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

“虜所侍者馬,馬所侍者草……”

“秋高馬肥,胡兒所喜……故備虜之道,謹烽明燧,堅壁清野!”

所謂燒荒,就是各邊軍鎮在秋高氣爽,或是冬季的時候,各率兵出塞三五百里燒荒燒草,抑止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入侵,如遇虜寇出沒,即相機剿殺。

沿邊燒荒開始於永樂年間,到宣德年後已成爲邊防軍之常例,一般是每年冬出春歸,休息一月,仍於教場操練。後正統後,改由十月草木枯槁時爲燒荒開始時間,到了萬曆年時,就算沿邊各鎮軍事平緩,也是慣例每年燒荒。

對於黃來福現在宣稱領軍出塞燒荒,聽到的各人都是心下奇怪,眼下還沒到九月,出外燒荒,是不是早了點?不過各人疑惑歸疑惑,卻沒多往心裡去。

黃來福領着五百標軍,一人三馬,從寧武到神池堡,到老營堡,一直出了塞。過了清水河後,就是滿目的邊塞風情,草原青綠,駿馬嘶鳴,牧歌縈繞。雖與大明內地一樣,北邊草原受天災的影響更深,綠意比起以前來己經少了很多,很多河流更是幹得不見影,不過初見草原景緻,還是讓各人新鮮。

雄獅帥旗迎風飄揚,一行鐵騎,滾滾向前,雖是隊中有三娘子的私人使者,但行走在塞外,黃來福還是很小心。探馬一隊隊地散了出去,偵測周邊二十里之地。

從寧武關到歸化有近九百里,從水泉營邊牆到歸化,有約四百餘里,行走幾日,眼下己是過了赤兒山,離歸化城不遠了。再行到雲川時,忽見前方塘馬急搖小黃旗。有大隊蒙古騎兵過來,人數在兩千人左右。

黃來福下令戒備。不久,又有探馬回報,說這隊蒙古騎兵是奉三娘子之令。從歸化城前來迎接黃來福等人的。黃來福喝道:“好,迎上去。兒郎們,拿出精神來。”

衆將士轟然響應,聲響起,衆人揚鞭策馬,迎着前方滾滾而來的蒙古騎兵而去。

顧大刀策馬跟在楊小驢的身後,他伴在黃來福的中軍左右。興奮地左顧右盼。似乎一身都是使不完的精力,他叫了一聲:“可惜了。不是虜人敵騎前來,否則就可以大殺一陣了!”

黃來福聽得明白。笑罵了一聲:“臭小子,你想打仗。將來有的是仗讓你打!”

衆人都轟笑了起來,顧大刀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

很快,那隊蒙古騎兵到了眼前,領頭的是三娘子地一個親將。三娘子原有一萬親衛,此次挑選出最強壯的兩千人來,就是爲了向黃來福示威。

沒想到對面煙塵滾滾,蹄聲如雷,若隱若現中是無數地黃字大旗旗,那聲勢真是驚人,那三娘子親將己是心下暗暗吃驚,等這隊明軍走到面前一看,衆蒙人更是整齊地吸了一口冷氣。

眼前明軍騎兵每個身披鐵甲,可以看出甲冑製作的精良,士兵個個身材高大魁梧,肌肉盤結,充滿了血戰後的傲氣與力量。就是他們身下地戰馬也都是好馬,而且一人還配有數馬。對面雖是數百人,但那股氣勢卻是遠遠的超過己方地兩千人。

一時間蒙人這邊有些目瞪口呆,比氣勢比不了對方。比裝備,對方就是小兵的一副甲都是己方百夫長,千夫長纔有資格配有的。比馬匹,對方每人三匹馬,也不會差於己方。特別是對方整體血戰後的那種逼人殺氣,是自己這邊兩千人中沒有了。

這時蒙人衆軍才明白了黃來福爲什麼名聲在草原上這麼大。見部下有些萎縮,那親將嘆氣,這次示威不成反被示,真是失敗,他心想:“久聞這黃來福兵強馬壯,是明國有名的武將,果不其然!”

他會一些漢話,當下在馬上抱拳施禮,用生硬的漢語大聲道:“末將是忠順夫人標下親將篾爾幹,奉夫人之令,來此迎接天朝總兵黃軍門黃大人!”

黃來福也是大聲道:“有勞篾爾干將軍,夫人有心了!”

篾爾幹最後掃了一眼黃來福身後地將士們,大聲道:“黃軍門,請!”

說着他在前領頭,一行人滾滾而去。

下午時分,衆人己是來到黑河旁,黃來福突然有種熟悉地感覺。只見沿河兩邊,分佈着一塊塊的田地,田地旁,還有許多土石屋。很多蒙古人打扮地人在田地上忙碌着,幹着與大明農夫一樣的事情。要不是旁邊一些草場上還有蒙古人在放牧牛羊,黃來福肯定認爲這是大明內地一個州縣。

不過看他們在田地中地工作效率,還有勞作農具,黃來福不由搖了搖頭,層次太低了,這片土地如果讓他經營,所取得的收益,將是他們地十倍,百倍。

黃來福等人到來,引來了這些人震驚畏懼的目光,什麼時候明國的軍隊也會到塞外來了?而且如此精銳怕人。好在伴在這些明人身前身後的還有二千人的蒙古軍隊,這讓衆人倒至於恐慌,只是驚訝地議論不停,很多光屁股的小孩還跟在軍隊後面跑。

過了河後,一路沿着到歸化城的路,時不時地散落着一些帳篷與房屋,形成一個個小村落。這些村落中的蒙古人,或是種地,或是畜牧,整理肉奶皮毛等物,每個村落四周都是羊叫馬嘶的。

黃來福見每個村落都是污穢不堪,垃圾遍地,道路坑窪。除了一些族長貴族之類的人,所見蒙古人大多衣裳襤褸,身上皮袍象是多年沒換洗一樣,油光可鑑,頭髮亂得像雞窩,髒得分不出原來的顏色。很多人面黃肌瘦,臉有菜色,神情麻木。

特別是很多蒙古小孩們,光着腳,下身的褲子爛得象掃把,或是光着屁股亂跑,或是被比他們大不了多少的姐姐們抱在懷裡。一起咬着手指甲看着過往的大軍。

看着這一切,黃來福不由搖頭。太窮了。如果說山西鎮很多百姓窮得讓人流淚的話,塞外的蒙古人則是窮得讓人嚎哭了。只可惜了這麼一塊肥沃之地,卻不能讓當地人口富足。浪廢資源啊。

再行十數裡,遠遠看到一片青色的城牆。還有城牆上風格較特別地城樓,卻是歸化城到了。

歸化城素有“召城”之說,佛、道、儒、伊斯蘭等教的廟宇寺院在城內外四處林立,寺廟多達數十座,其中尤以喇嘛召廟爲甚。

歸化城內城爲王府及貴族們地居住之所,一般蒙古百姓則多散居在外城及城牆的周圍。尤以南門外一帶最爲集中。因爲如此。很多商人在南門外大道兩側佔據地盤,租賃或興建房舍。開設買賣字號,讓這一帶顯得頗爲的熱鬧。大多爲各種地牲畜與皮毛交易。

見黃來福的軍馬來時,城內城外地蒙古人都是好奇地上前圍觀。對着各人敬畏地指指點點,相對城外那些村落的蒙古人,居住在這一帶的蒙古人,生活上會好一些。

經過快騎通報後,三娘子等人早己得到黃來福到來的消息,爲表誠意,親自帶領土默特部各部族長們出南門迎接。看到城外黃來福那精銳非常的五百鐵甲騎兵時,各人都是暗暗地吸了口氣,怪不得黃來福聞名草原,果然是有這樣的本錢啊。

雙方見禮,說起來,黃來福地官位比三娘子還矮一些。當下他向三娘子行禮道:“下官山西鎮總兵黃來福,見過忠順夫人,早聞忠順夫人大名,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

三娘子漢話很流利,她道:“黃軍門客氣了,你鞍馬勞頓,一路前來辛苦了!”

二人相互打量,三娘子見黃來福一身甲冑,只是一個英氣勃勃地大明武將,舉止文雅,並不象傳說中的那麼凶神惡煞,三頭六臂地。又見他如此年輕,不由暗暗稱奇,大明如此年輕的總兵官,怕自己也是第一次見到吧。

黃來福也是打量三娘子,見她身着一身地大明官服。或許是保養得好的緣故,臉色白嫩,沒有一般蒙古女人臉上那種高原紅,臉圓圓地,頗有富態之色。走路時也沒有羅圈腿,身上也聞不到什麼羊騷味。依史料,她今年應該過四十了,不過還算是有些姿色,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兩人見禮後,三娘子又略略爲黃來福介紹自己身後的各部族長,見這些人都是拿眼睛瞪着自己,黃來福也是隨便與他們見了見禮,就算完了。

黃來福的大部軍馬留在城外,他只帶楊小驢,顧大刀等十餘人隨三娘子進入城內,他這膽色,也讓各蒙人心下暗暗佩服。進入城內,商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很有一種熱鬧的景象。三娘子身後的各族長們都是臉有得色,黃來福卻是不以爲然,這種繁華與大明內地許多州縣相比,真是很普通了。

三娘子也是笑着問黃來福道:“黃軍門,你看我這城池如何?”

黃來福道:“還不錯,不過如果忠順夫人與下官合作的話,歸化城以後將更熱鬧!”

三娘子笑着看了黃來福一眼,不再說話。

衆人進入內城王府大廳內,黃來福見大廳佈置簡潔清逸,與自己印象中的遊牧民族佈置風味大爲不同,不由暗暗詫異。

分賓主坐下後,三娘子吩咐侍女給黃來福獻了茶,黃來福接過一看,還是上好的雁蕩龍湫茶,更是心想:“這三娘子與其它蒙古人作派大不相同啊!”

廳內用茶盞喝龍湫茶的只有黃來福與三娘子二人,其它的各部族長,都是捧着大碗喝奶茶。

三娘子放下茶盞,對黃來福微笑道:“黃軍門遠道而來辛苦,侍從備下這茶水,可還合口?你到塞外來,感覺可好?”

黃來福道:“夫人太客氣了,這可是極品的雁蕩龍湫茶,來福就是在大明,也是難得喝到啊!”

他環視各人,笑道:“一路前來,感受到草原的風情。蒙古朋友們的熱情,來福此行不虛啊!”

各人都是瞪着眼珠子。只有三娘子咯咯地笑了起來,說道:“黃軍門你太會說話了,怪不得能得到聖上的寵愛。”心想這黃來福面貌一武人。卻是伶牙俐齒,真是人不可貌相。

見黃來福與三娘子談笑風生。慢條斯理品着香茗,神情悠閒,魯博羅部的萬戶圖特迪忍不住了,他猛地將碗拍在旁邊的桌面上,用生硬的漢語大聲道:“黃軍門,我圖特迪想請教一件事。聽聞明國地總兵。只是在自家境內屯田練兵。什麼時候也能出塞屯田了,不知道這些時日漢人不斷移居塞外。是黃軍門私自做的事情,還是明國大皇帝地意思?”

黃來福看了他一眼。這傢伙太沒禮貌了,那自己也不用對他客氣。他淡淡地道:“民衆出塞屯田很正常啊,需要經誰同意了。土地空在那兒,他們就可以去耕種,他們不耕種,難道你會耕種啊?浪費不好。”

圖特迪一怔,他本來就是個粗漢,怎麼辯過得黃來福,加上他漢語不好,說話結結巴巴,更是說不出來。看到這樣的情形,諾延兀部族長歹言恰猛地站起來,大喝道:“這一帶的地方,本來就是我們俺答部所有,你漢人出塞,就是侵入我們地地界,就是你們的不對!”

黃來福冷笑道:“笑話,誰說塞外之地就是你們地了?可有劃分憑據,當年太祖高皇帝還曾經設豐州,關山衛於大青山等地,我還要說,連歸化城一帶,都是我大明所有的呢。”

這下子如捅了馬蜂窩一樣,在場的各俺答部部落族長紛紛跳了起來。

“黃來福,你是在不講道理了?”

“黃來福,你這是在與我們大蒙古勇士們爲敵!”

歹言恰更是指着黃來福怒喝道:“漢狗,你是想與我們開戰嗎?”

黃來福臉色一沉,“啪!”的一聲,拍在旁邊的桌面上,他指着歹言恰的鼻子猛喝道:“混帳,你個死韃子,你他媽地說些什麼呢?你要開戰,我黃來福就奉陪!不過我可以明白地告訴你,五寨堡城下及寧夏石溝等地地蒙古人,到時就是你們的榜樣。”

楊小驢與顧大刀也是忙跳了出來,拔刀準備護衛黃來福。特別是顧大刀,眼中頗有興奮之意。

見黃來福如此,當場衆人倒是呆了一呆,如黃來福這樣地明國總兵,倒是第一次見到,威武不能屈,不受恐嚇,一下子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三娘子一直冷眼旁觀,此時她喝道:“放肆,你們怎可對黃軍門如此無禮?這可是我們草原人的待客之道?都給我退下。”

一干部落族長們悻悻地坐好。三娘子微笑道:“黃軍門,手下粗莽無禮,還請不要見怪!此次妾身請軍門前來,也是誠意相邀,以圖解決塞外相關事宜,讓漢蒙兩地保持平靜與友好。”

黃來福也是笑道:“他們乃是性情中人,我怎麼會怪他們?漢蒙兩族人民的友誼源遠流長,合則兩利,鬥則兩敗,本軍門此次前來,也是帶着誠意來地。”

兩人又一團和氣地坐好,三娘子問道:“敢問黃軍門,漢民不斷出塞,這也是事實,很多部族族長都擔憂到時漢民是否會搶了他們的草場。不知黃軍門對此有何看法?”

黃來福微笑道:“依下官所言,各部落族長的擔憂實在是人憂天了。夫人也是言,各人只是擔心到時漢民是否會搶了他們的草場。然夫人也知,漢民擅耕種,蒙人擅放牧,因此二者根本不會相沖!塞外土地衆多,然大多荒蕪,將他們耕種利用起來,有何不好?到時蒙人也是一樣得利。”

三娘子沉吟。

黃來福繼續道:“下官前來歸化城時,也路過大黑河一帶,說句實在話,如此肥沃的土地,田地產出卻是如此之弱,蒙人不擅耕種,可見一斑。”

他道:“因此下官有一構想,其實夫人大可與我山西鎮合作,大家互利互惠!”

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1章 軍歌(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41章 徵日第15章 火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42章 毆打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71章 毛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章 變化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257章 新戰陣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12章 老營堡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1章 軍歌(1)第267章 播州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8章 援軍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69章 海龍第94章 歡聚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38章 衛學第265章 規劃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25章 朝會第226章 踊躍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63章 勾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65章 規劃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67章 播州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32章 跋扈第51章 軍歌(2)第72章 神池、馬賊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
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51章 軍歌(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241章 徵日第15章 火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242章 毆打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71章 毛紡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7章 變化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257章 新戰陣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12章 老營堡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1章 軍歌(1)第267章 播州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238章 援軍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69章 海龍第94章 歡聚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38章 衛學第265章 規劃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225章 朝會第226章 踊躍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63章 勾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65章 規劃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67章 播州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32章 跋扈第51章 軍歌(2)第72章 神池、馬賊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