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

回到明朝做千戶

燈火通明中,鼓樓上濟濟一堂的文武官員,大家衣冠整齊,各官相互寒暄作揖着。不過樓上雖是樂班在賣力吹拉彈唱,所聞是鼓樂喧天,但樓中總是瀰漫一股讓人不安的氣氛。

特別是到了現在,巡撫楊方略與寧武兵備官劉堂生二人還是臉色難看,沒有從中午黃來福對他們的打擊中恢復過來。

兵備官劉堂生更是一直想着中午黃來福在巡撫衙門大堂對自己的污辱,自己在山西鎮,可是僅次於巡撫楊大人的高官之一,將來運勢好的話,還有可以升任爲巡撫。想不到黃來福卻是對自己不屑一顧,這怎麼讓他忍得下這口氣?

在眼下的大明邊鎮中,以文統武,實行的是總督、巡撫、兵備三級文臣領兵制。一個總督管轄幾個巡撫,一個巡撫又管轄好幾個兵備,兵備則爲其轄區內的最高軍政長官。而巡撫,往往又是從兵備官中升任。

在每鎮的各道中,兵備官的權力是很大的,道內的錢糧領放、倉儲收支、人數審覈、戰功查驗、各將過錯參劾、上疏陳情、下達政令、工程造辦、屯田養馬、地方民事等等,大多是由他們在主理。

其實兵備官有現在這樣的權力,也是很戲劇性的過程。大明初中期,軍中很多武將不通筆墨,讓他們行軍打仗可以,但涉及錢糧的領放,戰功的查驗等事。就需要文人來處理了,所以一些將官身邊就配個代筆地文書,就稱爲兵備。

慢慢的兵備職權逐漸擴大,到了一定程度時,武將們的權力就越來越小了。他們帶了多少兵,得由兵備來點。該發多少糧餉,由兵備來發。戰功查驗,由兵備主理。武將過錯,由兵備參劾。屯田造辦養馬等民政事務,一律由兵備處理……。這造成他們的權力最終超越武將,成了某地實權的地方軍政長官。

這些人一向囂張跋扈慣了,猛然遇到黃來福這樣的人,自然是認爲奇恥大辱。被打擊之後,怕是幾年都恢復不過來。偏偏想來想去,自己對黃來福又沒有辦法,因此相對巡撫楊方略,兵備官劉堂生更是怒恨。一個下午對人都沒有好臉色。

見上官如此,底下的一干巡撫衙門官吏,寧武兵備道官吏們也是相互大眼瞪小眼,相互用眼神交流着。本來好好一個尋歡作樂。大家快活的宴會,氣氛變得如此,各大小文官們都是同仇敵愾,將氣撒到對面的武官們身上。一雙雙陰冷的目光盡往那邊瞧,這讓旁邊坐着地一干武官們都是心情惶恐,覺得坐立不安。

不過雖然氣氛不好,但既然巡撫大人說過爲新任總兵黃來福大人接風筵席。各人還都是整齊地來了。只希望接下來的宴會中大家合合氣氣。把這頓酒吃好了。

看看天色,黃來福及馬久英公公也差不多該來了。劉堂生終於開口道:“楊公,等會那黃來福來後。楊公您要不要說道什麼?”

楊方略眯着眼睛只是養神,淡淡地道:“急什麼,來日方長。晚宴上,我們該有的體統風致還是要的,否則讓人笑話了去,說我們象那些武夫一樣地粗野!”

劉堂生按納下自己的不滿,說道:“楊公高見,下官領會了。=”

就在這時,只聽樓下報馬高喊道:“寧武監軍馬公公到……寧武總兵黃軍門到!”

接着便聽鼓樂一齊響起,一片的歡騰。

樓上各文武官員忙不迭地站了起來,楊巡撫及劉兵備互視了一眼,整整身上的官衣官帽,帶領衆人,下樓迎接。很快,就見藍旗馬道過盡,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騎馬而來。

到了門首下馬,黃來福滿面春風地走上前來,他今天穿了一身的緋色官服,頭戴烏紗帽,官服上繡着從二品地武官獅子補子。身旁是馬久英公公,身着大明特有的太監服飾,頭戴一頂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領簇錦袍服,腰裡系一條玲瓏白玉帶,腳下穿一雙文武皁靴,也是神采飛揚。黃來福身後是幾個姐夫,也是一身的武官服飾。還有寧武參將劉全利也是滿臉笑容,緊緊地跟在黃來福的身旁,隨時看着黃來福地臉色。

楊巡撫上前,各官都是跟在後面亂蓬蓬的迎接。楊巡撫與黃來福都是滿面笑容,象是中午的不愉快不存在似的,只有劉兵備神情勉強。相互行禮後,衆人相讓進入鼓樓內。

一直進入三樓上,黃來福往窗外看去,只見外面點點的燈火映着天上的星光,寧武城全城在夜色中隱隱可見,晚風徐來,他不由讚歎道:“好一個絕妙所在啊!”

楊巡撫與劉兵備暗暗癟嘴,你一個武夫,也談這種文人間纔有的閒情逸致東西?

面上卻是臉有歡容,各人敘畢禮數,按尊貴禮次相讓到座位上去。\\\\\\楊巡撫作爲東道主,居主位,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居主客位,餘者衆官分兩旁僉坐。

賓主坐定後,一干樂妓在旁錦瑟銀箏,玉面琵琶地彈唱起來,又有幾個戲子來到楊巡撫,劉兵備,黃來福,馬久英公公幾人地身前,恭敬地呈上戲文手本,在旁聽候點戲。

楊巡撫以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是客,讓二人先點,馬公公點了一個“壽比南山”,黃來福點了一個上黨梆子曲目。楊巡撫與劉兵備分別點了一個崑曲,二人看了黃來福一眼後,各賞了戲子一兩銀子。那戲子歡喜地跪謝了。

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互視一眼,這時才明白爲什麼剛纔那戲子以異樣地眼神看着自己。原來是因爲自己點戲後沒給賞銀啊。他看了楊巡撫一眼,見他眼中頗有戲謔地神情,心下暗暗惱怒,這個老匹夫,有這個規矩也不跟自己說說。

黃來福幾人點好戲後,晚宴正式開始。

黃來福今天是第一次參加大明官場的正式宴會,也直到了今日,才真正見識大明官筵地奢豪。

宴會開始後,依大明官筵的習慣,是首先上大菜。明時稱爲大嘎飯。所謂的五割三湯,交替上五道盛饌和三道羹湯,再配上曲樂,以一開筵就造成一片喧闐隆重的熱烈氣氛。

第一道大菜是燒鵝。*****接着又是燒花豬肉,燒鴨,頓爛跨蹄兒,燒鹿,錦纏羊等大菜。每個燒禽都是整隻。以顯示氣派豪大。捧上來後,由廚子當場切割以方便各人取食,所以稱爲五割。

接下來是三湯,五割三湯後。宴會基本禮成。接下來各人可以從容的飲酒品味,這時就餚核雜進,水陸珍饈,多至數十品。

除了菜餚奢侈外,宴中所用的器皿也非常講究,菜餚用大鐃碗,蔬品用小磁碟添案。小品用攢盒。然後都用木漆架架高,以便美觀。

連各人喝的酒都有茉梨花酒。木樨荷花酒,河清酒。竹葉清酒,菊花酒等等達十種之多。正菜上後又是各種地茶果甜食,各人看戲、聽曲、下棋、打雙陸,縱情享受。

這還是寧武這個小地方,如果放在京師,江南等地,官場筵宴,就更爲奢侈,餚饌至四、五十品比比皆是。當年張居正奉旨歸葬時,封疆大吏皆跪迎,他所經之處,供奉的牙盤上食,味逾百品,還有無從下箸之感。

想想現在大明連連天災,流民遍地,然後官員們是如此的奢華靡貴,他們一宴的花費,足以讓普通百姓之家所用幾年。黃來福不由感慨,大明地官員們真是奢豪,就算他去年在宮中與萬曆帝飲宴,也沒有這樣花費啊。

不過現今整個大明官場都以擺排場、炫聲勢爲能事,黃來福也改變不了這種積病。也就放開吃喝,盡心品嚐大明朝的官場菜餚。

見總兵大人都是如此,下面的武將們也就是放開心懷,熱鬧起來。山西鎮本來就窮,很多武將們就算身爲參將,遊擊等,平時還是過得清苦,此時美味在前,他們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真是不亦樂乎。就是馬久英公公,也是埋頭吃喝。

見一干武人如此,在此的文官們都是露出了鄙夷的神情,看這些武夫地樣子,真象是一羣餓死鬼投胎一樣。比起一干武將,寧武關的一干文官們自然是經歷這種場面多了,神情就會從容些。

楊巡撫與劉兵備互視一眼,眼中都是露出冷笑之意,看這些武夫,是多少的粗陋,看看自己,是多麼的優雅,和這些武人坐在一起夜宴,真是有失風雅啊。

這種眼神讓黃來福看了很不舒服,再說了,在大菜五割時,楊巡撫給每一個小割地廚役都賞了五錢銀子,看着廚役看着自己的異樣眼神,這又讓黃來福憤怒,老匹夫,又不提醒自己。

馬久英公公臉色也是不快,他是一個小太監,雖然升爲現在之職,不過確實沒有經過這種官場大宴,此時見一干當地文官們以看小丑的神情看着自己,也是內下惱怒。

他與黃來福都在盤算如何找回這個場子。

五割三湯,餚核雜進,戲文四折後,天色更晚了。楊巡撫滿面笑容地站起來向各人敬酒,旁邊的樂妓們也識趣地彈唱出相應的慶賀曲目。

楊巡撫走到黃來福面前時,滿面笑容地道:“黃軍門,車馬勞頓辛苦了,老夫敬你一杯!”

黃來福也是滿面笑容地舉杯,與他一飲而盡,隨即他長嘆了口氣,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想我等身爲父母官,在此毫飲,而當地軍戶百姓卻是飢寒交迫,想想,來福就於心不安哪!”

馬久英公公也是道:“黃軍門所言極是,咱家所來寧武關,一路上流民無數,進城後軍戶苦楚,乞丐雲集,將士們糧餉不足,這些都是我大明子民,他們衣食無着,我等卻是在此奢侈無度,想想,咱家也是愧對聖上所託啊!”

楊巡撫與劉兵備同時大怒,他們費心準備酒宴,爲黃來福及馬久英接風洗塵,二人卻是陰陽怪氣,將他們的好心當成驢肝肺,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楊巡撫強忍一口氣,暗自提醒自己在這種場合不要失禮,否則傳了出來,只會讓別人笑話自己,他勉強笑了笑,道:“黃軍門及馬公公言重了!”

就回轉回座位,酒也懶得敬了。而看到這種場面,宴中的氣氛尷尬起來,一干大吃地武將們也停了下來,面面相覷。幾個姐夫又開始爲黃來福擔心了。下首地劉全利眼睛轉來轉去,只往各人臉上瞧。

黃來福與馬久英公公互視一眼,微微一笑,這時聽到劉兵備冷冷一笑,道:“聽說黃軍門除了任總兵之職外,還被聖上任爲各堡治理使,敢問軍門,您來寧武關後,要如何治理寧武關當地啊?”

黃來福精神一振,心想:“來了!”早在黃來福來寧武關之前,就多少了解了一下當地的情形,特別是今天下午時,更是詳細地聽取了劉全利參將對寧武關各樣情形地介紹。

依黃來福後世電腦資料,寧武關這個地方,本來耕地就不多,後世耕地面積也不過四十萬畝,還不如五寨堡之地。特別寧武關現在是山西鎮的鎮城,各方勢力錯雜,多年下來,當地地耕地早己被瓜分完畢。想從這些人手中將耕地奪回來,依五寨堡農場似的經營是很困難的。

不過黃來福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依靠寧武關的資源,走發展養殖,經營礦產的路子。

依黃來福後世電腦資料所知,寧武關這個地方,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後世探明煤炭儲量爲800億噸,含煤面積達1114平方公里,佔了山西全省煤炭總儲量的一成。而且當地煤質好,煤層厚,埋藏淺,易開採,煤種多爲石炭紀和侏羅紀煤,具有低灰、低硫、高熱值等特點,爲優質工業動力煤。

在黃來福控制的神池堡,不過是擁有煤儲量2億噸。離五寨堡不遠的保德州雖然礦產豐富,不過不是自己在控制。而清水河與準格爾旗是在塞外,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在寧武關當地發展採煤業是最理想的。現在的大明商業發展迅速,各地需要的煤越來越多,爲採煤業提供了非常好的市場。黃來福的神池堡煤礦,只可滿足五寨堡及附近的需求。而寧武煤礦業發展起來後,則可以向太原等地提供需求。

況且在寧武除了採煤業外,寧武北邊的管涔山森林草場衆多,除了可以發展養殖業外,還可以種植珍貴藥材,食用菌等。

只要寧武關當地這兩樣產業發展起來,完全可以改變當地面貌。

想到這裡,黃來福微微一笑!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35章 顧家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57章 新戰陣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38章 衛學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32章 跋扈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6章 這一年第84章 蒼涼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2章 血腥鎮壓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147章 面聖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7章 探獄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26章 踊躍第51章 軍歌(1)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38章 衛學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章 家人溫馨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30章 軍糧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4章 開始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35章 潰散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2章 豎儒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3章 威力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
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35章 顧家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57章 新戰陣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38章 衛學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32章 跋扈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6章 這一年第84章 蒼涼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82章 血腥鎮壓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147章 面聖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7章 探獄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26章 踊躍第51章 軍歌(1)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38章 衛學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章 家人溫馨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230章 軍糧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4章 開始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35章 潰散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2章 豎儒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33章 威力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