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讖書

正月十三,是沒有宵禁的,人們也只有在每年當中的幾次節日裡,可以夜晚在街道上游耍。

這其實是非常有趣味的事情。

比如捉迷藏,今夜長安的每一個角落裡,幾乎都有孩童在捉迷藏,甚至還有大人。

因爲人們的娛樂活動太枯燥了,所以大人們也會玩。

大街小巷掛滿了燈籠,還沒到子時,已經有不少被偷盜了,這種現象無法杜絕,只能怪你沒看好。

武明堂眼下的手裡就拎着一盞白帽方燈,非常的精緻,應該是出自大戶人家,被她給順走了。

一人一燈,搭配的異常和諧。

老黃狗像個跟屁蟲一樣跟在後面,燈籠就是他給人家取下來的,他覺得能爲這樣的美人兒服務,是一種榮幸,似乎武明堂只要一句話,上刀山下火海,他也願意。

「老黃,」武明堂又轉過身來,微笑着朝老黃狗招了招手。

老黃狗屁顛屁顛的就過來了:

「夫人有什麼吩咐?」

「我的人都沒你的本事,你看那盞燈,」武明堂指向遠處街道的一盞四角蝴蝶燈,道:

「好看嗎?」

老黃狗的目光隨着青蔥般的手指看了過去,像是吃了迷藥一樣,點頭道:

「好看。」

「那就有勞你了,」武明堂甜甜一笑,她雖然年紀大了,但卻有一顆少女心老黃狗二話不說,便穿入人羣當中,衆目之下,動若脫兔,幾下利落的攀爬,便將燈籠取下,然後在幾人的叱罵聲中,一溜煙的跑了。

武明堂看在眼裡,微微一笑,朝着安興坊的隋王宅返回。

在大門口,她正好撞見了返回王府的李瑁。

「還早呢,表姐應該多遊玩一些時候,畢竟來一趟長安也不容易,」李瑁走上前笑道。

武明堂卻是美眸眯起,仔細的打量了一番李瑁的面龐後,道:

「在外面偷吃了?」

李瑁一愣,你是神仙嗎?這都能看出來?

「表姐說笑了,咱們進府吧,」李瑁直接岔開話題,率先登上臺階。

武明堂笑了笑,緊跟其後道:

「我有話要跟你說,你呆會來紫煙閣一趟。」

紫煙閣,就是東宅的那座庭院,原本就叫這個名字,因爲院中有一二層閣樓,好像是宋復哪個女兒出嫁前居住的地方。

所以女孩出嫁也叫出閣。

李瑁其實對自已這位表姐的突然到訪,也是充滿疑惑,你要只是我表姐,自然不會多想,但你還是裴敦復的老婆。

尤其是剛纔老黃狗偷偷湊過來,小聲稟告李瑁,武明堂今晚去了裴府。

裴府眼下只住着一位貴婦人,武家大宗的兩個貴婦見面,會說些什麼呢?

蘭方院那邊,郭淑已經睡下了,李瑁本來還打算見見妻兒再說,如今倒也不必了。

當他進入紫煙閣的時候,武明堂正在卸妝。

她和楊玉瑤是兩個極端,她臉上的化妝品多的一批,髮髻上的配飾更是滿滿當當,要麼說貴氣呢,單是那些髮飾,就值老鼻子錢了。

武明堂很有錢,因爲她家沒有被抄家,她的爹媽武延秀和安樂公主,死於唐隆政變,但是李旦下詔以二品的禮儀安葬,家產全都保留着呢,不比楊洄的媽差多少。

楊洄的媽,是武明堂的親姨媽。

韋皇后四個女兒,老大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這是武明堂的親大伯,等於是大姨媽嫁給了大伯。

老二長寧公主,兒子楊洄,老三永壽公主,嫁給了京兆韋彭城公房,女兒韋秀就是李隆基的順妃,就是她當年幫忙,將韋妃嫁給的太子李紹。

老四,就是武明堂的親媽李裹兒,歷史記載,就是韋皇后和李裹兒毒死了李顯。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唐隆政變,眼下是韋武共享天下。

而唐隆政變,距今不過三十年。

卸妝之後的武明堂,就連李瑁都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怪不得覺得你皮膚不好,感情是被胭脂拖累了,卸妝比化妝好看多了,費那個勁幹什麼?

武明堂眼下的臉蛋,纔算是真真切切的解釋了什麼叫剝了殼的煮雞蛋,白嫩光澤,吹彈得破。

「走吧,去外面坐一坐,」武明堂重新披上披風,令侍女提着火爐來到屋外的廊下坐下。

李瑁一臉無奈,大冷的天爲什麼不在家裡?

武明堂揮了揮手,侍女們全部退下,她這纔拿起一個暖手的小爐抱在懷裡,

仰頭望着天上的圓月,道:

「我在洛陽的時候,幾乎一半時間,是白天睡覺,晚上靜思修行,我身世淒涼,哥哥姐姐早亡,獨留下我一個,身邊從來都沒有一個值得傾訴心事的人,以至於我不相信這世上的任何一個人。」

李瑁點了點頭:「兄弟姐妹,有時候也不一定信得過。」

武明堂訝異道:「嫡親兄妹不一樣的,你有咸宜李琦他們,比我強多了,我不喜歡跟人打交道,因爲會讓我覺得生無可戀,只有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仰望夜空,纔會覺得自己還有好多事情要做,你明白這種感覺嗎?」

我特麼怎麼可能明白?李瑁搖了搖頭:

「我沒太聽懂表姐的話。」

武明堂笑了笑,指着月亮道:「那你就看看月亮,什麼都不要做,只是靜靜的看着,你可以胡思亂想,但不要移開視線。」

你不會是在PUA我吧?李瑁挑了挑眉,擡頭看向夜空。

武明堂沒有再出聲打攪,就這麼靜靜的陪伴着,而李瑁也確實開始了胡思亂想,他想到了很多事情,方方面面全都有。

越想便越沉迷,不知過了多久,才被武明堂的輕聲呼喚拉回了思緒。

接着,武明堂道:「你現在再將目光移到院子裡,四下裡看一看。」

李瑁依言而行。

片刻後,武明堂道:「有什麼感覺?」

李瑁眉頭緊鎖,長長吁出一口氣,沉默半響後,喃喃道:

「望月時所想,彷彿皆爲空幻,再看院中光景,好像被拉回了現實。」

「哈哈......」武明堂掩嘴笑道:

「還不錯,能有這樣的感悟,說明你小子腦子還靈光,所以啊......人如果一直被當下的事情羈絆,什麼都不做成,因爲現實的煩惱太多了,它會讓你沉淪,從而隨波逐流,所以你要去幻想,去思考,一切空幻的事情並非不能實現,

古今成大事者,做的哪件事不是讓人看起來匪夷所思呢?」

李瑁膛目結舌,表姐啊,你這是在點撥我嗎?

「我今後會按照你的法子試一試,」李瑁道:

「至於有沒有表姐這樣的心境,看造化吧。」

武明堂頗爲欣慰的點了點頭:「跟我講講西北的事情吧。」

李瑁皺眉道:「我並不清楚,表姐是找錯人了,再說了,你關心那邊的戰事做什麼?似乎不該是你好奇的事情。」

武明堂笑道:「我好奇的事情多了去了,包括你今晚與誰私會。」

「表姐說笑了,」李瑁頓時老臉一紅,你是有千里眼嗎?難道男人在做完那種事情之後,會有什麼面部特徵?

武明堂嘴笑一聲,指了指自己的腮下。

李瑁一愣,頓時會意,趕忙摸向自己的腮幫子,好家夥,有一抹紅,這是張盈盈嘴巴留下的?

幸好今晚沒見着郭淑,否則定會問他個過來過去。

「偷吃都不知道將屁股擦乾淨,第一回嗎?」武明堂挑眉道:

「今後留心點吧,真是個笨蛋。」

李頗爲窘迫的將臉轉向夜空。

武明堂笑了笑,淡淡道:

「西北的問題,在於皇甫與蓋嘉運不和,指望他們兩個通力協作是不可能的,就算有聖旨,都不可能,因爲他們倆的不和,本就是朝廷一手促成的,現在又希望他們和睦了,拉的回來嗎?」

「合作是需要真心的,真心的去做一件事情才能做好,」武明堂看向李瑁道「所以朝廷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另派一人過去壓陣,級別要高於節度使,方便調度指揮。」

李瑁呵呵道:「你別看我呀,我哪有那個資格?」

武明堂眉指向月亮,嘲諷道:「你連想都不敢想,自然沒有那個資格了,

所以啊,你只能沉淪於現實,任由太子繼位之後,將這座宅子斬盡殺絕。」

李瑁沒有說話,因爲他猜到,自己這個表姐確實是來忽悠他的,剛纔還以現實與虛幻來PUA他,我一個穿越者,直到現在,都覺得眼前的一切都是虛幻的,用得着你給我洗腦?

武明堂見李瑁不聲,繼續道:

「別以爲你現在是什麼左衛大將軍,其實與你當初遙領朔方一樣,都是虛名而已,只有威望和功績,纔是你的立身之本,這就是爲什麼蓋嘉運不好動,李禕動不了,改元之年,聖人是容不得敗績的,無論如何,西北都不能有事,所以另派大臣坐鎮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你,是有機會的。」

「不,表姐說錯了,」李瑁淡淡道:

「朝廷如果真的這麼決定,那麼這個人非我莫屬,而不是什麼只有機會而已。」

武明堂頓時一愣,仔細端詳李瑁的臉龐良久之後,起身道:

「我就知道你剛纔在裝傻,這很好,你確實變了,記住,你現在需要的是威望,沒有人會將左衛大將軍放在眼裡,但是邊關統帥,任誰都會敬你三分。」

說罷,武明堂道:「如果不需要我侍寢,那麼你可以回去了。」

李瑁一愣,二話不說迅速起身,扭頭就走。

實在是受不了你,怎麼什麼話都能從你嘴裡說出來?

望着李瑁離開的背影,武明堂笑了笑:

「竟是個老實人?他還當真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李隆基是怎麼當上皇帝的。

唐隆政變聯合太平公主,誅殺了當時大權獨攬,以皇太后攝政,打算走武則天老路的韋皇后。

當時,宰相宗楚客丶太常卿武延秀(武明堂爹)丶司農卿趙履溫丶國子祭酒葉靜能,外加京兆韋,勸說韋皇后登基稱帝。

也就是因爲這件事,觸犯了太平公主的底線,這才下決定發起政變,扳倒韋皇后。

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太平公主是絕對不充許再次改朝換代的,

攔不住武則天,那是她拿她媽沒辦法,但韋皇后不行。

那麼太平公主第一個想到的盟友,自然是她的親哥哥李旦。

李旦當時做爲輔政親王,權利不小,就是膽子不大,下不了決斷,但是他有一個膽大的兒子。

李隆基沒有太平公主的幫助,是根本不可能成事的,兩人當時合作的時候,

分工明確,最危險的事情李隆基去千,殺人之後的局勢,太平公主來擺平。

所以最後便出現了分贓不均的局面,因爲李隆基是動武的,太平公主是動文的,以至於李旦上位之後,朝堂的權臣一半都是太平公主安排的。

李隆基冒死辦成的事情,最後被人家奪取了勝利果實,所以兩人翻臉是遲早的事情。

那時候的李隆基硬實力不足,但卻已經建立了極高的威望,因爲是他扶大廈之將傾,將李唐從又一次改朝換代的邊緣當中給拉了回來。

這就是他可以跟太平公主鬥法的最大本錢。

威望,真的特別重要,它決定了會有多少人願意跟着你混。

武明堂的提醒,其實非常重要,因爲她在暗示李瑁,你唯一可以拉太子下臺的方式,就是建立威望。

否則就算太子被廢,十王宅裡那麼多人,還會下場跟你爭,但如果你有足夠的威望,那麼就會有更多的朝臣站在你這邊,從而給皇帝造成壓力,促使他不選你都不行。

李瑁回到韋妮兒的棲子院之後,沒有進屋,而是學着剛纔的樣子,坐在廊下望月。

如果西北的走向,真的如武明堂猜測的那樣,朝廷必須派重臣前往壓陣,那麼眼下,似乎只有自己合適。

首先,派去的重臣不需要熟譜兵事,因爲他的任務本來就是調度雙方,促成精誠合作,其實就是個和事老。

再者,眼下的朝堂,除非李禕出山,否則找不到能夠壓制皇甫丶蓋嘉運的合適人選,王忠嗣現在都差得遠呢,牛仙客就算沒病,也不行,因爲蓋嘉運跟他本來就是平輩,他管不動。

那麼做爲曾經有過一次西行經歷的李,無疑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皇帝親子,級別高,足以壓制藩鎮節帥,而且與兩個人都打過交道,再次合作也不算生疏。

眼下的隴右戰區,赤水軍李光弼,是跟着李瑁去的河西,老丈人郭子儀的生力軍也到了。

那麼想要找出一個比李瑁更合適的,幾乎沒有。

這個任務其實就是調節各方關係,但卻能夠混一個天大的榮譽。

當然,前提是打勝仗,敗了那就是罪名了,就是污點。

李瑁思考了很久,你還別說,這個可能不小,眼下的吐蕃,已經撤走了各路大軍,獨剩下石堡城和積石城方向。

換句話說,河西蓋嘉運,應該可以抽出手來,提供更大的支援。

但是蓋嘉運顯然沒有這麼幹,因爲他需要考慮自己,萬一我將河西軍抽調走了,吐蕃殺了個回馬槍,罪又在我。

確實,兩邊真的不可能通力合作,都在考慮自身。

也就是這時候,管家張井來了,說是楊玉瑤從東宅後門進來了,本來張井要將對方往這引,結果楊玉瑤聽說鳩佔鵲巢,直接奔着紫煙閣去了。

「會不會吵起來啊?」張井一臉擔憂道。

李瑁笑了笑:「你當她們是什麼?兩個潑婦嗎?」

說罷,李瑁起身,重新朝着東宅方向走去,一路上見到好多返家的家僕,大家也都去外面尋熱鬧去了,很多人今晚都不會回來。

一年到頭讚的那點錢,說不定這幾天就會全部花光。

而李塌正巧在東宅撞上了高尚的女兒高孝娘。

對方眼下已經脫了賤籍,在東宅的繡房工作,一羣小姑娘見到李瑁之後,趕忙退往一邊低頭行禮。

李瑁只是打量了一眼高孝娘,並沒有說話,就這麼擦肩而過。

紫煙閣外,楊玉瑤已經出來了,見到打着燈籠迎面而來的李瑁後,無奈的搖了搖頭:

「我竟然不知道你家裡又住進來這麼一位。」

她這幾天沒有進宮,自然不知道她的妹妹已經跟人家武明堂切過了。

「大晚上的,有事?」李瑁的目光看向楊玉瑤背後的幾張陌生面孔。

楊玉瑤點了點頭:「找個地方說話。」

另外一座無人居住的庭院,張並先是派人送進火爐烘暖房子,隨後又找了一些吃食和美酒,這才退了下去。

房間裡,只有三個人。

李瑁丶楊玉瑤丶春草。

是春草,不是綠草,這是兩個人,前者是李霄從馮用之那裡找來的,後者是楊玉瑤從王焊那裡買來的,都曾是楊慎矜府上的侍女。

綠草,李瑁已經見過了,我見猶憐,極易引發男人的保護慾望。

而眼下的春草,則是嬌俏可人,圓圓的臉蛋上掛着一對梨渦,非常可愛。

楊慎矜確實有品位啊。

要麼說穿越到古代,最好是大戶人家,因爲可以享受到後世沒有機會享受的東西,要是穿越成窮苦人家,那就是吃後世沒有吃過的苦。

「你將那些事情,再說一遍給他聽聽,」楊玉瑤朝綠草道。

綠草點了點了頭,偷瞄了李瑁一眼後,開始敘述起來。

古代人都迷信,這是衆所周知的,要不然「封建迷信」四個字也不會常常被放在一起使用。

道土丶僧人,各類術土,就是吃了這個福利,所以他們在古代活的非常滋潤,實際上在後世,也有許多這樣的人存在,他們非常賺錢,求上門來佔下問卦的,排隊的人跟景區似的。

那麼迷信這種東西,到底存不存在,誰也說不清楚。

都說科學的盡頭是玄學,後世很多人也信這個。

那麼當下的大唐,除了李瑁之外,幾乎人人都信。

楊慎矜自然不是例外,他家裡有僧有道,負責卦算日常吉凶,聽綠草說,楊慎矜是非常講究的。

今日幾時幾刻出門,穿什麼顏色的衣服,走哪條路,什麼日子要避諱什麼人,都有一套說法。

人家每晚散值回家之後,都會有一封卦圖放在他的臥房,提醒他明日該注意什麼。

簡直就是看着老黃曆過日子。

既然都這麼迷信了,自然就躲不開識語了。

語就是預言,預算將來會發生的事情,這很正常,即使後世,也會有人找人算卦,看看我能不能考上大學,看看我能不能生個兒子,看看我能不能發大財。

長安背地裡玩這個的絕不在少數,但是高官們,是不準這麼乾的。

因爲影響太大了。

爲什麼呢?因爲這玩意不是順口胡的,有一種東西叫識書,專門記載了怎麼解。

漢王充《論衡·實知》記載:孔子將死,遺書曰:不知何一男子,自謂秦始皇,上我之堂,踞我之,顛倒我衣裳,至沙邱而亡。

這句話傳播的相當廣,以至於人們對書深信不疑,都想藉此來預見未來。

書不是孔子寫的,但是那些僧道術士手裡的識書,可以寫成是孔子寫的,

當然,老子丶莊子丶鬼谷子都可以。

反正得是名人。

要是李瑁寫的,那也沒人信啊。

而被楊慎矜引爲至寶的那本識書,聽春草講,竟然是姜子牙寫的。

不會是封神榜吧?李瑁頓覺哭笑不得。

他在這笑,楊玉瑤則是一臉說異的看向李瑁,因爲她不明白李瑁爲什麼要笑?這麼嚴肅的事情,你怎麼能笑的出來。

「也就是說,楊慎矜經常與那些僧道研究書?」李瑁問道。

春草點了點頭:「奴婢只見過兩次,聽不明白,惟有侍女明珠,可解其中一二。」

不愧是楊慎矜的侍女,說話都文約終的,李瑁點了點頭,看向楊玉瑤。

楊玉瑤朝着春草揮了揮手,等後者退下後,道:

「李雪都跟我說了,我出面拿人,得罪右相幾乎是避不開了,不過也沒什麼,既然支持李適之,得罪他也是早晚的事。」

李瑁笑道:

「無妨的,李林甫沒有你想的那麼小心眼,人家看的是大局,你有用一天,

他都不會跟你翻臉,如果真是小肚雞腸,他能坐到如今的位置?」

楊玉瑤嘆息一聲,隨即問道:

「武氏來長安做什麼?」

李瑁搖頭一嘆:「鬼知道她來幹什麼,反正不是過節來的。」

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9章 3角關系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67章 賞罰第193章 老黃狗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57章 忠義第253章 撤軍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18章 何所懼?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93章 我同意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81章 錢監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10章 打穿了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60章 體面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8章 太原尹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90章 賜名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24章 好戰第253章 撤軍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98章 國家隊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95章 粟特人第157章 忠義第80章 下簾詩第180章 姚 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75章 狩獵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章 16王宅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85章 月俸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87章 隔閡
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六十五章 女強男弱第39章 3角關系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333章 伴君如伴虎第167章 賞罰第193章 老黃狗第90章 美輪美奐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57章 忠義第253章 撤軍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五十章 九死一生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9章 斬斷親情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313章 大家都是要吃飯的第218章 何所懼?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293章 我同意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81章 錢監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10章 打穿了第四十六章 情理切害第30章 永徽律疏第360章 體面第153章 養老送終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96章 莊嚴一家第273章 點到即止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335章 捧土加泰山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148章 太原尹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155章 最將風味念家鄉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40章 公主的驕傲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90章 賜名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60章 偃月堂議事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224章 好戰第253章 撤軍第220章 錢沒白花第298章 國家隊第251章 長安處處失意人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95章 粟特人第157章 忠義第80章 下簾詩第180章 姚 宋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175章 狩獵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169章 從前的我,你愛搭不理第9章 不差我這1個第3章 16王宅第7章 我排在第3第203章 第一責任人第85章 月俸第83章 美名冠之第387章 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