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人溫馨

“大哥!”

一陣夾着風雪的冷風吹進,穿着一身棉布花衣裳的黃秀柔進了屋來,撲到黃來福的懷中,黃來福一把將她抱起來,轉了個圈:“哇,小妹又重了!”

黃秀柔咯咯地笑了起來,清脆的聲音傳得很遠,黃來福看她秀麗的小臉上被凍得紅通通的,便道:“小妹,冷嗎?”

黃秀柔天真地說道:“小妹不冷。”她摟着黃來福的脖子道:“大哥,你身子好些了嗎?前些日子你的樣子,小妹看了好擔心。”

黃來福心裡有種溫暖的感覺,他笑道:“大哥沒事了,大哥身體已經全好了,不信你看。”他將黃秀柔放了下來,擺了個健美的姿勢,一身肌肉“啪啪”作響。

他說道:“你看,是不是沒事了?你再看大哥。”又擺了幾個造型,或許是因爲身體年輕的原因,讓黃來福心也年輕起來,做出這些輕鬆的舉動。

黃秀柔拍手大笑:“好啊,大哥好棒啊!”

“什麼事這麼熱鬧?”隨着一個婦人的話聲,棉門簾被掀開,一大幫人擠了進來。

之所以用擠,確實是進來的人很多。

有黃來福的雙親黃思豪、楊氏,有黃來福的三個姐姐,加上三個姐姐的幾個孩子。三個姐姐共有5個孩子:其中3個女孩,2個男孩。最大的10歲,最小的4歲。

還有黃來福的二孃劉氏,三娘王氏。還有劉氏的兒子,也就是黃來福的異母弟弟黃靈斌,林林總總一大幫人。加上屋內本來的黃來福和黃秀柔,衆人將屋子擠了個滿當。幾個下人家丁還是站在屋外。一時屋內人聲不斷,夾着小孩的吵嚷聲。

這幫人自然以黃思豪、楊氏夫婦爲首,黃思豪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臉上溝壑縱橫交錯,盡是風霜之色,頭髮鬍子更是花白,在大明朝,近60歲的人,頭髮鬍子不白的可是很少,特別是邊軍苦寒之人。

他身上穿一件半舊的棉袍便服,或許是出去巡視什麼的回來沒換上便鞋,他腳上穿着一雙大明邊軍制式的皮扎軍靴,長及膝部,後跟釘有馬剌,一個典型的老軍漢樣子。

楊氏也是頭髮花白,五十多歲的人,穿着較樸素,一個很慈祥的老婦人,看到她,黃來福就想起了後世的母親。大姐,二姐攙扶着她。

三個姐姐都是一身的比甲裝扮,這是當時明代青年婦女的風氣。黃思豪兩個妾室劉氏,王氏則二人則是身着背子,也是當時明人婦女的流行服飾。

楊氏進來就笑道:“福兒,柔兒,剛纔你們兄妹二人在幹什麼呢?”

黃秀柔甜甜地叫了聲“大娘”,又搶到王氏懷裡撒嬌道:“孃親。”

王氏拍了拍她的小腦袋,寵溺地道:“好,好,我的乖女兒。”

旁邊衆人都露出了微笑,黃秀柔雖說是三娘王氏所出,但她在家中是各人的開心果,大家都很喜歡她。而王氏雖說有了黃秀柔這個9歲大的女兒,但明人早婚,她今年也不過26歲。

黃來福笑道:“沒什麼,剛纔在和小妹說笑呢。”

他理了理衣裳,正色地上前對黃思豪及楊氏施禮道:“孩兒拜見爹爹和孃親!”不需多想,黃來福以前腦中的記憶自然地出現在他的腦中,他也很自然地使上了明人說話的語氣及禮儀。而他這個禮,也是施得真心誠意。

黃思豪老軍人的硬朗神情,話不多,兒子行禮,只是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只是眼中卻閃過一絲欣慰之色。黃來福平時總是大大咧咧,父母和他說話時總是不耐煩的樣子,沒想到出去近一年,加上出了這事後,今天反顯得舉止沉穩懂事了。黃思豪心中也有些安慰。

楊氏更不用說,見兒子這樣,楊氏又是開心又愛憐,她連連道:“好好,我兒不必多禮,你身子可好些了?”

黃來福微笑道:“多謝孃親的關心,孩兒已經全好了。”他活動了下身子加強自己的說服力。

楊氏鬆了口氣:“那就好,那爲娘就放心了。想起那天你的樣子,可把娘急壞了。”說着她眼中又淚花滾滾,從袖中掏出一塊手絹拭淚。

二姐黃婉柔,三姐黃璧柔忙上前低聲勸慰。

黃思豪皺了皺眉,道:“好了,孩兒不是沒事了嗎,別老是哭哭啼啼的了,真是婦人一個。”

楊氏立時收淚,嗔罵他道:“老東西,你還說我,這幾天,你不是比我還着急,每天都要問我幾次孩兒怎麼樣了,孩兒怎麼樣了,還來說老身。”聽得衆人掩口而笑。

黃思豪略有些尷尬,咳嗽一聲,楊氏哼了一聲,也識趣地不說了。

黃來福心下溫暖,說道:“都是孩兒不孝,讓父母親大人擔心了!”他已經完全投入到這個身體的角色中了。

大姐黃紫柔笑了聲:“喲,小弟,你給山石撞了幾下,沒想到反撞懂事了,知道爹孃會擔心了?”她的性子直爽,一向是有什麼說什麼。前幾日她和二姐,三姐聽到黃來福出事後,姐弟連心,都是忙着從外地趕回來探望。這幾天她們一直在千戶宅中操心着黃來福的狀況。

黃來福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頭,隨即又鄙視自己,自己後世也是35歲的人,加上這世,都不知道多少歲了,還搞這種裝嫩的舉動。

楊氏輕拍了大姐黃紫柔的頭一下:“你這做姐姐的,怎麼這樣說你弟弟?”

大姐叫道:“啊呀孃親,孩子們可在這呢,還這樣打人家。”

楊氏笑道:“你那樣子,哪有做人母親的架式?孩子最大都10歲了,還象以前那長不大的樣子。”

衆人都笑了起來。大姐的兩個孩子,10歲的女兒錢妞兒與8歲的兒子錢世兒一起起鬨道:“孃親被外婆打了,孃親被外婆打了。”

大姐羞臊地道:“你們兩個小兔崽子說什麼呢,去去去去……”將兩個小孩轟了出去。

黃思豪咳嗽了一聲,道:“好了,別鬧了,福兒康復了就好。時近中午,大家都去大堂用膳吧。”明人和漢唐一日二餐不同,早已是一日三餐,午餐已經算是非常正式的膳食了。

黃來福道:“好啊,孩兒也正餓了,不知有什麼好吃的。”

楊氏笑道:“福兒,爲娘記着你這兩天也身子大好,所以早叫下人爲你準備了你平時最喜歡吃的菜。”

黃來福道:“謝謝娘。”

黃秀柔一聲歡叫:“我要吃雞腿。”一馬當先,衝了出去。院中大姐10歲的女兒錢妞兒忙叫道:“姨,我也要。”急跟了上去。10歲的叫9歲的爲姨,這輩份真是……

其他小孩也叫着一窩蜂跟了去了,最小的孩子三姐的女兒伏團團也歡叫着跟在衆小孩身後。

“這些孩子。”楊氏笑着搖了搖頭。

衆人都往外走去,大姐和二姐攙扶着楊氏。黃思豪還是一副姿態硬朗的樣子,虎虎生風地走在最前面。弟弟黃靈斌跟在衆人身後,趁各人不注意,低聲對黃來福說道:“大哥,你真的沒事了?”

黃來福微笑道:“放心吧,我沒事了,你這小子。”輕拍了他一下。

黃靈斌摸了摸頭,傻笑了聲。他的性情比較柔弱,平時也不怎麼愛說話,但對黃來福的關心崇拜卻是真心實意的。這些天,他也不時在過來探望黃來福。以前的黃來福雖說對黃靈斌有點兇巴巴的,不過對弟弟平時還是比較照顧的,兄弟之情,二人都是相互感受。

此時的黃來福,自然會將這根溫馨的接力棒,繼續傳送下去。

二人的說話動靜,在前面的三姐黃璧柔聽到了,回過頭來對二人笑了笑。黃來福見她笑容中含着一些憂鬱,知道她的心事。

三姐的性情本來就寧靜柔軟,是個吃了虧也不願說出來的主,因爲生了女兒伏團團後,肚子就再沒有了動靜,這古時是講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生不出兒子,這夫家的臉色就難看了。整天給臉色看,這任誰的心情都好不到哪去,加上三姐有事總在悶在心裡,這心情就更憂鬱了。

都說女兒是孃親貼心的小棉襖,女兒有事,一般都是和母親說。老父黃思豪是個粗線條,說了也沒有,可能還會贊同夫家的說法也說不定,當年楊氏連生了三個女兒,黃思豪也是同樣臉色難看,直到生了黃來福這個兒子後,楊氏才鹹魚翻身,揚眉吐氣。

有時三姐回到家中悄悄地向楊氏訴苦,不過楊氏也沒有法子,這種事情,在整個大明朝都是一樣的。而以前黃來福知道這個事後,也沒往心裡去。不過現在的黃來福可就不一樣了,在後世,他本來就比較注重親情,來到大明朝後,現在他的精神寄託,他的根就是在這個家,自然會比較關注這個家中成員的命運感受。

他是決定要管,幫幫三姐,只是如何幫呢?

勸說三姐的夫家,生男生女都是一個樣?在大明朝,這套說話是行不通的。

勸說三姐的夫家,生女比生男好?這不是在大唐朝,唐玄宗寵溺楊貴妃的時代。

用自己的拳頭,向三姐夫家展示孃家人的強橫,強力要求他們善待三姐?似乎……有點可行。

不管怎麼說,三姐的事自己幫定了,至於用什麼方法,慢慢盤算不急。

黃來福正想着,忽聽旁邊有兩個唯唯諾諾的聲音:“少……少爺……”

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234章 城破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4章 開始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5章 潰散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2章 過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28章 入朝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65章 規劃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章 家人溫馨第56章 收稅第228章 入朝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07章 糧盡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84章 蒼涼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3章 離別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42章 毆打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27章 探獄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6章 不滿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61章 成親(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9章 行商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41章 徵日第240章 大捷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68章 迎接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29章 五路攻城
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2)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234章 城破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28章 入朝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4章 開始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35章 潰散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22章 過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28章 入朝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265章 規劃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章 家人溫馨第56章 收稅第228章 入朝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07章 糧盡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84章 蒼涼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3章 離別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242章 毆打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27章 探獄第1章 附身邊軍第126章 不滿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61章 成親(1)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72章 神池、馬賊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9章 行商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41章 徵日第240章 大捷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24章 石見銀山第168章 迎接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129章 五路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