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9章 犧牲

弗里爾部長的演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歐洲戰爭之下隱藏着各種危機,戰爭無法解決這些問題,反而加劇了矛盾的積累。

當然,如果能夠成爲戰爭最後的勝利者,肯定是可以吃到一定紅利來拖延危機爆發時間的,就比如前世英國。

前世戰爭的結果就是英國的霸權得以存續,至於法國,雖然表面光鮮,但是沒有拿到什麼實際好處,戰爭賠款因爲德國經濟危機幾乎拿不到,而將德國徹底打壓下去的目的也因爲英國和美國的阻撓沒有實現。

無怪乎二戰時法國直接選擇了投降,恐怕他們也不相信盟友會保障自己的戰後利益,畢竟一戰就是前車之鑑。

“弗里爾閣下說的不錯,我們應該反思戰爭帶給我們各國的教訓,現在是時候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了。”

在弗里爾演講結束後,奧匈帝國外交代表毛特恩多夫第一個跳出來支持道。

奧匈帝國對戰爭目前可以說是最無慾無求的國家,畢竟現在的戰爭集中在西線和南線,而這兩個地方都不是奧匈帝國的主要目標。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奧匈帝國不希望自己的兩個盟友獲得太多的利益,尤其是奧斯曼帝國。

可以說奧斯曼帝國完全是奧匈帝國的競爭對手,兩者能暫時聯合在一起,完全是因爲之前兩國擁有一個共同的強大敵人,也就是沙皇俄國。

可是當俄國的威脅消失後,兩國間合作的基礎自然也就不存在,如今俄國雖然依舊體量很大,而且因爲工黨的原因,在意識形態上變得更加危險,但是那是未來兩國政府應該擔心的事。

現在,奧匈帝國不僅不想再繼續和奧斯曼帝國合作,反而想要把這個百年世仇像沙俄一樣分解掉,估計奧斯曼帝國如果有實力的話,同樣也是這個想法,而且奧匈帝國的國情也很適合被拆分。

兩者關於巴爾幹半島的問題,根本就無法達成一致不說,同時是雙方擴張道路上的阻礙。

奧斯曼帝國還好一點,畢竟處在三大洲的交叉路口,盤踞黑海,地中海,紅海,印度洋,可以選擇的道路更多。

而奧匈帝國的地緣政治就太差了,幾乎只有向中東擴張這一條道路,才能突破市場和原材料產地的限制,成爲世界超級大國。

意大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的面積和經濟體量都太小,並不足以滿足奧匈帝國的需求,再者說意大利半島也不是好突破的。

而其他方向奧匈帝國又面臨德國的競爭,但是奧匈帝國卻沒有和德國競爭的能力,不管軍事還是工業,都比德國相差甚遠。

只有奧斯曼帝國這個盟友,不僅軍事實力弱小,而且體量巨大,怎麼看奧匈帝國未來的擴張方向都應該放在奧斯曼帝國身上。

所以奧匈帝國現在最想結束戰爭,消化這次戰爭的成果,然後再等待時機。

而且,奧匈帝國對現在的收穫已經感覺十分滿意,即便再征服更多的土地和人口,對奧匈帝國反而是壞事,畢竟奧匈帝國沒有這種消化能力。

這也是毛特恩多夫爲什麼跳出來第一個支持弗里爾部長關於和平提議的原因。

弗里爾部長對毛特恩多夫代表投去了一個讚賞的目光,畢竟兩國本身就關係不錯,更何況有了奧匈帝國的帶頭,這對會議做出了良好的示範。

但是,顯然有人對毛特恩多夫這個奧匈帝國匹夫的話並不感冒,陰陽怪氣的說道:“呵呵,毛特恩多夫代表倒是挺自在,但是當初也不知道是哪個國家最先挑起戰火,導致瞭如今歐洲的局面。”

“如果不是你們進攻塞爾維亞,根本就不可能引發歐洲的連鎖反應,導致世界大戰的爆發。”

“所以,奧匈帝國本來就是戰爭的罪魁禍首,現在卻又說什麼支持結束戰爭的話,簡直就是對和平二字的羞辱,這番假惺惺的作秀實在令人作嘔。”

這話可把毛特恩多夫氣的夠嗆,他將目光對準了英國的席位,說話的人正是英國代表弗洛姆。

毛特恩多夫說道:“哼,弗洛姆先生,我們奧匈帝國確實犯過一些錯誤,但是總比英國要堂堂正正的多,我們可是有大量證據,顯示當初塞爾維亞背後有你們的支持。”

“所以說最虛僞的還是貴國,沒有你們站臺,當初塞爾維亞那羣狂熱戰爭分子,怎麼可能有底氣挑釁一個大國的尊嚴和主權問題。”

“而且,塞爾維亞的問題完全是咎由自取,他們妄圖將帝國的固有領土分裂出去,你們這麼支持塞爾維亞人的話,就應該以身作則。”

“先示範如何讓蘇格蘭和愛爾蘭人獨立,除非弗洛姆先生承認,蘇格蘭和愛爾蘭,甚至威爾士不是貴國的領土,那我們才承認對塞爾維亞的教訓是個錯誤。”

說得好,看着現在奧匈帝國和英國代表狗咬狗,會場裡的各國人員紛紛在心裡叫好,畢竟人的天性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而弗洛姆也被毛特恩多夫的話氣的夠嗆,畢竟這個“賤”人居然拿英國的領土問題說事,這又恰好是英國的軟肋。

但是,毛特恩多夫的話卻又完全挑不出毛病,畢竟奧匈帝國的領土問題,其實和英國的領土問題本質上沒有區別。

奧匈帝國和塞爾維亞有爭端的無非就是波斯尼亞和克羅地亞兩個地區,而這兩個地方對於奧匈帝國而言,和蘇格蘭和愛爾蘭對英國而言完全沒有區別。

大家都是搶來的土地,誰又能說誰的領土不合法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整個歐洲各國的領土問題都將一團亂麻。

“咳咳,兩位不要討論多餘的話題,畢竟我們這次會議的核心就是求同存異,解決分歧,這樣才能真正爭取到最後的和平。”荷蘭的凱波爾首相趕忙勸說道。

弗里爾這個時候也轉移話題道:“既然說到了塞爾維亞,那我以旁觀者的角度,也說一句公道話,毫無疑問,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從這個歐洲小國開啓的。”

“而我們要追根溯源,尋找罪魁禍首,那塞爾維亞就更無法擺脫干係,甚至可以說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就是原塞爾維亞王國政府的罪責。”

“塞爾維亞本身就是一個窮兵黷武的國家,在世界大戰之前,塞爾維亞和巴爾幹半島上各個國家的矛盾就十分尖銳,不管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亦或者希臘等國家都或多或少的和這個國家有矛盾。”

“但是,我認爲這完全是塞爾維亞的錯,因爲大家如果瞭解歷史的話都知道,塞爾維亞能夠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本來就是受到了歐洲各國的幫助。”

“這纔是他們能夠復國的原因,所以對於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的歐洲社會,原本塞爾維亞應該感恩戴德。”

“但是,爲了響應原本俄國所宣傳的大斯拉夫主義,塞爾維亞也爲了自己的野心,搞出了所謂的大塞爾維亞主義,把矛頭指向了原本一個戰壕裡的戰友,這種行爲就太令人不齒了,畢竟古塞爾維亞王國滅國,本身就不是其周邊國家造成的。”

“他們反而利用民族主義對本國民衆進行蠱惑的同時,還利用原本被其他國家收留的塞爾維亞民衆,來反對其收留國。”

“難道說,因爲當初古塞爾維亞人滅國後,收留了一部分可憐的塞爾維亞難民,現在他們就能理直氣壯的反客爲主了麼?”

“顯然這是不符合情理和國際道義的行爲,用遠東帝國的話來說就是恩將仇報和鳩佔鵲巢。”

弗里爾將所有過錯都丟給塞爾維亞人,畢竟塞爾維亞最好欺負,同時塞爾維亞之前也確實比較作死。

現在塞爾維亞政府已經流亡,本國土地被瓜分掉,所以弗里爾也不害怕塞爾維亞報復,當然,就算塞爾維亞沒有亡國,弗里爾作爲大國的官員也不會害怕得罪塞爾維亞。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弗里爾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塞爾維亞和達爾馬提亞王國之間的矛盾,也讓弗里爾不可能幫塞爾維亞說話,反而會落井下石。

所謂的達爾馬提王國,也就是東非在奧匈帝國境內扶持的“萊茵”人,或者說混血德意志人,達爾馬提亞王國成立本省就是通過打擊塞爾維亞來實現的,所以弗里爾也有幫助未來達爾馬提亞這個東非插入東南歐的重要影響輻射區的打算。

弗里爾接着說道:“剛纔毛特恩多夫和弗洛姆兩位代表的話,其實都有失偏駁。”

“因爲我們都知道塞爾維亞人背後的支持者是沙皇,但是現在沙皇已經被工黨迫害,所以我們也就不討論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問題。”

“但是,除了尼古拉二世的幫助以外,塞爾維亞本身問題也很大,其政府的野心也是一方面,自從塞爾維亞復國以後,可以說年年擴充軍事,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所以其失敗也是必然。”

“小國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這樣纔不會迎來禍患,但是現在說什麼也晚了,我們只能硬着頭皮來處理塞爾維亞政府留下的爛攤子。”

“追根溯源,如果沒有塞爾維亞在巴爾幹半島的軍事擴張,世界大戰或許根本就打不起來,所以戰後對塞爾維亞肯定是要進行處罰的。”

弗洛姆這個時候也接話道:“對塞爾維亞進行處罰自然沒有問題,但是我們英國認爲塞爾維亞必須保留,畢竟塞爾維亞已經受到了相對應的懲罰。”

弗里爾沒有說要徹底讓塞爾維亞覆滅,這就是給英國人的信號,畢竟英國人需要塞爾維亞繼續存在,從而成爲英國扼制巴爾幹各國的棋子。

但是,這又引起了毛特恩多夫的不滿,他說道:“那塞爾維亞對帝國造成的損失又該如何處理?”

弗洛姆說道:“塞爾維亞都淪爲戰場,損失了大量人口,毛特恩多夫代表不要太過苛責塞爾維亞,一定程度上他們也是受害者。”

“至於奧匈帝國的損失,你們不是已經得到了波斯尼亞地區麼?這次我們英國可以許諾,支持貴國對波斯尼亞的合法權益,同時塞爾維亞會賠償奧匈帝國一筆戰爭賠款。”

雖然一戰前,奧匈帝國就事實控制和佔領了波斯尼亞,並且將其置於本國的正式統治之下,但是奧匈帝國對該地區的主權一直都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確認。

這也是塞爾維亞不斷挑釁奧匈帝國的法理基礎,現在英國人就打算確認奧匈帝國對波斯尼亞統治的法理基礎,從而換取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的清算問題的退讓和妥協。

但是,毛特恩多夫顯然不滿於這一點,他說道:“弗洛姆代表,在戰前波斯尼亞就是帝國的領土,你們這不過是用我們本來的領土來保全塞爾維亞這個戰爭罪犯,這是讓我們自己養虎爲患麼?”

弗洛姆說道:“哼,你們放心,我們英國可以保證塞爾維亞不再對所謂大塞爾維亞進行宣傳和堅持,如果他們這麼做的話,那我們英國就第一個教訓他們。”

毛特恩多夫代表說道:“這還不夠,畢竟當初塞爾維亞對帝國經濟造成了巨大傷害,同時有大量無辜的帝國公民,在戰爭中受到了塞爾維亞的迫害,所以塞爾維亞必須爲此付出代價。”

弗洛姆則說道:“這也沒有問題,塞爾維亞可以割讓一部分領土賠償貴國的損失,同時交出一部分戰爭罪犯平息貴國的怒火,除此外對貴國的戰爭受害者做出一定的賠償,這也會放在賠款之中。”

這個時候,弗洛姆已經並不在乎塞爾維亞的損失了,畢竟英國只要保證塞爾維亞繼續存在,就算仁至義盡了。

而且在弗洛姆看來,塞爾維亞人應該對英國感恩戴德,畢竟現在塞爾維亞也就剩下個流亡政府,根本沒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甚至沒有什麼利用價值。

要不是英國在巴爾幹實在無人可用,也不會費盡心思保全塞爾維亞。

毛特恩多夫補充說道:“還有保加利亞的一份。”

弗洛姆:“這是自然,塞爾維亞既然是戰敗者,自然要承擔後果,保加利亞可以拿回上次巴爾幹戰爭丟失的土地。”

通過弗洛姆的一系列安排,塞爾維亞可以說一夜回到解放前,不僅要吐出之前吞下的土地,原本國土也要大幅度縮水,但是沒有辦法,英國根本不可能爲了塞爾維亞浪費太多的精力。

畢竟,在巴爾幹半島上,英國最主要的抓手還是希臘,在此前希臘已經淪陷,現在最重要的就是保全希臘的力量,避免它被同盟國瓜分。

而塞爾維亞和希臘相比,完全不值一提,畢竟之前就說過,塞爾維亞最大的支持者實際上是沙皇俄國,也就是後來爲了戰爭考慮,加上俄國政權垮臺,英國人才不得不親自接手塞爾維亞這個爛攤子。

而希臘則完全不同,希臘本身就是英國資本控制的地區,加上其獨特的地理區位,一直都是英國扼制巴爾幹國家和封堵黑海的幫手。

英國畢竟是海權國家,而希臘也是一個海洋國家,同時,希臘的位置既可以影響巴爾幹半島,又能對地中海和黑海周邊國家形成威脅和影響。

所以,現在英國最重要的就是把希臘這個小弟從同盟國手裡撈出來,爲此犧牲塞爾維亞的利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01章 駁回第555章 羞辱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章 普奧聯動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22章 會面第523章 旱情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968章 分歧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141章 學習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517章 過剩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809章 事後第509章 起步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58章 巴拉圭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316章 對話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61章 檢閱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636章 分擔壓力請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2章 挖牆角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35章 雙總部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27章 艦隊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93章 肢解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441章 回國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451章 人口(續)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446章 災情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474章 人口第1549章 潰兵第782章 近衛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80章 達沃市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53章 下一站第606章 後悔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
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01章 駁回第555章 羞辱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8章 普奧聯動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222章 會面第523章 旱情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968章 分歧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141章 學習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517章 過剩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809章 事後第509章 起步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958章 巴拉圭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1316章 對話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2章 菸草種植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61章 檢閱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51章 各方行動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636章 分擔壓力請假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92章 挖牆角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435章 雙總部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27章 艦隊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93章 肢解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441章 回國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451章 人口(續)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446章 災情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474章 人口第1549章 潰兵第782章 近衛師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280章 達沃市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53章 下一站第606章 後悔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