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五月,內務府仍未定下太子的婚期。只因太子婚事的規格並無前例可循,大小事宜都需康熙親自定奪;而明朝的舊例,大部分不能用在康熙視若珍寶的太子身上。如此一來,婚期便一拖再拖,連帶着後面兩位阿哥的婚期也跟着懸而未決。
再加上前朝正忙於戰事,又要安撫蒙古諸部,耗費甚巨,婚期不得不延期到明年。
太子婚期雖延,卻並未動搖瓜爾佳氏的太子妃之位。婚期延後,反倒讓各方得以加派人手查探她的品性爲人;加之太子早已誕下皇長孫,佔了優勢,故而此事並未引發太大波瀾。
時光飛逝,轉眼便到了七月。七月十日這天,董佳佳又如約收到了茉雅琪那邊寄來的信件。拆開信一看,信裡終於傳來了茉雅琪的好消息,她懷孕了,算起來董佳佳收到信這時,她已有了三個多月的身孕。
茉雅琪自然也將這個喜訊傳信給了康熙。作爲今朝第一位下嫁的公主,又是首次有孕,於大清和科爾沁都意義非凡。康熙爲此特意依循舊制,派人去蒙古探望茉雅琪,還賞賜了不少物品,既彰顯對公主的重視,也寄託了對未出世外孫的期盼。
而科爾沁來使要返程之際,恭親王與董佳佳也備了許多藥材和東西讓他們一併捎去,爲這份已經厚重的賀禮再添上自己的心意。
喜事接踵而至,因茉雅琪有孕的喜悅還未淡去,十一月中旬,吉雅那邊便也傳來了懷孕的好消息。
消息傳入宮中,太后滿心歡喜,當即邀了董佳佳和康熙到壽康宮一聚,賞了董佳佳不少好東西。此次碰面,太后不僅決意要派得力的嬤嬤專程前往巴林部照拂吉雅,更頻頻催促康熙早日北巡。這般情景落在衆人眼裡,無不感慨太后對景寧公主的看重,而董佳佳也因此惹來了不少旁人的眼紅。
除了公主們接連有孕,乾東所也傳出了喜訊。十二月底,大福晉再度懷上了身孕。
這事傳開,衆人已不復當初的驚訝,畢竟大阿哥“獨寵”大福晉的流言,早已在前朝後宮傳得人盡皆知了。
永和宮內,董佳佳正與兆佳氏、戴佳氏一道,低頭爲未出世的外孫一針一線繡着小衣裳。一旁的格蘭珠則照看着塌上扭動不停的十一格格,董佳佳三人手上的活計沒停,嘴裡還閒聊着大福晉懷孕的事。
“大阿哥與太子爭鬥不休,倒是苦了大福晉。”兆佳氏想起先前陪董佳佳去延禧宮打葉子牌時,見大福晉面色青黃的模樣,不由得帶着幾分不滿抱怨道,“這般接二連三地生養,她這身子哪裡遭得住啊。”
“太子那邊都已經有了皇上的長孫,大阿哥怎麼還抱着這份執念不放?”戴佳氏也對大阿哥這般執着於讓大福晉誕下嫡子有些不以爲然,“就算大福晉真生下個阿哥,終究也晚了一步,又能如何呢?”
“太子有了長孫,大阿哥若能得個嫡孫,這不就像是太子與大阿哥身份對調了麼?”董佳佳語氣平淡地開口,“不爭,便是徹底輸了;爭一爭,若是能得了皇上一絲青眼,反倒在這事上還有幾分相互扯平的可能。”
“照這麼看,只要大福晉一日不生下阿哥,大阿哥這‘獨寵’大福晉的流言怕是壓不下去了。”兆佳氏嘆了口氣,語氣裡滿是感慨,“大福晉也真是的,何苦這麼熬着?偏要順着大阿哥的意。這要是有個三長兩短,自己那三個年幼的格格可怎麼般?”她頓了頓,又道,“我瞧着皇上也未必多看重什麼嫡孫、長孫的名分,何必爲了這個爭得頭破血流呢。”
“她又能怎麼辦呢?大福晉哪裡敢拒絕大阿哥。”戴佳氏替大福晉辯解了幾句,“身爲皇子福晉,膝下若沒有阿哥,往後的日子只會更難。爲了能有個阿哥,也只能拼上性命了。”她輕嘆一聲,“說起來,大福晉這福氣也真是難說好壞,能接連有孕,可生的都是格格,反倒讓太子那邊佔了先。太子與大阿哥之間這般此消彼長,或許都是天意吧。”
格蘭珠一邊照看着懷裡的十一格格,一邊沒落下董佳佳她們的談話。待戴佳氏話音剛落,她像是想到了什麼趣事兒,眼珠子滴溜溜一轉,開口說道:“這下惠妃娘娘怕是要忙不過來了。大福晉懷了孕,那三位格格必定要抱去延禧宮讓她照看,可惠妃娘娘身邊本就有個十格格呢,這可真是分身乏術了。”
董佳佳心思一轉便明白了格蘭珠的意思,一時有些無語,微微擡眼看向她:“你可真貪心,我們尼莽吉還不夠你疼的?難不成還得把十格格也抱來陪你玩才樂意?”
格蘭珠聽了,嘿嘿一笑,臉上帶着幾分不好意思,隨即又梗着脖子道:“姐姐這麼說,我可就不愛聽了。我哪是想讓十格格陪我玩,我這是爲尼莽吉打算呢。姐妹兩個一起長大,多好啊,就像茉雅琪和雅利琦那樣,感情多親厚。”
兆佳氏和戴佳氏聽了這話,都停下了手中的針線,忍不住擡眼瞧了瞧她,臉上滿是無奈,拿孩子當藉口,還真像是格蘭珠能做出來的事。
兆佳氏像是忽然想起了什麼,心思一轉,隨即出聲附和道:“姐姐,大福晉的三位格格這次若是進了延禧宮,少不得要留下一兩位,養在惠妃娘娘膝下盡孝。再說大福晉這胎生下來後,也實在照看不過來這麼多孩子。所以即便惠妃娘娘不向皇上請旨,皇上多半也會考慮把十格格送到咱們永和宮來撫養呢。”
戴佳氏和格蘭珠想起近來皇上對董佳佳的看重,也跟着點了點頭,覺得這話有理。
董佳佳一聽,頓時回過神來,自己還真是撫養十格格最合適的人選。
有太子在,大阿哥獨寵大福晉的流言顯然壓不住。惠妃也要爲此顧慮幾分,對大福晉好一些,而大福晉剛生下三格格沒多久,不出一年又懷了身孕,定然無力照看三個女兒,想來也只有身爲婆婆的惠妃能將這些格格接到延禧宮照看。
可延禧宮如今只剩惠妃一位主位,覺禪氏早在敬嬪病逝後不久,便奉旨遷居到了長春宮。
想到遷宮這樁事,董佳佳看向身旁的戴佳氏,心裡稍稍寬慰了些。遷宮一事,康熙曾跟她透過口風,她也提前問過戴佳氏的意思。可戴佳氏覺得遷宮太過麻煩,說如今在永和宮住着挺好,明確表示不想挪去長春宮,畢竟真遷過去了,少不得要跟覺禪氏鬥上一場,不然不過是換個地方住罷了。
而且董佳佳與戴佳氏心裡都清楚,康熙本就不怎麼喜歡戴佳氏,反倒常在上書房誇八阿哥胤禩聰慧,對他十分看重,連帶着覺禪氏也得了些體面,而康熙對胤祐卻只是平平。
如此一來,戴佳氏若真去了長春宮,定然鬥不過覺禪氏。更何況,她們二人背後的自己與惠妃看起來雖然旗鼓相當,但是惠妃身邊還有大阿哥,略佔些上風。
這般盤算下來,戴佳氏和董佳佳都覺得遷宮不是明智之選。
迴歸正題,如今延禧宮若再添上大福晉的三位格格,惠妃必然分身乏術。況且十格格真正的生母並非袁氏,而袁氏自己又從未生養過皇嗣,實在難以照看好格格。
西六宮中,倒還有一位合適的人選,那便是榮妃。只是自榮憲公主出嫁後,榮妃便徹底深居簡出,日日守在佛堂裡,爲自己早年夭折的阿哥、遠嫁的榮憲公主以及三阿哥胤祉祈福,一副全然不問世事的模樣。
若說沒有其他選擇,將十格格交給榮妃撫養倒也說得過去。可如今有董佳佳在,相較之下,自然還是董佳佳更合適些。
她這裡,離延禧宮近不說,胤祐已長大,一兩個月才能進宮探望一回,還不能久留。如此一來,永和宮裡便只餘下尼莽吉這位十一格格,瞧着永和宮尚有精力撫養其他皇嗣。再加上近來因茉雅琪她們懷孕,康熙對她格外看重。這麼算下來,撫養十格格這差事,她是怎麼躲也躲不掉了。
再者董佳佳心裡清楚,只怕這次撫養了十格格,她便再難回延禧宮去了。這樣一來,也不算給她人做了嫁衣,畢竟她印象中大福晉這一胎,好像依舊是位格格。
想到這裡,董佳佳只能認命地嘆了口氣:“那我便去跟惠妃商議一下吧。終究是我向皇上請旨,比她主動請旨或是皇上下旨把十格格送到永和宮來,要妥當些。”
一邊是親孫女,一邊是生而喪母的十格格,惠妃定然難以輕易取捨,若是處置不當,難免惹得康熙不快,還會落個不好的風評。
可若是由康熙下旨,將十格格送到永和宮來,瞧着倒像是自己搶了十格格,這隻會讓她與惠妃之間生出嫌隙。她往後還想常跟惠妃湊在一起打葉子牌呢,可不能因爲這事傷了情分。
唯有自己主動去向惠妃說清其中緣由,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反正橫豎都是要撫養,不如盡到妃嬪本分,主動爲康熙分些擔子,這般行事想來也能換得康熙幾分好感。
再者,讓十格格來永和宮撫養對惠妃而言也是件好事。她與惠妃本就沒有利益糾葛,關係還算親近,孩子養在她這裡,惠妃往後也照樣能常常見到,並無不妥。
事情的發展果然如董佳佳她們預想的那般順利。時間剛步入康熙三十二年,十格格便被抱到了永和宮,交由董佳佳撫養。
董佳佳親自請旨的舉動,既給了惠妃一個順水人情,讓她心懷感念,也因此得了康熙的看重。一時間,後宮裡都在傳,董佳佳這個端妃可真是喜歡格格,並且在撫養格格這件事上,倒真是有幾分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