人犯,你去長安縣獄,將人帶來。」

那位官員接過調令,直接便去要人了。

楊不再說話,繼續審閱着剛纔的卷宗。

其實這件案子的問題,可大可小,圖謀不軌遠遠談不上,五十個人能圖謀不軌什麼?搶劫一家商行都夠嗆。

但隋王確實是違法了,做爲皇帝親子,膽子大一點倒也正常,但牽扯蓋嘉運,就不得不慎重了。

畢竟人家竇的尺讀上都說了,這次五十,下次一百,再下次兩百,隋王真要是在長安養個幾百的藩鎮軍士,那就是類如造反了。

所以真正要命的,就是竇鱷臆測的這句話,這句話是觸犯聖人底線的。

但楊辦案是要講證據的,臆測的話在他這裡不管用,所以他打算審一審這些河西兵,最後判個各返原籍。

至於隋王的罪名,不是他說了算,案子最後要上交中書門下來判。

臨近午時,

五十名河西兵全數到齊,列隊站在院中,包括被長安縣衙拿了的馬敦,人家的大獄裡倒也滋潤,沒人給他用刑,就是渾身散發着一股臭味。

楊開始一一點名,按照順序挨個叫進來盤問。

漸漸的,楊越來越膽戰心驚。

這五十個人不是尋常的五十人啊,全是驕兵悍將啊,那個王人傑以前還是從六品下的衙內副將,就比我低一階。

蓋嘉運怎麼敢將這樣的人送進長安?隋王又怎麼敢接收呢?

他已經有點犯憂了,怪不得竇會親自來大理寺告狀,這事情確實不小啊。

一直審到傍晚,楊長出了一口氣,留下一些官員留守金吾衛,負責看守這些河西兵,而他則帶着幾名官吏,抱着厚厚的卷宗,前往興慶宮。

三法司與其它部門的區別就在於,只要是單獨立案的主審官,是有資格直接面聖的。

這是爲了體現司法公正,以免外部勢力干擾審案進程,

今天的李隆基,不在興慶宮,而是去了十王宅。

今年只有十一歲的二十九子涼王李患病了,他帶着武賢儀前往探視。

武賢儀人稱小武妃,父親武重規是武則天的堂侄,她當年在宮裡,是惟武惠妃馬首是瞻的。

但是眼下,沒了武惠妃,又來了個楊貴妃,她在宮裡的地位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即使是親兒子,李隆基探視的時候,仍然是隔着簾子不肯見面。

嘴巴上說朕身上寒氣重,不宜親近,怕傳給李,實際上是怕李傳給他。

十王宅這裡,是需要安撫的,所以基哥來這裡的次數其實不算少,哪家有事了,只要他有時間,都會過來看看。

他需要讓兒子們知道,父親是愛你們的。

年紀大的那幾個兒子,已經不吃他這一套了,但是年齡小的這幾個,還處在懵懵懂懂階段。

太子李紹等人,眼下也在這裡,與基哥父慈子孝,歡快的聊着天,屋內不時傳來大家的歡笑聲。

這時候,一名宮內的內侍前來稟報:

「稟聖人,大理寺丞楊,有要情稟奏。」

慶王琮不經意的看了一眼身後的儀王等人,他們已經猜到,看來竇鱷已經動手了。

李隆基頓時疑惑道:

「大理寺有什麼案子,值得向朕陳述?」

內侍道:「事關隋王,楊申請面奏事宜。」

李隆基頓時皺眉,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力士。

高力士輕輕的搖了搖頭,示意我也不知道。

十王宅那幫人一聽到關於李瑁,一個個的那個好奇心直接爆棚,大家都想聽一聽,十八郎這是又怎麼了?

李隆基在衆兒子身上掃視一眼,猜到這幫人着什麼想法,於是點了點頭,道:

「涼王患病,朕應撫慰,讓他來涼王宅吧。」

衆皇子頓時喜上眉梢,妙哉,又有八卦可聽了。

他們想當吃瓜羣衆,李隆基也想當吃瓜羣衆,他想看看,李瑁的事情當着這些人面說出來,他的這些兒子們都會是什麼反應。

畢竟是親爹,李隆基很清楚李瑁如今在其他兒子眼裡,是非常敏感的話題,

不患寡和患不均,攏共就這麼一個出去的,他們不羨慕李瑁,是不可能的。

李隆基曾在洛陽積善坊的五王宅內住了四年,什麼滋味,他是有親身體會的不到半個時辰,楊帶着人匆匆趕至涼王宅。

李隆基已經帶着兒子們移至大堂,聆聽着廳內正中的六名大理寺官員,將一份一份的卷宗,當衆唸了出來。

親王們也是聚精會神的聽着,茫然不知道,基哥的目光其實一直都在他們的臉上打量着。

注視着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變化,李隆基從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過一句話。

良久後,案情陳述完畢,

慶王李琮發出一個所有人都能聽到的嘆息聲,第一個開口道:

「觸目驚心,觸目驚心......

坐在他上首位置的太子頓時皺眉,竇鱷檢舉李瑁,你們這是要跟十八郎開幹啊?

好家夥,原來你們這麼不安分?

李隆基聞言,淡淡一笑,朝長子道:

「怎麼個觸目驚心?大郎說說你的看法。」

李琮正色道:

「稟父皇,十八郎的膽子太大了,兒臣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他竟然敢在長安私養藩鎮悍卒,他養這些人想幹什麼?兒臣都不敢想。」

不敢想你觸目驚心什麼啊?榮王李琬此刻臉色鐵青,他已經猜到,自己的這幾個兄弟,終於在寧王逝之後,開始對李瑁下手了。

慶王李琮的話還沒說完呢,只聽人家繼續道:

「十八郎出嗣之後,違制之事,不勝枚舉,父皇屢屢寬容,以至於十八郎越發肆無忌憚,五十名邊軍不足掛齒,如果是五百名呢?」

「什麼叫不足掛齒?」同母弟儀王李配合着插嘴道:

「剛纔阿兄也都聽到了,這是尋常的五十名邊軍嗎?一個個戰功彪炳,皆爲河西精銳之卒伍,以一當十之輩,蓋嘉運怎麼敢的?他和十八郎到底是什麼關係?這一點是需要搞清楚的。」

潁王李墩也附和道:「父皇頒《誡宗屬制》,兒臣們奉行不悖,不敢有絲毫逾越,十八郎屢屢犯制,實在是太胡鬧了。」

大理寺丞楊坐在廳內,多少有些如坐鍼氈,這一刻他纔想明白,爲什麼牽扯親王的案子,張均要交給他來辦。

水太深啊.:::

三個親王,三種言論,已經給隋王扣了三項罪名:私養邊軍丶交構蓋嘉運丶

屢屢違反《誡宗屬制》,一條比一條狠。

這可不是黨爭,這是皇室操戈,我怎麼捲進這種事情裡面了?

饒是他這個人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如今也是汗流瀆背。

李隆基點了點頭,似乎對三人的回答比較認可,隨即又看向太子,笑道:

「太子怎麼看?今日是家庭聚會,大可暢所欲言。」

太子頗爲卑微的笑了笑,道:

「兒臣也覺得十八郎有些太過火了。」

「只是有些嗎?」李隆基笑問道。

李紹內心一驚,有些慌亂,不知該如何回答。

他如今在背地裡,與李瑁一直在修復關係,妻子與韋妮兒之間,也一直保持聯繫,事實上,外面的很多事情,都是通過韋妮兒,他才得以知曉。

而明面上,他則是繼續維持與李瑁矛盾重重的假象,這是韋堅和崔等人給他的建議。

今日場景,無疑是落井下石的好機會,在座的可以說沒有哪個人,比他更想收拾李瑁。

但是反過來一想,收拾掉李瑁,真的對他有利嗎?

李瑁在,李琮這些人還有一個可以針對的目標,李瑁不在了,這幫人會不會開始轉頭針對我呢?

慶王琮丶榮王琬丶儀王,這可是同母兄弟,如今又多了穎王墩這個跟屁蟲,四個成年的親王,無疑比李瑁更具威脅。

李紹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裝傻矇混過關,於是一臉爲難道:

「額...::.兒臣認爲,不如讓十八郎回來吧,壽王宅也一直空着。」

李隆基一愣,與高力士對視一眼,兩人同時笑了。

「他如今是嗣隋王,住進壽王宅,算怎麼一回事?」李隆基哭笑不得道。

他看似對太子的回答有些莞爾,實際上聽的出,太子沒有摻和這件事,也不想摻和,想要置身之外,坐山觀虎鬥。

永王李在下面嘴笑一聲,道:

「由此可見,前段時間盛傳十八郎交構裴耀卿,絕非空穴來風,兒臣還聽說,他與嚴挺之丶盧奐關係匪淺,他一個金吾將軍,跟尚書省打的什麼交道?」

我擦,事情越發大了.::.::.楊濤冷汗直冒,一旦將這麼多人牽扯進來,我這個主審官,夾在中間,怕不是難以脫身了。

於是他靈機一動,趕忙道:

「稟聖人,臣這裡還有一樁案子,需要陳奏,事關國寶郎與隋王。」

李隆基眉頭一挑,點頭道:

「說吧。」

於是楊將老黃狗的事情,在廳內陳述一遍,隨後道:

「臣已經發文大理寺,請求主辦此案,也發了通緝令,緝捕金吾徐重。」

高力士皺眉道:「確定不是右金吾的人,在羅織案情?」

「回高將軍,臣可以確定,」楊道:

「被抓的那幾個人也已證實,確實是徐重在南城裡坊佈置的線人,平日裡爲金吾衛收取保費,以及放貸諸事,而徐重,確實是駙馬曾經的下屬,至於詳細情節,還需要徹查。」

高力士眉角一動,警了一眼慶王李琮,後者目不斜視,毫不避諱高力士的眼光。

李隆基已經大概有數了,笑着看向楊道:

「那個什麼李黃狗,他真的以一敵衆?親手緝拿的人犯?」

楊濤點頭道:「臣盤問過,此人年輕時官至旅帥,曾在安西服役,隴西人士,年級大了,蓋帥念其軍功,引爲牧馬,平時專事馬匹,確實力驚人。」

「你就沒有問過,隋王爲什麼要收留這五十名邊軍?」高力士問道。

楊道:「問過了,但一家之言,不足爲信,所以臣沒有敢稟奏。」

「現在讓你稟奏,」高力士沉聲道。

楊一愣,支支吾吾道:

「韋將軍的說法是,隋王覺得內府軍紀廢弛,將士不堪軍事,類如瓷器,外表光鮮,內則粗糙,想要將河西的風氣帶進來,整頓金吾。」

「好大的口氣啊,」永王李頓時站起來道:

「十八郎這是瞧不上我關中健兒?就河西是精兵悍將,我京兆是疲將弱兵?

十六衛還輪不到他來整頓。」

我擦,又一個罪名,楊嘴角一抽,這就是爲什麼他剛纔沒有敢說,因爲太給隋王樹敵了,十六衛全得罪了。

李隆基則是忍俊不禁,笑呵呵的拍着大腿。

他在笑什麼?笑眼前的這幫兒子,是鐵了心要弄李瑁啊。

有意思...

高力士則是皺眉朝李道:

「十六郎就不要挑事了,你這是危言聳聽。」

「冤柱啊阿翁,我絕對沒有拱火,十八郎就是這個意思,天下誰人不知,我大唐精銳盡在關中,」李一臉無辜道。

還精銳呢?你快拉倒吧,太子李紹是從程元振那裡知道一些事情的,自然曉得飛龍軍在河西兵面前,確實不堪一擊,

李隆基哈哈笑道:

「十六郎說的也沒錯,朕的十六衛還輪不到他來整頓,若朕將這件案子交給你來主辦,如何?」

李一愣,下意識看向太子。

李隆基頓時皺眉道:

「你看他幹什麼?」

李紹也是瞬間火起,你個傻逼,我真特麼想扣了你的眼珠子。

李支支吾吾道:

「兒臣沒有審案之經驗啊。」

他又不是傻子,李很清楚這件事是李琮他們在針對李瑁,而他不過是落並下石罷了,真要讓他主審,等於是他直面李瑁,沒有太子支持,他哪能鬥得過李瑁啊?

慶王李琮趕緊道:「沒有經驗無妨,自有大理寺協助,吾弟萬勿令父皇失望。」

「是啊,父皇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婆婆媽媽的像什麼?」儀王李火上澆油道。

他們自然是希望將李也捲進來,因爲李下場,就意味着太子難以規避。

十王宅眼下就是這樣的局面,老大慶王李琮幾個兄弟是一黨,太子李紹丶永王丶延王丶濟王環這是一黨,剩下的小的小,勢微的勢微,不敢亂摻和。

嚴格來說,還有李瑁兄弟這一黨。

這些人,其實都是繼承人,畢竟老李家的傳統就是這樣,別管現在誰是太子,咱們只看將來誰是皇帝。

「兒臣會盡力審查,絕不會冤枉十八郎,自然也不會偏他,」李硬着頭皮道。

太子嘆息一聲,無可奈何,這真是一個棒槌。

李隆基微笑點頭道:

「就由楊來輔佐你,徐重的案子,河西兵的案子,一起辦,朕給你一旬時間,如何?」

李趕忙道:

「兒臣定然查的清清楚楚,一旬足以。」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內侍領着太醫署的醫師,急匆匆來報。

「稟聖人,隋王妃難產,危在旦夕。」

李隆基一震,猛然起身:

「移仗隋王宅!」

其他衆人也是面面相,紛紛跟着李隆基去往安興坊。

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24章 好戰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351章 鑰匙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62章 醉酒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86章 契丹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56章 膽子小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27章 服務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75章 狩獵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61章 田舍郎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章 16王宅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98章 國家隊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62章 撕破臉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77章 李亨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章 16王宅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59章 獻誠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67章 賞罰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93章 老黃狗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10章 沒的選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3章 珍饈丞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93章 兵制崩壞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83章 互毆第79章 回去吧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4章 好戰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93章 老黃狗第167章 賞罰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
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24章 好戰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351章 鑰匙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362章 醉酒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386章 契丹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74章 貴妃出宮第256章 膽子小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127章 服務業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79章 入右龍武軍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175章 狩獵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61章 田舍郎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3章 16王宅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298章 國家隊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262章 撕破臉第326章 荔枝外交第277章 李亨第312章 各路豪傑,齊聚京師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3章 16王宅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359章 獻誠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67章 賞罰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93章 老黃狗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310章 沒的選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3章 珍饈丞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93章 兵制崩壞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83章 互毆第79章 回去吧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224章 好戰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31章 罪魁禍首第193章 老黃狗第167章 賞罰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86章 右賢左戚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