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旱情

按照這個道理,東非算是僞列強,在一般國家面前可以算作列強,面對上面那幾個國家不算。

這個狀態類似前世遠東帝國,實際上,遠東帝國和美國可以看作新的兩個超級大國對峙,算是獨一檔國家,但是遠東帝國又有一些指標沒有達到標準。

……

1879年12月3日。

“殿下,根據我們的檔案記載移民到東非的總人數是一千四百六十多萬人,黑人在冊的奴隸數量是一千三百多萬。”

“這些都只是檔案中記載的一部分,被統計出來可以用作參考東非人口的數據,當然,和現實東非人口數據有很大出入,就比如新出生人口和因爲疾病戰爭折損的人口,沒有統計在內。”

“而且檔案還有大量遺失和記載錯誤造成的出入,畢竟有些檔案因爲年代久遠,所以因爲各種原因而損壞,這個我們的工作提升了難度。”

這樣恩斯特就對東非人口數據有了大致瞭解,光是移民數量就達到了一千五百萬左右,那東非最後在不計算黑人的情況下應該是翻了一到兩倍,差不多在三千萬到四千多萬的水平。

至於黑人數量也不容忽視,幾年前統計的黑人數量是兩千兩百萬,東非這些年送出去差不多三百多萬,那東非當前黑人數量應該是接近兩千萬而不到兩千萬。

這不到兩千萬的黑人裡還有一千三百萬東非登記在冊的黑人“勞工”,進一步說明東非奴隸帝國的本質。

恩斯特問道:“你們的統計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完工?”

“差不多要等到明年的三月份,畢竟這個工程量還是相當大的,我們需要各級政府的工作配合,同時需要大量的計算和複查,最終才能得出結果。”馮德萊恩說道。

人口統計不是一個輕鬆的活,像之前馮德萊恩給恩斯特提供的人口數據,反而是最簡單獲取的,畢竟有多少移民到東非,東非每次召集和賣出了多少奴隸,東非都是登記在冊的。

這就和算賬是一個道理,東非也有賬本,對東非的人口有粗略計算,畢竟移民和奴隸數量是定死的,所以東非每次有多少移民入賬,都會及時加入到總數上。

不過這種方式只能算到來到東非的移民人數,至於來到東非以後就不太清晰了,畢竟移民東非是有風險的,到了東非後因爲水土不服,疾病等各種原因意外死亡的人不在少數。

“嗯,你們的工作不用着急,但是必須準確,尤其是統計人口時,要嚴格防止有些人耍滑頭隱匿人口。”恩斯特強調道。

像東非這種國家,存在隱匿人口現象也不是不可能,隱匿人口其實就是黑戶,其實黑戶最多的有可能是黑人,東非是一個奴隸制國家,享受着奴隸制帶來的福利,就不可避免有些地方爲了當地發展,或者說是偷懶,暗地增加奴隸數量,這些奴隸也就是不被東非官方承認的“勞工”,是非法的。

“嗯,這件事,我們會注意的殿下。”

恩斯特喝了一口茶道:“也不用擔心得罪人,如果是黑人,那說明問題不大,不過出於公平起見,那些藏匿的黑人,要由政府重新分配。”

這就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不同,地方政府爲了完成任務和自身利益,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而中央政府就要對這種現象嚴厲打擊。不過在對地方政府多藏匿黑人奴隸的態度上,恩斯特還是比較寬容的,可以既往不咎,這是因爲黑人沒有人權,只能自認倒黴。

“現在旱災發展到什麼程度了?”恩斯特接着問道。

“當前東部沿海平原的旱災在我們的可控範圍之內,就是高原旱作農業產區情況不太好,不過因爲種植的以耐旱作物爲主的原因,反而情況不至於太差。”

馮德萊恩接着說道:“沿海平原糧食產區,因爲這幾年的水利設施建設,我們修建的水庫和灌溉系統爲抗旱起到了巨大作用,幸好我們在長雨季把大小水庫的水蓄滿了,所以現在可以及時保證農業灌溉工作。”

“不過因爲長雨季之後是旱季,我們也有用水需求,長雨季之後的旱季差不多是四到五個月時間,這期間水庫一直處於放水狀態,庫容量差不多減少了百分之二十左右。”

“等到小雨季來臨時,水庫因爲用水和損耗差不多隻有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的庫容量,畢竟這次旱災情況特殊,所以給我們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不過只要堅持到明年三月份,情況應該能大大緩解。”

“至於高原糧食產區,最大的問題在於水利建設導致了一些用混亂,所以情況比沿海平原要差一些。”

水利工程建設勢必會影響到原來的自然形態,對河流湖泊等溼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這也是高原糧食產區問題比東部沿海平原問題大一些的原因。

不過改造東非環境,那自然不能過於計較一些細節方面的得失,要是一成不變,那人類社會也就沒有必要存在了,還不如重回樹上當猴子。

所以恩斯特對下屬說道:“水利建設短期內肯定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不過一但完成後的總體收益纔是我真正看中的,所以水利建設要穩步推進,這甚至可能影響以後百年東非農業的發展。”

馮德萊恩對恩斯特的話感到有些莫名其妙,水利建設自然是好事,怎麼聽殿下的意思反而還有壞處。

畢竟不是一個時代思維上思考問題,恩斯特這種考慮環境問題的想法,放在19世紀,那自然有些格格不入,19世紀的人類是相當自信的,把“人定勝天”的信念牢牢印記在腦海裡,這是工業革命對人類思維的巨大沖擊。

實際上20世紀人類就又開始思考如何同自然和諧相處,因爲征服自然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光靠相信“人定勝天”是沒有用的,科技越發展,人類機會發現自身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但是到了21世紀,由出現了“環保主義”的歪門邪道,當然,恩斯特指的是極端環保主義,以前人崇信科學,而21世紀的許多人又開始質疑科學。

所以社會思維會順應時代的發展,人類的心靈也沒有想象的強大,整體社會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走上極端道路。

而19世紀是大發展的時代,至少西方世界人類心理上是滿足的,同時是自信和樂觀的,這樣也就容易對未來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弊端被忽視掉,而恩斯特就是要對這個時代的東非查缺補漏。

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63章 站隊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55章 安卡村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0章 新品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31章 準備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296章 接見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295章 拒絕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560章 記者會第371章 生意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304章 調停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8章 談論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00章 龍騎兵第809章 事後第197章 建議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60章 安排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54章 軍演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840章第769章 籌碼第444章 到家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53章 借款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0章 教育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01章 城市化第700章 龍騎兵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87章 太特城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81章 “火車頭”第383章 引入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426章 回歐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92章 入籍第1203章 車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344章 輿論戰第249章 熱度第164章 肉類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704章 底氣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647章 準備第1114章 抉擇
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63章 站隊第1396章 急轉直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355章 安卡村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0章 新品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631章 準備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296章 接見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295章 拒絕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560章 記者會第371章 生意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304章 調停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28章 談論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00章 龍騎兵第809章 事後第197章 建議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60章 安排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454章 軍演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840章第769章 籌碼第444章 到家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453章 借款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50章 教育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01章 城市化第700章 龍騎兵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487章 太特城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81章 “火車頭”第383章 引入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426章 回歐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92章 入籍第1203章 車展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344章 輿論戰第249章 熱度第164章 肉類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704章 底氣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647章 準備第1114章 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