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7章 農林牧漁

第957章 農林牧漁

在赫爾維因聽取摩爾斯意見後,他又請摩爾斯制定坎帕拉市的農業發展策略,這也算是東非國家治理中的優良現象。

畢竟東非大部分官員並非歐洲貴族官員那樣有豐富經驗的和家族傳承,這使得東非官員更加依賴“專家”的建議,唯一可惜的就是像摩爾斯這種實幹型的專家太少。

……

而在萊茵市,恩斯特也正在聽取農業部專業人士的報告。

“截止到1898年,全國耕地面積已經接近二十五億畝,在全世界範圍來看僅次於沙俄和美國,在過去八年時間,新增耕地主要在中部和西部,以及東南地區。”

“而隨着耕地增加,農田水利設施也大量增加,有四百多萬黑人勞工參與農業生產活動,新修了大量水利設施和水庫,僅過去五年新修水庫數量就達到兩萬多座,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作爲熱帶草原氣候爲主的國家,東非大部分地區的降雨分佈並不均勻,尤其是季節差異性大,而水利設施建設,極大提高了東非農業生產效率。

在沒有水利設施的情況下,東非絕大部分地區的土地只能一年耕種一次,而在新建水庫等水利設施之後,有了水源保障,東非很多土地提升到一年兩熟,少部分地區甚至能一年三熟。

這就等於東非在沒有增加耕地面積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也能翻一倍,由此可見東非農業水利建設的卓越成就。

“而在九十年代,我們最重要的科技進步就是大型車輛和農機的研發和普及,在1898年,全國拖拉機數量達到一萬四千多臺,在大湖區和中部地區普及率最高。”

東非拖拉機生產技術已經比較完善,同時作爲東非重點科技項目,主要優先滿足國內需求,目前東非也是全世界汽車,拖拉機等內燃機車輛最多的國家。

而東非汽車和拖拉機等農機產量優勢的機密就是流水線式生產,當然,在這個基礎上,恩斯特還提出了全產業鏈的概念。

使得東非各個工廠分工明確,合作發展,對東非工業產能有巨大作用,就以新法蘭克福市的汽車組裝廠爲例,其內部很多零件都不是本廠生產,而由其他工廠提供。

當然,由東非政府的統籌管理,制定統一標準,極大提高了零部件的可靠性。

而這些工廠出於保密需要基本位於中部內陸地區,沿海則採用歐美標準,以至於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的汽車生產廠依舊採用傳統手工組裝模式,效率極其低下。

當然,東非流水線車型也會配合這些手工工廠生產的汽車對外出口,前者一般是高端車型,後者則是低端車型。

畢竟流水線車型的零部件生產多,質量上更加統一,便於保養和修理,所以被塑造爲“高端貨”。

但是,兩地主要收入來源除了工業以外,還有商業和服務業,這是東非內陸城市所不具備的。

“過去三十年時間,也是我國林業資源得到極大發展的時期,國土的不斷擴張,使得我們獲得的森林面積不斷擴大,尤其是剛果盆地內幾乎用之不竭的林業資源,至於人工林方面,主要還是以橡膠林爲主。”

在東非之前,非洲大陸長期得不到有效開發,所以積累了海量的林業資源,就包括乾旱的西南非洲和索馬里地區都有大量原始森林存在,所以當前階段,東非對森林的砍伐面積遠大於種植面積。

而且這種情況將繼續持續,城市和耕地面積依舊處在上升趨勢,所以對森林的掠奪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東非畜牧業發展迅速,尤其是南非和西南非洲等優質草場,西南非洲的主要經濟就是畜牧業,同時西部地區的畜牧業發展,也讓我們和阿根廷農業形成了一定競爭關係。”

阿根廷是畜牧業大國,在19世紀甚至可以說是畜牧業強國,西南非洲雖然乾旱,但是這也意味着當地有大量的草原,加上地廣人稀,天然有利於發展大牧場,同時隨着鯨灣港鐵路和亞歷山大港建設,爲西南非洲的農牧產品提供了出海通道。

而畜牧業市場主要針對的對象自然是歐洲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壓低了國際牛肉價格,當然,西南非洲畜牧業發展起步晚,所以當前影響力也較弱。

“至於漁業資源,也處在一個快速發展階段,尤其是西海岸漁場的存在,讓我們東非獲得了一個穩定的海洋漁業資源產地,過去八年時間,東非海洋捕撈業就翻了四倍,配合船舶,鐵路和冷鮮技術發展,不僅爲國內居民提供了新的肉食來源,同時通過出口歐美國家帶來巨大利潤。”

東非的西海岸漁場是世界第五大漁場,同時也是全世界五大漁場裡唯一沒有經過大規模開發的漁場。

同時在東非東海岸,因爲索馬里洋流的存在,會形成季節性漁場,而東非又不是前世索馬里那種政局動盪的國家,所以東非基本牢牢把握了索馬里沿岸漁場的資源開發權。

前世索馬里因爲內戰,政府和地方軍閥腐敗無能,無法對索馬里沿岸進行有效管理,所以整個索馬里沿海成了外國漁船的天堂。

而索馬里漁民的小舢板自然無法和外國先進且專業的捕撈船對比,所以外國漁船對索馬里沿海大肆捕撈,造成當地漁業資源枯竭,漁民失去收入來源,從而催生了索馬里“海盜”這個職業。

原本的小漁船捕魚確實不行,但是裝上發動機後搶劫過往的商船就能實現階級跨越,所以索馬里海盜問題也是一種因果輪迴。

當然,索馬里沿岸漁場雖然資源豐富,但終究還是不能和西海岸漁場相比,雖然東非獲得西海岸的時間短,但是從東非政府大力支持海洋捕撈業發展的時間來看,兩者幾乎是同時進行,所以西海岸海洋捕撈業增速遠超東海岸。

“以上基本就是我國農林牧漁四大產業的基本發展情況,總體而言東非農業正處在一個高速穩定發展時期。”

“造成這種高速大發展的動力,主要是政府政策推動,全國人口增加,交通運輸業發展等等。”

政策上全國一盤棋,東非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視,而人口增長是東非農業投入和擴張的原動力,交通運輸業發展也極其重要,尤其是對漁業資源開發利用起到了關鍵作用。

如果西部交通條件不到位,東非自然不可能實現對西部海洋捕撈業的大力發展,除非在西海岸城市和工廠就近加工成耐儲存的罐頭或者半成品。

而鐵路上冷藏技術的應用,就使得東非內陸也能吃到比較新鮮的海鮮產品,這就擴大了海洋捕撈業的市場範圍。

實際上也就是在東非鐵路網基本成形以後,東非海洋捕撈業才進入飛速發展階段。

第852章 夏威夷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6章 戰爭臨近第179章 總部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47章 畜牧業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37章 颱風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379章 黃金葉第936章 軍售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26章 機耕路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404章 警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16章 行蹤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54章 軍演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80章 夜談第82章 麪粉廠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3章 誘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837章 颱風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330章 跑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96章 交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5章 下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36章 東非菜?第782章 近衛師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31章 兵城第821章 裁軍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71章 生意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113章 大借款第318章 朱壩鎮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8章 歷史課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182章 中間商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45章 機遇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92章 菜市場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62章 後續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
第852章 夏威夷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6章 戰爭臨近第179章 總部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847章 畜牧業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37章 颱風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379章 黃金葉第936章 軍售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926章 機耕路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404章 警告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616章 行蹤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454章 軍演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80章 夜談第82章 麪粉廠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338章 幕後黑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3章 誘拐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837章 颱風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330章 跑路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96章 交戰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5章 下藥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336章 東非菜?第782章 近衛師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31章 兵城第821章 裁軍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371章 生意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43章 行政區劃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113章 大借款第318章 朱壩鎮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08章 歷史課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1182章 中間商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145章 機遇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1092章 菜市場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862章 後續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