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遠洋貿易

第18章 遠洋貿易

黑興根財團的殖民團隊在和桑給巴爾蘇丹國達成協議後,黑興根殖民團隊算是在此處站住了腳跟。

殖民團隊在桑給巴爾開始打造馬車,帳篷等出行工具爲探索內陸做準備。

與此同時,停靠在達累斯薩拉姆港的荷蘭船隻在補充完淡水和物資後,繼續出發,目的地東亞。

……

黑興根。

視角回到歐洲,一座新建築正在黑興根落地,距離黑興根城外不遠,已經成爲了一個大工地。

“恩斯特,你是打算在黑興根開辦工廠麼?”康斯坦丁親王問道。

戰爭結束後,康斯坦丁親王從柏林的普魯士總參謀部退了下來,又回到黑興根。

沒想去威尼斯考察不久後,恩斯特就回家了,還從自己手裡要了塊地。

本來康斯坦丁親王以爲恩斯特是想要接手自己的事業,在農業領域發展,雖然自己不參加勞動,但地主也要會算賬麼。

康斯坦丁親王以爲恩斯特用這些地是來搞農作物實驗的,因爲前段時間,恩斯特提過要在東非弄一片大農場。

沒想到幾天不見,自己的田被推了!上面堆滿了恩斯特訂購的磚土砂石和水泥,失算的康斯坦丁親王只好親自問問。

“父親,我要在這裡建一所學校。”恩斯特滿意的看着眼前已經初步成形的建築。

這樣一說,康斯坦丁親王更懵了,在黑興根建學校,這不是胡鬧麼?

這不是康斯坦丁親王瞎想,黑興根最不缺的就是學校,畢竟普魯士早就普及了義務教育,黑興根的孩子都有學上了。恩斯特總不可能憑空變出生源來吧!所以恩斯特不可能辦小學。可是中學黑興根也有一座,還是腓特烈侯爵時代就建立的。

黑興根每年能上中學的學生太少了,大多數人上完小學就會去到社會上,畢竟上中學的花費可是很貴的,不是回家務農就是託人到城裡找份學徒工作。

能夠上中學的每年也就百十人,好年景能有兩三百人,差的年景甚至只有八十多人。

所以康斯坦丁拿不準恩斯特要辦什麼學校,開口問到:“黑興根的教育市場就我所知已經飽和了,你總不可能白白耗費掉手裡的資源吧!”

經過這幾年的相處,康斯坦丁發現自己兒子就是無利不起早的人,越來越像商人,好在恩斯特目前太成功了,康斯坦丁也就不反對恩斯特按自己的想法發展,但是,恩斯特絕對不會幹虧本買賣。

“父親,我要在黑興根建一所軍事學院,用來培養家族人才。”恩斯特向康斯坦丁解釋道。

康斯坦丁聽到“軍事學院”這四個字,眼皮子一跳,趕緊問恩斯特。

“你想幹什麼?軍事院校是要向政府報備的吧!伱又不走軍隊路線,搞軍事學院不是多此一舉麼,只要你提前和我打個招呼,軍隊里弄個一官半職還是可以的。”

康斯坦丁不解的說,:“而且,就算你要建軍事學院,怎麼也找個大城市吧?黑興根這個鄉下地方,沒有軍方合作能有人來嗎?”

恩斯特知道康斯坦丁親王誤會了,開始描述自己的想法:“父親你誤會了,我確實要辦軍事學院,但這個軍事學院和普魯士沒有關係,是爲東非開發準備的,所謂軍事學院實際上不是你想的那種。”

康斯坦丁當然聽明白了,這哪裡是什麼正規院校,這不就是培養殖民團隊麼?但康斯坦丁的疑惑更重了。

“即使開發東非,也用不着單門培養所謂人才吧,只要組建殖民團隊,或者僱傭一支僱傭兵就可以了吧。”

這年頭殖民武力少不了,但都是政府軍隊,商業團隊和僱傭兵組織來幹這些活,康斯坦丁沒聽過爲殖民活動單獨成立學校的,還是軍事類型。

“父親,這就和我在東非的設想有關了,未來的東非面積可能比整個德意志還大,所以提前準備軍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如此大面積的土地,如果我們獨佔,肯定會有人覬覦。”

比德意志還大?康斯坦丁親王不敢想了,自己兒子腦袋不會壞了吧?如此異想天開。

對於非洲康斯坦丁自然知道,但是沒有專門去了解過,於是康斯坦丁拉起恩斯特的手就要回家裡去。

“走,我們回去研究研究。”

不久,康斯坦丁面前的桌子上鋪開了一張世界地圖,用手指着地圖上的坦桑尼亞,“是這裡麼?”

“是的父親。”恩斯特用筆開始在地圖上畫起來,很快一個圈在地圖上成形了。

這個圈裡包括後世的坦桑尼亞,烏干達,布隆迪,盧旺達和肯尼亞南部。

“這裡就是我的初步設想,現在歐洲其他國家還沒有注意這裡,我準備像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用黑興根財團來把這裡納入我們霍亨索倫家族的統治範圍裡。”這是恩斯特第一次向人展示自己的野心。

“和印度不同,那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而整個東非只有阿克蘇姆這一個文明。”說着用筆將地圖上的埃塞俄比亞地區打了個叉。

“阿克蘇姆的勢力範圍在東非北部,我不去動那裡,整個東非唯一對我們有威脅的就只有各國的殖民團隊和桑給巴爾蘇丹國。”說着,又將桑給巴爾和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用小圈圈出。

“這些殖民團隊不足爲慮,他們大多是些獵奴和捕獵象牙的小團隊,只要在歐陸各國注意這裡之前,我們可以用各種手段提前清場。”

恩斯特接着說:“桑給巴爾蘇丹國有十幾萬人口,是個阿拉伯國家,所以威脅不大,我們的第一批殖民隊伍已經成功登陸。”

“至於葡萄牙人,他們一直處於衰落中,對各個殖民地的控制大不如前,但莫桑比克是個威脅,當地的殖民政府還是要小心。”恩斯特一臉嚴肅的說道。

“不過,葡萄牙人對東非其他地區並不上心,主要在沿岸活動,這就給了我操作空間。”

恩斯特接着道:“我打算先派人,在東非內陸建立許多據點,重點在維多利亞湖和坦噶尼噶湖以及馬拉維湖之間。”說着用筆將三個湖泊中間的地域描繪出來。

“只要通過移民個幾十萬人,這裡就可以徹底納入我們霍亨索倫家族手中了。”

康斯坦丁親王聽到這問到:“這麼多人口你從哪裡找?這可比整個黑興根人口還多?”

恩斯特回答道:“這裡!”

手中的鉛筆赫然指在東亞地區的清國。

康斯坦丁親王皺着眉頭問:“如果是通過外族來實現這一目標,爲什麼要捨近求遠呢?不可以用當地土著麼?”

“父親,這個問題很好回答,清國是個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他們的人力資源過剩,而且老百姓過的比較困苦,每年許多人因爲饑荒和戰亂出海討生活,而對非洲本地的土著來說我們就是入侵者,他們是不會甘心接受我們統治的,所以我們引入清國人,這些清國人初到陌生的地方只能依附我們生存。”

“那爲什麼不從德意志地區引入人口?”康斯坦丁問道。

“我也想啊!父親,可是從德意志引入人口成本太高,僅僅第一批殖民團隊就是我用重金聘請過來的,而清國人只要有口飯就能替我們幹活,這是成本問題。”

恩斯特接着說:“其次,現在美國國內戰爭已經結束,德意志人大多會選擇去開發成熟的美國生活工作,你要是和德意志人說去非洲,他們恐怕聽到非洲就膽怯了。”

受到以前輿論的影響,非洲在歐洲代表着野獸遍地,和各種熱帶疾病,以至於現在歐洲人只在非洲沿海建立殖民據點,不敢深入內陸給恩斯特創造了機會。

“那你如何控制清國人,要知道人數多了就會產生混亂。”康斯坦丁說道。

“目前的想法是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這也是成立黑興根軍事院校的初衷,生源將從清國找來,我們給他們灌輸思想,讓他們服從管理,以後去非洲協助德意志人分化治理清國移民,在用清國開發出東非的土地後,我們就可以停止從清國引入移民,轉而在德意志和歐洲吸引人口,再通過黑興根財團給東非建立一套初步的工業體系,最後把本地土著驅離,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一個類似巴西和美國之間的國家。”

шшш⊙ т tκa n⊙ ¢O

康斯坦丁親王聽完恩斯特的想法,腦海裡久久不能平靜,這是個大工程,但是還真有理論上的操作空間。

如果恩斯特完成了,那就等於爲霍亨索倫家族在海外重新建立了一個國家,那是一個規模不下於德意志,且以霍亨索倫家族爲主導的新國家。這樣的地圖開疆聽的康斯坦丁親王心潮澎湃。

“嗯,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也是支持的。其他不說,在德意志這片土地我的人脈和關係還是有的,你就放手去做吧!”康斯坦丁壓抑着內心的激動平靜說道。

……

膠州灣。

德意志商業聯絡處,這是個掛着普魯士國旗的新聯絡處,還有一個在珠海,不過恩斯特特別強調在北方建立一個,而且直接選定膠州灣。

膠州灣德意志商業聯絡處除了負責黑興根財團商品在清國北方推銷外,還有一個特殊任務,派人從北方尤其是濟水河畔地區挑選五百個健康的少年,並且將他們帶會德意志。

標準是沒有疾病,沒有接受過文化教育,最重要的一條必須是貧苦農民家庭出身。

這是恩斯特挑選的生源,在清國那些地方宗族最容易抱團,是統治的不穩定因素,尤其是南方宗族勢力遍佈,所以恩斯特不在南方招生。

至於爲什麼是濟水河畔,因爲那是恩斯特前世的家鄉,這個時代沒有普通話,方言遍佈,恩斯特可不想手下人說話自己聽不懂,如果是家鄉話,恩斯特還是能懂個大概的,畢竟北方的語言比南方統一的多了。

恩斯特成立黑興根軍事學院是要親自來擔任校長的,還可能去授課,語言必須要統一,不然這些少年聽不懂恩斯特說的話就尷尬了,給這些人三年時間學習德語,以後就不用恩斯特親自監督和管理了。

膠州灣德意志商業聯絡處同時肩負招工去往東非,和大宗商品貿易工作,除了恩斯特自己的商品,恩斯特可是集合柏林的一些商人達成了合作協議,藉此機會共同爲德意志在遠東開拓市場。

香菸和煤油打火機這樣的拳頭產品已經開始在遠東市場受到那些達官貴族的歡迎,而黑興根財團則將遠東的廉價原材料和東非需要的人口一起借用荷蘭人的船隻運回去。

荷蘭人自己也加塞了不少遠東特產,絲綢和瓷器,茶葉是大宗。

通過這次遠航貿易,恩斯特初步建立了歐洲,東非,遠東三個中心的貿易路線,雖然藉助了荷蘭人的力量,卻附帶培養了隨船德意志人的經驗。

未來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威尼斯的船隊也差不多組建好了,那時就可以建立一條完全又德意志人主導的商業路線。

這條商業路線主要過程是,歐洲出口工業品,遠東銷售,從遠東招募人口去東非開發,東非開發出來的農作物和礦產再運回歐洲。

當然,前期的黑興根財團還是虧本經營這條路線,因爲東非目前還是一片荒蕪,只有在人口到位後纔能有物產產出,同時遠東市場也沒有完全打開,兩個商業聯絡處的業務還限制在沿海地區,而廣告投入和人員工資都要錢,恩斯特只能看着歐洲本土的盈利產業來兜底自己的殖民活動。

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好幾年時間,好消息是柏林能源動力公司已經有了重大突破,恩斯特的下蛋母雞又要增加了,加上黑興根發展銀行知名度在德意志地區的提升,恩斯特手中的資金反而比以前更豐富了,果然銀行業纔是正真的財富戰鬥機和產業孵化器。

(本章完)

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32章 押解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53章 下一站第1443章 監視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451章 人口(續)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96章 鐵路第92章 挖牆角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56章 軟刀子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967章 奧拓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37章 颱風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445章 凱末爾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449章 野心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10章 海岸線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71章 戰鬥第289章 教學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40章第837章 颱風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13章 大借款第832章 押解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11章 借錢第964章第792章 條件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463章 站隊第1325章 卡塔爾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774章 搬遷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355章 安卡村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53章 借款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83章 新民族第810章 海岸線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09章 比屬剛果
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746章 士氣可用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832章 押解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353章 下一站第1443章 監視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451章 人口(續)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96章 鐵路第92章 挖牆角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156章 軟刀子第23章 阻礙時代進步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967章 奧拓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37章 颱風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445章 凱末爾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449章 野心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10章 海岸線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71章 戰鬥第289章 教學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40章第837章 颱風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113章 大借款第832章 押解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035章 二五計劃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11章 借錢第964章第792章 條件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058章 英國關注第1271章 燎原之火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463章 站隊第1325章 卡塔爾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774章 搬遷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355章 安卡村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1215章 區域協調發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13章 國際調停第453章 借款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83章 新民族第810章 海岸線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1218章 佔領扎林蓋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409章 比屬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