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0章 萊茵人

而此時城內的阿里第納爾心裡委屈啊!任誰都不可能同意東非人的這種無理要求,自己拿出莫大的勇氣,辛辛苦苦和英國人戰鬥,結果東非人在背後摘桃子,還讓自己投降,真主何在,安拉不公啊?

在法爾勝等待達爾富爾人回覆的時候,整個法希爾城內的達爾富爾高層們也在商討對策,很顯然,最終達爾富爾人還是心存僥倖的想和東非人碰一碰。

“轟轟…砰……”

“轟,啪……”

東非的迫擊炮,擲彈筒一個勁的往着法希爾城招呼,很快就徹底瓦解了法希爾的簡陋城牆,一部分街區也徹底淪爲丘墟。

擲彈筒依舊被東非陸軍部分部隊使用,尤其是作爲班組火力支援力量,當然,沒有被東非陸軍完全淘汰主要還是沒有壓力。

以前東非大量生產擲彈筒,那是因爲軍工能力不行,而且資源沒有得到有效開發的情況下,就算東非物產豐富,那也只能乾瞪眼。

所以擲彈筒這種作戰武器就被恩斯特拿出來,專門欺負非洲大陸的土著。

早期擲彈筒的威懾意義遠大於實戰意義,再怎麼說擲彈筒也算“炮”,可以給土著極大的震撼,幾發擲彈筒一架,任何抵抗意志頑強的土著也頂不住。

當然,擲彈筒的便於攜帶和拆解性也讓早期東非士兵看中,畢竟當時東非可沒有現在這樣的交通建設基礎。

雖然現在東非軍工業和經濟都不差,但是陸軍照樣該省省,該花花,尤其是將大頭投入到裝甲部隊,航空部隊等方面後。

這就導致了東非軍隊建設的極度不平衡化,有的部隊裝備還停留在南非戰爭時期,而有的又走在世界最前列。

即便如此,相對於美國,東非陸軍發展也算相對幸福的了,美國旁邊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也不算小國,而東非周邊根本連像樣的對手都沒有。

“撤退!”

“該死,東非人的火力太強了,這根本就不是我們可以對付的,英國人也沒有這麼強的火力。”

“這仗還怎麼打,趕快逃吧!”

“誰能救救我,我的腿被壓住了。”

整個法希爾城西部已經徹底亂成了一鍋粥,不管士兵還是平民,在東非的一輪炮火下,都生不出反抗的念頭,恨不得此時長出八條腿逃離這個恐怖的地方。

主法希爾的建築質量太差,這對東非的炮火威力有很大的加成,看起來挺唬人的。

法爾勝團長手中拿着望遠鏡,觀察着法希爾城內的變化,再確認敵人已經軍心大亂後,他果斷下令部隊進攻。

拿着毛瑟步槍的東非官兵順利從法希爾城的缺口挺入城內,沒有遇到抵抗,順利的推進到法希爾城中心。

這個時候阿里第納爾才恍然大悟,準備帶着自己人跑路,但是來不及了。

“繳槍不殺!”突然冒出來的東非士兵,將阿里第納爾一行人團團圍住。

雖然東非士兵臨時從翻譯那裡學習的語言有些怪異,但是阿里第納爾等人還是選擇果斷放下武器。

東非人太過分了,有這個火力,阿里第納爾都敢去打喀土穆,結果東非人不趁着英國深陷歐洲戰局,進攻尼羅河沿岸,反而過來打自己這個小人物,這讓阿里第納爾內心十分憋屈。

“我要和你們的長官談話!”

雖然輸掉了戰爭,但是阿里第納爾內心還是很不服氣的,同時也想搞清楚東非政府的意圖。

“老實點,等我們團長來了再說。”正在給阿里第納爾綁繩子的東非士兵說道。

雖然不知道這個操着一口鳥語的達爾富爾人高官在說什麼,但是警惕一些總不會出問題。

不久,法爾勝團長就帶着一衆軍官和翻譯來到阿里第納爾面前。

“你就是阿里第納爾蘇丹?”

“是我,你們這些東非人,爲什麼要入侵我們達爾富爾,我們沒有得罪過你們吧?”

“這個問題我不會告訴你,畢竟這是我們帝國的戰略,我們也只是負責執行的小人物。”

“哼,就算你們真把我抓住了又能怎麼樣?你們應該也知道,我們達爾富爾得罪了英國人,而且我們名義上也是屬於英國的附屬勢力,等到英國人來了以後,你們也不可能佔領這裡。”

在阿里第納爾看來,英國作爲世界第一強國,東非心裡應該也是比較忌憚的。

熟料他的這番話,引起了法爾勝團長的大笑,並且反問道:“哈哈哈……阿里第納爾先生,既然英國人在你眼裡這麼厲害,那你怎麼還敢得罪英國人。”

阿里第納爾說道:“我當然知道英國人厲害,不過英國現在不是在和那個德意志……歐洲的德意志打仗麼!所以自然要抓住機會,脫離英國的控制。”

作爲阿拉伯教的輻射區域,達爾富爾人可不像非洲黑人那麼無知,他們對國際消息還是有些瞭解的,只不過因爲距離遠的原因,消息傳遞到達爾富爾比較慢。

從阿里第納爾的話裡就可以看出這一點,他既能知曉歐洲爆發一戰,英國和德國等國開戰的消息,又能清晰的分辨出德國和東非的區別。

這裡就不得不多說一些,東非在展開對非洲殖民初期,向來是以德意志人自居的,而當時東非國家尚未成型,所以德意志這個詞彙就在非洲大陸上廣爲流傳。

等到東非王國成立以後,東非人才能打着東非王國的名號四處擴張,但是這個時候德意志這個名詞已經深入非洲土著之心了。

更何況東非王國只是一個過渡國號,後來東非變成了萊茵帝國,所以國家宣傳上的變動,也很容易讓不明所以的非洲土著搞不清楚狀況,還是用德意志來稱呼東非這個勢力最爲合適。

可事實上德國纔是真正的德意志,這個時候就重複了,不過一般非洲土著也很難同時接觸到德國或者東非兩個勢力。

而國外目前對東非的稱呼,也分爲兩種,一個是東非人,一個則是萊茵人。

毫無疑問,前者是按照歷史慣性稱呼的,延續了早期東非殖民地或者東非王國的叫法,後者則是以當前東非國名來稱呼。

萊茵人,就像遠東帝國稱呼美國國民爲美利堅人,或者美國一樣。

畢竟美國這個國家一般而言是視作和英國同種同源的安格魯薩克遜國家,雖然美國有大量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移民。

而美國人這種稱呼就很容易將兩者區分開來,同樣的還有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

亦或者德國本土也有這種稱呼,比如普魯士人,巴伐利亞人,施瓦本人,這些人其實都屬於德意志人。

所以按照這種方式,現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選擇將萊茵帝國的德意志人稱爲萊茵人。

當然,東非人這種稱呼也沒有退出歷史舞臺,至少德國人就喜歡這麼稱呼東非人。

一方面,德國很多民衆並不認爲東非和他們同屬於一個民族,或者說東非的血統並不純正,另一方面,這其實屬於一種蔑稱。

畢竟非洲過去在歐洲就是落後和野蠻的代名詞,東非這個中性詞彙自然也會受到牽連,至少在部分德國人口中,東非這個詞彙算不上什麼好的稱呼,這也反映了許多德國人對東非的傲慢態度。

第810章 海岸線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559章 誣陷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437章 徵兵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61章 危與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381章 國禮第1220章 萊茵人第521章 申請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53章 新家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713章 不畏戰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76章 摩托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448章 竊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78章 無線電第694章 訛詐第672章 危與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357章 索加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141章 學習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556章 氣吐血第673章 象牙第898章 太特市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166章 體驗第177章 放牧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6章 西北悲歌第833章 拖拉機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82章 出口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64章 燃燒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504章 脫鉤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37章 徵兵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30章 蓄水池第810章 海岸線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714章 伊林加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
第810章 海岸線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559章 誣陷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437章 徵兵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241章 黑興根入場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61章 危與機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381章 國禮第1220章 萊茵人第521章 申請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53章 新家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713章 不畏戰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85章 交易達成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676章 摩托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1448章 竊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878章 無線電第694章 訛詐第672章 危與機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357章 索加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1141章 學習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556章 氣吐血第673章 象牙第898章 太特市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166章 體驗第177章 放牧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6章 西北悲歌第833章 拖拉機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82章 出口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364章 燃燒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1504章 脫鉤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437章 徵兵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830章 蓄水池第810章 海岸線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714章 伊林加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