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爭議

第1164章 爭議

奧匈帝國雖然因爲種種因素限制,軍隊表現不佳,但是奈何俄國同樣如此,可以說奧匈帝國存在的問題,在俄國同樣存在,而東線戰場又和西線戰場不一樣,東線戰場上是俄國同時面對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國家。

而俄國被奧匈帝國牽制住,德軍在東線戰場大發神威,這就使得東西線戰場上同盟國都已經呈現優勢,而作爲俄國世仇的奧斯曼帝國也就在這個時候做出了抉擇。

“巴士拉鐵路麼!”知道三國來意後的弗里德里希皇儲在心中盤算起來。

巴士拉鐵路是2B鐵路未完成部分,戰略意義重大,一但建設完成,那同盟國獲得物資的能力就大大加強,勢必會進一步放大同盟國的優勢。

畢竟現在同盟國在戰場上整體處於優勢,如果有巴士拉鐵路的加持,那勝算將進一步增加。

巴士拉鐵路的非凡之處不僅僅是對德國有着重大意義,而是對整個同盟國陣營有重大意義。

其能輻射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德國,以及“巴爾幹普魯士”保加利亞,可以將四個同盟國成員串成一條線。

當然,鐵路畢竟不是海運,就算巴士拉鐵路完全貫通,其對四國的加成也比較有限,更何況修建一條長達數百公里的鐵路線路,而且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要求就比較高了。

“這件事我們東非政府內部還需要討論,當然,諸位的意見我會直接稟告給父親,最終能否達成那就看政府內部的討論結果了。”弗里德里希說道。

很快,弗里德里希就將三國使團的提議遞交到了萊茵宮,而東非高層們也對是否建設巴士拉鐵路展開了激烈討論。

鐵道部部長卡索:“巴士拉鐵路肯定可以建設,從巴士拉到巴格達的地質條件並不複雜,雖然也經過氣候乾旱沙漠區域,但是遠不如我們國內沙漠等地形下鐵路建設的難度高,其經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工農業基礎良好,人口也比較豐富,是中東地區少有的優良土地。”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一直是中東板塊中重要的產糧區,農業發達,依灌溉之便利,河渠縱橫,土地肥沃。

而這都要歸咎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就是真正的兩河流域,畢竟東非東北的謝貝利河和朱巴河也被東非人稱爲兩河流域,算是盜版。

“如果建設一條由我們東非主導的鐵路線,能夠讓我們東非的影響力深入兩河流域,進一步擴大我們在波斯灣沿岸的優勢。”

“目前我們國內鐵路標準,還從來沒有對外大規模輸出過,這一次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東非鐵路建設基本集中在國內,連殖民地建設都比較少,當然,這和東非殖民地的條件太差有關,東非殖民地以島嶼爲主,而且人口相對稀少,鐵路建設反而有些浪費。

不過隨着東加里曼丹和蘭芳海外省連成一片,未來在加裡曼丹島上建設鐵路的可行性大爲提升,畢竟兩片區域加起來都有將近五十萬平方公里,和歐洲一些大國面積相當,但這是未來的事。

而東非國內鐵路已經趨向於飽和狀態,如果不是加蓬等地區併入,未來東非鐵路的大擴張時代可能就終止了。

所以鐵路部門對於巴士拉鐵路還是很感興趣的,以東非的基建能力,建設一條只有數百公里的鐵路,難度可以說相當低,這幾十年來,東非每年鐵路增長都在接近一萬公里水平。

而默爾克就提出了相反意見:“巴士拉鐵路不僅僅要考慮經濟等因素,還要考慮到國際形勢,畢竟這條鐵路牽扯到兩大陣營,而英國和俄國在波斯灣地區有着較爲廣泛的影響力,和軍事存在,所以不擺平英國和俄國,這條鐵路很難順利完工。”

默爾克只是說順利完工,畢竟東非如果真想建設這條鐵路,那就一定可以完工。

思維特:“既然德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都同意建設這條鐵路,那我們應該不用太顧及英國等國家的態度,畢竟2B鐵路主要經過同盟國區域,這屬於正常經濟合作的一部分,只要我們和奧斯曼帝國政府達成協議,基本就沒有大礙。”

“當然,折中一下,我們肯定不會按照德國的方案來建設巴士拉鐵路,這樣一來,鐵路在巴格達依舊需要一次中轉,畢竟對於我們而言,也不是太期待2B鐵路完全貫通。”

德國建設2B鐵路除了戰略上的需求以外,經濟因素同樣重要,德國的經濟核心主要是和德國接壤的國家,如荷蘭,比利時,奧地利等等,而一戰前這些年,則迅速向巴爾幹和中東地區擴張。

而中東地區也是東非比較看重的海外市場之一,過去東非和中東的貿易基本上以海運爲主,由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等複雜航線共同構成。

所以2B鐵路完全貫通的話,對東非其實沒有太大吸引力,因爲東非對中東國家的貿易,並不依賴鐵路。

但是,如果按照東非鐵路標準建設巴士拉鐵路就不同了,雖然連接了巴格達和巴士拉,但是衆所周知,東非鐵路在全世界都是別具一格的,鐵路軌距和其他國家不同,這樣一來,即便建設巴士拉鐵路,2B鐵路也不算完全貫通,貨物需要在巴格達再週轉一次。

總體來說,大部分東非官員是支持巴士拉鐵路建設的,畢竟東非人也是德意志人,大部分東非人都對同盟國抱有好感,更希望同盟國能取得戰爭的最終勝利。

而帝國皇帝恩斯特則將最終決定權交給了弗里德里希皇儲來決定。

他對皇儲問道:“弗里德里希,你的意見呢!”

弗里德里希說道:“父親,我認爲可以建設這條鐵路,而且就如思維特公爵所說,這條鐵路必須按照我國標準來施工,這樣一來,雖然會讓三國感覺不滿意,但現在這個階段,他們也別無選擇不是麼?”

“而且,我們和同盟國的貿易本來就受到了英法兩國的影響,所以建設巴士拉鐵路,在道義上我們是完全站的住腳的,現在印度洋地區也沒有其他勢力能干擾帝國的決議。”

隨着歐戰爆發,英法都將主力抽調回歐洲戰場,這使得東非海軍雖然將海軍力量向大西洋轉移後,東非在印度洋的實力反而得到明顯增強。

而且,同盟國對東非的重要性要遠大於協約國,雖然協約國也對東非進行了收買,但是協約國市場還有美國人競爭,而同盟國的大部分生意則被東非壟斷,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德國和奧匈帝國的財富可不比協約國少,更何況東非還順帶做俄國的生意,其實說到底,東非在一戰中打撈油水的地方,就是戰前的東非最重要市場,整個中東歐地區。

俄國同樣是東非的大客戶,絲毫不遜色於同盟國任何一國,畢竟俄國想獲得外部物資支持,基本上只能通過東非和美國,但是俄國和美國的貿易,主要通過西伯利亞鐵路來實現。

而東非的船隻卻能直接抵達黑海和俄國進行貿易,在和德國以及奧匈帝國開戰後,俄國基本失去了和歐洲,尤其是西歐地區的貿易通道。

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49章 王位第182章 抉擇第315章 清倉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113章 大借款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04章 飲食第1276章 酒精第991章 抵達第1377章 賄賂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4章 消息第354章 電報第464章 勸說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80章 夜談第559章 誣陷第1185章 速成第453章 借款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464章 勸說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93章 肢解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343章 屯田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736章 第九旅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42章 宣戰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524章 幸福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87章 西逃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66章 比較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552章 過往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49章 戰敗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249章 熱度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285章 挖坑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403章 歹毒計劃
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49章 王位第182章 抉擇第315章 清倉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505章 庫夫拉地區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113章 大借款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04章 飲食第1276章 酒精第991章 抵達第1377章 賄賂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84章 消息第354章 電報第464章 勸說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380章 夜談第559章 誣陷第1185章 速成第453章 借款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464章 勸說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293章 肢解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343章 屯田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507章 大水災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736章 第九旅第66章 《東桑條約》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03章 能源問題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942章 宣戰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524章 幸福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287章 西逃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566章 比較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552章 過往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949章 戰敗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249章 熱度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285章 挖坑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753章 三個月結束戰爭!第1403章 歹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