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拉攏

單從人口領域來說,初步統一後的意大利就已經不遜色於法國,而在工業等方面,意大利也自動超過西班牙等國家,成爲如今歐洲綜合實力排名第六的國家。

西班牙自上個世紀末成爲列強守門員以來,這些年依舊是列強中發展最爲緩慢的一個,甚至不客氣的說就是一直在吃老本。

所以,僅僅是初步完成統一的意大利,就自動超過西班牙成爲歐洲第六強大的國家,而等到貝尼託正式整合意大利的資源後,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差距恐怕還會被拉大。

而今歐洲列強的按照排名,分別是英國、德國、俄國、法國、奧匈帝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七個國家,不過相比較於前面五個歐洲傳統豪強,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具有一定的爭議性。

但是,相較於意大利和西班牙來說,位於它們之下的國家,發展情況更慘不忍睹。

就比如初步統一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兩國的年鋼鐵產量都在幾十萬噸水平,而同時期遠東帝國年鋼鐵產量也就在幾萬噸水平浮動,在特殊年份甚至可能不到萬噸。

奧斯曼帝國年鋼鐵產量甚至只有幾千噸,不過,奧斯曼帝國人口僅有兩千多萬,在人均鋼鐵產量上反而超過了遠東帝國。

不過即便如此,他們的鋼鐵產量也僅僅是列強的零頭,但就是這個零頭,也超過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畢竟在非列強國家中,遠東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已經算最強大的了。

至於鐵路,紡織業,軍事實力等數據,他們和意大利、西班牙相比更是慘不忍睹。

總而言之,這個時代歐洲國家的下限很高,所以即便初具規模的意大利,成爲列強的一員也毫不例外。

就此,世界格局正式進入“十日當空”狀態,除了歐洲的七個列強以外,美亞非各有一個列強國家,也就是美國,日本和東非,這十個大國,堪稱20世紀世界人民的“福報”。

當然,在這些“福報”裡,還包括一個另類的俄國,不可否認俄國對於帝國主義國家是排斥的,但是他本身的體量和實力,完全符合列強標準。

……

1924年6月18日。

倫敦。

英國首任工黨首相麥克唐納,很快就收到了意大利方面的情報,而麥克唐納兼任英國的外交大臣,所以對於國際層面發生的變化,能很快收到消息。

而且,意大利王國本來就是英國向來重視的盟友之一,兩國有着穩定的長期合作,所以僅僅在貝尼託統一意大利的第二天,“六月事變”的詳細過程,就擺在了他的辦公桌上。

“沒想到意大利的首相貝尼託居然如此膽大妄爲,居然敢頂着如此大的風險深入險境,從而實現意大利的統一,確實是一位梟雄!”

麥克唐納對着意大利統一的消息感到十分驚歎,同時,也讓他認識到了意大利首相貝尼託的不俗能力。

對於這一點,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也頗爲認同,他說道:“貝尼託的這次行動,可以說十分的冒險,甚至顯得有些兒戲,但偏偏是這樣兒戲的做法,卻意外促成了意大利的統一。”

“這正說明了貝尼託這個人有掌握大局的能力,尤其是他的組織能力,通過黑衫黨這個嚴密組織,在亞平寧半島上煽風點火,同時又要避開奧匈帝國的關注,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Www¸ттκan¸C○

“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就使得一切塵埃落定,這顯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就是可惜了,這個貝尼託的黑衫黨很明顯和我們不是一路人。”

英國工黨自認爲他們是“工黨”的一員,雖然他們反對俄國工黨的暴力手段,但對於黑衫黨這種臭蟲,他們更是十分厭惡。

麥克唐納也很清楚這一點,他說道:“這個貝尼託曾經是意大利工黨的一員,所以他也學會了一些工黨組織的辦法,但是他的最終目的卻是爲了加強自己的權力,從而變成一個獨裁者。”

“而且極度敵視工黨,之前他就已經在意大利王國境內,掀起了對工黨人員的嚴格打壓,這股逆流恐怕也會隨着意大利統一,而被帶到原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

英國工黨顯然對於黑衫黨是沒有好感的,雖然工黨也有派別之分,但是黑衫黨這種將“工黨”視爲敵人的極端民族主義政黨,顯然不會去辨識他們之間的區別。

一定程度上,現在意大利甚至成爲了工黨組織的泥潭,因爲黑衫黨的一些政策和手段,完全就是抄襲工黨,而這種情況也是最可怕的,對於一些不明真相的普通人來說,很難區分兩者的區別。

所以,對於全世界的工黨組織而言,黑衫黨比一些純資本主義政黨更加可怕。

財政大臣菲利普問道:“既然如此,我們對於現在意大利政府的態度應該如何?我擔心這個貝尼託會因爲他的個人情緒,從而影響我們和意大利的關係。”

“畢竟,貝尼託是一個獨裁分子,他的想法以及情緒,基本能夠決定意大利政府對外交流的態度和方式。而他又極度仇視工黨,這對於我們政府和意大利方面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菲利普大臣的擔憂不無道理,畢竟貝尼託把工黨視爲敵人,而英國尷尬的地方,就在於這屆政府剛好由工黨組閣,那貝尼託是否會因爲英國工黨領導政府,從而和英國關係惡化!

麥克唐納對此倒是持有樂觀態度,他對菲利普說道:“我們或許不應該對貝尼託持有偏見,說不定他也僅僅是一位比較極端的愛國者。”

“他之所以對工黨如此敵視,或許是因爲理念上的分歧,就像我們和俄國工黨的分歧一樣,畢竟他曾經也是意大利工黨的一員。”

“而且,從‘六月事變’的情況來看,他或許是一位和平主義者,畢竟他沒有直接採取武力,粗暴的吞併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

麥克唐納首相併不以惡意揣測貝尼託的爲人,反而爲他說了幾句好話,可能也正是因爲這種原因,他才能成爲英國工黨的領袖。

英國工黨顯然不像俄國工黨一樣極端,兩者的一個很大區別就在於對當前世界的態度不同。

對於英國工黨而言,目前英國還是有救的,畢竟社會一直在不斷進步,哪怕進步的幅度很小,所以他們反對暴力,那樣可能使情況變得更壞,所以,在英國工黨看來,他們更應該是積極推動社會的改良家。

而俄國工黨就完全不一樣了,他們認爲舊俄國不可救藥,所以還不如將舊的社會砸個稀巴爛,然後再重建。

而事實上這種分歧下,按照俄國工黨的說法,所謂英國工黨和工黨完全就是兩種東西。

恩斯特也認同後者,畢竟就現在英國工黨乾的那些事,說實話,一些積極的資本主義政黨也可以做,那所謂英國工黨除了理念以外,和英國其他資本主義政黨其實區別並不是很明顯。

就比如美國推行羅斯福新政,這些新政採用了很多蘇聯的經濟手段,但是羅斯福顯然不是工黨分子。

但是不管怎麼說,麥克唐納的態度已經很明瞭了,那就是可以先和意大利首相貝尼託進行接觸。

麥克唐納首相說道:“意大利的統一,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好事,這有利於促進歐洲地區的和平,統一的意大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奧匈帝國進行牽制,從而避免歐洲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這倒不是假話,麥克唐納首相確實是一個積極推動歐洲和平的首相,自從他掌權後,就進一步推動歐洲各國裁軍,同時呼籲德國和俄國停戰,爲兩國和平牽線,號召各國反對戰爭,加強國際合作。

作爲早期英國工黨領袖,麥克唐納還是帶有濃郁理想主義色彩的,不過,麥克唐納的一些政策依舊受到了英國議會的限制,而無法發揮作用,就比如改善和爭取國內平民權益,推動選舉更加公平和擴大化等等。

“現在,歐洲的情況依舊是矛盾衝突不斷,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歐洲力量的失衡,從而引發新的戰爭。”

“而意大利統一,這樣一來,在南歐地區,就又多了一個區域性大國,這有利於我們平衡歐洲的政治力量。”

麥克唐納的潛臺詞也很簡單,那就是他認爲在意大利統一前,歐洲的力量有失衡的風險,畢竟英法兩國衰落和德國的崛起,這是不可辯駁的事實。

而他最擔心的就是德國不甘心上一次戰爭結果,再一次發動戰爭,而這個時候,意大利的出現,毫無疑問有利於歐洲力量的均衡,尤其是對西歐地區。

意大利的統一,至少能讓奧匈帝國停下一些小心思,之前意大利分爲三個國家,所以奧匈帝國對於亞平寧半島的威脅性很大,而面對統一的意大利,奧匈帝國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干預亞平寧半島的局勢了。

至於法國,過去法國或許對意大利有小心思,但是經歷過一戰的法國,基本上萎靡不振。

現在的意大利在缺失威尼斯和部分倫巴第的情況下,人口就接近四千萬,已經和法國相差無幾,法國更不可能像拿破崙時代一樣入侵意大利。

菲利普問道:“那按照首相的意思,我們是否應該給予貝尼託一些支持?”

麥克唐納說道:“當然,我們不僅要支持,甚至要大張旗鼓的祝賀意大利的統一,給貝尼託先生髮去賀電,從而確保意大利統一後續不會發生變故。”

“同時,我們應該邀請統一後的意大利重新加入國聯,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意大利王國一票,那不勒斯王國一票。”

至於教宗國,自然是不可能加入所謂國聯的,畢竟教皇和教宗國的情況特殊,前世梵蒂岡也不是聯合國的正式成員,而只是觀察員國也是因爲如此。

所以,在此前只有意大利王國和那不勒斯王國加入了國聯,而現在意大利統一了,那不勒斯王國也就不復存在,不過統一後的意大利顯然會在國聯獲得更大的話語權。

麥克唐納就說道:“統一後的意大利,可以先稱爲國聯的非常任理事國,也就是和奧匈帝國,巴西一樣的位置。”

在此前,不管是意大利王國還是那不勒斯王國,都算不上大國,所以兩國都是國聯的普通會員,而統一後的意大利,天然成爲非常任理事國,能夠對國聯的決策起到巨大作用,後續,如果意大利能夠進一步成長,那成爲國聯的常任理事國也不是沒有可能。

總體來說,麥克唐納政府打算對初步統一的意大利進行拉攏,實際上,就目前英國的狀況來說,不管是哪個政黨執政,都會對意大利進行拉攏。

區別在於,麥克唐納更多考慮的是歐洲整體和平,而其他執政黨可能更傾向於制衡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角度出發。

畢竟,現在的德國和奧匈帝國確實強的有些過頭了,這很容易讓英國人產生憂慮,而統一的意大利,就能極大緩解英國的外交困境。

這樣,英國在均衡歐洲的可用棋子也就多了一顆,畢竟體量不夠的國家,是不能成爲棋子的,反而容易變成英國制衡目標的經驗包。

於是,在1924年6月末。

貝尼託剛剛鞏固勝利成果,英國首相的祝賀信就送到了意大利,並且英國政府層面,對貝尼託和平統一意大利公開讚賞。

這個時候,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在道德層面找貝尼託的茬,畢竟貝尼託的統一方式是和平的,而這也讓貝尼託在整個意大利的個人威望進一步提升。

緊隨其後,法國也發表了對於貝尼託統一意大利的積極看法,畢竟這個時候的法國,更加迫切的希望意大利能夠堵死奧匈帝國西進的通道。

曾經,法國和奧匈帝國都想吞下意大利這塊戰略要地,但是現在法國已經沒落了,而奧匈帝國至少明面上看起來風光無限,依舊堅挺。

所以,現在的歐洲,沒有哪個國家能比法國更加迫切的希望看到意大利統一,法國已經註定吃不到蛋糕,更加不希望奧匈帝國吃的下。

而德國對於意大利的統一,態度比較曖昧,唯有奧匈帝國對於意大利統一十分苦惱和厭惡,但是,奧匈帝國卻失去了最佳干預的時機,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意大利崛起。

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293章 肢解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35章 休整第1272章 犀牛園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36章 敖德薩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833章 拖拉機第206章 “收破爛”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05章 提速第536章 間諜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240章 大借款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82章 中間商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章 在柏林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525章 血清第504章 借人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35章 休整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515章 狗咬狗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67章 推銷第1361章 影響第559章 誣陷第204章 “流放”?“潤”!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02章 巴庫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13章 野望第184章 談判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426章 回歐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38章 三把“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43章 屯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519章 會議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540章 鐵路橋第382章 渡河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94章 英國議會
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1293章 肢解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35章 休整第1272章 犀牛園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236章 敖德薩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833章 拖拉機第206章 “收破爛”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60章 向達累斯薩拉港進軍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05章 提速第536章 間諜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240章 大借款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82章 中間商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3章 在柏林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525章 血清第504章 借人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286章 心生傲慢第135章 休整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515章 狗咬狗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67章 推銷第1361章 影響第559章 誣陷第204章 “流放”?“潤”!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47章 聯姻事宜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302章 巴庫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13章 野望第184章 談判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426章 回歐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238章 三把“刀”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343章 屯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089章 最終圖謀波斯灣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126章 手搓收音機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519章 會議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540章 鐵路橋第382章 渡河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94章 英國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