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

明德門就是長安城的南城主門,位於朱雀大街的最南端。

陳玄禮親率五百龍武軍,李林甫帶着上百隨從,太子也帶着數百侍衛,

外加宗正寺一干官員,在明德門匯合之後,便離開了長安。

從隋朝開始,太子東宮,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無論是楊堅楊廣還是李淵世民,其實在對待兒子上面,一點沒有虧待。

按照規定,東宮的實際安保力量,應在一萬人左右,分屬太子左右衛率丶左右司御率丶左右清道率丶左右監門率,左右內率。

但是當下的李紹,也就是有太子之名,並無太子之實。

歷史上李紹在登基的第二年,因爲手裡沒有足夠力量的心腹禁軍,於是又設立了左右神武軍,與左右龍武和左右羽林並稱爲北衙六軍。

而他的左右神武軍,高階將領全都出自一個地方:飛龍禁軍。

李隆基授意高力士創建,將東宮的安保力量壓縮至一千五百人,成立飛龍軍,負責掌管這支禁軍的是一名宦官,高力士的人,程元振。

這是李紹目前,唯一有機會掌握的禁衛部隊,所以他一直派遣李靜忠在私底下,偷偷交好程元振,以備不時之需。

李林甫這次破天荒的來跟李紹打招呼,李紹也想知道對方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便將其邀上馬車。

「右相的面色不太好啊,上次見面的時候,你還是精神健碩丶老當益壯,如今怎的蒼老這麼多?」李紹第一句話就說的陰陽怪氣。

李林甫警了一眼韋妃,笑呵呵道:

「還不是皇甫惟明惹的麻煩,數月以來老夫彈精竭力,身體差了許多,

好在不負衆望,隴右軍需,老夫也都籌到了,接下來的日子好生休養便是,

不勞太子掛心。」

韋妃淡淡道:

「隴右軍糧一共要一百六十萬石,我阿兄一人便籌調一百四十萬,右相還是老樣子,習慣將功勞都攬在自己身上,好在聖人明鑑,知我阿兄才能,

讚譽有加。」

李林甫笑道:

「四海昇平,萬邦朝宗,皆聖人之功,老夫不過是聖人一馬前卒,只知鞠躬盡,至於韋堅,他不過是老夫一馬前卒,如此而已。」

韋妃頓時怒道:

「常聞右相嫉賢妒能,所用皆恭維迎合之輩,我阿兄光明磊落,堂堂君子,斷不會卑膝於右相身前,他若是馬前卒,應與右相一樣,都是聖人的馬前卒。」

「隨便太子妃怎麼說吧,」李林甫笑道:

「聽說您最近與隋王來往頗爲頻繁,族內韋昭訓之女,更是常以各種鬥雞走狗之事,親近隋王,這不是您安排的吧?」

韋妃一愣,異的看向太子。

李紹也納悶啊,他們夫妻壓根沒聽過這件事。

「右相什麼意思?」韋妃冷冷道。

李林甫微微一笑:

「只是給太子妃提個醒,隋王乃笑裡藏刀之輩,小心別被他賣了。」

站在李林甫的角度,他絕對不希望李瑁與少陽院有任何修復的可能,雖然他心裡很清楚,李瑁對太子低頭,不過是形勢使然,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最近他聽說韋昭訓的那個閨女,時不時就往隋王宅跑。

美人計這種事情,不得不防啊,他當年一門心思支持武惠妃,裴光庭的媳婦可沒少攝他。

老夫尚且過不了這關,遙論隋王了。

「笑裡藏刀?」李紹冷笑道:

「那孤豈不是置身於危險之中,一個是刀,一個是劍,防不勝防啊。」

他是暗諷李林甫的口蜜腹劍。

李紹不是傻子,他猜到李林甫這是想挑撥他與李瑁的關係,呵呵....:

既然知道你是挑撥,我還能被挑撥了?

李林甫目光轉向韋妃,道:

「太子妃與隋王,是不是走的太近了一些?您可是兄嫂,有時候還是需要避諱一些的。」

韋妃頓時大怒:

「好啊,你敢中傷本宮?十八郎乃太子幼弟,我爲長嫂,有何避嫌之處?也就是右相內心陰暗,所想皆鬼魅之事。」

「哥奴!你要是再敢亂說話,別怪孤一腳將你端下去,」李紹火氣很大,因爲他完全沒有想到,李林甫膽子大到這個地步?敢拿自己的正妻開玩笑。

這世道真是變了,宰相敢打趣太子妃?

李林甫淡淡一笑:

郭四娘有福氣啊,腹中胎兒得玄元皇帝與萬壽仙君同時庇佑,可謂是真正的龍之龍孫,若是男丁,老夫有意奏請聖人敕封,太子既與隋王兄弟情深,願一道否?」

李紹嘴角一抽,狠狠的盯看眼前的李林甫,心中不停的告訴自己:別上當,別上當,這是激將法。

「敕封什麼?敕封郡王?」李紹冷笑道。

「嗯,對,就是郡王,廣平王,」李林甫笑道。

李紹渾身一震,怒目圓睜,擡手就想給李林甫一巴掌,不過還是忍住了,當朝宰輔,國之顏面,他也不敢對李林甫動手。

「好你個雜種,滾出去!」

李林甫嘴角微翹,叫停車伕,面無表情的起身,就這麼登下馬車。

李紹爲什麼這麼激動呢?因爲廣平王這個爵位,是今年宗正寺給他的長子李擬定的,目前還未正式冊封。

『太子勿要動氣,否則正中此賊下懷,」韋妃冷着臉道:

「他這次來,就是故意行挑撥之事,我們若是上當,便遂了老賊心願。」

李紹冷哼道:!「孤能上他的當?」

他們這邊的動靜,龍武軍一直都在盯着。

隊伍最前方的陳玄禮收到彙報之後,撇了撇嘴朝兒子陳賓道:

「這些事情,咱們心中有數就好,不要亂摻和,也不要什麼事情都向聖人彙報。」

陳賓一愣,不解道:

「瞞誰也不能瞞聖人吧?」

陳玄禮搖了搖頭:「你得給自己留條後路啊,咱們家伺候一代君王,伺候不了下一代,不要輕易得罪太子,後果你擔不起的。」

他這個人,本來就是一個投機倒把客,要不然當年也不會吃着韋后給的飯,背刺人家。

不過不得不說,陳玄禮的投資眼光絕對沒有問題,跟着基哥混,他已經榮華富貴三十年了。

但基哥要是掛了呢?他們家的富貴又該靠誰來延續?

爲子孫後代想,也不要得罪太子,所以在陳玄禮眼中,李林甫已經絕後了,他是少數幾個清楚,聖人不會再更換太子了。

現在這個太子就很好,夠窩囊。

樓觀臺附近,有兩座外府駐紮,分別隸屬於左武衛和右領軍衛,加起來差不多有一千人出頭。

一千人是足夠給這片區域提供安保了,不要總以爲歷史像電視劇那樣,

動不動就幾十萬兵馬,還有什麼百萬大軍的。

一萬人的調動至少需要三到五萬人的後勤部隊,

縱觀歷史,實實在在玩過百萬大軍的,也就是楊廣一個人。

太子他們,都暫時住進了外府的營房,等待着宗正寺完成繁瑣的迎祖禮儀。

這種禮儀相當複雜,而且頗爲消耗時間。

首先就需要以無根之水,重新擦洗一遍道祖神像,然後還要量身訂做道袍,還有擡輿。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還要擺壇設法,反正李塌是看不懂,

蘇靈芝則是攬了一個新差事,在發現玄元皇帝像的地方立碑,材料用漢白玉,建造道觀的事情,就不歸他管了。

延生觀,今天一幫人全都來了,自然是拜見玉真公主。

韋妃見到住在這裡的郭淑之後,便一陣問長問短,小聲囑咐着對方應該如何保胎,並且希望肚子裡的孩子是個皇孫。

郭淑就愛聽這樣的話,她不是不喜歡女兒,前提是有兒子,在大唐,正妻沒有兒子,地位難保啊。

李紹則是直接側過身,在李瑁身前小聲道:

「哥奴這個老東西,一路上都在挑撥你我兄弟,說什麼......還說什麼......十八郎上點心,萬勿上了他的當。」

李瑁警了一眼坐在對面的李林甫,點頭道:

「老賊的離間手段太過拙劣,兄長放心,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被挑唆的兩人又閒聊一陣後,李瑁冷笑起身,來到李林甫身邊坐下,小聲道:

右相這是幹什麼?你別害我啊。」

李林甫本來一臉微笑,發覺太子的自光正朝他這邊偷偷打量,於是裝出一副憤怒的表情道:

「你們倆走的那麼近,老夫害怕啊,他最近是不是在拉攏你?」

李瑁也是一副義憤填膺的表情,落在旁人眼中,好像他和李林甫的聊天非常不愉快:

「各取所需吧,我也在想辦法讓他對我放下戒心,將他的目標往楊玉環身上引。」

「好小子,你夠陰啊,」

李林甫心知,現在誰得罪楊玉環,誰在聖人那裡便沒有好果子吃,信安王李禕前幾天進宮面聖,還沒有談起楊玉環的事情呢,就被聖人冷臉打發了。

偏偏楊玉環對李紹而言,是有直接威脅的,隋王藉此轉移矛盾,非常聰明。

Www •T Tκan •c o

李瑁道:「右相放心,我永遠是站在你這邊的。」

「老夫知道,對了,竇被盧奐給免職了,」李林甫道。

李瑁道:「國寶郎這麼勇?竇怎麼得罪他了?」

「他綁了盧奐的相好,」李林甫道。

李瑁道:「不會是顏令賓吧?」

「還能是誰?」李林甫呵呵冷笑,聲線略微提高道:

「隋王請吧。」

李瑁心知兩人交流不宜過久,也冷哼着起身,擺着一張臭臉離開。

玉真公主每次見到太子,都會變的非常嶗叻,長短東西說個沒完,

太子雖然聽膩了,但還是得接着聽,因爲玉真公主說話好聽。

如果說李隆基對待李紹,是一個巴掌接着一個巴掌,那麼玉真對待李紹,就是一個甜棗接一個甜棗。

人嘛,都喜歡聽好聽話,所以李紹跟玉真聊起來,也是興致頗高,而玉真公主話裡話外都在暗示李紹:老實點,別惹事,將來那個位置非你莫屬。

她與陳玄禮一樣,都是當今極少數知道李隆基不會再易儲的人之一。

玉真公主心裡很清楚,他哥哥只是想安心的養老,穩穩當當的安度晚年,太子只要沒有過激舉動,這個位置是不會再有變動了。

如今哥哥打壓東宮太狠,那麼她的作用就是安撫,怎麼說呢,相當於李隆基給了李紹一巴掌,然後玉真摸着李紹的臉:乖,不疼。

郭淑在韋妃這裡,習慣了裝傻,這是跟她娘王氏學的,王氏曾經告訴她,如果想要與一個人維持長久良好的關係,那麼你在這個人面前,絕對不能表現的太聰明。

郭淑非常希望與韋妃維持親近關係,所以她給韋妃的印象是:這孩子太天真。

既然天真,那就不能商量正事,所以韋妃在延生觀後山的一座方亭內,

與李瑁碰頭了。

這個方亭的位置很有意思,從道觀最北邊狹窄的小門出去,沿着一條只容一人的登山石階,豌而上,坐落在後山半腰。

是處非常隱秘的地方。

李瑁渾身不自在,因爲韋妃這個約會地點,實在是太偏僻了,雖然不遠處有四名侍女守着。

「你跟我說句實話,萬壽仙君真的給四娘託夢了?」韋妃端莊的坐在廳內,望着面前低垂着腦袋的李瑁。

李瑁沒有擡頭:「絕不敢欺瞞阿嫂,她確實夢見了,因延生觀原本就供奉着萬壽仙君,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機遇巧合,方得夢中相見。」

「有這麼神奇嗎?你可別誰騙我,」韋妃忍不住笑道:

「你呀,說謊的時候都不敢擡頭看我。」

不是不想擡頭,實在是你那雙眼睛.......

李瑁擡頭道:「阿嫂心知肚明就好,有些事情,臣弟也不便明說。」

韋妃微笑點頭,對於李瑁的坦誠非常開心,而李瑁也不會擔心韋妃泄漏,太子妃夫婦的嘴巴都還行,輕易不會亂說。

眼下自己需要得到對方的信任,自然要適當表態,反正基哥與郭淑託夢這件事,別人不論在私下裡怎麼猜測,明面上絕對不敢說不信。

「不管怎麼說,四娘雙身,對於我和太子來說,都是天大的好事,」韋妃繼續道:

「我聽宮裡人講,太醫署曾經不少人幫楊玉環看過,都說沒有問題,那她爲什麼五年了,都不曾有孕?她入宮也有一年多了,也是毫無動靜,奇怪,她是有什麼古怪的嗜好,以至影響了身體?」

李瑁搖了搖:「這個我就不清楚了。」

歷史上關於楊玉環不能生的說法有很多,什麼濫用香料和化妝品,經常吃涼的東西,從小喝深井水解渴以至於宮寒。

還有一種說什麼,身體有狐臭,喜歡用一種含「麝香」的香肌丸掩蓋體臭,久而久之,喪失了生育能力。

大唐的太醫也不是吃乾飯的,宮寒人家能看出來,也能治,而且也知道女人不能碰麝香,楊玉環自己都知道。

李瑁至少可以證明,她沒有狐臭,也沒有用過什麼香肌丸,至於爲什麼不能生,李瑁偏向於還是身體的毛病,大唐的醫學水平看不出問題所在。

而天寶年間的李隆基,也不想讓楊玉環懷孕,爲了一個女人導致儲君動盪,那屬於沒事找事。

「你和她同房的次數多嗎?」韋妃問道。

李瑁愣了一下,硬着頭皮回憶片刻,道:

「還算.......頻繁吧。」

「同房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她身上有什麼古怪之處?」韋妃仍是問道。

別問了.......李瑁無奈道:

「一切正常。」

Wшw.тт κan.C O

韋妃這才放心的點了點頭:

「天意.......她不能生是最好了,你不知道,最近勸阻聖人勿要恢復舊制的大臣,都被聖人訓斥了一番,還貶了幾個,太子正因此事擔憂,沒曾想等來了你這個好消息,如今看來,如果實在無法勸阻聖人,那便只能順其自然了,反正她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女人。」

李隆基的結髮妻子王皇后,就是因爲不能生,所以地位不保,在韋妃看來,王皇后無子,接過李紹撫養,都不能保住位置,你就算個封個妃又能如何呢?

韋妃一臉欣悅的起身,邊往外走邊笑道:

「十八郎今後將楊家那幾個人盯緊一些,尤其那個楊玉瑤,我見過幾次,此女長着一張妖媚的臉,典型的剋夫相,哎呀.......

韋妃只顧說話了,沒有注意臺階,腳下沒踩穩,身子一斜就往後栽倒。

李瑁本來就在她身後,下意識便伸手去託,雙臂從韋妃的雙腋下穿過,

規規矩矩的將對方給架穩了。

四名侍女聽到叫聲,也趕忙上來查看情況。

一切正常,並沒有崴腳。

「好了好了,本宮無事,虛驚一場,容我定定心神,」韋妃撫着胸口又重新坐下。

四名侍女再次退了下去,她們是韋妃的絕對心腹,是從韋家帶進少陽院的,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不用教。

此時的韋妃,雙頰微紅,她趕忙以手背的涼意貼敷着臉頰,因爲剛纔李瑁託舉她的時候,她能感受到對方的膝蓋在她的屁股上頂了一下。

雖然明知是好意,爲的是將她托住,但畢竟那裡是屁股,是女人敏感的部位之一,所以韋妃一時間也有些手足無措,腦中還一直在回憶着剛纔的情景。

李瑁見到對方那副模樣,心叫糟糕,你紅什麼臉啊?生過孩子的人了,

臉那麼嫩嗎?

大唐風氣開放,京兆韋更開放,你這表現實在不像是韋家的人。

兩人就這麼默然相對,誰也不說話,氣氛尷尬至極。

「額......咱們剛纔說到哪裡了?」韋妃看了李瑁一眼後,隨即趕忙避開眼神,現在輪到她不敢看李瑁了。

李瑁無奈道:「楊玉瑤不正經,是個剋夫的。

「對對對,就是她,」韋妃深吸一口氣,讓自己表面上恢復平靜,然後支支吾吾不知道該什麼了。

「額.......就這樣吧,我去看看四娘。」

說罷,韋妃起身就要離開,李瑁趕忙攔住道:

「還是我先走吧,阿嫂眼下這副姿態,很容易讓人亂想的,你先在這裡靜一靜吧。」

「也好.......也好.......」韋妃重新坐下,目送李瑁離開。

妻不如妾,妾不入偷,偷不如偷不着,其實說到底,是一種心理上的感覺。

李瑁對韋妃絕對沒有那方面的興趣,但是對方總是給人一種很奇妙的感覺,就好像她在誘惑你偷她。

但李瑁又清楚,韋妃壓根不是那號人。

有些女人,你看她一眼,摸摸小手都會有很奇異的感覺,有些上牀都沒滋沒味的,始作俑者,還是男人本身的心理。

李瑁可不敢玩火,張良娣是張良娣,韋妃是韋妃,差別大了去了。

一直到四月十九,一切前期工作準備就緒。

浩浩蕩蕩的人羣簇擁看玄元皇帝像,朝看長安返回。

神像不能坐馬車,只能由八個宗正寺的官員擡着,圖個穩當,馬車一旦顛簸或是馬匹受驚,這都是不可抗力,摔着了玄元皇帝,他們都得完蛋。

神像不大,但至少有三四百斤,不過八個人擡也是輕輕鬆鬆,這就是搭把手,頂千斤。

幾百斤分攤到八個人身上的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了。

回去的路上,李瑁策馬與宗正卿李琳同行,後者趁着周圍沒人注意的時候,小聲道:

「事情給你辦成了,我已經想辦法將東西送到那個人手上,接下來就看他自己了。」

「辛苦三郎了,」李瑁笑道。

李琳無所謂的擺了擺手:

「多大點事,咱們兄弟之間不必這麼見外,再者說,這個人是個大才,

也就是我隴西李氏能出這樣的人物,不會錯的,肯定是宗屬無疑,但我可是給你提個醒,這小子跟張填走的挺近。」

李瑁一臉無所謂道:「我並不欲與此人結交,所以他跟誰熟悉,我並不在乎。」

他是不會過度干預李白的人生軌跡,因爲李瑁清楚,就算李白能夠參加科舉,能夠中進士,又如何呢?

落魄還是落魄。

人一生的才能是有偏重的,你在詩賦一道驚天地泣鬼神,那麼政治一途註定會落落無名。

宰相可以長詩賦,長詩賦不能爲宰相。

「那你還費力幫他幹什麼?我以爲你又想安頓進你的王府呢,」李琳好奇道。

爲什麼?李瑁思索片刻,緩緩道:

「我就是單純的......沒來由的.......特別欣賞他。」

「切~~~」李琳不屑的撇了撇嘴。

第173章 瀚海侯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56章 宰了他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9章 朱墨第80章 下簾詩第261章 田舍郎第3章 16王宅第359章 獻誠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86章 契丹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47章 豪蕩第261章 田舍郎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84章 融合劑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27章 護短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83章 互毆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89章 金花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90章 賜名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62章 醉酒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69章 朱墨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49章 烏龜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80章 姚 宋第147章 豪蕩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91章 國寶郎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49章 烏龜第386章 契丹
第173章 瀚海侯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54章 三月初三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56章 宰了他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369章 朱墨第80章 下簾詩第261章 田舍郎第3章 16王宅第359章 獻誠第240章 三五七言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223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第386章 契丹第222章 給他多準備點紙錢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363章 傳言是真的第302章 你們得求我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22章 不請自來第147章 豪蕩第261章 田舍郎第五十七章 外重內輕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97章 好雨知時節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79章 處理別人處理不了的問題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176章 古君子之風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26章 文士之極任,朝廷之盛選第227章 明月當空第284章 融合劑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325章 無恥又可惡第267章 天生跋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248章 狗頭軍師第159章 勤勉盡責,材優幹濟第269章 春天裡的一把火第327章 護短第143章 好一個逆子!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83章 互毆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389章 金花箋第109章 什麼叫睹物思人?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94章 西北三虎第161章 手勁可真大第243章 局面複雜,各懷心思第104章 雖離乃復有私第190章 賜名第264章 寧親公主第103章 一世英名第362章 醉酒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第266章 金飾鋪子第145章 問題出在豎心旁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32章 茲事體大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369章 朱墨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29章 刑部尚書兼禦史臺大夫第21章 大膽的押第122章 老哥糊塗啊第270章 做皇帝難度更大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49章 烏龜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214章 憂君之憂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89章 心繫長安第六十四章 非你莫屬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180章 姚 宋第147章 豪蕩第88章 左領軍府胄曹參軍第91章 國寶郎第288章 有時候也是可以破例的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47章 風調雨順第129章 武庫六匙第373章 軍之大者第11章 大宗嗣小宗第349章 烏龜第386章 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