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殺雞儆猴

第1499章 殺雞儆猴

煤炭資源的匱乏,就註定了南德意志王國無法完全複製東非上個世紀的工業發展路徑,不過,南德意志王國有一定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分佈,可惜沒有得到開發。

南德意志王國和東非一樣自稱“德意志國家”,兩國的早期國民組成結構也有細節上的不同,比如東非早期移民由德意志人,遠東帝國人還有斯拉夫人(奧匈帝國境內的各類斯拉夫羣體)構成,而南德意志王國則是德意志人,遠東帝國人還有羅馬尼亞人爲主。

南德意志王國發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績,主要靠的是農業和黃開採金,進而獲取本國早期發展的原始資本。

近些年來纔在東非的幫助下,建立起一些新的工礦業部分,比如乍得湖的天然鹼提煉,鋁土礦和鐵礦開採,有色金屬礦粗加工等。

單從工業角度來說,南德意志王國的工業基本上是依附於東非市場存在的附庸,乏善可陳,反倒是農業方面,這些年來的進步較大。

尤其是新佔領土地,大約範圍也就是前世尼日利亞,喀麥隆和乍得三國交匯地帶的農業發展比較迅速。

就比如原尼日利亞的東北部,科馬杜古約貝河流域,前世就曾經是尼日利亞的重要“糧倉”,只不過後來因爲宗教和部落戰爭,糧食產量下滑。

而現在這一部分區域落入南德意志王國手中,更是獲得了極大利用與開發,背靠東非的農業技術支持,已經成爲南德意志王國的四大農業產區之一。

南德意志王國的四大農業產區,主要就是乍得湖周邊,沙裡河流域,科馬杜古約貝河流域,以及其西南部,農業種植以高粱,小麥,水稻,棉花等等爲主,同時畜牧業也相對發達。

當然,東非政府對於南德意志王國的農產品和礦產資源並不感興趣,當初扶持南德意志王國的重要目的是爲了遏制西非黑人的南下,成爲東非人口屏障還有未來青壯勞動力的培養池。

恩斯特說道:“現在,南德意志王國的人口還是太少,五百萬也就比我們的殖民地多一點,他們應該和阿比西尼亞帝國看齊,先把本國人口提升到一千萬以上纔算勉強合格。”

“除了南德意志王國以外,我們在西非的佈局也應該加快,以多哥蘭爲基礎,鼓勵國內勢力到西非開拓,繼續加強帝國對西非的滲透。”

東非在西非就只有兩個支點,一個南德意志王國,一個多哥蘭,這些年英國人對南德意志王國嚴防死守,而多哥蘭更是面對英法兩國的聯合排擠。

不過這也並不奇怪,放在前世,英法兩國或許對西非並不太看重,但自從東非崛起以後,西非也成了殖民帝國的“香餑餑”。

也就是東非不願意過早打破如今的國際秩序,否則別說東非自身,就是南德意志王國在東非的支持下,都夠英法兩國喝一壺的。

當然,東非對南德意志王國也提防了一手,就像英國的尼日利亞殖民地,如果被南德意志王國吞併,那非洲就有可能出現一個繼東非之後的第二個區域強國。

這顯然是東非不願意看到的,就像美國不可能容忍加拿大,或者墨西哥脫離自己的掌控一樣,南德意志王國相對於東非,就相當於加拿大和美國的關係。

……

1930年,隨着東非《生態環境保護法案》的嚴格落實,全國開啓了大規模的退耕還林,還草,這也導致今年,東非的耕地面積減少。

烏班吉省(原中非西部)。

“根據政府的新規,本省南部的熱帶雨林區域,限制當地居民對雨林的過度砍伐和燒荒等破壞性活動,只有在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依據新的法規,有序合理的伐木。”

在烏班吉省境內剛果雨林的一處空地上,林業資源局的工作人員瓦爾特正在向一處林場宣讀新的通知。

這是一處小型林場,在烏班吉省木材是全省比較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在當地,有不少林場存在。

林場老闆弗蘭克在聽完瓦爾特的話後,面色很不好看,他上前理論道:“瓦爾特先生,我們這處林場,只是小本買賣,上下幾十名工人,都靠着伐木養家餬口,你們這不是斷了工人們的生計麼?”

面對弗蘭克的質問,瓦爾特並沒有動怒,他耐心的對弗蘭克解釋道:“弗蘭克老闆,你也不要說我們爲難你,這是萊茵的命令,就算省政府也只能認真的執行。”

“我也理解你們的難處,不過,我想你可能對新政策有一些誤解,政府不是不讓你們失業,而是,爲了保護我們家園的環境,所以不得不採取一些嚴格措施,可持續發展,而不是竭澤而漁式的野蠻破壞森林。”

他指着腳下的紅色泥漿說道:“弗蘭克先生,還有林場裡的諸位,你們也應該很清楚,像你們過去這種方式伐木,對雨林破壞性的嚴重。”

“就像我腳下的這攤泥漿,還有周邊裸露的紅色土地,現在看來沒有太大問題,可只要隨時一場大雨,這些泥土就會隨着雨水,一起流入烏班吉河。”

“本來就貧瘠的土地,在失去表層土壤後,更是難以恢復,進而形成一處處荒地,就像一顆顆痘痘一樣,遍佈整個雨林,最後使得整個雨林系統崩潰,並且給當地還有下游造成洪澇等災害的風險。”

“你們常年做這門生意,心裡應該也很門清這一點,因此,你說政府這次的政策有沒有問題?”

弗蘭克心裡自然清楚,但他嘴上還是說道:“瓦爾特先生,我們這個林場,一次才砍多少木頭,你們怎麼不去找那些大型林場,就我所知,東邊的國營林場,規模可是我們的幾十倍,他們破壞性可比我們大的多,要抓典型,也應該先抓他們。”

瓦爾特冷笑着說:“弗蘭克老闆,你不用轉移話題,隔壁的國營林場同樣在這次的整改範圍之內,我們局長親自帶人去到那裡和他們溝通,並且督促整改工作的進行。”

“不可否認,國營林場確實規模更大,可問題在於,你們這種小型林場的數量更多,你一家或許無足輕重,可成百數千家,那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而且,你們這種小型林場,本身不規範行爲就比較多,對生態的破壞性更大,所以,也是這次整頓的重點對象。” “你也不用給我們扣帽子,這不僅是針對你的林場,只要是我們省內的相關企業和單位,這次都一視同仁,至於是否成爲典型,接下來就看你們怎麼做了。”

弗蘭克依舊不死心的說:“你們說整頓就整頓,可誰知道能做到什麼地步,有些偷偷砍伐的人,他們往雨林深處一跑,或者深夜工作,我不信你們能都查的出來。”

對於弗蘭克的質疑,瓦爾特說道:“弗蘭克老闆,現在不是十幾年前了,所以,我勸你還有你的同行,最好不要動這種小心思。”

“以前,有人這麼做,確實不好發現和處理,但是如今隨着科技的進步,不需要派人親自深入雨林調查,只要飛機在天上繞一圈,那片雨林被偷偷砍伐,就能看的一清二楚,無地遁形。”

“如果被抓到,更是要受到嚴重的處罰,當然,你們也可以存在僥倖心理,可前提是能確保不被人舉報和抓現行。”

聽到這裡,弗蘭克的面色更加難看,隨着飛機制造業的發展,如今在東非,對於生態,包括森林,草原,耕地的變化,東非政府只需要讓人在天上觀察一圈,就可以發現端倪。

而像剛果雨林這種地區,一旦一處雨林遭到破壞,裸露的紅土地和周邊的綠色就會形成十分鮮明的對比,所以弗蘭克完全不懷疑瓦爾特所言的真實性。

當然,弗蘭克對瓦爾特的話,也依舊懷有質疑,就比如林業資源局的官僚們的主動性,雨林的環境可不好,他們真有閒心跑到這裡來抓人麼?顯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恪盡職守,大公無私的做到這一點。

再者說,巡邏飛機能抓到哪裡的雨林被破壞,可他們又不可能從天上下來抓人,等他們回去彙報,別人早就跑路了。

因此,弗蘭克決定不和瓦爾特一般見識,先把他打發走,於是說:“瓦爾特先生,感謝你的通知,我們接下來會遵循政府安排的。”

雖然不知道弗蘭克保證的真假,瓦爾特也只能暫時相信,他說道:“那就好,希望弗蘭克老闆,你能說話算數,畢竟,我們的要求,對於你們而言,只是讓工作程序複雜一些,倒不是真的斷你們的財路。”

烏班吉省不是剛果雨林保護區,後者在處理這些問題上纔是真的嚴格,抓到一例都有可能罰的傾家蕩產,甚至到監獄裡走上一遭。

因爲剛果雨林保護區這個東非省級行政單位,成立的初始目標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維持本區域內的環境保護工作。

畢竟剛果雨林保護區內,幾乎多少人口,土地也不適合耕種,還有大規模開發,而烏班吉省是正常的省份,經濟發展纔是主線。

因此,烏班吉省不可能取締伐木業的存在,只能加以限制和監督行業的發展,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道路。

ωωω¸ ttκΛ n¸ ¢ Ο

瓦爾特說道:“你們只要規範作業,和以前的區別就不大,甚至日後還能擴大業務也說不定,應該把眼光放的長遠一些。”

隨後,瓦爾特就離開了,至於弗蘭克有沒有把他的話聽到心裡去,或者是當成耳旁風,他完全不在意,這次,烏班吉省林業資源局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警告,如果某些人一意孤行,最後還落入他們手裡,那就有的受了。

目送瓦爾特這個不速之客離開後,弗蘭克手下的一名工人問道:“老闆,我們真按照他說的做?”

弗蘭克不屑的說:“管他們幹什麼,咱們接着幹咱們的,大不了過幾天換個地方,繼續砍樹,只要我們一直換地方,我就不信他們能拿我們怎麼。”

弗蘭克準備和政府打游擊,畢竟剛果雨林那麼大,有的是地方砍樹,他不信這種情況下,林業資源局的人,能住的住他們。

於是,弗蘭克帶着他的工人,繼續重複之前的操作,完全不把政府的通知放在眼裡,而爲了保險起見,他們每過一段時間,就換一個地方。

就這樣,安穩的度過了一個月時間,這天,弗蘭克和他的下屬工人,正在新的地方砍樹,而此時,天空遠處突然傳來一陣轟鳴聲,並且漸漸放大,越來越快。

弗蘭克瞬間想起了一個月前瓦爾特的話,但是他絲毫不慌張,指揮工人躲進周邊的雨林裡,避開天上飛機的偵查。

這還是弗蘭克第一次遇到巡邏機,此前他也聽幾個同行說過,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不過,也沒有放到心上。

很快,巡邏機就飛到了他們的頭頂,盤旋了片刻後離開了,弗蘭克和工人們這時候,才從雨林裡鑽出來。

他對工人們說道:“果然不出我所料,想靠飛機抓人,完全不靠譜,畢竟他們不能落地,不過,這處地方,已經被發現,我們趕快把今天的活幹完,然後收拾東西,離開這裡,尋找新的地點。”

工人們紛紛對老闆的意見表達了贊同,有了這次經歷,弗蘭克更對瓦爾特此前的話感覺不屑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弗蘭克果然依舊沒有被抓到。

但終於有一天,弗蘭克還是以一種他意想不到的方式落網了,因爲躲過了前幾次巡視,弗蘭克忍不住在一次和同行的酒會上大肆吹噓自己機智,並且傳播自己的經驗。

結果,這引起了一位同行的不爽,倒也不是和弗蘭克有利益衝突,或者什麼矛盾,完全是此前他被抓到過一次,而弗蘭克卻一直逍遙法外,所以心理上感覺不平衡,因此他向林業資源局的人投了一封舉報信。

然後,林業資源局的人根據他提供的情報,成功將弗蘭克抓捕,並且最終人贓並獲,弗蘭克成功吃上了拘留所的無油鹽“大餐”,並且被判了一筆高額罰款。

弗蘭克這種頂風作案的人,並不在少數,烏班吉省林業資源局的人,雖然不能全部抓住,可也極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空間,並且樹立一批典型,殺雞儆猴,而弗蘭克運氣不好,也成爲了其中的一隻雞。

而隨着烏班吉省林業資源局的重拳出擊,烏班吉省的雨林濫砍濫伐問題,也大爲改善。

(本章完)

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24章 奔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402章 妥協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24章 奔逃第161章 檢閱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388章 換師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60章 革新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250章 謠言第1540章 鐵路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49章 犧牲第609章 提升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264章 在東非第81章 煤礦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837章 颱風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904章 卡賓達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73章 象牙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539章 鄰居論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222章 體面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395章 下藥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87章 西逃第1262章 慫恿第528章 與時俱進
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424章 奔逃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402章 妥協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424章 奔逃第161章 檢閱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88章 衝突升級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248章 普吉島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388章 換師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60章 革新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1250章 謠言第1540章 鐵路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49章 犧牲第609章 提升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264章 在東非第81章 煤礦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837章 颱風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904章 卡賓達第244章 轉敗爲“勝”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673章 象牙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539章 鄰居論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222章 體面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1395章 下藥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87章 西逃第1262章 慫恿第528章 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