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探獄

原先等着看黃來福出醜,興災樂禍的文官們己經是集體的瞠目結舌!而經過這一次融資,黃來福己成爲大明的金字招牌,不管是對他有好感還是沒好感之人,都不得不承認黃來福在財政經營上的獨到之處。

而這次黃來福融資,發行債券之舉,也帶給百官及民間許多啓迪,原來資金可以這樣籌備及整合的,不加稅,不擾民,同樣可以得到銀子,衆人好似在眼前開啓了一個新的天地。

對於這個成果,萬曆皇帝自然是興高采烈,慶幸自己沒看錯人,黃來福果然是自己的財神爺。連日來,他都招黃來福進宮宴飲。

有了錢,自然就好辦事,這些銀子變成了源源不斷的軍械物質,從水陸兩方運往了朝鮮。

……

大明這邊籌備糧餉順利,不過在眼下的朝鮮國,事態的發展卻是越來越緊張。

雖然大明決心大規模援助朝鮮,調集步騎七萬人入朝作戰,不過在五月前,在朝鮮境內,明軍只有五千人駐防。

六月中,日軍駐留在釜山的主力襲擊朝鮮軍隊,殺死朝郡守安國弘,大戰一觸即發。朝鮮國王派人向大明告急。

七月七日,備倭總兵官麻貴領軍三萬人到達朝鮮,他領一萬七千人坐鎮漢城,令楊元率軍三千人駐南原,陳愚衷率軍三千人駐全州,吳惟忠率軍四千人駐忠州,茅國器率軍三千人據星州。

明軍地戰略部署是上述各軍各守本部要塞。待總督邢率四萬人再到後。明軍立時轉入戰略反攻。由南原。忠州發動鉗形攻勢。直搗釜山之敵。

明軍地到來。也給朝鮮君臣吃了一顆定心丸。日軍又退回了釜山。

久經戰陣地麻貴判斷日軍很快會發動進攻。自己備戰地時間不多了。卻未想到日軍地攻擊來得這麼快。

八日後。也就是萬曆二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這天。被日本人稱爲“海賊大名”地九鬼嘉隆。率領龐大地日本艦隊。偷襲了停泊在漆川島地朝鮮水軍。猝不及防下。朝鮮水軍損失慘重。戰船盡被燒燬。士卒焚溺殆盡。三道水軍都統制元均也在逃跑過程中被打死。閒山諸島盡被日軍佔領。

閒山島非常重要。它在朝鮮地西海口。右障南原。外藩全羅。閒山島被佔。朝鮮失了屏藩不說。還使日軍可以直窺大明地天津。登萊等地。威脅大明本土安全!

佔領閒山島之後。日軍控制了海上要道。開始在陸地上急不可待地發起進攻。

七月二十五日,豐臣秀吉下令全面進攻。日本陸軍十二萬人,採取鉗形攻勢,分左右兩路直撲而來,

左路軍以宇喜多秀家爲主將,小西行長爲先鋒,率軍四萬九千人,沿宜寧,晉州一線,向全羅道挺進,意圖攻取南原。

右路軍以毛利輝元爲主將,以加藤清正爲先鋒,率軍六萬五千人,沿密陽,大丘一線,向全羅道挺進,意圖攻取全州。

根據計劃,兩路軍應在漢城會師。

比起上前侵朝之戰,此次日軍己較爲穩健,只求穩紮穩打,先佔領全羅道,以此爲基地,再逼近王京漢城。

……

日軍地攻勢順利,左路軍連克泗川、南海、光州,最後進攻南原。明將楊元領軍三千鎮守南原,堅守數日後被日軍攻破,守城將士大多陣亡。攻破南原後,日軍屠城一日。

此時駐全州的陳愚忠因南原失陷撤退,加藤清正地右路軍兵不血刃拿下全州。南原和全州失陷,兩路日軍主力於全州會師,士氣大振!

會師後,日軍總兵力達十餘萬人,更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休整幾日後,十萬日軍又向王京猛撲而來,很快的,黃石山、金州、公州等地又被日軍攻陷,漢城屏障,盡數失去,朝鮮都城王京,**地暴露在日軍的眼前。

朝鮮局勢,再度危若累卵起來。

……

在朝鮮局勢一片危機時,此時在大明的京畿之地,也是瀰漫着一股地恐慌不安之情。

朝鮮的閒山島大敗,日軍可以直接威脅大明地天津、登萊等地,而天津到京城只有一日路程。京師這個地方,己經是二百餘年沒有戰火,百姓們對戰爭的承受力很差,加上傳聞倭寇的可怕,京師各地,可說是一日三驚,特別是臨海的天津城,山東很多地方,更是數度關門。

在這個情況下,萬曆皇帝大怒,他認爲眼前的結果,前兵部尚書石星,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

九月初四日,他詔逮石星下刑部獄:“前兵部尚書石星,欺君誤國,已至今日,好生可惡不忠,着錦衣衛拿去,法司從重擬罪來說!”

很快,在京中停職待勘地石星被逮捕入獄,等待着刑部的判決。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們紛紛上書朝事建議,九月初六日,兵部侍郎李陳抗擊日本五事:“守王京,以固藩屏。抵漢江,以御狂鋒。備旅順,以息騷犯。防登、萊,以障內蔽。聯海岸島洋形勢,以捍狡襲!”

萬曆帝是其言。

同時間,兵部除了催促總督邢加快進朝地步伐外,還調集大明各地的兵馬,準備入朝增援。朝議以山西鎮總兵黃來福驍勇善戰,眼下他在京籌辦糧餉之事己經告終,是時候入朝作戰了。萬曆皇帝也同意了大臣們地觀點。

九月初八日,兵部令山西鎮出兵三千,以作援朝事。同時間,黃來福也手書一封,蓋上自己的大印,隨兵部公文急傳到山西鎮。他決定調自己家丁一千人,還有五寨營軍士兩千人,由江大忠統領,火速進京,到時自己領他們入朝作戰!

九月初十日,京師,刑部大牢。

自初四日被逮捕入獄後,石星己是徹底地跨了,頭髮己是全部花白,神情中更是蒼老憔悴無比,從前兵部尚書這麼一個顯赫的官位,變成眼下的階下囚,這種天差地遠地身份對比,己經將他的精神氣全部去。

他呆呆地靠着牆壁,只是凝視着窗口,久久不動一下,對未來,他己經不抱任何希望,以前朝中就無一人爲他說話,眼下皇帝大怒之下,更是無人敢爲他分說幾句。或許用不了多少時候,刑部判下的大罪,便等着自己吧,或許……免不了一死!

到了這個時候,石星對自己未來的命運,或許還

的命運己經看開了,他放不下的,就不知道將來自地命運怎麼樣,是被一起殺頭,還是充軍千里之外?

就在他怔怔呆想的同時,忽然獄典地聲音在外面響起道:“石星,有人來探望你了……”

……

黃來福帶着顧大刀及阿智,有些好奇地看着這刑部大牢內部。這裡面,只能用陰森可怕,戒備森嚴來形容。鬼氣森森,那種黴臭味與血腥味,讓人聞之作嘔。

雖是大白天的,裡面還要點着風燈,每隔幾丈就掛着一盞,燈火印處,顯得鬼影幢幢的。甬道的兩旁,是用石頭壘砌而成,一個挨一個的單人牢房,一股陰寒之氣不時冒來,讓人頗有毛骨悚然之感。

阿智還好,顧大刀卻是不由連打了幾個噴嚏,低罵一聲:“這個鬼地方!”

獄典一邊走,一邊向黃來福巴結地笑道:“久聞黃大人大名,今天一見,實是福氣,真沒想到大人是如此地年輕!”

黃來福點了點頭。

獄典鼓起勇氣,向黃來福低笑道:“不知大人是否還要發行債券,如是的話,能否透露一二?”

黃來福大規模發行東征債券,引起京畿轟動,這獄典也盡掏腰包,買了二百兩銀子之多。眼下見了這位名聞遐邇地傳奇人物就站在面前,自然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先打聽了。

黃來福笑道:“好說,劉獄典,將來如果還要發行債券,我不會忘了你的!”

劉獄典大喜,連聲道:“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很快,各人來到一個鐵門之外,劉獄典掏出鑰匙開了門,裡面是一個囚室,擺着一張桌子,幾張椅子,天光透進來,幾個獄卒在這裡看守。囚室的一半之處,是一道厚重的木柵,木柵內,又是一個石室,石星就囚在裡面。

黃來福對劉獄典微笑道:“劉獄典,煩勞你了!”

阿智也是適時上前,掏出一錠銀子,約有五兩,遞給劉獄典。劉獄典貪婪地接過銀子,更是笑臉滿面,道:“好說好說,不過還請黃大人快些,畢竟小的職責在身!”

他又掏出鑰匙,打開了木柵地門,然後對裡面之人喝了一聲:“石星,有人來探望你了,快出來!”

然後他對屋內幾個獄卒示了示意,幾人退了出去,又將鐵門關上。黃來福聽到外面一個獄卒急迫的聲音傳來:“怎麼樣,也沒有探聽到什麼內幕沒有?”

黃來福見石星蜷縮在裡面,似乎是死去一樣,一動也不動。顧大刀欲揚聲招呼,黃來福制止了他。半響,裡面地石星似乎又活了過來,他轉過頭來,目光向外看了半響,最後拖着刑具,吃力地走出木柵來。

黃來福對他深施一禮,道:“下官山西鎮總兵黃來福,見過石星大人!”

石星仍戴着刑具,他渾濁的目光怔怔地看着黃來福,半響,才似活過來一般,驚訝地道:“你就是黃來福?”

雖然雙方地名字大家都是久聞,不過卻還沒有相互的拜會過,也難怪石星不認得黃來福。

黃來福拱手道:“下官正是!”

石星怔怔地看着黃來福,連聲嘆道:“年輕,真是年輕,果是銳氣非凡!”

他隨即坐了下來,慘然嘆道:“老夫入獄以來,百官避之不及,更不要談來看望老夫,沒想到第一個來探望地,竟是黃總兵你!”

黃來福吩咐阿智將拎着的食酒菜給石星擺上,又服侍他吃喝。石星也客氣了,狼吞虎嚥的象餓死鬼投胎一樣。

黃來福微笑地看着他道:“大人何必悲觀?雖說大人眼下陷身~+,但總歸會有重見天日的一天!”

石星慘然笑道:“黃總兵認爲老夫還有重見天日的那天嗎?”

確實,在原來的歷史當中,三日後,石星便被定下“隱匿軍情失誤律”,論死,妻與子並永遠發邊充軍,兩年後又病死於獄中。如果沒有自己的營救,他是包死的了。

黃來福淡淡道:“大人是受小人牽累,非是有意隱匿軍情,罪不該死,來福願去向皇上分說一二!”

石星全身一顫,他知道眼下黃來福很受皇帝的寵愛,而且這幾個月中,他多少在牢中也聽獄卒說起黃來福爲皇帝發行債券之事,而且非常火紅。這籌備糧餉之事順利,想必黃來福在萬曆皇帝的心目中又增分不少,由他去遊說,確實出牢獄的機會非常大。

不過黃來福所冒的風險也是頗大,畢竟眼下萬曆皇帝雷霆震怒,一個不小心,反將自己上。

一股希望從石星的內心中升起,就如撈住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一般,他哆嗦道:“黃總兵,老夫自認爲與你交情並不深厚,你爲何救我?”

黃來福正色道:“滴水之恩,自當涌泉相報!這是我的做人原則。石大人曾在朝中於我分說,這個恩情,來福是不會忘記的!”

石星眼中涌出熱淚,他突然仰天長嘆道:“我石星也可說是門生故吏滿天下,沒想到最後來救我的竟是一個武夫,想不到啊,想不到……”

……

三日後,石星出獄,萬曆皇帝旨意,經察,前兵部尚書石星,在軍情上有重大失誤,但非是有意隱匿,奪取兵部尚書職,貶黜爲民,限期離開京城,永不復用。

當這天石星出獄時,死裡逃生的感覺讓他感慨萬端,老家人接他回家,眼下他的府邸己被抄沒,家人只在京中租了一個小房,而且石星沒有被審決時,他們不得離京。

見了老妻與兒子,家人都是唏噓不己,老妻還喜悅地告訴他,早上時,那位黃來福大人,派人送來了一千兩銀子,以後出了京,回到老家時,也愁生活花用了。

他的兒子也是道,京中傳揚,黃來福直面入宮,爲自己父親求情,萬曆皇帝當時大怒,黃來福長跪不起,最後終於說動了皇帝。

可說是爲了救石星,黃來福是冒了大風險。關於這個事情,百官們也是衆說紛紜,清議複雜。

家人七嘴八舌中,都是喜悅,只有石星肅立不動,最後深深對空作了一揖。

幾日後,石星一家人離開了京城。

……

錦衣衛將黃來福贈銀之事報告給萬曆皇帝,萬曆帝沉吟良久,最後嘆了口氣,道:“這黃來福倒也是個重情重義之人。”(,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52章 還鄉第272章 大災第92章 分功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92章 分功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7章 變化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2章 分功第56章 收稅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章 謀劃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37章 提督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26章 踊躍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1章 商議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92章 分功第265章 規劃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30章 軍糧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2章 毆打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29章 王京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7章 變化第93章 軍議、回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章 附身邊軍第71章 毛紡第134章 慘烈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8章 轟動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8章 迎接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42章 毆打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59章 火炮、軍校
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252章 還鄉第272章 大災第92章 分功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92章 分功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7章 變化第48章 商賈雲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2章 分功第56章 收稅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7章 謀劃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237章 提督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26章 踊躍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21章 商議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92章 分功第265章 規劃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30章 軍糧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242章 毆打第93章 軍議、回家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29章 王京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7章 變化第93章 軍議、回家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章 附身邊軍第71章 毛紡第134章 慘烈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8章 轟動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68章 迎接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42章 毆打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59章 火炮、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