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錢沒白花

石堡城確實是丟了。

非常慘烈的一場大戰,隴右精銳盡出,與敵軍圍繞石堡城周邊展開了一場瘋狂的廝殺。

如果只看傷亡,大唐贏了,從安人軍防線進入隴右境內的敵軍被完全殺潰,

統帥慕容阿波渴差點掛了,要不是石堡城被攻破,使得他的殘部與外圍的乞力大軍匯合,他的這支軍隊很可能全軍覆沒。

但是隨着石堡城被拿下,戰局陡然變化,隴右軍徹底轉爲被動,眼睜睜看着吐蕃兩軍合兵,開始在石堡城外圍佈置防線。

所以說從戰略角度出發,大唐敗了。

石堡城丟,等於積石城也保不住,杜希望殘部三千人,撤出石堡城的第一時間,便奔赴積石城。

他們只有十天至十五天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奪不回石堡城,任由吐番加固防線,皇甫惟明將被迫偃旗息鼓,撤回鄯州休整。

這些消息,李隆基剛剛知道。

他的憤怒,並不是因爲邊疆兒郎死傷慘重,隴右局勢由善轉惡,而是因爲他覺得丟人,在尺帶珠丹面前丟人。

舅舅沒有教訓了外甥,反被外甥教訓了。

奇恥大辱。

「這就是你給朕推薦的人!」

李隆基一把將手中的公文摔在了太子的臉上:

「朝廷每年在隴右花了多少錢供養他們?你心裡該有個底吧?就因爲養他們導致財政沉,讓朕不得不設法開源節流,把他們的錢給省下來,現在好了,錢全都白花了,你來告訴朕,這個罪誰來擔?」

太子臉色鐵青的跪在下面,雙拳緊握,牙關緊咬。

老子特麼的長安都沒出去過,你想賴我頭上嗎?吐蕃多線犯境,只靠皇甫惟明一個人,他扛得住嗎?

事實上,皇甫之所以被拜爲節度使,是因爲他傾向於與吐蕃修好,他也曾出使過吐番,與那邊的鴿派大臣關係還不錯。

一個人被擺在一個位置,都是有原因的。

國家財政艱難,根本應付不了藩鎮的鉅額開支,那麼這個時候皇甫惟有明建議與吐番修好,其實是爲國家減少軍費開支。

人家的原話是:兩國既鬥,興師動衆,因利乘便,公行隱盜,僞作功狀,以希勳爵,所損鉅萬,何益國家!今河西丶隴右,百姓疲竭,事皆由此。

不得不說,這是老成謀國之臣。

不過可惜的是,隨着金城公主逝,吐蕃鴿派大臣紛紛下臺,吐蕃方面已經不想與大唐維持友好了。

「隴右孤軍作戰,不得應援,以至丟城失地,損失慘重,兒臣以爲,皆蓋嘉運之罪!」太子聲音洪亮的挺身道。

他這一次還是非常爺們的,選擇力保皇甫,將罪責推給蓋嘉運。

他在裡面跪着,而在迴廊內,李林甫等一千大臣,在外面跪着。

因爲皇帝要教訓太子,不方便外人在場,太子是副君,捱罵的場面不能讓臣子們看到,這是儲君的顏面。

「呵呵......」李隆基冷笑一聲,猛地甩了下袖子返回帝座坐下:

「讓他們進來!」

高力士這纔來到迴廊上,朝一干大臣招了招手。

李林甫回頭望了衆人一眼,搖了搖頭,率先起身邁入大殿。

「從去年六月開始至今,戶部一共撥給隴右糧一百七十萬,錢一百二十萬貫,布二十萬匹....

$

彙報完畢之後,蕭靈將帳目呈上道:

「請聖人過目。」

李隆基怒斥道:「朕不看!朕就想知道,他是怎麼拿着朕的錢,在邊關丟人現眼。」

衆臣啞口無言。

他們眼下無疑是各懷心思,有要保皇甫的,有要對付皇甫的,也有中立派,

但在發表自己的看法之前,他們需要先摸清楚,聖人的憤怒,到了哪種程度。

因爲他們需要看火候添柴。

所以一個個的跟啞巴似的,沒有一個聲的。

這不是慫,他們一個比一個聰明,眼下腦子裡都在瘋狂的轉動着,以便在最佳時機出手。

「都啞巴了?朕在問你們話!」李隆基更加憤怒道這種時候,李林甫不說話不行了,因爲他是百官之首,只見他擡頭道:

「朝廷撥給隴右的軍資,只多不少,去年財政艱難,百官的祿米,很多到現在都沒有發下去,但不論千難萬難,隴右的錢,朝廷給的是足足的,後勤方面既無問題,那麼問題就還是出在隴右本身。」

說完之後,殿內鴉雀無聲,李隆基沒有接茬,其他人也沒有說話。

李林甫無奈之下,只能繼續道:

「臣認爲,錯在皇甫調度不利,安人城是最早被攻破的,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應該判斷清楚賊軍的動機,從而做出穩妥的安排,但事實上,直到石堡城丟掉,隴右的佈置仍是一團亂麻,杜希望死守石堡城,不得救援,慘敗之下被迫撤走,臣以爲錯不在他,安思順勇猛無敵,大破慕容賊軍,斬首三萬,有功而無罪,於情於理,這個責任都在皇甫身上。」

李隆基皺眉道:「太子與你想法不同,他認爲隴右之敗,在於河西支援不及,你怎麼說?」

李林甫正要開口,被信安王李禕搶先一步道:

「稟聖人,河西隴右由來一體,朝廷雖將其劃分爲兩個藩鎮,但實際職責無二,就連朔方也有應援之責任,如今吐蕃主力全都囤積於隴右一線,皇甫壓力倍增,這種時候,蓋嘉運早該出兵支援,臣以爲,是蓋嘉運延誤軍機,以至大敗。」

他的話,是超級有分量的,因爲就在十二年前,是他將石堡城奪回來,並且設立振武軍,將石堡城防線重新打造,變的固若金湯。

那時候李禕一人,統領朔方丶河西丶隴右三鎮,魔下蕭嵩丶杜希望丶裴寬丶

牛仙客一衆大佬。

換句話說,石堡城得失對大唐的影響,沒有人比李禕更清楚,而如何劃分罪責,也只有他最明白。

果然,李隆基頓時陷入沉思。

太子見狀,心裡長鬆了一口氣,好在還有信安王幫着說話。

「臣贊成信安王的說法,」歷來保持中立的中書舍人崔琳,終於下場了:

「如今賊軍的兵力,我們已經徹底掌握,安人軍一線十一萬人,石堡城十方人,積石城五萬人,總計二十六萬人,皇甫可調入戰場之兵,不足五萬人,其餘各軍需鎮守當地,無法離開轄區,五萬對二十六萬,何等之劣勢?沒有應援,丟城實屬意料之中。」

賀知章也趕忙道:「皇甫必有發往河西的求援之公文,韋光乘可以去調查,

若是時間能對上,說明蓋嘉運故意不救,若是時間對不上,皇甫確有大意疏忽之弊,但蓋嘉運仍不能脫罪。」

放在以往,像這種情況朔方都應該支援,但因爲去年朔方也有大事,所以他們不動,沒人會挑刺。

蓋嘉運就不行了,他的首府涼州,南邊就是隴右首府鄯州,兩家是挨着的,

眼睜睜看着對方大敗而不救,很容易落下把柄。

這就是爲什麼蓋擎先知先覺,意識到大事不妙,趕忙投靠李瑁自保,就是擔心朝堂上將罪名都扣到他爹腦袋上。

像這種時候,裴耀卿和嚴挺之是絕對不會參與的,他們選擇不幫李林甫,也不得罪李林甫。

牽扯到了節度使問罪,沒有絕對的利益驅使,誰會願意冒這個頭?

至於牛仙客,本來都已經拖着病體到了殿外,被高力士派人給勸走了。

聖人本來就覺得你晦氣,再撞上這麼嗨氣的事,你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嗎?

李適之在下面猶豫半響,還是說話了:

「眼下形勢未明,前線戰事依然膠着,朝廷此時不宜發文問責,還是等到大局既定,再追究不遲,到底誰對誰錯,韋光乘的奏疏中一字未提,我們未有身臨之感,不宜妄加揣測。」

他知道李瑁和蓋氏父子有交情,這次幫忙,也算是一次示好,而且他的話很公道,不偏不倚,所以也不用擔心得罪少陽院。

河西的戰事,是韋光乘派人送來的,人家就在前線,無疑更知形勢,但奏疏上面沒有埋怨皇甫和蓋嘉運任何一人,可見錯不在他倆。

否則韋光乘做爲李林甫的人,肯定會落井下石,沒有這麼幹,說明大敗另有緣故。

高力士連忙點頭,看向聖人道:

「憲臺的話還是有道理的,這個時候,聖人要耐心一些,若皇甫能像奪回安人城那樣奪回石堡城,也算是將功補過了,至於蓋嘉運,赤水軍應該已經到了,

那麼局勢明朗,也就是半月之間,聖人仙體爲重,莫要爲此操心操勞了。」

人在聽到一件令人憤怒的事情時,大腦會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從而外在表現出來。

但是隨着大腦的感應逐漸減弱,那麼憤怒的情緒也會漸漸平復下來。

李隆基眼下就是這樣,他已經不再想石堡城的事情了,而是信安王和崔琳幫着皇甫說話了。

這兩個人,可都是他手把手的培養的起來的,如今已經向着太子了?

實際上,他完全就是多心,因爲顧忌太子而導致疑心病太重。

李禕和崔琳,都是站在國家的角度去分析的,雖有護皇甫之嫌,但大體上還是出於公心。

不過到了李隆基這裡,就成了私心了,就像當年他也曾有過一段時間,對王忠嗣特別疑心。

屁股決定腦袋,基哥當下的思維已經從西北的戰事跳出來了。

這非常正常,比如你媳婦跟你鬧離婚,正在爭奪家產或者孩子撫養權,那麼單位出了再大的事,你也不會在乎。

衆臣還在針對此事議論紛紛,而李隆基已經在給下面這幫人分派系了。

這就是爲什麼李林甫做爲首相,壓根就沒有說幾句話,因爲他對形勢也沒有一個清晰的判斷。

一切的火候還都不到呢。

「牛仙客呢?怎麼沒有來?」李隆基皺眉看向高力士。

高力士一愣,完子了,我還沒來得及勸走牛仙客,你這是要催我了?

「左相身體不好,經不起長久議政,老奴私自做主,請他回去了,」高力士低頭道。

李隆基冷哼一聲:

「身體不好就回去養着去,將太醫署最好的太醫派去他們家,務使仙客康復。」

李林甫一愣,趕忙道:

「西北軍情乃當下最重,左相不能走啊。」

高力士查拉着臉道:

「右相一定要讓左相病倒在這裡嗎?小疾拖成大疾?於國何益?」

李林甫嘴角一動,心知完蛋了,高力士親自趕人了,這說明是聖人本意啊。

李適之更是聽的膛目結舌,這驚喜來的也太突然了吧?剛剛不是還在討論西北的事情嗎?怎麼又說到牛仙客了?

不過他反應也是極快,趕忙道:

「臣昨日見過左相,他似乎連行走都需左右扶持,可見病疾不輕啊,臣見之,深感慚愧,左相實爲我輩楷模。」

崔翹冷笑着看向李林甫:

「是左相不願回去養病,還是右相拖着不讓左相走啊?我看,是後者居多吧?」

大勢已去了......李林甫笑了笑,坦然道:

「是老夫的錯,是老夫平日裡過於倚仗左相了,實因左相無人可替,奈何奈何。」

人家這句話,等於是貶低了所有人,是你們不行,我纔不讓他走,他走了,

你們照樣不行,想要上來?沒門!

說罷,李林甫朝李隆基揖手道:

「臣舉薦裴耀卿,暫理門下省事務,等到左相康復,再重掌職權。」

李適之嘴角一抽,第一時間看向裴耀卿,你敢點頭,我就敢攻計你。

裴耀卿也是一愣,拿我當臨時傀儡?侮辱誰呢?老子要麼不上,要上就是正式的。

「此事再議!」李隆基大手一揮,起身道「西北的事情你們都安頓好了,朕不是隻會追究邊關,你們哪個做的不好,

朕一樣不饒。」

「恭送聖人!」李適之第一時間開口,爲左相位置保存懸念。

他其實已經猜到,多半是楊玉瑤發力了,這個婦人確實有一手啊,看樣子錢沒白花。

等到李隆基離開之後,李林甫笑呵呵看向李適之,道:

「適之未免太着急了。」

「是右相太心狠了,完全不顧及左相的身體啊,」李適之冷笑道。

看着他們鬥嘴,太子心裡樂的一批,總算出來一個能和李林甫叫板的,這是好事。

說不得這個左相之位,我也得幫你想想辦法。

「咳咳......」李紹乾咳幾聲,打斷殿內的談話,環顧一眼衆臣後,負手離開。

衆人緊隨其後,緩緩出了大殿。

太子的地位,也就是這種時候得以彰顯,尊卑有序嘛。

投票第154章 偃月堂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27章 護短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章 16王宅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4章 太原郭氏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40章 畜......畜生......第366章 白月光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59章 獻誠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69章 朱墨第344章 庭杖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2章 空中樓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44章 庭杖第84章 牛李黨爭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10章 沒的選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78章 別問了第102章 忠王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31章 妖女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93章 我同意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47章 豪蕩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7章 2王3恪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48章 三贏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7章 賞罰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8章 356萬戶第125章 隴右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
投票第154章 偃月堂第四十八章 職分不明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27章 護短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00章 集大成者第354章 大愚若智第3章 16王宅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84章 牛李黨爭第27章 那你可真不行!第199章 夢中懷孕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343章 報什麼喜報喜?第171章 有所論請,天子難違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五十八章 追贈太子少保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86章 右賢左戚第299章 腦瓜子嗡嗡的第4章 太原郭氏第263章 禍亂根源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40章 畜......畜生......第366章 白月光第36章 長安名士小團體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359章 獻誠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369章 朱墨第344章 庭杖第14章 老子肯定不去第五十四章 這話當我沒問過第32章 空中樓閣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301章 這是貴人啊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238章 清平三章第344章 庭杖第84章 牛李黨爭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198章 永王李璘第94章 黃鶴樓形象大使第20章 你想讓我死?第106章 欲蓋彌彰第310章 沒的選第197章 破兇迎吉第78章 別問了第102章 忠王友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380章 重整秩序第321章 憋了九年的怨氣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231章 妖女第201章 河西進奏院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293章 我同意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23章 有野心的女人第41章 外任之重無比焉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255章 出人頭地第296章 明帳和暗帳第147章 豪蕩第226章 洛陽來的貴婦人第34章 好你個賤人第37章 2王3恪第98章 長安百萬家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48章 三贏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65章 什麼是籌碼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185章 伴君如伴虎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265章 對錯在人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7章 賞罰第211章 兩個都是第241章 中樞大官候補第一順位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38章 356萬戶第125章 隴右第377章 針尖對麥芒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