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倒是說到底咋了呀?”劉義符沉不住氣了。
“大公子莫急。”趙嬤嬤安慰道,一遍伸手輕輕拍着劉義隆的胸口;以減緩他咳嗽得痛苦來。
那大夫放下劉義隆的手,方纔轉頭看向劉義符。道:“大公子,這三公子的病雖說是近日淋雨所致的,卻也不真切;他這房間潮溼,常年少日光,骨受侵蝕;加之飲食無常,營養不良;小小年紀思慮過多,使得身體更加虛弱;這咳嗽也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我只能開些藥療養,若是要斷根,還需得慢慢來,多加強營養,房間……”大夫環顧了一下四周。才道:“多通風。”說完方站起來輕輕搖了一下頭。轉而走向桌子旁邊開始寫藥單子。
劉義符一邊聽着大夫的話,一邊走向劉義隆。有些愧疚地道:“三弟,對不起,要不是我,你也不會病得這麼嚴重。”
劉義隆嘴脣乾裂,睜開眼睛看着劉義符;搖搖頭,又是一陣咳嗽。“不關你的事。”
“怎麼會不關我的事,若不是我欺騙了童……你也不會要……”劉義符有些懊惱地閉嘴了;只怕越說越錯。
童月聽得雲裡霧裡,但隱約覺得事情好像跟自己有關。想起日前他爲自己開脫的事情,便走上前道:“大公子,奴婢看這院子裡也沒什麼人,不如;明日讓奴婢來這裡爲三公子煎藥好了。”
劉義符詫異地轉頭看向站在旁邊的童月。
童月眨巴了一下眼睛,笑道:“大公子那麼多的下人,少奴婢一個也不甚什麼重要的。現在三公子病重;大公子體恤,奴婢來照看便再好不過了,您說呢?”
已經閉着眼睛喘息的劉義隆睫毛劇烈地顫動了一下。不曾作任何的表示。
劉義符抿着嘴看了一眼躺在牀上的劉義隆,點了點頭;轉而走向了大夫;輕聲地交代道:“大夫,若是有人問起這藥,你便說是我要吃的,給我療養身子呢!”
大夫愣了一下,看了一眼站在自己跟前的孩子;人都說劉大將軍府上的大公子無德無能,只知道玩些市井小民的遊戲,是個無用之才,卻沒想到爲了自己的兄弟,半夜叫來大夫,費勁了心思;可見人言不可信。大夫心下對劉義符多了幾分好感來;點頭應承了。
劉義符鬆了口氣;雖說自家兄弟之間少來往,更加之自己的母親不允許自己與三弟這種出身不好的人來往,所以平時並未覺着三弟好在哪裡,自那日他奮力救出落水的童月之後,心裡更多的是對這個弟弟的喜愛來;也少了幾分戒備。
翌日晨光熹微之時,童月已經來到了劉義隆的小院中,本打算在院子將藥熬煎了的,趙嬤嬤卻執意要到房間裡去熬;童月想了好一會兒,方纔頓悟:這是爲了防止別人知道這事,一來減少了劉義隆壓力;二來劉義符也好脫身。進房間的時候,擡眼看向劉義隆的房間,房門微微的開了些,看到他已經坐在桌邊看書了;偶爾咳嗽起來,小身子都顫動了起來。童月心疼,趕緊開始動作煎藥了。
童月幼時本是公主般的待遇,哪裡需要做這些活兒,更不要說會做了;只從變成孤兒的那會兒起,什麼都要開始自己動手起來;那些跟着司馬翟廣在路上逃亡的日子,就是藉着火烤着各種生食吃,雖說次數不多,但是童月上手快,這會子煎藥用的小爐子比先前在山溝挖的坑好用多了。
趙嬤嬤走進來的時候,看着認真在煎藥的小童月,小丫頭生得標緻,皮膚細嫩水靈;卻不想能做這樣的活兒,笑道:“童月姑娘手腳倒是真伶俐。”
童月擡眼看向趙嬤嬤;莞爾一笑。“嬤嬤,藥快要煎好了。可是這個罐子有些沉,我怕失了手……”
“沒事,我來就好。也是難爲你了,來幫三公子煎藥。”趙嬤嬤打斷了童月的話,走上了前去。
夏日的天氣時而有些悶熱,何況又就着火爐子,童月的臉上已是汗水涔涔了,聞着濃濃的藥香味,心裡特別的舒坦,擦了一把汗,笑道:“不過是下人,哪裡伺候人都一樣,何況三公子並不是個難伺候的人呢!”說完往那裡屋瞧了一眼。轉頭對着趙嬤嬤又道:“三公子這成日裡待在屋子裡也是不好,大夫說了,要多出去走走的。”
聽着她小大人一般的說話,趙嬤嬤有說不出來的喜愛,忍不住伸手撫了撫她的頭。“丫頭說得對,可三公子素來喜靜,並不喜歡出去走的。”
童月眨巴着大眼睛點了點頭。看着趙嬤嬤在倒藥,便轉身到了劉義隆的房前。
“奴婢可以進來麼?”童月小聲問道,不知爲何,童月總覺着自己看到劉義隆時,有一種與自己有些相似的感覺,所以,特別希望他能夠快樂起來。
劉義隆聞聲,擡眼看向門邊,點了點頭。
童月欣喜地推門而入。走到劉義隆的跟前,問道:“奴婢今晨看見三公子院裡頭的樹上開了許多的花,花兒甚是漂亮,卻不知是什麼樹,開得什麼花,三公子可能告訴奴婢麼?”
話兒說得俏皮,不似往日那般規矩;聲音甜糯,似那晨間散不開的濃霧般;調兒輕快,像溪裡叮咚的流水;低矮的房間裡,彷彿陽光照了進來。擡眸看向她的眼睛,大眼睛明亮地眨着,厚長的睫毛撲閃着。微微深邃的眼眸流動着,嘴微抿,劉義隆笑了,不濃烈、不矯造,笑得像冬日溫暖的旭日,像厚朴樹上的小蘭花,淡雅、悠遠;將手中的書放在小巧的桌子上。認真地道:“這是我們這邊常見的一種樹,叫厚朴,高的有六七丈。院子裡是還未長成的;剝取根皮及枝皮可入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溼阻中焦等疾病有治療作用;花白色,芳香;種子有明目益氣功效。”話語不急不緩,似一直都瞭解熟悉一般。
童月驚呆於他的笑顏,有若傾城;驚歎於他的才識,才三歲多的孩童,如何能知道這許多。
劉義隆說完並未見着童月的回話,咳嗽了幾聲;站起來看着她,問道:“我說得不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