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

王忠嗣這次離京,要帶走三個姓郭的,郭虛己,郭英乂,郭晞。

那麼李琩自然就要來送一送自己的幕僚郭英乂了。

離京的隊伍大約三百多人,其中一半是王忠嗣的幕僚,也就是他的軍師集團,剩下的,是他從長安自行辟易的一些具備某些特長的候補官員。

這些候補可都不是一般人,他們大多是科舉出身,只不過眼下吏部沒有缺,輪不到,可總閒着也不是個事,所以經常被各藩鎮節度使召入帳下,以期用另外的方式嶄露頭角。

自從開元二十年以來,由於邊境用兵愈烈,財政愈發緊張,李隆基開始不斷的削減內地府兵數額,同時大量靠着科舉上來的士子,也無法得到合理的安置。

這就導致失業的進士越來越多,杜鴻漸有個宰相的族叔,才混了一個王府幕職,可以想象那些沒有背景的人,自然境遇更慘。

逐漸的,科舉考試的難度大增,而大量考中又無法安排的士子,形成了一股大唐獨有的風氣:宦遊。

也就是極爲頻繁的工作調動,或遠涉山川,任職邊郡窮邑,或遭貶謫,飄零四方,或者沒工作,四處奔波投簡歷。

歷史上開元天寶時期,大量的名人,如李白、高適、岑參、王維、綦毋潛、儲光羲、崔顥、杜甫等等,基本都有宦遊經歷。

而天寶年間李林甫搞出來著名的“野無遺賢”,並非是真的是嫉賢妒能,實在是朝廷安排不了啊。

他再小肚雞腸,也不會將剛剛入仕的年輕人放在眼裡,不過他那次乾的確實有點離譜,你好歹錄取幾個意思意思,一個不要,斷了士子們的上升渠道,全跑節度使那邊去了,這才導致安祿山兵強馬壯。

而王忠嗣這次離開,朝廷又賦予了他一項新的權利,兼任朔方營田使,而且還是李林甫提出來的,聖人也準了。

看似是給了王忠嗣在朔方,更大的行使職權,實際上是告訴王忠嗣,別特麼總惦記着跟朝廷要錢,自己想辦法。

營田使,就是掌管藩鎮屯田諸事,這是一種搜刮之權,不能以字面意思去理解。

李琩在長安城郊外,遠遠看到了這支隊伍出了城門,其中一些人氣質斐然,一看就不是平凡之輩,可惜李琩都不認識,也叫不上名字來。

王忠嗣策馬在前,見到官道旁駐馬而立的李琩,只是眼神一掃,便轉移了目光,絲毫沒有打招呼的意願。

李琩剛剛用張二孃狠狠惡心了太子一把,導致整個太子黨眼下的士氣非常低落,就連區區十萬貫都沒幾個人敢去爭,李適之也察覺出聖人對太子的不滿,明明答應幫忙,結果失信了,王忠嗣如今很頹喪,看李琩也越來越不順眼。

巧了,李琩看他也不順眼。

我不會因爲你在歷史上的名聲不錯,就刻意巴結,也不會因爲李林甫臭名昭著,就與其疏遠。

我只結交那些對我有用的人,很顯然,王忠嗣非但無用,還會是個絆腳石,李琩將來若是有機會,完全不介意收拾掉對方。

什麼王忠嗣在,安祿山就不敢反,李琩認爲純屬扯淡。

歷來造反的人,人家都是直接衝着皇帝去的,皇帝都不在乎了,誰還在乎你一個大將死沒死啊。

郭英乂脫離出騎隊,過來與李琩等人打招呼,本就瘦弱的他,這次也是輕裝上陣。

在大唐軍中,有嚴格的規定,體重超過某種程度,是不準騎馬的,給戰馬造成負擔不說,還會拖累整個隊伍。

所以軍伍之中,幾乎沒有胖的,王忠嗣也一樣。

“唉......大將軍這兩天心情不太好,聽說高將軍私底下找他,訓斥了一頓,”郭英乂這小子,也是什麼都不瞞李琩,大膽說道:

“忙活了半天,還是一樣的結果,還惹怒了聖人,我們私底下一直在勸,也勸不動他。”

杜鴻漸笑道:“你小子背地裡不要亂說話,軍伍不比它處,口風要緊。”

“我也就是跟殿下發發牢騷,”郭英乂撇了撇嘴,道:“這次大將軍屬實是有些糊塗了。”

李琩忍不住拿馬鞭朝着郭英乂甩了一個假動作,後者下意識就閃。

“你一個新卒懂什麼?”李琩笑道:

“到了軍中,少說話多做事,多聽多學,興許等你再熬個十來年,就知道人家王忠嗣到底是怎麼想的了,現在且嫩着呢。”

郭英乂畢竟是年輕人,何人年少不輕狂,經歷的多了,見識的多了,慢慢會成熟的。

不要對年輕人有太大期望,什麼年紀就是什麼性格,王忠嗣在郭英乂這個年紀的時候,不也是傻乎乎的單騎衝陣嗎?

智兵不勇,王忠嗣能活到現在都是個奇蹟。

他們這邊在聊着天,王忠嗣也不催促,畢竟他知道郭英乂是李琩的人,此行一別,相見無期,他從來不會阻止從軍之人與親友道別。

而他也更不會就此排斥郭英乂,朔方那麼多將領,哪個背後沒有人?

但是隊伍中有一名年輕人,卻是猶猶豫豫,時而停馬眺望李琩這邊,又時而繼續前行。

終於,郭晞最後還是下了決心,向王忠嗣通稟一聲,策馬朝着李琩他們這邊奔來。

聽到背後的蹄聲,郭英乂回頭望了一眼,旋即笑道:

“那人便是殿下未來的妻兄,姓郭名晞,乃郭子儀次子。”

李琩恍然的點了點頭,他對郭晞是沒啥印象的,只是見過郭子儀的長子郭曜,眼下既然知道了,他便主動朝着郭晞迎了上去。

“籲~~~”李琩勒馬停住,衝着來騎笑道:“可是郭二郎當面?”

“不敢,正是郭晞!”只見郭晞右腿一個高擡擺向左側,以一個極爲漂亮的姿勢下馬,朝着李琩行禮道:

“見過隋王。”

李琩也笑呵呵的下馬,將對方扶起:

“自己人,不必拘禮,伱也要去朔方?”

如今離得近了,郭晞終於看清了李琩的相貌,英偉俊逸,儀表非凡,妹妹要是知道了,定會欣悅。

“回稟殿下,今年卑職上番朔方,是兵部的批文,任職王使君帳內。”

卑職這個詞,唐朝就有,來自於御史臺的“執憲者以爲冠,以卑職舉劾高官”。

李琩微笑點頭:“朔方雖苦,卻也是建功之地,我大唐兒郎,自該策馬邊疆,揚鞭塞外,四娘也在長安?”

“就在青龍寺旁的延興客棧,”郭晞道。

李琩點了點頭,沉吟片刻後,道:

“當下我若請見,是否唐突?”

郭晞一愣,大喜道:“絕非唐突,舍妹望殿下久矣。”

“好!”李琩拍了拍對方肩膀:

“你徑自去吧,家中自有我來照顧。”

“卑職拜別隋王!”郭晞起身之後,被郭英乂拉着一道離開。

武慶在一旁笑道:

“日子還沒定,殿下現在去見,是不是早了點?”

李琩翻身上馬,揚鞭笑道:

“早晚都是我的人,何時不能見?”

“哈哈......”衆人紛紛大笑,跟隨李琩揚長而去。

.......

十萬貫,侮辱了太子一把,貶了一個戶部尚書,讓王忠嗣鬱郁而去。

李琩也是逐漸才反應過來,李隆基是故意來這麼一手的,目的就是催促李林甫,早日對付太子。

前太子李瑛,當了二十一年的太子,已經達到李隆基所能忍耐的極限,李隆基也做過太子,所以很清楚在那個位置上,會有多大的期盼,所以李瑛死了。

如今的太子雖然剛剛繼任儲君不過兩年,但是李隆基還是打算早早打壓,以免對方也生出及早即位的心思。

心思是肯定有的,但你不能着急,得我死了才行。

李琩穿越而來,身臨其境的融入這個世界之後,他忽然有一種感覺。

李隆基,其實從來都不是明君。

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會變的,天寶時期的李隆基是什麼樣子,那麼開元時期也一定是那樣。

區別在於,經歷了武后、李顯、韋后、太平公主等接二連三的宮廷變亂之後,大唐急需撥亂反正,而李隆基不得不任用一些賢良之臣,去挽救這個局面。

所以纔會出現姚崇、宋璟、盧懷慎、蘇頲、韓休、張九齡等一位位賢相,在這些人給他打下開元盛世的基礎之後,李隆基真正的私慾逐漸顯露出來。

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聚斂集團的冒頭。

賢相集團處處約束李隆基,使得他無法突破中樞官僚對他的限制,他的慾望是被壓制住了,如今正在釋放。

所以李琩甚至覺得,有沒有一種可能,開元盛世,其實是李隆基無意之中,所造就出來的。

真正的砥柱,是那些賢相們。

想到這裡,已經返回長安的李琩,騎在馬上搖頭苦笑,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一個人,有時候也許會得到真相。

他不敢確定是否真的如此,但無疑對李隆基越來越厭惡。

畢竟前身壽王的記憶裡,他的父皇本就是一個極爲自私自利的人,但也絕對是一個集權皇帝。

集權皇帝,是最可怕,最難對付的。

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59章 十望州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81章 錢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59章 獻誠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34章 三策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119章 小畜生第183章 西市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31章 妖女第218章 何所懼?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98章 國家隊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57章 忠義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8章 356萬戶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79章 回去吧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92章 秘書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27章 護短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30章 韓珠團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56章 膽子小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31章 妖女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
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95章 最大節日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59章 十望州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136章 你別告訴別人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75章 議立新君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91章 臣願爲陛下分憂第381章 錢監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59章 獻誠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34章 三策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287章 庫房鑰匙第144章 三戟崔家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119章 小畜生第183章 西市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231章 妖女第218章 何所懼?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98章 國家隊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57章 忠義第六十六章 李齊物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177章 封疆大吏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245章 某也一樣第38章 356萬戶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79章 回去吧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92章 秘書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68章 託付後事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160章 他跟我是一類人第327章 護短第205章 清流領袖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91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219章 好一個癡呆兒第347章 天下無不是的君父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88章 那是老子的地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207章 真婦人也第230章 韓珠團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56章 膽子小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231章 妖女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