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

衆人進了神池堡的守備府,分賓主坐下,獻了茶。

三姐夫田大付道:“來福,你在太平莊附近遇見的那些馬賊,不一定就是馬賊,很有可能是太平莊劉家的打手

家奴,你知道那太平莊內都是些什麼人嗎?”

黃來福道:“是些什麼人?”

三姐夫田大付道:“那太平莊的人,是在睿皇帝時(明英宗)就搬到那一帶居住的寧武客,在太平莊一帶有着

百年的勢力,他們現今的族長姓劉,叫劉可第的,是現在山西鎮總兵劉大人的遠親。這劉可第心狠手辣,養有

二百多個家奴,都是手上有着人命的兇徒之輩。一到農閒,他們就糾集青壯,成百數千的進山盜礦採煤。太平

莊一帶,現在少說也有煤眼上百。他們盜採的煤,就通過寧武關運往代州,忻州一帶販賣,每年不知道獲利多

少。”

三姐夫田大付看了黃來福一眼,道:“現在五寨堡大興城牆,燒磚時需要的石煤較多,現在他們採來的大部分

煤,也運往了五寨堡方向。”

“這劉可第,內有總兵大人撐腰,外又有岢嵐山和管涔山的馬賊呼應,那岢嵐山最大的一股馬賊,有五百多人

,在寧化,靜樂,嵐縣,岢嵐州一帶打家劫舍。來去如風,據你姐夫地估計,那賊頭就是劉可第的族弟,現在

他們的勢力,連你姐夫都不敢惹啊。”

“你現在被朝廷命爲三堡治理使。我估計。他們也是聽到了這個風聲,怕你奪他們的產業,所以專門趕來給你

個下馬威的,來福。你要小心啊,這些地頭蛇可不好惹。”

“要不。我們這樣吧。你姐夫派家丁查探過了,我們這神池堡確實多地是煤,境內不但是太平莊,就是溫嶺一

帶,也是有着非常多地煤,而且當地勢力弱小,就算我們下手,也不會有什麼後果。從溫嶺再往北。也多的是

鐵礦。我們就專門經營那一帶吧,不要和劉家衝突。來福你看如何?”

三姐夫田大付喜歡錢,但性情又很是膽小,如果這劉家只是當地一個地頭蛇也就算了,他這個神池堡守備倒不

會怕什麼,但這劉家又牽扯到了總兵大人,就由不得他瞻前顧後了。

黃來福聽了大笑,道:“姐夫你過慮了,那劉家算什麼東西?就算他有總兵撐腰又如何?姐夫難道忘了我五寨

堡內那馬公公是什麼來頭?放心吧,有他後面那位支持,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不必擔心。這劉家識趣也就罷

了,可以給他一些甜頭吃。不識趣,就連他也一起滅了,要知道,糾集兇徒非法盜礦,那可是大罪。”

三姐夫田大付臉上神情不定,最後他猶豫不決地道:“來福你讓姐夫好好想想。”

黃來福道:“不急,姐夫慢慢想吧,反正現在這種天氣,一時也開不了礦,等明年開春後再說吧。”

眼下己是十一月底,到了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神池最冷將達到零下幾十度,比五寨堡冷多了。黃來福

不認爲這種天氣,自己還能在神池堡招到人開礦做工,對於神池堡的治理,怕是最早也要等到明年四、五月份

的事了。

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三姐夫田大付又領黃來福又見自家地長輩們,又讓自家的兩個小妾來見黃來福。這麼長

時間中,田大付都沒有說到三姐黃璧柔地事,讓黃來福心中涌起一股怒意,最後強壓下去。心想,不說也好,

反正三姐黃璧柔現在住在五寨堡也挺好地,不必再回到神池堡來了。眼下不是後世,如果是在後世,黃來福早

就勸三姐和三姐夫離婚了。

此後幾天內,三姐夫田大付就領着黃來福到神池堡各地查看礦點,商議明年神池堡治理的事。幾天後,黃來福

一行人又到了八角堡。八角堡離神池堡有六十里,爲據險扼塞之地。明弘治中築,有城樓八座,故名。在八角堡守備,大姐夫徐學世

的陪同下,黃來福查看了八角堡各地,比起神池堡,八角堡附近沒什麼礦產,但倒多有平地。

附近還有一條河流,叫縣川河的,開出兩條支流。兩支河中間約有二十萬畝平土,想必地下水豐富,灌溉也方

便。不過此時這些土地多是乾裂荒廢,只有幾個小村莊在河邊,稀稀拉拉的一些人煙。

黃來福將來打算在這裡開闢幾個大農場,種植一些莜麥等麥類作物,再種植一些豆類、胡麻(芝麻)、花生、

油菜等經濟作物。還有,這一帶中,石灰石礦產資源豐富,儲量大,晶位高,又容易開採,黃來福將來會在這

裡建幾個大的水泥、石灰、磚瓦等加工工廠。

比起三姐夫田大付,大姐夫徐學世就讓黃來福喜歡多了,而且大姐夫徐學世對黃來福大姐黃紫柔的關心也是看

得出的,黃來福纔到八角堡,大姐夫徐學世就關切地問大姐現在在五寨堡過得怎麼樣,他只道自己無隙分身,

不然就到五寨堡去看看老婆孩子,看看岳父岳母了。

在八角堡住了幾天後,黃來福才告別大姐夫,回到了五寨堡。公元1590年12月15日。五寨堡外某地!

天寒地凍。刻骨地寒風呼嘯着,外面地路上,己是難得有人活動。

不過此時,路上卻是走着一隻沉默的軍隊,他們旗幟鮮明。全身甲冑。口中呼着濃濃地白氣,一個接一個,整

齊地行進着。衆人都很疲倦,但人人卻都在堅持着。因爲他們的守備大人,在這種嚴酷地天氣中。也和他們一

起進行着這場艱苦地行軍。

前面是一道山口。黃來福道了一聲:“止步。”

立時旁邊的幾個巡視旗將黃來福的命令傳了下去,他們傳到了各個百戶,然後百戶又傳總旗,總旗又傳小旗,

小旗傳普通軍士們。

立時大家都沉默地站住了。

一聲銅鑼響,大家依着自家小旗,百戶的。都坐到了地上休息,手握兵器。默默地坐着。沒人敢說話。因爲黃

來福有嚴令,行軍途中。切記不要喧譁,否則輕則軍棍,重則斬首。

接着黃來福又是一聲令下,只聽他身邊掌號地軍士們一聲金邊響,立時四個家丁們從隊列中策馬而出,到前面

去查看情況。

不久,家丁們回來了,一切正常。黃來福點了點頭,一聲孛羅響,衆軍士們都是站起來,執器械站立,只聽一片甲葉的聲響。接着再吹,立

時各人上車上馬,行軍鼓響起,衆人便開始又默默地向前行進。

這樣地行軍,在五寨堡軍隊中己經進行了數次,這是黃來福對五寨堡軍隊行軍與駐營遇敵時地作戰訓練方法。

而在寒冷的冬季中野營行軍,也是磨練衆軍士們意志的表現。

每次都是軍士們一身披掛,車步騎一起來。老實說,在寒冷的晉北野外進行行軍磨練,這種苦累可想而知,不

過由於每次行軍時黃來福都是親自參加,因此軍士們沒一點怨言。

而對於這隻在寒冷的冬天還在操練野營的軍隊們,五寨堡上下,都是深深的佩服與自豪。就是馬久英公公與錦

衣衛千戶楊大爲見了,都是非常驚訝。

這樣的操練,就是在山西鎮鎮城地標兵們,也是做不到。

不久,行軍到一個曠野處,眼見時近中午,黃來福便吩咐造飯,同時塘馬出處,探看敵情,護衛軍隊安全。黃

來福一聲命令,只聽喇叭一聲響,火兵便開始做飯,雖然行軍很艱苦,但黃來福對軍士們在外面地衣着保暖,

伙食吃喝,還是非常上心的。大家內裡身着幾層厚實地棉衣,外面再披上鐵甲,頭上還套着一層羊毛軟帽,軟帽外再套上八瓣帽兒盔,外面

裸露的地方,還上厚實的油脂。如果這樣還凍傷了,還有軍中的醫士們。

至於吃飯時,這不,現在就是熱氣騰騰的大塊肉,一個個的熱雞蛋,還有白飯麪條,蔥花蛋湯等,充分補充了

軍士們需要的熱量。

吃過飽飯後,依這次的行軍目的,是在飯後假定遇到了賊人的攻擊。

只見前方塘報急搖小黃旗,是有賊人來到了,約有二千人,是正面攻擊的樣子。

黃來福一聲令下,點鼓響起來,接着是吹擺喇叭,立時三輛戰車推到前面,餘者擺鴛鴦陣,軍士們坐在地上,

分左右中軍,又將拒馬放在各百戶隊前面。

賊兵到了一百步時,一聲響,大家都站了起來,接着天鵝聲喇叭一聲響,第一層鳥銃齊鳴,立時一片煙幕

,喇叭響一聲,鳥銃便放一遍。賊兵到了六十步時,迎頭又是一片箭雨。到了五十步時,幾輛戰車的佛狼機就

是一陣好打。到了三十步時,虎蹲炮發威。

如果這時賊兵還沒崩潰,就是鴛鴦陣上前了,藤牌在前爲第一層,狼筅爲第二層,長槍爲第三層,長刀在最後,短兵相接,血戰到底。

這時賊兵崩潰了,於是步兵坐定休息,四十個有馬的家丁們追擊。

演習大勝!

在黃來福忙於練兵治理五寨堡時,大明朝也還是依着自己的歷史在有條不紊地行進着。

公元1590年12月16日。

兵部尚書石星奏:“近來邊防廢馳,閱視宜嚴。”

於是萬曆帝便令廷臣九人分閱九邊邊防,並嚴核邊臣失職,參劾重處。時奉命前往九邊的閱視官分別爲:右通

政穆來輔閱視薊鎮兼保定,昌平。大理寺右少卿王世揚巡視延綏。光祿寺少卿曾乾亨閱視大同。尚寶司丞周弘

往寧夏。兵科都給事中張棟閱視固原。吏科左給事中候先春往遼東。宣府爲工科右給事中踵羽正。甘肅爲工

科給事中李汝華。山西爲兵科給事張貞觀。

12月底,遼東土蠻之族卜言臺周,黃臺吉等攻擾遼,沈,又深入遼寧海州境內,李成樑詐報戰勝。青海部長米

落赤攻擾洮州,河州。河套卜失兔攻甘肅永昌,欲往青海,爲明兵所阻。播州宣慰司楊應龍叛亂事起。

很快,新的一年又要到來了。

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31章 蔚山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78章 大移民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3章 破家第35章 顧家第75章 大過年第87章 大鐵廠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1章 軍歌(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41章 徵日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40章 大捷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8章 入朝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章 附身邊軍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35章 顧家第119章 平叛第83章 破家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91章 大勝、斬首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8章 衛學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92章 分功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38章 衛學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6章 不滿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5章 軍與兵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8章 大移民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
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31章 蔚山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78章 大移民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83章 破家第35章 顧家第75章 大過年第87章 大鐵廠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51章 軍歌(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241章 徵日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40章 大捷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3章 各方反應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8章 入朝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章 附身邊軍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70章 軍容、青磚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35章 顧家第119章 平叛第83章 破家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91章 大勝、斬首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38章 衛學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92章 分功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38章 衛學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6章 不滿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5章 軍與兵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8章 大移民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