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

當然,東非還是有些區別的,畢竟東非本土空前強大,而東非的大多數殖民地並不和東非直接接壤,恩斯特很難想象到本土會被殖民地在未來超越的情況,除非以後東非本土分裂成很多小國家。

而根據東非的國土面積來說,即便分裂成幾個國家,那每個國家的體量也相當可觀,每個國家都能得到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隨着時代的發展,舊有的殖民秩序是很難維持下去的,別看如今英法德殖民地帝國如日中天,但是他們本土一但衰落,如今的海外版圖也難以維繫。”

“別的不說,如果我們給他們找麻煩的話,恐怕現在兩國殖民地已經狼煙四起了。”

“美國人的做法相對而言就比較高明一點,那就是通過更加隱性的經濟殖民手段,從而不斷拓展本國的影響力。”

當然,恩斯特話雖如此,可這肯定不是美國人真的英明神武,比英法更文明,而是他們沒有選擇,所以不得不這麼做,畢竟海外殖民地的精華部分已經被歐洲瓜分殆盡,如果能通過傳統殖民手段達到目的,誰也不願意採用經濟殖民的方式。

畢竟沒有強大軍事實力做支撐,這種經濟殖民手段很難維持,而且獲利也不如傳統殖民通過殺燒搶掠來的快。

其實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在進步的,這也讓殖民的難度越來越大。

其他不說,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歐洲之外就已經陸續崛起了美國,東非和日本三個世界大國,這本身就是對舊殖民體系的衝擊。

……

東加里曼丹。

東加里曼丹總督正在聽取目前殖民地的各項數據情況。

“目前登記在冊的殖民地人口主要有四部分組成,我們本國公民,華人移民,白人移民,以及原本的土著移民。”

“其中土著移民最多,有十六萬左右,本國公民大約三千人左右,白人移民三萬,華人移民四萬,還有少量荷蘭人等外國人。”

過去一年裡,東加里曼丹島土著人口銳減了將近一半左右,大多數都是異教徒或者印度教徒。

這兩個宗教在整個南洋地區都有一定的影響力,也是東非殖民地政府重點針對目標。

“我們接手的煤礦一共四座,油田一處,以及其他種類礦山,這也是東加里曼丹目前最有價值的礦產資源,其他產業則集中掌握在荷蘭人手裡,但是價值不高,原本荷蘭人在東加里曼丹人數就不多,大部分也以從事商業爲主。”

東非掌握的東加里曼丹礦產資源怎麼來的,那自然是從原本當地統治階層手裡搶奪過來的,也就是原本東加里曼丹的兩個蘇丹國。

“同時,我們手下的土著人口中還有大約兩萬人被劃分爲奴隸,他們曾經大多數都是原本蘇丹國的追隨者。”

東非本土已經徹底廢除了奴隸制度,畢竟連黑人都要從東非本土消失了,原本的“勞工”制度也就不復存在,而這個勞工其實就是奴隸,但是這種制度在東非殖民地依舊存在,尤其是東加里曼丹和多哥蘭,新幾內亞三地。

“在上個月我們正式完成了對當地勢力的清剿活動,至於少數逃入山裡的土著,他們估計也很難存活。”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有一些人往北逃到了英國殖民地中,這也是目前最大的安全隱患。”

東加里曼丹總督卡貝說道:“不必理會,逃到英國殖民地的人口畢竟是少數,而且他們現在猶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即便想在未來捲土重來,也失去了土壤。”

東非對殖民地的治理向來都是直接換血,通過移民和強行融合手段從而徹底改變當地的人口結構。

所以卡貝絲毫不擔心這些跳出東非天羅地網的小蟲子,以前他們或許能夠憑藉影響力挑動當地人反抗東非,等到幾年後,他們如果能重回這片土地,早就物是人非了。

卡貝說道:“現在東加里曼丹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太少,區區二十萬左右的人口,連隔壁的棉蘭老島都比不過。”

“而帝國的命令是讓我們接收更多的人口,在五年內,整個東加里曼丹人口要突破百萬,同時還要普及德語,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不小的挑戰,光是這兩件事就足以讓我們手忙腳亂了。”

在東非南洋地區的殖民地中,蘭芳海外省人口是算入東非本土人口的,畢竟是東非省份之一。

所以東加里曼丹可以參考的只有棉蘭老島,通過近十幾年的發展,如今棉蘭老島的人口突破了五十萬,其中將近百分之六十五是華人移民。

畢竟東非殖民棉蘭老島的時候,沒有碰到良好的歷史機遇,也就是一戰這個歐洲人口外流時期。

不過東加里曼丹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畢竟那十幾萬土著也是黃種人,未來也會自動被劃入華人移民裡,所以就算東非本國公民和白人移民加起來也纔不到百分之二十。

這也就意味着未來這兩個地區,人種相對於東非本土會更偏向於東方。

卡貝的助理說道:“任務雖然重,但這也是好事,說明帝國對東加里曼丹的重視,畢竟如果真如北夏威夷王國亦或者南琉球羣島那樣,纔是真正的仕途無望。”

東非的那些小殖民地,纔是真正的流放區域,和那些小的可憐的島嶼相比,阿拉斯加都算繁華之地。

而今阿拉斯加殖民地的人口已經接近九十萬,有望成爲東非第一人口破百萬的海外領土。

畢竟萊茵皇室獲得阿拉斯加的時間比本土都要早,所以在時間的加持下,目前阿拉斯加這片極寒之地人口數量也十分可觀。

要知道前世21世紀美國治下的阿拉斯加人口也才七十萬左右,而東非在20世紀初就達到這個水平,這也算東非移民政策下的一個特色了,尤其是東非的阿拉斯加相對前世美國阿拉斯加州還要小一點。

而之所以阿拉斯加能夠承擔如此多的人口,歸根結底還是當地的氣候,雖然阿拉斯加大部分區域被冰天雪地覆蓋,但是南部的溫帶海洋氣候區域還是有耕種條件的,加上豐富的自然資源,養活百萬人口還是比較輕鬆的。

如果阿拉斯加全部都是極寒之地,那阿拉斯加也不可能發展成爲如今東非海外人口最多的一塊殖民地。

當然,遠東帝國移民的因素肯定不能忽視,畢竟東非也沒有別的選擇,歐洲白人可不好騙,非洲或者熱帶其他區域還能虛假宣傳,阿拉斯加幾乎就沒得洗了。

同樣的還有北部灣領地,也就是波斯灣沿岸殖民地,沙漠地區也不好忽悠人去,不過東非北部灣也不需要太多人口,那裡可是恩斯特的聚寶盆,只要能保證一定數量的軍隊駐紮就可以了。

雖然殖民地中阿拉斯加人口最多,但是近十幾年來增長最快還是棉蘭老島,畢竟曾經東非幾乎是在棉蘭老島開展了“三光”政策,棉蘭老島幾乎成爲白地,相對於目前東加里曼丹還能有十幾萬土著確實更加殘忍。

而導致這個結果的原因還是棉蘭老島上土著的信仰問題,在東加里曼丹雖然異教徒多,但是還有一些原始宗教,或者說類似黑人的那種部落居多,這些真正的野蠻人反而在東非看來是可以教化的。

目前來說東非積極開拓的殖民地主要有四大塊,分別是東加里曼丹,棉蘭老島,新幾內亞以及多哥蘭這四大塊,雖然多哥蘭面積最小,但是發展空間最大,畢竟處於西非地區。

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8章 奧匈帝國第215章 交涉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42章 宣戰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8章 遊歷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045章 教育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2章 挖牆角第784章 自己人第1099章 鋼鐵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82章 近衛師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83章 新民族第840章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619章 繳獲第35章 牛馬第123章 誘拐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681章 金沙薩第521章 申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418章 學徒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40章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612章 美食節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83章 新民族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45章 教育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75章 出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488章 情報戰第164章 肉類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809章 事後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33章 拖拉機第952章 “雄獅”版圖斐迪南大公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8章 分歧
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78章 奧匈帝國第215章 交涉第1044章 缺大德的東非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42章 宣戰第45章 羅恩羅達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98章 遊歷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573章 海陸之爭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1045章 教育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2章 挖牆角第784章 自己人第1099章 鋼鐵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782章 近衛師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83章 新民族第840章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619章 繳獲第35章 牛馬第123章 誘拐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681章 金沙薩第521章 申請第74章 “整肅”運動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418章 學徒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40章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612章 美食節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03章 萊茵宮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483章 新民族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45章 教育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475章 出手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488章 情報戰第164章 肉類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809章 事後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062章 新興產業蛻變第833章 拖拉機第952章 “雄獅”版圖斐迪南大公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68章 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