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

電視劇《貞觀之治》當中,馬躍老師扮演的李二,可謂最貼近李世民真實形象的。

而且電視劇當中的服化道具也非常尊重歷史,馬躍老師身上穿着的那身衣服,便是隋唐時期皇帝的皇袍了。

我們仔細看,就能發現其繡飾有着非常明顯的特徵:肩挑日月,揹負星辰。

也叫十二章紋,從隋煬帝開始,正式規定了十二章紋在皇帝袞冕上的具體位置,左肩爲日,右肩爲月,星辰列於後背,還有山丶龍丶華蟲丶宗彝丶藻丶火丶

粉米丶丶等共十二章。

此套冠冕設計可謂華夏皇帝服飾的巔峰之作。

李瑁的冠冕正在緊急製作當中,等到將基哥的喪事辦完之後,他需要在七個月之內,什麼都不能幹,因爲大唐遵循《禮記·王制》中的規定,皇帝駕崩,七個月之後才能下葬。

唐高宗李治於永淳二年十二月去世,但是第二年的八月份才進的陵。

這七個月的時間,被稱爲國喪,也就是舉國哀悼,之所以這麼久,自然就是要讓全國百姓都知道,所有人都得爲皇帝戴孝。

那麼在此期間,任何娛樂活動,婚喪嫁娶,全部停辦,也就是說,郭淑冊立皇后,要等到七個月之後。

但是基哥的棺材肯定不可能在皇城停放這麼久,二十七日之後,就會送往他的陵寢,然後再等六個月纔會入陵。

而就在守靈的這幾天,死了兩個人。

一個是中書舍人崔琳,一個是吏部尚書嚴挺之。

兩個人的年紀都不小了,守靈有時候是要熬夜的,加上三四月的天氣變幻莫測,兩人沒有扛住,猝死了。

這種情況無論在古代還是後世,都非常常見,按照迷信的說法,是被逝者給帶走了,其實多半是因爲有心腦血管疾病。

也就是說,嚴武要服喪了。

不管怎麼說,嚴武誅殺逆賊李亨,這都是大功一件,再加上他親爹是吏部主官,又是死在了工作崗位,按照大唐的制度,等到嚴武服喪回來,是一定要着重撫卹的。

何況還有個吳懷實幫着嚴武說話。

「禮制不能改,但是可以適當放寬,朕觀這幾日年長者極爲疲憊,身心交,」

李瑁在含元殿,召過李林甫與李適之後,道:

「傳制,五十以上,除宗室之外,無需夜裡守靈了,可早早回家歇息。」

李林甫肯定樂意啊,因爲他就超過五十了,眼瞅着崔琳和嚴挺之沒扛住,他也擔心自己扛不住啊,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好日子來了,我死了,於是他趕忙道:

「陛下英明,臣即刻擬製。」

制,就是制度,也就是說,從今以後,五十以上的都不用守靈了,平民家裡也是一樣,當然了,除掉直系親屬。

李適之雖然不樂意,因爲他還得繼續留下,但陛下的這一提議,明擺着對大家都好,此制一出,必然無數大臣對陛下感恩戴德,這是好事,於是他也非常贊成。

等到李林甫離開之後,李瑁示意李適之坐在自己身邊,隨後道:

「等到裴寬回來,讓他就任戶部,至於吏部尚書,你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李適之一聽這話,趕忙道:「國寶郎乃不二之選,望陛下明鑑。」

「朕會挑選適當時機,詢問諸臣,屆時你幫着盧奐推一推,」李道。

李適之一愣,好家夥,我還以爲就衝你跟盧奐的關係,你肯定一口答應,沒想到你跟你爹一樣,還要走這種流程?

這帝王之術,你什麼時候學會的?

「臣明白,」李適之微笑點頭。

但凡涉及到朝堂的重要職位,李瑁目前都不打算擅自做主,他還沒有他爹那麼集權,眼下地位並不穩固,需要慢慢推陳出新。

這個過程是很漫長的,也許幾年,也許十餘年,也許永遠做不到。

到了夜裡,除了宗室之外,年齡大的大臣們,都已經離開了大明宮,大部分都在皇城的公房休息,宗室這邊,李瑁也會適當照顧,爲每一個年長者提供厚被和褥子,准許他們在靈堂內小憩一段時間。

這在從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是李瑁自己也想睡覺,因爲他知道,

年輕人也會猝死。

而他做爲首席大孝子,吃喝拉撒都在這裡,必須熬足二十七日,想想都知道非常艱難。

「陛下,子時了,休息一下吧,老奴代您守一會,」高力士帶着幾名宦官過來,先是展開一幅四面屏風,將李瑁擋在其中,然後鋪好被褥。

李瑁點了點頭:「朕只睡一個時辰,記得喊醒朕。」

高力士微笑點頭,他肯定不會只讓李瑁睡一個時辰,他要連這點覺悟都沒有,怎麼能伺候基哥幾十年呢?

自然是讓李瑁睡到天亮。

殿內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打盹,楊玉瑤見到大部分人已經進入迷糊狀態,於是小心翼翼的挪至高力士身前,小聲道:

「高將軍,讓我跟陛下說會話吧?就幾句。」

高力士瞪了楊玉瑤一眼,以更低的聲音道:

「分不清個場合,這時候是你能驚擾聖駕的嗎?回去。」

楊玉瑤無奈嘆息一聲,又給挪了回去。

「如何?高將軍不肯嗎?」大姐楊卉見到楊玉瑤回來,趕忙問道。

楊玉瑤翻了個白眼:

「我就說不合適,你們非逼着我去,殿內這麼多人看着,我哪有機會?」

楊卉着急道:「可是等到守靈結束,你就更沒有機會了,真是世態炎涼,高將軍已經不將咱們當回事了。」

「不要噪了,」楊玉環聽到這裡,不耐煩的低斥一聲:

「你那麼怕死,你自己去找他。」

「還不都是因爲你?」楊卉冷哼一聲,坐遠一點,再不說話了。

她這句話,將個楊玉環給氣哭了,自打聖人駕崩,姐妹們便變了臉,往日的巴結諂媚都沒有了,對她的態度也是一天比一天差。

她現在最害怕的,就是郭淑,越是見不到人,她越害怕。

大明宮,右龍武大將軍公房,蓋擎在外面值夜,所以他爹暫時睡在這裡。

不過蓋嘉運此刻還沒有睡,而是在與一個人聊天。

韋陟臉上掛滿了疲憊,但是說話卻是中氣十足,兩人之間點了一盞油燈,各自躺在一側,只見韋陟望着天花板,道:

「大功便是大過,蓋師還是要小心的,陛下越是視你爲肱骨,越是會有人找你的麻煩。」

蓋嘉運笑道:「一個李林甫,一個李適之,我都知道,等到聖人入陵之後,

我便會返回河西,他們見不着我,自然就不會找我麻煩了。」

韋陟翻了一個身,看向蓋嘉運道:

「蓋帥在河西,也就剩下不到一年了,屆時朝廷必然召你返京,這麼一來一回,你還不如乾脆趁此機會,留在長安。」

蓋嘉運皺眉道:「我有點聽不懂你的意思了,留下,不是給人攻計我的機會嗎?這次鬧的這麼大,很多人都打算找我的後帳呢。」

韋陟笑道:「那你就不能想想辦法,讓這些人不找你麻煩嗎?長安與藩鎮的官場是不一樣的,在這裡當官,不能總是板着個臉,也不能由着自己的心意去做事,我可幫忙牽線,解除很多人對你的誤解,不管怎麼說,三年之期一到,朝廷肯定會換你,還不如早早經營長安。」

蓋嘉運道:「裴耀卿一日不死,我一日不願待在長安,這個老傢伙一直想要我的命,他們家在京師根基太深,匹夫又得陛下敬重,陛下恐有令其還朝之意,

我留在長安,必被此人所害。」

軍方出身的人,向來都會覺得自身安危,取決於自己身邊的安保力量有多雄厚,在蓋嘉運看來,他在涼州城,城內過萬兵馬,但是在長安,日常出行就那十來個人,這也太危險了。

一旦被人行刺,跑都跑不了。

而反觀裴耀卿,老裴家在長安,勢力非常龐大,兄弟子侄都身居要職,他在長安,還真鬥不過人家。

其實他說的沒錯,李瑁確實要起用裴耀卿,在大家看來,這是因爲裴有能力,威望高,而且李瑁潛龍之時與對方關係就很不錯。

實際上,就是爲了制衡蓋嘉運。

蓋嘉運遲早是要返京的,節度使返京,職位低不了,尤其還是扶龍之功,基本上同平章事是跑不了的。

那麼就需要另外一個同平章事,制衡蓋嘉運,裴耀卿幾乎就是不二之選。

韋陟笑道:「形勢變了,哥奴之權,源自於聖人追尋安逸,因而逐步交付大權,使其膨脹,但是陛下肯定不會這麼做,盛極必衰,陛下初掌大唐,必然勵精圖治,那麼宰相之權勢必遭受打壓,哥奴要走下坡路了,這個時候,蓋帥與其交好,只有好處。」

蓋嘉運一愣,坐起身來,皺眉道:

「與哥奴爲謀,無異於與虎謀皮。」

韋陟也起身道:「哥奴與李適之,你總是要選一個的,就憑李適之與王妃的關係,你也應該知道怎麼選。」

蓋嘉運陷入沉思。

這兩個派系,眼下都有可能對付他,那麼爲了自身安全,肯定需要聯合其中一派,否則就是腹背受敵。

在長安,他們父子的靠山是李瑁,除此之外,並無黨羽,韋陟這是在拉攏他「今後還需韋侍郎多多提點啊,」蓋嘉運拱手道。

韋陟趕忙還禮:「不敢當,都是自己人,理應互助。」

韋妮兒回來的比郭淑快了很多,因爲郭淑是真的去了靈武,但是韋妮兒並沒有抵達涼州。

因爲隴右的安思順動了,河西負責阻截安思順的大斗軍烏懷願,傳信給蓋威,讓他先別過來,於是蓋威和韋妮兒都守在平涼沒有動。

後來蓋嘉運在得知聖人駕崩的第一時間,便傳信給小兒子,着他立即將韋孺人帶回。

所以三月底的時候,韋妮兒便帶着兒子李仁回來了。

城外的赤水軍大營,蓋庭倫將蓋威他們迎進來之後,朝着韋妮兒拱手道:

「現在京師很多人都在揪着卑職不放,今後全仗貴人庇護了。」

他現在,就是整個大動亂過程當中,蓋嘉運最大的把柄所在,而蓋嘉運最擔心的也是堂弟被別人拿來做文章,以此攻計他。

眼下陛下剛剛繼位,還沒人敢動他,等到時間久了,他們必然會坐不住。

別的不說,羽林軍那幫人可是都記着蓋庭倫呢,損失了那麼多人,都是沾親帶故的子弟,不記恨蓋庭倫是不可能的。

所以眼下如何將蓋庭倫的事情有個定論,是蓋嘉運最爲着急的事情,玩政治他們爺倆不太行,所以需要求助韋家。

韋妮兒上前道:「太守放心,此事必爲你周全。」

將韋妮兒成功送回來,蓋威就需要趕緊回去了,不然河西沒人坐鎮了。

安思順已經接到朝廷旨意退兵鄯州,返程之路將會非常安全。

而韋妮兒,需要等到夜裡,在他爹金吾衛的護送下悄悄返回隋王宅,然後化妝成大病初癒的樣子,換上孝服,才能帶着兒子去皇宮。

夜裡,入京的馬車上,韋妮兒才得以從父親口中知曉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只聽韋昭訓苦嘆道:「不能怨我啊,你見了陛下,千萬幫我解釋清楚,我當時不知道聖人已經駕崩,哪來的膽子去圍十王宅。」

韋妮兒則是一臉怨言道:

「你也不想想,不是緊急關頭,夫君會讓你去圍十王宅嗎?瞻前顧後最是壞事,你還不如那個姓郭的,他都敢帶兵來長安。」

韋昭訓苦着臉解釋道:

「這能一樣嗎?他的家眷可不在長安,我呢?一大家子人呢,走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

「你呀,讓我說你什麼好,」韋妮兒搖頭嘆息:

「好在一切順遂,諸王沒有鬧事,我會幫你說話的,夫君自也不會跟你計較,但記住了,今後再給你派事,切勿猶豫半點,今後我在宮裡,可是指望你們呢。」

韋昭訓趕忙點頭:「這個你放心,族內不會讓你吃虧的。」

當爹的,如今在親閨女面前已經變的卑微起來,這都源自於身份的轉變,按照當下的後宮制,韋妮兒多半是四妃之首。

李隆基因爲楊玉環的緣故而恢復後宮舊制,那麼皇后之下便是四妃:貴妃丶

淑妃丶德妃丶賢妃。

韋妮兒就是貴妃。

而楊玉環眼下,因爲無子,所以已經是太妃了,如果有兒子封王,則是帶上兒子封號,例如封晉王,便是晉王太妃。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隋王宅的所有奴婢下人,這下子要翻身了。

大唐的宮內,不是隻有宦官和宮女,有鳥的人也是有地方安排的,那就是殿中省,掌皇帝生活諸事,只看它下設六局的名字,就知道這個地方不是自己人,

是萬萬不能放心的。

尚食局丶尚藥局丶尚衣局丶尚舍局丶尚乘局丶尚琴局。

眼下的王宅,很多重要人物,如管家張並等人,已經進入皇宮,分赴六局接掌事務,這是必須的。

別看他們從前只是王宅的奴僕,去了殿中省照樣可以乾的很好,因爲他們的本質沒有發生改變,都是伺候李瑁這一家。

高尚的女兒高孝娘,從前是多麼卑賤的職位,人家眼下已經去了內侍省,擔任宮鬧局的一名女官,負責李瑁今後所有宮眷的日常開支供應。

宮內的大換血已經開始了。

那麼這個時候,郭淑和韋妮兒誰來的早,誰就有機會安排心腹。

因爲李瑁現在正值用人之際,無論郭淑的人還是韋妮兒的人,說到底都是他的人。

簡單裝扮之後,韋妮兒便帶着兒子,披着孝服往皇宮去了。

人家此番再入皇宮,可就不需要勘驗牌籍了,監門將軍都得親自出來迎接。

直等到天微微亮,韋妮兒才一臉香汗的進入含元殿。

這個時候李瑁已經醒了,在隔壁側殿簡單洗漱過後,依然跪坐在上方,高力土見到韋妮兒帶着李仁來了,第一時間過去抱起孩子,將孩子放在了李瑁身邊。

孝子賢孫,眼下首席賢孫還沒回來,次席賢孫肯定得頂上去。

李瑁看了兒子一眼,朝着韋妮兒點了點頭,眼神中傳遞出一份關懷,韋妮兒朝着丈夫點了點頭,隨後便跪倒在基哥靈柩一側,開始哭靈。

本來還沒有到哭靈的時候,結果韋妮兒這麼一哭,其她女眷也紛紛遮住面部,上前圍繞着基哥開始放聲大哭。

高力士一臉慈愛的抱着懷裡的李仁,朝李瑁小聲道:

「等到皇長子回來,陛下就可以議立封王之事了。」

李瑁點了點頭,大唐開國至今,好的王號全都用過了,什麼晉秦齊楚,那是想都不要想了,一般只會出現在二代,二代以後就沒有了。

所以無論是李信還是李仁,王號都會很普通。

監院已經撤掉,曹日升現在失業了,剛纔高力士還跟李瑁說,希望曹日升掌管掖庭局,李瑁同意了,畢竟他現在還不能太過於違背高力士,這宮裡可都是人家的人,暫時需要先穩住對方。

約束高力士的,還沒有回來呢。

「偃月堂有沒有動靜?」李瑁小聲問道。

高力士道:「老奴打聽過了,還沒有,李林甫大概是忘記了,否則不該這麼遲還沒有反應。」

李瑁繼位之後,每日常朝肯定是要舉行的,偃月堂已經失去其價值,那麼存放在那裡的中樞密檔,就該第一時間送回來。

可是李林甫沒動靜,興許是真的忘記了,畢竟對方這段時間一直住在中書門下,壓根沒有回家,但是別人也沒動靜,那是在等着李林甫出醜。

「你去給李林甫提個醒,都什麼時候了,他還敢壓着東西不放,」李瑁道。

高力士點了點頭,出去辦事了。

韋妮兒哭靈結束,起身的時候,故意經過楊玉環身邊,然後看似不小心被對方的腳尖給絆了一下,她身旁的女婢趕忙將韋妮兒扶住。

然後韋妮兒報復性的一腳踢在了楊玉環的小腿上。

而楊玉環吃痛轉身,當她看到落在自己身上的那道凌厲眼神時,頓時一陣心悸。

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韋妮兒平日裡沒有表現出對楊玉環的敵意,並非因爲她沒有仇視對方,而是因爲韋妮兒是個小的,不能代替郭淑去做這件事。

但人家現在這個小的,可不是一般小的了。

女人當中,基本上算是一人之下了。

楊玉瑤也見到了這一幕,頓覺心寒,拉着楊玉環轉過身去,不再看向韋妮兒。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她跟韋妮兒的關係算不錯的了,從前說話也很隨意,但是現在,她也開始畏懼起了對方。

韋妮兒來到李瑁身邊坐下,擡手握住丈夫的手掌,夫妻倆對視一眼後,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大家心裡都非常高興。

因爲今後,沒有人可以再拘束他們。

「逆賊的家眷如何處置?」韋妮兒道。

李瑁低聲道:「這種事情我不能主動提,需要有人提出來,我做決定。」

韋妮兒點頭道:「我來囑附宗長韋陟,讓他提。」

「好,」李瑁點了點頭。

原來的少陽院,幾百口人,眼下可都是逆賊的同黨了,奴婢那些自不必說,

死路一條,但是皇孫呢?

皇孫裡面可是有大有小,正常來說,肯定是永絕後患,但是李瑁不能這麼做,畢竟那也是他的侄子侄女,所以他需要下面的人明白他的意思,代替他去做。

韋家跟少陽院是有仇的,必然是希望斬盡殺絕,其中自然也包括韋妃之子。

大家族在這種時候,做事情可是比誰都狠,韋妃已經毫無價值了,當下有價值的,是韋妮兒。

國事是非常多的,所以大臣們在祭拜了先皇之後,都會在宣政殿,臨時處理一些公務。

李林甫在得到高力士點醒之後,恍然大悟,趕忙派人回自已家,將所有的檔案全部搬運回來。

李適之見狀,心叫可惜,你反應的太早了點,再遲一點的話,便有人會奏稟陛下,說你不願意交權。

關於李亨子嗣的問題,韋陟提了出來,流放,至於女眷全部誅殺。

李亨這次不叫犯錯,他這是弒君,所以判的狠了點,女的是一個別想活了,

包括那個杜良娣,噢對了,還有她爹杜有鄰。

子嗣說是流放,其實不過是在展現李瑁的仁慈,其實半道上也是一個都別想活,最後無外乎病死累死之類的,反正不是陛下弄死你的。

今天呢,比較特殊,因爲郭子儀也來了。

他跟蓋嘉運對視的那一眼,完全就是針尖對麥芒了,裴耀卿看在眼中,連忙朝郭子儀招了招手:

「子儀來這裡。」

人家現在是朔方節度使,跟蓋嘉運一個級別,關鍵還比蓋嘉運朝中的人多,

因爲他有一個非常靠譜的盟友,寧王集團。

李現在是不想當官也不行了,但是呢,他又真的不願擔太多事務,畢竟閒散慣了,所以尚書左僕射,就最合適。

他起身將郭子儀拉了過來,先是與裴耀卿小聲交流一番後,開始向衆人介紹起了對方,明擺着就是在告訴別人,我們是一夥的。

「終於見到郭帥了,久仰大名,」蓋嘉運起身笑道。

郭子儀揖手道:「蓋帥之威,如雷貫耳。」

他們倆嘴上挺客氣,但是大家都看得出,兩人一點禮敬對方的意思都沒有。

大臣們對此,也是樂見的,因爲朔方與河西比鄰,這兩邊的主官,不能友好,纔是符合朝廷利益。

別看郭子儀是初任節度使,但是人家比皇甫惟明強太多了,皇甫能管的了隴右嗎?管不了,但是朔方,郭子儀可以,因爲那是郭王輪流做莊的地方。

「好了好了,見也見過了,都先坐下吧,時間有限,」李林甫招呼所有人坐下後,道:

「剛纔我見過陛下,陛下的意思,運河改道勞民傷財,應即刻停止,維持原樣。」

說罷,他朝着裴耀卿道:

「陛下最信任的還是煥之,水陸轉運事宜,就託付給你了。」

裴耀卿點了點頭:「自不會讓陛下失望。」

他本來致仕,就是爲了躲開儲君之爭,如今塵埃落定,自然還是希望出來的,尤其是蓋嘉運當下風頭極勁,讓他很不爽,這兩人的矛盾來的莫名其妙,但一旦結仇,那就是不死不休了。

李瑁現在,頭等要做的事情,就是節流,運河改道增加了太多的開支,讓朝廷負擔極重,新豐倉要動,新豐驛要動,這損失無法估量。

這一項政策,讓整個朝廷都覺得鬆了一口氣,節約了這麼一大筆開支,他們不用再爲此頭疼了。

「今年的科舉暫停吧,國葬之年,不宜舉行,」李林甫提議道。

盧奐一愣,頓時反駁道:

「以前可沒有這個先例,天下士子寒窗十年,等的就是這一次機會,怎麼能停辦呢?」

他這麼一開口,李適之等人紛紛附和。

其實李林甫也是好心,能緩一年解決就業,是好事情,何況李瑁剛剛繼位,

人家會安排多少自己人,還不知道呢,你得先給陛下的人騰地方,那麼就沒有地方給士子騰了。

但是李適之他們這邊堅決不同意,於是事情便僵住了。

李適之是故意這麼表態的,因爲陛下讓他推盧奐,這不就是最好的時機嗎?

「國寶郎熟悉銓選之務,應接替吏部尚書,」李適之看向衆人道:

「大家以爲如何?」

第334章 三策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2章 眼下富裕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349章 烏龜第80章 下簾詩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180章 姚 宋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9章 3角關系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87章 讓皇帝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8章 356萬戶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8章 三贏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94章 五武第38章 356萬戶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293章 我同意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5章 走別人路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07章 買房子第378章 房貸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86章 右賢左戚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61章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60章 體面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15章 反間計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93章 老黃狗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69章 朱墨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78章 房貸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
第334章 三策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116章 也就是我心眼好第12章 眼下富裕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00章 死人不會說話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5章 我們該如何道別第234章 便宜行事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349章 烏龜第80章 下簾詩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23章 口技奇才第180章 姚 宋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39章 3角關系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187章 讓皇帝第304章 單于大都護第12章 眼下富裕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10章 超級奶爸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8章 356萬戶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8章 三贏第117章 我的團長我的團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94章 五武第38章 356萬戶第87章 利益小團體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293章 我同意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13章 平康坊三曲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55章 射程之內第192章 你可真會捧第367章 龍要過江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15章 走別人路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07章 買房子第378章 房貸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86章 右賢左戚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61章第215章 實力派新生代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237章 先生大才,一字不改第360章 體面第92章 各演各的戲第315章 反間計第178章 體弱,不能封疆第76章 上架感言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64章 能騙你的都是自己人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93章 老黃狗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369章 朱墨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378章 房貸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