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

四人在萊茵市遊覽,透過車窗,市區的風景一覽無餘。

“東非目前處在經濟高速發展階段,秩序穩定,卻又充滿活力,有兩座工業區,一座在富瓦河水庫南側,一座在城市西北。”

“你們初到萊茵市的時候,經過的就是西北工業區,那裡依託鐵路,公路交通的便利和發達建設,很多重工業就位於西北工業區,方便原材料和商品的運輸。”

“富瓦河工業區,則依託富瓦河水庫建設,富瓦河水庫面積將近八十平方公里,蓄水量大約十七億立方米,可以保證整個萊茵市的用水需求,”

“萊茵宮就建設在這座大型人工湖不遠的地方,不過是在水庫的上游,富瓦河水庫是依託倫塞姆富瓦河所建。”

“帝國通過建設富瓦河大壩截斷了倫塞姆富瓦河,利用此處低窪的地形,經過長達七年的人工改造,最後形成了富瓦河水庫。”

當然,馬克西姆皇子沒有介紹富瓦河水庫建設期間,其主力基本上都是黑人勞工。而今富瓦河水庫屹立在加丹加高原上,這裡卻再也見不到建設這座水庫的黑人奴隸了。

阿列克謝驚訝的說道:“富瓦河水庫原來是這座大湖的名稱,之前,我們還以爲這是一座天然湖泊呢!”

馬克西姆說道:“東非的天然大湖不少,尤其是三大湖都是自然形成的世界巨型湖泊,比美國的五大湖也不遑多讓,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三座大湖都是淡水湖泊。”

東非三大湖也就是大湖(維多利亞湖),索倫湖(坦噶尼喀湖),馬拉維湖(或尼亞薩湖)。

隨着東非的開放,三大湖在全世界的知名度也日益攀升,世界地圖也因此做了很大調整。

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上個世紀,東非在東非高原上的擴張,打斷了原本歐洲冒險家對非洲腹地的探索之路。

直到東非正式開放之後,關於三大湖的數據才正式由東非政府向外界流出。

這其實並不奇怪,上個世紀中期,歐洲人對非洲的探索進度相當慢,在東非之前,也僅有個位數的冒險者深入。

馬克西姆接着說道:“在這三座大湖面上,富瓦河水庫就猶如大象面前的螞蟻,而我們對富瓦河水庫的開發,也是巧妙藉助了當地的地形特點。”

“在東非對這裡進行改造之前,倫塞姆富瓦河兩岸就是一處天然的河谷地形,而且剛好在中段形成一座適合水庫建設的區域,他的上游和下游河道其實都比較窄。”

“我們只建設了一座三百米的混凝土大壩就將他攔腰截斷,這座水壩同時承擔發電功能,尤其是在雨季,發電量極大,可以保證全市全年供電量的穩定輸出,在雨季還能通過電網支援周邊的其他工業城市,比如新法蘭克福,卡布韋,或者北部銅礦帶城市的用電需求。”

萊茵市的雨季是比較漫長的,長達半年之久,而旱季其水量也不會減少,這主要和倫塞姆富瓦河的走向有關。

倫塞姆富瓦河主要呈南北走向,由北部雨林氣候區域,流向草原氣候區域,而萊茵市正好介於二者之間。

所以即便是萊茵市的旱季,上游地區的雨水也可以保證倫塞姆富瓦河的水量充裕,尤其是在建設富瓦河水庫這一些水利調節工程之後,更是保證了萊茵市用水和用電的穩定性。

而且當初東非選定這裡作爲東非首都的原因,還在於兩岸地勢要高,即便是雨季,河水也不可能對兩岸造成威脅。

馬克西姆打趣道:“富瓦河水庫,應該也算是萊茵市自己的‘海’了,現在富瓦河水庫的面積就比萊茵市的建成區還要稍微大一點。”

“週末的時候,很多市民會選擇到庫區遊玩或者釣魚,從萊茵宮的高處也可以看到富瓦河水庫,皇家園林也是依附富瓦河水庫打造出來的。”

“富瓦河水庫的東面還有南面,也有大量未開發的森林,南面除了倫塞姆富瓦河的下游以外,還有通往太特市以及欣代,克利馬內市的鐵路,算是萊茵市的出海通道之一。”

自從東非鐵路網基本形成以後,東非內陸對達累斯薩拉姆港的依賴大大減少,就拿萊茵市來說,最快出海通道就有達累斯薩拉姆市,克利馬內市,欣代市,羅安達市,本格拉市,洛比託市,卡賓達等等。

這些東非港口城市裡的後起之秀,都有直達萊茵市的列車,極大減少了萊茵市對達累斯薩拉姆市的依賴。

這也是達累斯薩拉姆市最近幾年發展相對乏力的原因之一,不過東非對此是樂見其成的。

這恰好證明了東非交通建設的成就,畢竟路線越多,樞紐城市數量也就會增加,原本交通樞紐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會隨之下降。

不過達累斯薩拉姆市的條件擺在那裡,即便是“衰落”,也只是相對而言,不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發展慢,而是其他港口城市發展太快。

在這方面,蒙巴薩的條件就好太多了,到目前爲止,蒙巴薩依舊是北方鐵路唯一出海通道,而北方鐵路的加蓬段,建設進度比較緩慢,估計還要兩三年後才能正式完工,讓北方鐵路正式成爲連接兩大洋的東非國家鐵路幹線。

加上蒙巴薩的金融屬性,這些年極速增加,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或許在未來的某一天,就能取代達累斯薩拉姆市成爲東非第一大城市。

當然,超越達累斯薩拉姆市並不意味着高枕無憂,除了可能被達累斯薩拉姆市重新反超以外,還要面對羅安達,卡賓達,貝拉等新銳港口城市的競爭。

而和這些港口城市相比,東非內陸城市的發展,就更多需要東非政府的協調了,萊茵市作爲首都,其發展狀況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東非內陸經濟的發展情況。

這幾年,萊茵市的發展速度在東非國內城市中也算名列前茅,尤其是在非經濟領域,大量資源投入讓這裡迅速成爲行政,金融學術,教育,醫療,交通等等全國中心城市。

馬克西姆說道:“再過一會,我就帶您們到富瓦河大壩去看一看,從那裡你們就能知道我們是如何將倫塞姆富瓦河截斷的,而且現在正是雨季,倫塞姆富瓦河水量充沛,富瓦河水庫的水位也高。”

“站在富瓦河大壩上就能看到相當壯觀的風景,在此前,我們會經過萊茵市的西南部工業區,再過幾個路口,向左轉彎,就進入西南工業大道,沿着西南工業大道,不到十幾分鍾就可以看到富瓦河大壩。”

“雖然富瓦河水庫在東非水利工程中,只能算中等偏上規模,但是也不算小,世界上有能力獨立建設這種規模水利發電站的國家也沒有幾個。”

而聽到馬克西姆這麼說,阿列克謝等人對這座由東非人工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就更感興趣了。

雖然富瓦河水庫按照馬克西姆所言,在東非水利工程中只能算中等偏上規模,可這只是針對東非而言。

事實上,從踏入東非,並且經過中央鐵路,深入東非腹地,窺見了東非沿海到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後,幾人就已經清楚的知道,東非在基建領域的成就,放在世界上可能都是數一數二的。

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67章 奧拓第1443章 監視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289章 教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925章 造船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64章 燃燒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03章 威脅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11章 集中營第1445章 凱末爾第676章 摩托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83章 到達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441章 回國第97章 日常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28章 打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430章 客人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44章 到家第336章 東非菜?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17章 行動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35章 牛馬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454章 軍演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38章 教唆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05章 提速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
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67章 奧拓第1443章 監視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1章 黑興根財團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289章 教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925章 造船業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364章 燃燒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53章 土豆種植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03章 威脅第1234章 戰場均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1211章 集中營第1445章 凱末爾第676章 摩托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83章 到達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441章 回國第97章 日常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28章 打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430章 客人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444章 到家第336章 東非菜?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17章 行動第1344章 輿論戰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35章 牛馬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454章 軍演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38章 教唆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05章 提速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1253章 印太路橋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