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

公元1591年12月22日,近中午。

天寒地凍,往大漠方向刮來的寒風,可以深入骨髓。往常在這樣的天氣中,除了那些避不得以要外出的商賈外,路上的人馬基本上都是絕跡,特別是這些天聽聞蒙古人入寇的消息後,更是遍地沒有一個人影。

四野無人,不遠處的山地丘陵中,忽然響起一片悶雷似的馬蹄聲,接着是一片黑壓壓的人馬從山那邊而來。人馬連綿不斷,一羣接一羣,怕是有數千之多。

馬蹄翻騰中,最後這些人來到眼前,都是一色的騎兵,有些人還帶着雙馬。個個身着臃腫的皮毛外襖,襖上發着油光,腳上穿着羊皮靴子,手上帶着皮套,頭上戴着厚實的皮毛帽子。裸露在外的肌膚,塗抹着厚厚的油脂,不過饒是如此,很多人臉上還是被寒風拉出一道道口子。

這些騎兵中,除了一部分身着皮甲外,大部分都只是身着皮袍,身上有鐵甲的非常少。不過大多數人除了腰上挎的腰刀利斧外,許多人還揹着兩張弓,一張是步戰的大弓,一張則是馬上的角弓,每人身上還揹着巨大的箭壺,內中密密麻麻都是狼牙箭,正是此次入寇的蒙古軍隊。

離三岔堡不遠,在幾株掛滿冰棱的白揚樹旁,爲首幾個首領樣子的人勒住了馬匹的繮繩,大口大口地喘着氣。寒冷的天氣中,不論是人還是馬,呼吸時都是不住地冒出厚厚的白氣,幾匹馬還直打着響鼻。

打量着前方的三岔堡,特別是各堡門的水泥路,那水泥路,一直通往前面的五寨堡。半響,爲首一個頭戴皮帽,身上皮袍鑲嵌着一些鐵葉,滿腮虯髯,一張大餅臉,眯眯眼,年近四十,典型蒙古人種的魁梧漢子,揚了揚手中的馬鞭,興奮地道:“聽說這五寨堡富得流油,看來還真是不錯,你看他們連這路面都修得這麼平整,外人說五寨堡遍地黃金,還真是不假。”

旁邊幾個皮袍漢子聞言,也是笑道:“他們再多的牛羊黃金,最後還不是歸我們的勇士所有?看來這次我們吉囊的勇士們前來狩獵,是要滿載而歸了。”

立時是一片大笑嚎叫,密密匝匝的騎兵集在三岔堡前的原野上,個個眼睛中都是閃動着噬血兇暴的神情,似乎等會就可以衝進五寨堡大搶了。

這些騎兵正是此次從河套而來的蒙古吉囊部。那爲首的虯髯漢子叫著力特,是吉囊部首領著力兔的大兒子,領了六千人前來,這些人中,以他爲首。餘者的首領,是吉囊部所屬的一些小部落,多的領了千人,少的數百人。

萬曆時,關外的蒙古部落分爲吉囊部,老把都部,及俺答部等三大部落,各有二,三十萬人口。和以前的單純遊牧不同,這三個蒙古部落,大多是農牧混合,放牧兼種地。特別是駐於大明宣、大外的俺答部,更是學起大明百姓,買來耕牛種子,以耕種爲主。而蒙古吉囊所屬數十部,大多定居於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或耕或牧。

吉囊部雖有二十幾萬人,不過卻分成十幾部,最大部的首領著力兔,此外還有莊禿賴部,卜失兔部,火落赤部,明安部,土昧部等較大一些的部落。

此次草原嚴寒無比,吉囊部落內不但大批的牲畜凍死,而且田地的土地,也是顆粒無收,爲了彌補損失,他們便是聯手前來中原搶掠。

五寨堡富裕及大豐收的消息,早己傳到了吉囊部,所以此次他們前來,可說是目標名確,不會再象以前那樣,搶到哪算到哪,沒有一個明顯的目標。這些人聯手出兵後,經偏關後,馬不停蹄,一直到了五寨堡境內。

根據他們的消息,這個三岔堡,就是五寨堡的前頭堡了,經過這個堡後,過了結滿厚冰的朱家川河,就是一馬平川,肥得流油的五寨堡境內。

此時,著力特眯着眼睛看着前面的三岔堡,這是個典型的大明軍堡,牆體高厚,外面都是以大塊青磚砌築,還刷着如地面的那種東西,好象聽漢人的商賈叫什麼水泥的,使整個城顯得非常結實。周長約一里左右,估計裡面有四,五百人的駐軍。此時在堡牆上,己經有衆多的五寨堡軍士們在戒備了。

按著力特等蒙古人的習慣,象這種厚實的軍堡,他們這些蒙古軍隊一般是不願意下手的,蒙古勇士的戰力,只有面那那些沒有城牆保護的村莊面前,在那些沒有防護力的婦女和小孩面前,才能發揮到淋漓盡致,這種硬骨頭,不到萬一,他們是不願意啃的,畢竟,他們是來搶劫的,不是來送命的。

只是,如果這個三岔堡不攻下,有個嚴重的問題,主要是這個三岔堡位置太重要了,正好卡在從山地丘陵那邊出來的路口上。是可以從堡下饒過,不理會堡上的駐軍。不過只要堡上的駐軍釘在這裡,萬一前方作戰不順,他們就要擔心後路的問題。

還有,著力特也想試試五寨堡軍隊的戰力問題,他們這一萬多人,除了在偏關留的三千多人外,一路前來,沿途守軍都不敢戰,如果五寨堡軍隊也是如此,他們就可以放心搶劫了。

畢竟他們和大明作戰多年,知道一個邊鎮中,沒有十天,半個月,甚至是一個月,各個軍堡的軍隊是不可能在總兵各參將的統領下合圍迎擊的,他們有的是時間享受。而且依他們的傳言聽聞,這五寨堡地方,就是搶幾個村,也比別的地方搶幾個堡來得收穫大啊。

想到這裡,著力特指着三岔堡,對旁邊一個首領道:“卜勒圖,這是我們勇士到五寨堡來第一戰,你帶你手下的兒郎們前去試試。”

那卜勒圖是卜失兔部族長的二兒子,此次跟着著力特來搶劫,出兵第二多,有二千人,聽了著力特的話,知道他要拿自己手下的兒郎們當炮灰,他心中雖不情願,但卻沒有辦法,只能領命而去。

“把總,那些韃子們要攻城了。”

一個百總略有些緊張地對三岔堡把總丁朝用道。

“來得好,讓兄弟們沉住氣,給那些韃子一點顏色看看,按遊擊大人說的,三岔堡要成爲韃子們的絞肉機,讓他們從此不敢小瞧我五寨堡將士。”

丁朝用冷哼道。

由於在神池堡大敗馬賊,加上五寨堡軍隊擴編,原先是百隊總旗的丁朝用,被升爲了把總,領兵4局,官兵共449人。這個把總還是正的,不象有些軍官,由於沒有軍功,雖說軍隊擴編升了官,但多在前面加個試字。

在接到蒙古人入寇的消息後,黃來福就招來各級軍官,專門開了個迎敵會議,三岔堡這個地方,被作爲重點地帶佈置,原先這裡只有一個百總駐守,有兵一百多人,蒙古人來後,換成了把總丁朝用,領兵一司四百多人。不但要在這裡挫敗蒙古人的銳氣,將來要在這裡斷了這些蒙古人的後路。讓這些蒙古人在五寨堡全軍覆沒。

由於五寨堡軍工的發展,前些時間中,五寨堡軍隊進行了新編制,分爲了火器隊和殺手隊兩種。火器隊12人中,全部都是配上五寨精製的鳥銃,殺手隊則是全用冷兵器。

在三岔堡一司4個局中,就分爲鳥銃2局,殺手2局。一司官兵449人,就有鳥銃手224人。還有衆多的弓箭手,裡面還有四百多匹戰馬。

再加上黃來福的重視,三岔堡更有虎蹲炮四門,佛郎機火炮二門。這個火力,加上堡內糧草充足,還有後援不斷,足以讓數千敵軍無可奈何了。

……

潮水般的蒙古騎兵向三岔堡而來。

“沉住氣,聽我命令再開炮!”

把總丁朝用對幾個炮手喝道。

擺在丁朝用面前的,是兩門佛郎機火炮,射程一里遠,後裝,配有五枚子銃,可以快速地裝填彈藥。此時那兩門佛郎機,早己裝填好火藥鐵球。五枚子銃,也早己裝填好,就等命令了。

等那些蒙古騎兵衝到射程時,巨響聲中,硝煙迷漫,兩門佛郎機火炮噴出火熱的鐵球,就聽到人叫馬嘶聲,鐵球在幾匹馬中趟出了一道血肉模糊的血路,一時人昂馬翻,慘叫聲不絕。

其中一發炮彈,還直接將一個蒙古騎兵,連馬帶人,砸成碎肉,而且餘力未消,又滾斷了幾匹的馬腿,非常恐怖。讓那些在旁衝鋒的蒙古兵,不由心驚膽戰。

“裝彈。”

打出一炮後,炮手立刻將炮身後面打完的子銃卸下,換上新的子銃,速度極快。

佛郎機火炮就是這點好,雖然打不遠,但由於是後裝開膛,又是配子銃,所以換彈藥速度可說是非常快。不多時,兩門佛郎機己打了幾炮。打死打殘了幾十個蒙古兵。

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41章 感嘆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5章 威赫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6章 上任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32章 跋扈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3章 破家第2章 家人溫馨第233章 威力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5章 火熱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1章 軍歌(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4章 蒼涼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00章 又震動第61章 成親(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34章 城破第7章 謀劃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章 行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42章 毆打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61章 成親(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65章 規劃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82章 血腥鎮壓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2章 還鄉第84章 蒼涼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00章 又震動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93章 除夕日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68章 迎接第257章 新戰陣第242章 毆打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
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41章 感嘆第1章 附身邊軍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5章 威赫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66章 上任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32章 跋扈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83章 破家第2章 家人溫馨第233章 威力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5章 火熱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51章 軍歌(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84章 蒼涼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00章 又震動第61章 成親(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34章 城破第7章 謀劃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9章 行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242章 毆打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61章 成親(1)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65章 規劃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82章 血腥鎮壓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2章 還鄉第84章 蒼涼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100章 又震動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93章 除夕日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68章 迎接第257章 新戰陣第242章 毆打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