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墾殖農場

公元1592年3月23日。

這天,老營堡仍是春寒料峭,漠北的風吹來刻骨的冷,不過此時堡內卻是商賈雲集,大多是那些操晉西北口音的五寨堡商人,特別是那些有身份地位的商賈們,眼下都聚於堡內的副總兵府內。

“各位,事情就是如此,大家看看如何?”

說完一大堆話後,黃來福端起身邊的茶盞,輕輕地吸了一

剛纔,黃來福說的是到塞外經營土地農場的問題,最主要的第一步就是經營堡外不遠的清水河及準格爾旗,最後依後世的地理,一個縣一個縣地兼併推進。

在黃來福的打算中,他決定以後在口外大搞墾殖農場,種植糧食兼事畜牧,他出武力保護,而那些商賈們力主屯田經營,最後的收益大家按幾成幾分帳。這樣,既可以避開被彈劾挑起邊畔的危險,又可以得到實在的屯田收入,可說是一舉兩得。當然,這只是權宜之計,最好的方法,還是黃來福能有機會藉口,光明正大地吞併這些地方,由自己經營農場,特別是包頭河套地區。

聽了黃來福的話後,各個商賈們都是心動,這幾年來,和黃來福的合作中,這些商賈們,個個都賺得盆滿鉢滿。^^^^不過商賈們的慾望是永遠不會滿足的,眼下大明的糧食需求極爲旺盛,以五寨堡幾堡的屯田收入,遠遠不能滿足各方需求,這就需要更大的糧源。

其實到塞外的屯田經營,商賈們不是沒想過,只是那裡是蒙古人地盤,危險性太高,抑止住了他們的行動,而在眼下的大明。又找不到合適的土地經營。

其實在座的商賈們,他們地家族中。或多或少,都有過屯田的經驗。在大明朝英宗時,由於軍屯廢弛,大明使行開中法,以糧換鹽引,使九邊一帶地商屯曾有很大的發展,特別是大同鎮、宣府鎮和山西鎮這幾鎮,當年商人們曾爭出財力,募民墾田。使糧米大豐。在成化年時,當時九邊一帶,一兩白銀可買4.5石米,對於現在的一兩銀子還買不到一石糧,更不要說崇禎年後五兩銀子都買不到一石糧,真是天壤之別。

商屯自弘治中期戶部尚書葉淇變法後衰敗,商人撤離,邊地爲墟,米石值銀五兩,一直到萬曆時。才恢復到現在的每石糧一兩多銀。

不過就算如此,對很多糧商來說,九邊還是一個極大的糧米市場。^^^^更不要說還有一個大明北方,幾千萬人口的龐大市場。在眼下的大明,做糧商,決對是暴利之事,不過這也需要有糧源就是。

黃來福這個提議,極有可行性。想到口外那大批的耕地和草原,將來大把的糧食與牛羊,衆商賈們都是眼紅起來,以渠源銳爲首,大家都是七嘴八舌。連聲討論。

臨汾地亢家,更是大明北方的大糧商,亢家在其它地方呼風喚雨,不過在五寨堡,卻是被渠家壓得死死的,眼見這兩年,渠家的勢力。如吹氣球一般膨脹起來。隱隱己有與亢家分庭抗禮之勢,就是因爲當年和黃來福合作的結果。讓他們嫉妒不己。

這兩年,亢家也在五寨堡設了一個糧米分店,由亢家的三子亢友漁親自坐鎮,此時,那肥胖的亢友漁更是連聲道:“黃大人但有吩咐,我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黃來福微笑點頭。不過也有人心懷疑慮,那介休的侯家掌櫃道:“塞外經營,雖是土地不少,不過那裡都是蒙古人的地勢,如我們進入經營後,那些蒙古人騷擾,以老營堡將士的戰力,當然不懼,只是大明地軍隊進到塞外,會不會有朝中人彈劾大人挑起邊畔?”

黃來福笑道:“如果有蒙古人的騷擾,我手下的兒郎們,肯定是會救援地,至於到時去救援,肯定不會穿着我大明將士的衣甲,可以以農場護衛隊,商隊護衛隊等名義嘛,就是到時頂個馬賊的名義,也不是不可以,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衆商賈們都是笑了起來,都說大人說話好有趣黃來福道:“總之,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想要發財,一點險都不冒是不可能的。**

衆人都笑道:“大人說得的。”

這些商賈們和黃來福打交道久了,都明白了黃來福的性格,總之,黃來福這個人,和別的粗鄙軍漢不一樣,雖官越做越大,但爲人處事,說他是個精明的商人不爲過。

“好了,我們現在談談口外這兩地地農場經營。”

黃來福切入正題,他命兩個家丁取來一張粗陋又巨大的地圖,掛在廳的正中,那是後世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的地圖,還有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的地圖。那是依他電腦中後世兩地的衛星地圖畫的,加上諮詢大明邊地去過這兩地地一些人,加以修正。****地圖粗了一些,不過也夠用了。

清水河在老營堡正前方,依黃來福後世電腦資料,清水河縣總面積2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有63萬畝。境內有清水河、渾河、古力半幾河等幾條較大地河流。因地理原因,所有的山溝幾乎溝溝有水。

此外清水河境內還有衆多地礦產資源,特別是煤、鐵礦等,特別是煤的儲量爲18億噸。此外還有大量的石灰岩,鍺量達2多億噸,適宜於露天開採,完全具備建設大型水泥廠的條件。還有耐火粘土儲量達6億噸,質量優良。當然,這些礦產,目前對黃來福來說暫時用不上,有用的,只是那些耕地。

由於清水河位於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交接地帶,黃土覆蓋較厚,又冬長夏短,寒冷乾燥,所以這裡,以後將以種植耐寒耐旱的莜麥爲主。此外這裡還有天然草場128萬畝,可以大搞畜牧農場。

至於準格爾旗,後世全旗共有土地面積75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8萬畝,宜林宜草面積800萬畝。其境內水源充沛,黃河年過水量248億立方米,是五寨堡的多少倍。****特別一說的是,其境內礦產資源非常的豐富,有煤炭儲量544億噸,石灰石儲量50億噸,鋁礬土總儲量1億噸。

這些土地對黃來福來說,都非常寶貴,如果讓他來經營。僅僅這兩地,完全可以養活衆多的人口,而此時,在境內的一些蒙古部落,擁有這麼多的良田土地,卻連區區幾萬人都養不活,還要經常入大明境內搶劫,更搶到黃來福頭上來了,最後搶劫不成反被砍,想想就讓黃來福無語。

他咳嗽了一聲。指着兩地地地圖道:“各位,這裡是清水河,再往前是兔毛川河。以往這裡有大明的鎮虜衛,玉林衛等,不過成化年後,此地爲虜賊所據。眼下兔毛川河一帶,爲虜王三娘子下酋首歹言恰,乞慶恰,收谷兒臺實等各駐牧。兔毛川河離老營堡略遠,暫時不理。而清水河一帶,現無蒙古部落,離老營堡又只有百里之遠。完全可以屯墾農場。”

“據我所查,清水河方圓,有可耕之地達60餘萬畝,還有上好草場一百餘萬畝,可以畜養衆多地牛羊等物。”

各個商賈們都是聽得聚精會神,黃來福大聲續道:“在偏關的西上面,是黃浦川河一帶(準格爾旗明時的舊稱)。此地更是有可耕之地達170餘萬畝。上好草場數百萬畝。原是虜人土昧部駐牧之地,不過經去年那場戰後。想必他們不敢再來惹我們五寨堡去的人。”

衆商賈們都是聽得眉飛色舞,相互交頭接耳着,這麼多的土地,如果開發起來,那他們就發了,至於當地多爲荒地,這些年又幹渴少雨,不過這沒關係,只要學五寨堡各農場,在河邊之地大規模興修水利,築壩開渠,完全可以解決。以往他們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現在有黃來福在,這個問題也不存在了。

渠源銳首先響應,願出資白銀幾萬兩,招募人手,前往二地屯懇,接着是亢友漁等人應和,然後是衆商賈紛紛響應,廳內一片沸騰。

黃來福也答應他們,可以爲他們武裝屯丁,除了弓箭,火銃等大型武器暫時有點難辦外,象一些刀槍等物,完全可以爲他們提供,平價銷售給他們。並且他們如果在當地修堡屯懇後,如果遇到什麼騷憂,他老營堡的將士,肯定隨叫隨到。

至於種地的人手問題,黃來福完全會配合他們宣傳,將大明的流民們招到塞北去種地,就如後世地走西口一樣,形成一股風潮,反正現在大明的流民多得是,據黃來福估計,到萬曆年時,整個大明的流民,算上南北,有近千萬之多,搞個二百萬到塞外,便足夠用了。

爲了將來更好地吸引大明的百姓走塞外,更好地開發河套之地,黃來福盤算着將來在河套一帶搞個大明版的《宅地法》,只要是大明成年男子,年滿20歲,就可以領取200畝土地,女子領取100畝土地,費用只需每畝地交納一錢銀子,就可以終生擁有,並且前三年還可以免稅。對土地的渴望根深蒂固,現時又無地少地的中原百姓來說,這個措施,肯定是非常吸引人。

這個商議大會非常成功,會後,黃來福和商賈們一起派出人馬前往這二地偵測,以確定一些適合屯懇修堡的地方,爲春後二地的開墾,及來年的大幹作準備。

公元1592年3月31日,大明農曆2月18日,黃來福回到五寨堡,這天是黃來福地生日,到了這天,黃來福就年滿二十歲了。雖說他的兒子己經好幾個月大了,不過依明時的禮制,男子滿20,女子滿16方爲成年。所以這天黃來福舉行了成*人冠禮,他也爲自己取了個表字:忠明。

就在這一天,在遙遠地寧夏鎮,在大明歷史中佔有重要地位的,一場狂風似的叛亂,正揭開了序幕……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章 家人溫馨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31章 蔚山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3章 破家第18章 轟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83章 破家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1章 感嘆第21章 商議第233章 威力第14章 開始第35章 顧家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41章 徵日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章 附身邊軍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68章 迎接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38章 衛學第51章 軍歌(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8章 援軍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19章 平叛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5章 火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1章 商議第107章 糧盡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13章 發糧餉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章 附身邊軍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63章 勾結第87章 大鐵廠第245章 威赫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17章 墾殖農場
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章 家人溫馨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31章 蔚山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3章 破家第18章 轟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83章 破家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41章 感嘆第21章 商議第233章 威力第14章 開始第35章 顧家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41章 徵日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章 附身邊軍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3章 各方反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68章 迎接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38章 衛學第51章 軍歌(2)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238章 援軍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19章 平叛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5章 火熱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1章 商議第107章 糧盡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13章 發糧餉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章 附身邊軍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63章 勾結第87章 大鐵廠第245章 威赫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17章 墾殖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