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0章 電氣化

第1200章 電氣化

1915年10月6日。

衆多來自海外的參展人員和遊客紛紛抵達達累斯薩拉姆市,而隨着時間推移,東非世界博覽會也終於即將開始,被安排或者自行選擇達累斯薩拉姆市的人住所的參展人員和遊客,還要前往第一鎮市才能抵達會場。

前往第一鎮市方式多種多樣,不過大多數人會選擇兩地之間的城際鐵路,這是最快且最舒適的交通手段。

“達累斯薩拉姆城際鐵路,主要連通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裡的城市,包括第一鎮市,巴加莫約和索加市四個地方,除此外海對岸的桑給巴爾島,奔巴島也屬於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不過兩座島嶼和大陸被海峽分割,鐵路自然也無法將他們串聯起來。”

“達累斯薩拉姆城際鐵路呈環狀,在東非屬於輕軌交通,和普通鐵路有一些差別,主要採用電力驅動,而目前東非國鐵大部分依舊使用蒸汽和內燃機車。”在通往第一鎮市的列車上,汪海龍向張總長介紹道。

達累斯薩拉姆城際鐵路的整條線路,都是電氣化線路,而張總長也看出了這條鐵路的不凡之處。

整條線路兩邊建設着大量電力傳輸裝置,而在這條線路上的列車,都沒有煙霧,反而靠着一條天線似的裝置連接電網。

“這不就是加大版的有軌電車麼?”張總長的助理說道。

汪海龍回答道:“這麼理解也可以,兩者看起來確實有些相似,在東非,政府一直都在推進電氣化,據小道消息,未來東非國鐵也有很大概率如此改造。”

“電氣化……”張總長注意到這個新鮮的詞彙低聲道。

汪海龍說道:“電氣化是東非人搞出來的一個概念,就是整個社會大量廣泛使用電力,用來取代蒸汽等傳統動力來源,被東非政府視爲二次技術革命的重要內容。”

“爲此東非建設了一個覆蓋全國的國家電網,使用高壓輸電,來維持本國電力的穩定性和使用效率。”

“比如之前達累斯薩拉姆市電力供應中百分之十左右就是來自莫羅戈羅市水力發電,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份額,畢竟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用電量是十分龐大的。”

“這就要涉及到電力的不集中分佈,目前發電的兩個主流方式,也就是火力發電和水力發電。”

“火力發電需要能源作爲支持,比如天然氣,石油,煤炭等,而這些資源必然不可能各地都有,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它本身能源十分有限,需要大量進口。”

“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很多電力供應主要依賴進口煤炭,石油等能源,亦或者由東非其他地區輸入。”

“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煤北遠,西電東輸兩大工程。”

東非的煤炭主要分佈在南部區域,相對於前世遠東帝國,東非煤炭的分佈優點主要是相對交通便利,比如莫桑比克的煤炭靠近河流,而南非的煤炭距離海港近。

缺點則是東非顯然沒有遠東帝國那樣龐大的儲量,東非煤炭儲量不少,但在同級別國土面積大國中,也就只能欺負一下巴西,其他諸如遠東帝國,美國,俄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都有豐富的煤炭儲量。

這也可以看出如今大英帝國在煤炭能源領域的強大優勢,畢竟後面三者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而英國本土也不缺乏煤炭。

汪海龍接着介紹道:“東非的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以馬拉維湖爲界的南部非洲區域,馬拉維湖周邊煤炭資源豐富,其中東非的馬拉維湖工業區,就是依託本地煤炭能源發展起來的。”

“其中最出名的兩個城市,分別是姆貝亞市和太特市,姆貝亞市是東非傳統強市,一直都是東非排名前十的城市,而太特市則是東非城市中的後起之秀,蘊藏着馬拉維湖區域最豐富的煤炭儲量。”

“過了太特市往南,如南非高原,卡拉哈里盆地,東南沿海,馬塔貝萊高原也是煤炭豐富的地區。”

“與之相對應的,馬拉維湖以北就是煤炭資源相對匱乏的區域,所以東非本國煤炭能源調度,主要通過鐵路,公路,海運等方式,向北方運輸,就比如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煤炭中,大部分來自新漢堡港市。”

“除了直接輸送煤炭以外,還有一種間接方式,那就是直接在東非南部建設一批火力發電廠,以煤炭爲能源,將煤炭就地轉化爲電能,然後通過東非國家電網輸送到東非全國各地。”

南煤北送和前世遠東帝國的北煤南運大爲不同,兩者可以說在方向上截然相反,這也說明了兩國不同的能源分佈格局。

不過這並不意味着東非北方完全處於劣勢,畢竟能源並不只有煤炭一種,像東非北部就在石油,天然氣上佔據着優勢,而且因爲地理位置的原因,東非北方也更容易引入國外能源對當地能源進行補充。

說完了南煤北送,汪海龍又開始介紹西電東輸,相對於南煤北送,西電東輸可講的話題就更值得關注了。

“西電東輸主要值得的是東非的水電資源優勢,東非是一個水電資源尤其豐富的國家,這和東非的河流特點息息相關,東非河流流經區域地勢落差大,所以水電潛力巨大。”

“這導致東非在水電資源開發上處於世界第一位,在東非西部水電資源豐富區域,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開賽省,建立了大量水電站,不過開賽省人口少,工業也並不發達,其水電資源十分富裕,所以主要通過高壓輸電,向東部輸送。”

開賽省屬於剛果河流域,剛果河的幾條重要支流都在其區域內,這些河流沿着南部高原向北過渡到剛果盆地。

而開賽省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就意味着區域內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並且季節分佈十分均勻,搭配上覆雜的地形,以及較大的地勢落差,使得整個開賽省就生產了東非近百分之三十八的水電資源。

當然,這只是東非全面開發開賽省水電資源的結果,畢竟剛果盆地周邊省份就沒有一個缺乏這種基礎條件的,就比如黑森省,其位於米通巴山脈向剛果盆地過渡帶,也屬於熱帶雨林區域,水電資源潛力同樣巨大。

那東非爲什麼沒有優先開發黑森省而選擇開賽省的水電資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開賽省的社會經濟過於落後。

而黑森省確是東非一個老牌經濟強省,在工農業建設上起步早,支柱產業衆多,所以優先開發開賽省的水電資源利於東非區域間的經濟協調。

就比如開賽省的水電資源得到開發後,可以大量輸出到東非中部,供應包括萊茵市,新法蘭克福市,卡布韋市等中部工業城市,從而創造大量經濟價值。

當然,東非政府優先開發開賽省的水電資源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東非早期水電技術和工程技術並不成熟,建立水電站和大型水庫可不是兒戲,如果因爲技術不過關造成人禍那損失可就大了。

而開賽省屬於典型的地廣人稀區域,東非政府也能放開手腳,即便因爲水電站建設而造成災難,也不會殃及大量城市和人口。

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30章 蓄水池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802章 爭論第453章 借款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156章 軟刀子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736章 第九旅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445章 凱末爾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67章 觀察第555章 羞辱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811章 送行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98章 太特市第945章 空軍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24章 奔逃第130章 入侵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22章 卡賓達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13章 拉攏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88章 衝突升級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52章 過往第1507章 大水災第631章 準備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59章 同意第36章 濱海區第1399章 加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930章 漢薩省第496章 交戰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77章 收尾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26章 野望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1章 坦噶港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
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830章 蓄水池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802章 爭論第453章 借款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53章 土豆種植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156章 軟刀子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535章 阿道夫上臺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736章 第九旅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445章 凱末爾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8章 衝突升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467章 觀察第555章 羞辱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811章 送行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98章 太特市第945章 空軍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28章 “圈地運動”第424章 奔逃第130章 入侵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157章 “0”號文件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822章 卡賓達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13章 拉攏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88章 衝突升級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487章 七五編定第760章 421師野望第552章 過往第1507章 大水災第631章 準備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1259章 同意第36章 濱海區第1399章 加入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492章 贊比西河改造工程第930章 漢薩省第496章 交戰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577章 收尾第889章 遠東戰火第1326章 野望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1章 坦噶港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