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

說起來,這沈惟敬倒是個奇怪的人物,八月大明決定出兵朝鮮後,當時明廷要探問日方的真實意圖到底如何。只是當時兵部尚書石星對日方並不瞭解,手下也沒有相關的人才。

因爲石星納了浙人李茂之女爲妾。李茂有一個同鄉好友便是這沈惟敬。沈惟敬,嘉興人,相貌醜陋,本一市井無賴,然而他有一張利嘴,任何事都能說得個天花亂墜。沈惟敬由於不務正業,年到中年,還是到處遊蕩,最後遊蕩到了北京,整日在北京的各個窯子裡廝混,並與窯子裡的大茶壺叫做鄭四的交爲好友。

鄭四曾經在日本對馬島住過很多年,他將在日本所聞所見一一說給沈惟敬聽,沈惟敬記在心頭,又向由鄭四學了一些日本話,便到處以日本通自詡。

這時兵部尚書石星正着急想尋找一位通悉日情的人,剛好李茂記得自己這位同鄉好友是一個日本通,便將他引見給了石星。見了兵部尚書石星後,沈惟敬大喜,更是加油添醋地說起一些所謂日本之事。石星也是大喜,認定沈惟敬確是一個日本通,就授他以遊擊將軍之銜,赴朝與日方交涉。

沈惟敬確是嘴利,萬曆二十年八月,他首先到朝鮮義州,說動了在這裡避難的朝鮮國王李。九月,他又到平壤城,與小西行長談判。當時小西行長爲了給明使一個下馬威,以軍士列隊城外,手持利刃。全副武裝,然而沈惟敬面不改色,從容進城。

他的膽色,連小西行長都非常欽佩:“閣下在白刃之中顏色不變。如此膽色,日本國內亦未曾見識。”

萬曆二十年十一月時,沈惟敬又來到朝鮮。與小西行長談判。小西行長要求以朝鮮大同江爲界,沈惟敬一口答應。然而宋應昌卻是一口拒絕。沈惟敬不死心,一直磨着宋應昌。他今日前來,卻是聽說李如鬆己是準備出兵,便匆忙而來,擔心兩國兵火一起。會破壞他的和談計劃。

此時,他又是站在軍營中口沫橫飛。言道不必出動刀兵,他一個人出馬,就能讓日本人退兵。不說李如鬆和宋應昌二人聽得發呆,就是營中地衆將,也是個個聽得目瞪口呆。

黃來福也是好奇地看着他,從史書上,黃來福知道這個人,達成了外交史上最爲荒唐的“雞同鴨講”協議。他一個人,同時欺騙了大明和日本兩方,也算是一個奇蹟。\\\\\\

黃來福仔細打量他。見他年不到四十。個子不高,偏向瘦小。身着絲綢衣裳。一張嘴有若懸河,象商人,象混混,就是沒一點遊擊將軍的氣度。因爲沈惟敬是兵部尚書石星的特使,所以李如鬆才勉強忍住氣,一直聽他說得口乾舌燥,他哼了一聲,道:“你說倭人有意休戰議和?倭將小西行長又如何說?”

沈惟敬道:“倭將小西行長言道,日朝兩國,可以大同江爲界,如此,兩國休兵交好,天朝也不用再勞師費餉,可說是兩全其美。”

李如鬆大怒,道:“你可知大同江在何處?你是在擅通倭人麼?”

旁顧左右,就要將沈惟敬推出斬首,沈惟敬嚇得魂飛魄散,連連跪地求饒。

黃來福心中一動,按在這個時候,宋應昌麾下地行軍參謀李應試,就應該出來阻擋獻計,然而此時卻見不到一個人影。

黃來福出聲道:“提督大人且慢。”

衆人都是疑惑地看向黃來福。黃來福走到李如鬆身旁,低語道:“暫不殺沈惟敬,可將計就計,陽遣維敬通款,陰出奇兵襲敵。此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計。”

李如鬆緩緩點頭,又與宋應昌耳語。宋應昌也是非常贊成,當下他吩咐手下侍從將沈惟敬打入大牢,慢慢處置。沈惟敬逃回一條命,早己全身虛軟,只是感激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就被衆侍衛拖拽去了。

雖是有了沈惟敬這個插曲,然而大軍出兵計劃不變,當天下午,四萬精銳明軍,在李如鬆及宋應昌率領下,浩浩蕩蕩往東邊的朝鮮國而去。

數萬明軍,經過通遠堡,經過定遼右衛等地,蜿蜒如一條長蛇般。最後大軍跨過了鴨綠江,來到了朝鮮國境內。

朝鮮國王李親自在江邊迎接大軍的到來,在這一刻,他落淚了,天朝真地派大軍來救援他了。只有朝鮮大臣柳成龍卻是皺起眉頭,他認爲明軍太少,此時在朝日軍有近二十萬人。就算這四萬明軍再勇,怕也是無濟於事。不過他不敢說什麼,只是一聲嘆息。

明軍到了義州時,正好這天是除夕夜,朝鮮國受大明影響極深,衆多的民俗,和大明如一。這天裡,宋應昌與朝鮮國王李一起,犒勞入朝大軍。吃餃子,點燈以辭舊歲,迎新年等。

黃來福地數千山西兵,還找到了一個唱蒲州梆子的戲班,找回了一些家鄉的感覺。

由於己經到了異國,所以黃來福動了逛街的心思,不過觸目所見,就是朝鮮國的貧窮。眼下地義州,己經算是朝鮮國王李的盤踞之地,不過城牆高不過八尺,都是用亂石簡單地堆砌。城內街道民居錯雜,舉目所見,都是些低小的草房,各門前都是污穢無比,顯然朝鮮人的衛生習慣很不堪。

處處是窮山惡水,荒陋的城鎮小村,窮苦之極的國民。無論是當時的生活水準,還是房屋建築,還是城鎮規劃,朝鮮國與大明相比,都是一個天一個地啊。

怪不得朝鮮國上下都對對面的大明城鎮羨慕無比,能偷渡的,就儘量偷渡。隨便一個朝鮮文人到大明邊地小鎮旅遊。回來都是稱讚:“……繁華富麗,雖到皇京想不更加,不意中國之若是其盛也。左右市廛連互輝耀,比雕窗綺戶。畫棟朱欄,碧榜金匾,所居物皆內地奇貨也……”

黃來福卻是突然心情很壞。如此窮苦地國家,自己當時還想讓朝鮮國代償平亂軍費。現在這個情形,如果讓他們來讓代償軍費,就是還個兩百年,也還不起啊,看來只能指望日本人了。

唯一讓黃來福有點異國遊樂趣的就是朝鮮人地服飾了。雖說他們受中原文化影響深刻,但還是有點不同地。朝鮮成年男子每人頭頂上都帶一頂大檐帽。因身份不同,帽子地質料,形狀不太一樣。還有女人穿地大裙子,也有點特色。只不過朝鮮女人漂亮的還是少了點,多爲又矮又肥,讓人提不起興趣。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大明地元旦日,這天,大明各地都要放爆竹,舞獅子。耍龍燈。逛花市等,以慶賀元旦。不過這天。大軍卻要出發了。宋應昌留了下來,在義州城內調度糧草緇重等,李如鬆領着大軍,繼續前進。

一路而去,由於明軍中有着大量的火炮戰車,加上朝鮮國內路況不佳,又加之天寒地凍地,所以大軍行進速度不快。

萬曆二十一年正月初四,公元1593年2月4日。

這天是立春日,李如鬆帶着數萬大軍抵達了肅寧館,此處離平壤城約有八十里的路程。

由於黃來福的計策成功,在李如鬆的授意下,沈惟敬派人向小西行長通告,言其大明同意和談,讓小西行長派人前來相迎。小西行長卻以爲大明是要封使,就派遣牙將二十三人前來領賞。

當時李如鬆正在肅寧館內對黃來福等衆將道:“今日是正月初四,下午我軍將會向順安城開拔,到了順安城休整一天,初六到平壤城下。”

他又道:“昨日經略託人言,毒火箭,神火箭等火器不日就可送到軍中,到時我軍威勢更甚。”

衆將聽得正高興,忽聽外面大營喊殺沖天,李如鬆派人一問,不由大怒。原來是日使來後,部將李寧見後,不發一言,帶着部下舉刀就砍,日人被殺十五人,七人逃走,生擒一人。

自己計劃被李寧破壞,李如鬆大怒,當下要將李寧推出斬首。衆將都是跪下求情,李如鬆才放過他,不過還是重責他五十軍棍,以儆效尤!

不過到了這個時候,李如鬆卻是長嘆了口氣,日使被殺,看來原先的計劃,是行不通了。

與此同時,在幾十裡外地平壤城牆上,一個錦衣中年武士,迎對寒風,正靜靜地看着遠方的什麼,神情間,很有些憂慮。他地身後,站着百餘的親信武士,正以崇敬的眼神看着他。

這個中年武士,就是侵朝第一軍軍團長小西行長。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的親信,信奉西洋蘭學,在當時的日軍將領中,是比較出奇的一位。

此時的他,正在擔憂着那二十位日使,能不能順利迎回唐使,並得到賞賜。

“唉,唐人……”

想起大明己經出兵,小西行長內心中就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中原國家,千百年來,對他們這些島民的心理壓迫力太大了,就算日本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以後呢,能打贏嗎?沒人敢保證。

真是一場豪賭啊,這場戰爭。

現在小西行長最擔憂地是,由於援軍被朝鮮水軍阻隔,現在平壤城內可說是兵疲糧少,如果大明來攻,後果不堪設想。小西行長迫切地希望與大明議和,這樣,有了喘息地機會,又可得到大同江以南的慶尚,全羅,忠清,京畿等道,然後伺機而動,隨時可攻入朝鮮北方及大唐之地。

正在他想得出神地時候,忽然,城牆上傳來驚叫聲:“使者回來了……”

第238章 援軍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13章 發糧餉第133章 掩護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3章 期望第272章 大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61章 成親(1)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94章 歡聚第83章 破家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32章 跋扈第35章 顧家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65章 規劃第87章 大鐵廠第134章 慘烈第71章 毛紡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2章 過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63章 勾結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4章 開始第235章 潰散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33章 離別第108章 決戰第225章 朝會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3章 破家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33章 威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3章 威力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38章 援軍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34章 岢嵐州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00章 又震動第265章 規劃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章 軍與兵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4章 慘烈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1章 軍歌(1)第83章 破家
第238章 援軍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13章 發糧餉第133章 掩護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3章 期望第272章 大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61章 成親(1)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94章 歡聚第83章 破家第91章 大勝、斬首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32章 跋扈第35章 顧家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65章 規劃第87章 大鐵廠第134章 慘烈第71章 毛紡第68章 討價還價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2章 過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63章 勾結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4章 開始第235章 潰散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33章 離別第108章 決戰第225章 朝會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3章 破家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33章 威力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3章 威力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38章 援軍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34章 岢嵐州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00章 又震動第265章 規劃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5章 軍與兵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4章 慘烈第268章 陽奉陰違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51章 軍歌(1)第83章 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