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

魏珏是宰相之子,兄弟五人排行老四,也是家裡官做的最大的,官至鴻臚少卿。

緝拿這個級別,必須皇帝授權,而且必須有合理且正當的藉口。

但是呢,魏環這個人不貪不爭,在鴻臚少卿這個位置上,也是乾的非常優秀,屬於很有能力也很有潛力,還找不出毛病的官員。

那麼怎麼對付呢?無從下手啊。

就連李林甫都認爲,給魏環羅織一個罪名,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且阻力很大,連他這個首相,一時間也想不到辦法。

但是楊釗想到了,負責幫助楊釗搞定詔書的,是中書省右補闕崔興宗,王維的小舅子。

需要什麼詔書呢?

任命魏玉爲河北道採訪使,巡查漕運租庸,即刻上路。

等到魏環離京之後,他就會被楊釗安排在外的左驍衛處決掉,這樣一來,魏玉的親朋好友都會認爲,他是在上任路上遇盜寇襲擊而亡。

死的壯烈,死的體面,死的沒有什麼毛病,魏家也不會因此埋怨朝廷薄情寡恩,薛王妃的事情,也不會被曝光出來,

但是魏環本身,覺得有點不對勁。

因爲他這個級別,按照慣例,傳詔的不應該是一個右補闕,怎麼都得是中書舍人一級的,也不應該讓他連夜出京,河北又沒什麼大事,用得着這麼着急嗎?

可是詔書上,確實是這麼寫的。

「魏少卿趕緊收拾行裝吧,卑職會帶左驍衛護送您出潼關,」楊釗謙卑行禮道。

魏珏坐在屋內,皺眉片刻後,道:

「我需要見一見右相丶左相,至少要清楚,我去了河北,具體應該做些什麼+

楊釗心知想要騙過這種老狐狸,不容易,於是笑道:

「詔書上面雖然寫了,是巡查租庸,但不瞞魏少卿,聖人對李使君在河北做的事情,不滿意,你這次去,其實是幫聖人盯着李使君,督促其催繳賦稅。」

楊釗雖然見識少,但腦子確實機靈,他這番話本來是找藉口爲了矇騙魏珏,

結果瞎貓撞上死耗子了,因爲李隆基下詔,確實經常有明裡和暗裡兩層意思。

明裡的任務高大上,暗裡的任務見不得光。

魏玉聽到這裡,多少信了,因爲偃月堂議事,李林甫確實經常將李齊物罵的狗血噴頭,責怪對方催繳賦稅不利。

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但是朝堂不管這些,只認錢,你交不上錢來,就是你不稱職,至於爲什麼交不上,那是你李齊物應該去解決的問題。

河北最無奈的地方在於,它分成了兩大塊,北部藩鎮區域以及南部黃河區,

李齊物實際上能管了的,只有黃河區。

但是這個地方,土地兼併極爲嚴重,人口又太多,高壓催繳賦稅,直接就會導致人口流失,我只有十畝由,卻要按照一百畝繳稅,我特麼不跑等什麼呢?

河道清淤的工程,其實已經完成了,李齊物現在要做的,就是將漕運貿易量,恢復到清淤之前,但眼下的情況是,漕運恢復不了。

首先,黃河區距離河南很近,去年因爲清淤,一些漕運停掉之後,轉爲走陸路,南下沒多遠就能進入黃河,也就是河南最大的運河碼頭,滎陽板渚碼頭,大唐運河的樞紐所在。

河北商販找到幾條可以規避關稅的路線,算算成本,比起走漕運更爲節省,

因此,大家現在不走永濟渠了。

河北就是這個地理條件,華北平原地勢平坦,開闢幾條走私通道非常容易,

不像山西,山中就夾了一條道,你不走都不行。

所以就導致了河北黃河區的賦稅,去年繳上來的只有江南的四成,往年是七成。

魏珏倒是也聽說了,李齊物當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嚴查陸路走私,但具體效果如何,朝廷這邊還不知道,派自己去監督,聽起來似乎也合情合理。

只是有些太鬼鬼崇祟了。

聖旨做不得假,他也不敢耽擱,安撫好妻兒之後,又交代了一名老僕一些事情,便帶了四十三名隨從,跟看楊釗連夜出京。

大唐高級別官員赴任地方,都是需要護送的,往東走的話,一般還就是護送到潼關,然後坐船,由都水署以及沿途郡縣衙兵繼續護送,直到抵達目的地。

上面來人巡查,地方自然是要接待和保護的,這是慣例。

而魏環此番相信楊釗,還有一點,那就是他在河北當過官,就是黃河區的清河郡與武陽郡,當時還叫州,分別擔任過貝州別駕和魏州刺史。

也就說,那個地方他熟悉,也熟悉他。

古代做官有一個慣例,那就是你去一個地方做官,那個地方原本的官員當中,必須有人是認識你的,不然沒有照片,沒有微信和電話,只靠文,有時候難以證明你的身份。

因爲文可以被偷搶嘛。

所以,到了唐朝,便發展出一套地方官的任命體系,那就是你得在長安當過官,這樣一來,你就能認識很多京圈大佬,等到你去了地方的時候,大佬下去巡查,你至少能夠證明,這是真大佬。

李瑁當下,就在崇仁坊的盧奐新宅,等待着最新消息。

他已經派人去查看了,盯着魏宅的動靜,所以第一時間收到消息,楊釗護送魏珏走朱雀大街,連夜出京了。

「崔興宗竟然也去了?」盧奐臉色凝重道:

「中書省的人去幹什麼?魏珏離京又是去做什麼?」

李瑁道:「等等吧,等到明日,事情大概就能查問清楚。」

不多一會,武慶進來道:

「魏宅有人鬼鬼票票的離開,半路被左驍衛的人拿住了,我們正在要人,還需阿郎的手令。」

右金吾名義上已經不歸李瑁管轄,但是李瑁做爲十六衛之首的左衛大將軍,

有夜禁豁免權。

不過李瑁在這個時候,也不敢輕易豁免,因爲他猜到,楊釗很可能是奉旨辦事。

要不然,以楊釗的級別,絕不可能輕易進入魏宅,那是魏徵的子孫,凌煙閣的後代,威望在那擺着呢。

盧奐見到李瑁猶豫,也大致猜到事情有些不妙,沉聲道:

「魏宅被抓住的人,一定是魏珏派出來往外傳信的,多半是找我,我去要人更爲方便。」

李瑁點了點頭:「我派人護送你去。」

「不必!」盧奐急匆匆起身:

「我倒要瞧瞧,左驍衛夠不夠膽子攔我。」

左驍衛大將軍,是戴國公李道邃,也是大理少卿,就連李道邃見了盧奐,也要禮讓三分,沒辦法,銓選四貴,大權在握。

盧奐與魏環不單單同屬於宰相二代集團,兩人本身便有着深厚的友誼,絕對稱得上至交好友,從他們爹那一代到他們這一代,兩家的關係就非常親密。

魏的兄弟們都是地方官,在京的只有魏珏一人,這種事情,魏珏有事只會找他盧奐,絕沒有第二個人選。

而盧奐這種中樞大佬,宵禁基本等同於虛設了。

在天亮之前,他也順利的將人從左驍衛手裡要了出來,從而得知,這支左驍衛,竟然完全隸屬於楊釗管轄,李道邃都不能管了。

「一個錄事參軍事,竟然能調兵?」盧奐返回家中之後,恰逢點卯,於是和李一道乘車出門:

「恐怕是聖人特授,我都問清楚了,魏玉被拜爲河北道採訪使,負責幫着朝廷監督李齊物,純屬胡說八道,監督李齊物,魏環去有什麼用?他那個性格做不了惡人,待會偃月堂議事,我當面問問李林甫。」

「你問他有什麼用?」李瑁小聲道:

「崔興宗是傳詔的,而崔興宗以前就沒有幹過這種事,中書省恐怕都不知道,明擺着是聖人的安排,恐怕現在,只有你我知道。」

「印璽文牌籍使節俱全,東西是他們頒發的,中書省怎麼可能不知道?」

盧奐皺眉道。

李瑁道:

「這些東西,還不是聖人一句話?聖人要跨過中書省,那不是舉手之間嗎?

你不要在偃月堂提這件事,更不要派人去追魏珏,楊釗現在不能沾上。」

盧奐臉色陰沉,一臉擔憂道:「不對勁啊,事情太反常了,難道是河北出什麼問題了?」

「你怎麼不想想,問題是不是就在魏珏身上?」李瑁道。

盧奐頓時擺手道:「他能有什麼問題?按部就班,兢兢業業,爲政清廉......」

說着說着,盧奐愣住了..

是的沒錯,魏珏身上有個要命的把柄,而這件事,他是知道的。

李瑁不知道啊,沒有人跟他說過,畢竟這段禁忌之戀,事關他的五叔母,那是長輩們從前的風花雪月,知道的絕口不提,小輩們自己無從知道。

「你在想什麼?」李瑁發覺盧負的臉色越來越蒼白,忍不住問道。

盧奐雙拳緊握,手臂顫抖道:

「有人要害死魏珏。」

李瑁頓時愣道:「沒那麼嚴重吧?大理少卿,誰敢動他?」

「現在還不能跟你說..:::」盧奐還不能確定,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所以不會輕易將這樁事情吐露給李。

那麼如何確定呢?盯着薛王宅。

如果真的是聖人要找魏珏算帳,薛王妃也是跑不了的,韋堅也難逃干係。

魏珏好動,薛王妃可不好動。

她不單單是韋堅的親姐姐,還是四個宗室成員的媽,四個兒子都健在,分別是樂安王李瑗,榮陽王李場,嗣薛王李涓,嗣岐王李珍。

一般過繼,都是庶子過繼出去,但是薛王宅,將嫡子李珍過繼給了岐王李隆範,之所以捨得,是因爲爵位合適,要是過繼出去只是個國公,那就沒有那個必要了。

李珍與寧王宅交好,小時候與李瑁的關係也很好,所以他不願意摻和舅舅韋堅跟李瑁的衝突,選擇中立。

但是當他得知魏珏被外放之後,心裡總覺得不對勁,整日憂思,實在是忍不住了,便返回了薛王宅,跟幾個哥哥見面,商談此事。

「不合常理啊,偃月堂內,右相只是輕描淡寫的提了那麼一句,此事就算揭過去了,」李珍在書房內,與三位兄長道:

「當時不單單我覺得不對勁,我觀其他人神情,大概都在心裡犯嘀咕,事後我專程詢問過蕭華與韋陟,他們對此事閉口不談,我猜測,魏珏此番出巡,很有可能沒有經過中書門下,衛府那邊我都打聽過,楊釗去的很突然。」

他們兄弟幾個,都知道老媽的事情,也是從他們知道之後,才設法斷了親媽跟魏珏的聯繫,爲此薛王妃還跟他們生了好兒回氣。

大概是六年前,李珍沒有參與,是他的大哥二哥發現的,直到他出嗣岐王,

兩個哥哥纔將這件事告訴了他。

他們對魏珏這兩個字特別敏感。

「阿孃知道了嗎?」老大李璦看向老三嗣薛王李涓問道。

之所以他不能繼承嗣王,是因爲他這個人語速很慢,說話慢慢吞吞,而且沒有面部表情,給人一種腦子不太好的感覺,事實上,他的反應確實比別人慢一拍,俗稱:愚笨遲鈍。

老二李場沒有繼承爵位,是因爲不討親爹喜歡,沒來由,薛王李隆業就是不喜歡這個兒子。

所以李隆業掛了之後,李隆基將他的嫡子們召入宮中,挨個的詢問之後,欽定了老三李涓嗣薛王。

這三兄弟,在宗族內名聲都很不錯。

「阿孃已經知道了,她的消息比咱們還靈通,我不說,早晚會有人說,」老三李涓嘆息道:

「事情太蹊蹺,魏珏的性格,不適宜巡查地方,這是誰都清楚的,尤其是宣旨之人,太出人意料了,崔興宗級別不夠,楊釗更是不入流,沒見過這樣的先例啊。」

老大李璦皺眉道:「也許與那樁陳年舊事無關,是我們關心則亂,胡思亂想了,畢竟都過去六七年了。」

老四李珍着急道:「能不關心嗎?要命的事情啊,眼下大舅與李林甫斗的正酣,這種時候,別說六七年了,十來年的事情都能給你捅出來,主要是事情發生的時間不對,前段時間你們沒有聽說嗎?李林甫跟裴光庭夫人的事情,當下可是不少人在傳,興許是人家的報復呢?」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是不是,我們都要小心應對,」老二李場說道「總之這件事不能被捅出來,不然我們四個都要遭殃,如果聖人真的知道了,魏珏此番巡查,只怕是凶多吉少。」

「死了最好,死了一乾二淨,」老大李璦道。

這時候,屋門被的一聲推開,四兄弟被嚇了一跳,衝進來的是王妃院的侍女,一臉驚慌失措的喘息道:

「夫人她.....自縊了....

四兄弟面無血色,爭相奪門而出,撲向他們母親所在的庭院。

是的,薛王妃韋氏,選擇了一個最體面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

四兄弟悲痛欲絕,在痛苦的煎熬中熬過一個上午之後,與下午時分,派人往興慶宮報喪。

名義上,薛王妃是暴,不知其疾,至於自縊的真相,四兄弟沒有敢如實呈報。

因爲他們知道,自己的母親非常瞭解聖人,興許就是猜到了結果,才選擇自我了斷,不拖累子女,不拖累她的弟弟妹妹。

韋堅兄弟收到噩耗之後,也是第一時間趕來。

大家眼中的壞人,也許是一名至情至性之人,韋堅不管在外面有多陰險,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那是沒的說的。

尤其還是他們的大姐。

父母過世,兄弟姐妹就是最後的血脈至親,是心靈依靠,薛王妃做爲第二個離開的,自然對衆多弟弟妹妹來說,是一場空前的打擊,尤其也是非正常死亡。

「不報此仇!枉爲人子!」韋堅大罵一聲之後,暈倒在了屋內。

魏珏外放,也許大傢俬下里會胡亂猜測,認爲不符合常理,

薛王妃暴,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年年都死人,你爲什麼就不能死呢?

但是兩件事連在一起,就成了絕殺。

如今是個人都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李隆基得知弟妹突然死亡,第一時間便猜到薛王妃很可能是自盡,他太瞭解自己這個弟妹了,因爲他們倆從前就有過猜忌。

這下子,等於楊釗這件事,辦砸了,但是李隆基沒有責怪楊釗,因爲楊釗並不瞭解自己這個弟妹。

薛王妃用自己的死,最後給李隆基臉上吐了一口唾沫,雖然明面上,沒有人再敢議論了,但是私下裡,大家都心知肚明,薛王妃是被聖人逼死的。

六月二十九,

「昨夜我一夜未眠,時常心慌氣短,」盧奐在南曲與李瑁碰面,臉上無悲無喜,淡淡道:

「魏珏應該是完了。」

李瑁皺眉道:「我最近也覺得很奇怪,去過一趟偃月堂,發現很多人表情都有些不自在,這麼大的事情,大家絕口不提,到底有何隱情?」

「事到如今,可以跟你講一講了......」

接着,盧奐將魏珏與薛王妃有私情的事情講述了出來。

魏珏和薛王妃,就是非常正常的通姦關係,而且兩人年輕時候就有感情羈絆,估摸着是初戀情人。

武家的女人最霸氣,韋家的女人最誘人,一點不假。

四十二歲高齡的薛王妃,竟然將魏環給俘虜了,魏環的條件,年輕女子大把抓,結果貪戀一少婦,不是初戀都說不過去。

李瑁自然是認識薛王妃的,模樣與太子妃非常相似,而李瑁曾經就認爲,娶妻當娶太子妃,因爲太子妃真的是他的菜,是他喜歡的類型。

那麼可想而知,魏珏年少時邂逅薛王妃,恐怕也是如此。

這下子,他算是理通了,當年魏珏找到隋王宅,暗示李瑁收拾嫁入少陽院的張良娣,那時候他就猜到,魏珏肯定是有什麼把柄在韋堅手裡,如今看來,這個把柄這麼大,韋堅也真敢用。

『大概是開元二十年,好像是那年吧,我記不太清楚了,聖人曾經患病月餘,隋王有印象嗎?」盧奐道。

李瑁道:「那是開元二十一年,我自然知道。」

盧奐接着道:「嗯,那年聖人患病修養,有三十四天沒有主持朝會,但是當時滿朝大臣,並不知道聖人是患病了,內侍省的說法,是聖人因思念太后,而哀痛傷懷,故而息朝,至於患病,我是後來才知道的,但是當時有兩個人,知道的很早。」

「一個叫韋賓,一個叫皇甫恂,這兩人是最先知道的,大家後來知道,也是他們傳開的,」盧奐繼續道:

「而他們之所以知道,是因爲韋賓是薛王妃的胞弟,他從薛王妃口中得知,

故而宣揚開來,事後,韋賓坐死,皇甫恂貶錦州刺史,從那個事後開始,再也沒有人敢在私下裡妄議聖人。」

李瑁搖了搖頭:「那時候我年紀還小,又在十王宅,這兩人的事情沒聽說過,父皇患病,我也是從母妃那裡得知,並且囑咐我不得外傳,這麼說,我這位叔母,很早之前就得罪過聖人了?」

盧奐點頭道:

「當時薛王都嚇的不輕,親自奪了王妃的正室之位,帶着王妃披髮,入宮請罪,聖人情重姜肱,自然沒有責怪,當時言道:吾所猜於兄弟者,天地共咎之!

並下諭王妃韋氏復位。」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薛王妃跟李隆基結仇了,因爲韋賓是她的親弟弟,被殺之後,還被踢出了族譜,不受香火祭拜,成了孤魂野鬼,只是因爲說了實話。

你不就是生病嗎?爲什麼就不能讓人知道?薛王妃當時想不明白啊。

而且當時是兩個人在傳,另外一個只是被貶官外放,而她的弟弟,則是被坐罪賜死。

那口怨氣,在心裡一就是九年,臨到最後,化爲一口濃痰,吐在李隆基的臉上。

基哥會在乎嗎?壓根不在乎的,只是會在心裡感嘆,自己這個弟妹,原來這麼記仇啊?

正是因爲了解李隆基的性格,知道李隆基有多狠,所以她在得知魏環外放之後,第一個反應過來。

她知道自己不會有好下場,當年不過是告訴別人你生病了,就死了一個弟弟如今給你弟弟戴綠帽了,我恐怕會死得很慘。

她知道,自己終將會體面的死去,與其等人家下詔,不如自我了斷,最起碼,還能與丈夫合葬在一起,享受王妃規格的祭奠。

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75章 狩獵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62章 撕破臉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80章 姚 宋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25章 隴右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62章 撕破臉第327章 護短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90章 有喜第190章 賜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66章 白月光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66章 白月光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3章 互毆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89章 金花箋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30章 搶親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78章 豹鬥犬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61章 田舍郎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66章 白月光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86章 契丹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3章 表妹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07章 買房子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89章 金花箋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49章 烏龜第127章 服務業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9章 一襲紅衣
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56章 躺平第一人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75章 狩獵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262章 撕破臉第170章 你在反駁我?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346章 家賊難防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180章 姚 宋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196章 同室操戈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六十章 要死一起死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24章 勳國公房第125章 隴右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62章 撕破臉第327章 護短第24章 道本玄元皇帝之教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90章 有喜第190章 賜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366章 白月光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66章 白月光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31章 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3章 互毆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389章 金花箋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30章 搶親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309章 王八看綠豆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191章 河西駐長安話事人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278章 豹鬥犬第217章 富貴同享第261章 田舍郎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366章 白月光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86章 契丹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316章 勞民傷財第130章 宗籍擴容第107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3章 表妹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307章 買房子第163章 莫要負了我一番苦心第389章 金花箋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349章 烏龜第127章 服務業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39章 一襲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